?

基于BYOD的信息素養教育策略研究

2017-03-28 02:08朱璨
遼寧經濟 2017年2期
關鍵詞:情境素養設備

◎朱璨

基于BYOD的信息素養教育策略研究

◎朱璨

基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基本思想體系,本文探討了BYOD對于移動學習的信息素養教育的支撐作用,以及利用BYOD跨情境的無縫學習,協作正式學習及非正式學習,進行個性化泛在學習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的實施策略,以期為信息泛在時代下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創新提供參考。

BYOD 信息素養教育 移動學習

一、引言

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下屬的“信息素養總統委員會”正式為信息素養下定義——“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他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比缃?,信息素養作為一種綜合素質,不僅僅局限于信息的獲取收集,還包含了出版素養、媒介素養、科研數據素養等多方面,因而信息素養教育也越來越被國內外學界所重視。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由于在形式及內容等方面的局限性,其職能和價值并未得到很好的發揮與體現。對用戶群體來說,大部分的用戶缺乏信息意識及信息能力,并且信息機構未能根據不同用戶群體的不同需求建立起個性化的教育體系。

以“大物移云”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推動著全球產業進入大變革時代,信息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及新技術的出現也對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推動著教育領域的改革創新。2016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中提出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是將移動設備與學習相連結,實現了多場合的情境性活動下無縫化、連續性的學習方式。BYOD作為移動互聯網下的新興數字化策略,具有促進教育發生真正改變的潛力,尤其是對進步主義教學法和學習策略的應用、教師教學工作的組織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安排與傳遞等方面有所推動。

二、相關研究成果

相關學者及信息機構在新時期信息素養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上都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及嘗試。李懿等提出了關于移動學習的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應用體系,并從基礎、通用及專業三個層次分析了實施方案;楊瀟等指出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具有教學時間零散化、教學內容個性化、教學方式多樣化等優勢,高校圖書館應將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引入信息素養教育中,開發圖書館專用手機應用程序和數字化教學課件,應用二維碼技術及微信、微博等網絡信息交流平臺開展手機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R a m K u m D a n g i等探討了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圖書館利用S O U L:2.0的A P P開展的信息素養教育;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為提高信息素養教育效果及信息咨詢效率建立起了微視頻案例庫服務體系,學生將用微視頻方式完整呈現解題思路和檢索過程并上傳至網絡,教師通過觀察視頻中學生的聲音、語氣、操作演示的流暢性等多種信息并結合文本檢索報告來綜合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

無論是相關學者的理論探索,還是教育機構的實踐嘗試,都可以看出新時期信息素養教育內容及形式上的發展創新,極大提升了教育領域中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完善了信息素養的教育體系。然而,如何在信息泛在時代完善信息機構的服務,提升個人學習能力,更好的滿足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的需求,依然存在欠缺之處。而基于BYOD構建的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策略,具有傳統信息素養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因而關注BYOD下的信息素養創新能力培養,探索新時期信息素養的移動學習內容和方式,有利于助力高等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為教育及學術等方面拓展更加廣闊的發展領域。

三、BYOD概述

(一)定義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是指人們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這種辦公方式不受時間地點、設備人員、網絡環境等限制。該觀點由亞琛大學的BallagasR在2004年普適計算大會上提出。BYOD主要包括MDM(移動設備管理)、MAM(移動應用管理)及M CM(移動內容管理)。自帶設備在本質上是一種面向新型信息服務理念信息設備與技術深入應用以及資源有效整合的綜合性信息服務模式。BYOD最先被企業引入實施,最早且最普遍應用于移動辦公領域,通常為企業允許員工利用自帶設備接入企業內部網絡,實現信息獲取從而支持工作。

圖1 BYOD

(二)特點

BYOD的優點在于自身的移動化、便攜性及靈活性的特點,打破了工作場所的物理界限與時間界限,在節省了I T支出的同時,使員工能夠利用移動終端隨時隨地的處理工作;BYOD的缺點主要表現為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信息安全問題,員工在將自己設備連接公司網絡時可能會傳播一些病毒軟件,同時由于移動設備的所有權及使用權在員工手中,企業無法掌控設備狀態,無法限定設備的應用環境,由此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四、BYOD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實踐

教育領域中,BYOD的應用通常指通過移動設備終端來獲取知識,充分利用其可攜帶的特點來延展課堂及其提供的網絡宏觀學習情境,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對知識進行加工創造。BYOD能夠實現移動設備下的無縫學習,實現不同學習情境、學習資源及教學策略的融合轉換;BYOD能夠滿足各種學生群體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自主選擇他們易于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隨著無線及3G、4G網絡的覆蓋普及,Ipad、Kindle等移動設備的興起,各種類型APP的開發應用,通過BYOD在不同空間及特定時間進行移動學習,具有不可比擬的便利性。

根據2015年的一項研究,至少有42%的美國高校在2014實施了BYOD策略。2016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中指出“自帶設備運動使學生能夠利用他們熟悉的、用起來比較舒適的技術開展學習,為學生提供在學習上的更大歸屬感,86%的本科生都有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他們希望能夠使用自己選擇的任何設備訪問學習內容、做筆記、收集數據并經常與他們的同學和導師交流?!?/p>

目前,BYOD運動特別是在移動學習內容及方式上廣受推崇并實現了發展創新。西佛羅里達大學創新研究所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應用案例。西佛羅里達大學創新研究所通過數字協作系統,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共享信息資源,這樣他們就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學習討論和共同解決問題。學生在研究所進行課程研討時,會應用到從外部帶來的各種各樣的技術設備以適應自己的學習需求,然而其中一些會由于網絡環境的限制被鎖定,并且無法通過改變設備本身配置解決這一問題。創新研究所在課程學習問題探討時注重協作性,因而需要一個可以簡化這一過程的內容信息共享系統,使之能夠利用移動設備連接顯示系統,而不必通過不具管理權限的硬件設備。創新研究所與第三方音視頻系統設計和集成公司進行合作,通過認證和實施相應技術支持BYOD的數字協作。該研究所對數字協作系統的要求包括易于使用、靈活性、無線連接、無縫系統集成,實時視頻會議和多媒體內容信息共享。最后,該研究所選擇了來自科視數字公司的科視Christie Brio無線演示和協作系統,于2014年1月開始實施,它能夠支持多媒體、多設備和多平臺信息內容共享,無需額外的硬件或驅動程序,可以利用無線實時共享信息內容。作為這一進程的一部分,該研究所建立了一個單獨的用戶網絡,從而能夠通過移動設備連接系統。Christie Brio系統成功實現了允許學生將自己的移動技術設備帶到創新研究所,通過登錄到訪客網絡并開始共享。他們可以分享互動數字視頻、演示文稿、電子表格和其他數字信息內容,從而協作學習、探討研究問題和開發新想法。目前,該研究所計劃實施第二個科視Christie Brio系統,使用更大的4K超高清顯示屏,用于擴展空間。

五、BYOD的信息素養教育策略

不難看出,BYOD在教育領域中實現了信息的多維交互,用戶可以利用移動設備在課堂內外進行有效學習,不再認為學習只是局限于固定地點的靜態形式,而是多場合的情境性活動,是一種無縫化、連續性的學習方式。然而,這種應用方式下也會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為:一是不同BYOD的種類及操作系統的兼容性、網絡連接的穩定性等,BYOD建設的基礎設施環境不夠完善,并且存在包括如信息泄露等安全問題,也需要高校及信息機構從技術及規范方面予以進一步的保障。二是移動設備的使用會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處理好使用BYOD進行“學”和“玩”之間的轉換,需要通過加強相應制度建設及提升個人能力培養等予以解決,否則BYOD難以發揮其學習效用。

因而,BYOD構建的信息素養教育策略能更好提升學生創新技能、數字素養等新時期相應技能,主要體現為基于移動設備來培養學習能力和提升信息素養,學生獲取到符合信息需求的學習資源并支持訪問,利用移動設備在課堂上組織和實現交互功能,如測驗、投票等,利用教育類移動A P P進行個性化學習內容的管理及自我學習能力的評估,如內容分享、電子筆記等,將技術整合于教學策略支持,及時檢驗評估BYOD的應用效果??梢钥闯?,BYOD并不總是圍繞促進技術使用,而是更加方便泛在學習和提高生產率。A C R L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指出,提高個人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習者應當承認以新興格式或模式表達信息所擁有潛在價值的模糊性,了解不同情況下的選擇可供利用的不同信息傳播方式。因而,BYOD的這種新型信息素養策略其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契合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教育領域終身學習的發展中體現出了重要的地位??傮w而言,利用BYOD信息素養教育策略創新培養學習能力,需要解決并實現如何無縫學習、協作移動學習以及在泛在環境下進行個性化學習,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混合應用多種模式,實現跨情境無縫學習

BYOD帶來的各種移動設備及移動應用,使得在這種信息素養教育體系中,可以根據不斷發展的學習需求,將各種學習模式及技術無縫對接,從而融合了不同情境的學習方式,把“向資源學習”和“向人學習”相結合,不僅豐富了學習群體,并且在構建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形態及學習過程等多方面都有所拓展。

(二)關注社會化學習應用,協作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

學習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也不只依靠正式學習,利用BYOD特別是如SNS、Tag、RSS等一些社會化APP進行非正式的社會化學習,在泛在信息環境下,以多元化的方式實現了知識的轉換重組、學習資源的共享交流,在信息素養教育體系中構建了學習者之間的協同關系。同時也要注重整合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以系統的觀點看待不同情境中學習者的特征與社會系統的交互,以及在交互中學習者的決策機制,在這種交錯的環境下,使信息素養教育體系中的學習過程更加連續。

(三)利用情境感知,實現個性化的泛在學習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一些新興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相應的信息挖掘機制滿足我們對于學習的需求。利用BYOD使我們隨時隨地的獲取所需學習信息,并以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信息素養教育體系中體現出了一種泛在的學習方式,使得對學習者所處環境感知成為可能,他們能夠在環境中獲取信息和工具設備信息,利用和情境相關的學習形式及資源,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六、結語

信息泛在時代背景下,各種新興媒體及新技術成為獲取利用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關注BYOD等新興數字化策略的應用也是高校及信息機構等發展不可忽視的方向?;贐YOD的信息素養教育策略利用移動學習構建和發展信息素養教育體系,關注并探索了移動計算與E-learning的交集下信息素養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助力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也為實現教育公平和終身學習帶來了機會。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永輝

猜你喜歡
情境素養設備
不同情境中的水
諧響應分析在設備減振中的應用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調試新設備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基于MPU6050簡單控制設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