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杜林關于“世界統一于存在”觀點的哲學實質

2017-04-01 22:12張慧敏
學理論·下 2017年3期
關鍵詞:存在物質

張慧敏

摘 要:杜林的“世界統一于存在”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主要批判的觀點之一。文中恩格斯揭露了杜林二元論的世界觀實質,指出其觀點對“思維”本質的歪曲,并且闡明了杜林的“存在”是對物質多樣性的否認。恩格斯更是從“世界存在”與“世界統一性”兩個概念的邏輯關系出發,證明了杜林觀點的錯誤,從而徹底揭示了“世界統一于存在”觀點的唯心主義哲學實質。在今天,我們重新整理、分析杜林觀點的哲學實質有助于我們認識和把握中國的改革事業,堅持科學的世界觀,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存在;思維綜合;物質;世界統一性

中圖分類號:B51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3-0070-02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的第四章“世界模式論”中,深刻批判了杜林在世界本體論中的錯誤,提出了“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物質性”的科學命題,從而告別了以往舊唯物主義在世界本體論問題上的機械性,同時與唯心主義世界觀劃清界限。筆者認為,恩格斯主要從四個方面揭露了杜林“世界統一于存在”的錯誤實質,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我們今天重新整理、分析恩格斯批判杜林這一觀點的理論價值,重新研究,定義“世界統一于存在”觀點的哲學實質,其意義更在于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堅持不斷通過“中國模式”的改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一、“世界統一于存在”是一個折中主義命題

杜林在他的《哲學教程》中提出:“包羅萬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由于它是自滿自足的,因而沒有任何東西同它并列或在它上面。如果給它加上第二個存在,那就使它成為不是它本來那樣的東西,即成為一個包容更廣的整體的一部分或組成部分?!盵1]40

“世界統一于存在”,只是指出了世界上千差萬別的具體事物、對象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是離開了差別性即個性的共同點,是一種在人的意識之外的抽象存在,這種不能進入人的感覺范圍內的存在,是無法確定它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所以恩格斯說:“在我們的視野的范圍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1]43。

杜林認為“存在”是世界的唯一,那么什么存在著呢?是精神還是物質呢?杜林沒有闡述,他僅把“存在”解釋為與“虛無”相對立的一切存在的現象(即“實有”)。因此,杜林沒有把“存在”看成“物質的存在”,而是“一切的存在”。在哲學上,完全可以把精神的東西說成是存在的。因為,世界歸根結底就是物質和精神兩種現象,這兩種觀點,如果共時態考察它們都是存在的。因為“存在”這個概念掩蓋了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也沒有回答統一于物質,還是統一于精神的問題,那么從精神引出物質,或從物質引出精神都可以理解為從存在出發。如果“存在”著的是物質,那么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如果“存在”著的是精神,那么世界的本原就變成了精神,變成了意識,因此,杜林陷入了二元論。

假如我們把杜林的“存在”看成“物質的存在”,他的觀點:“世界統一于存在”就可以理解為“世界統一于物質存在?!倍裁词恰拔镔|的存在”呢?如果說,按照后來列寧解釋的物質概念,“物質的存在”就是人的意識之外的不依賴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即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那么,“世界統一于物質存在”,就等于說“世界統一于世界”,這顯然是毫無意義的同義反復。因此,接下來,為了避免這樣的“無聊”產生,我們只能把“物質的存在”理解為一種最終的實體或質料,而這就又陷入了樸素唯物主義和機械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同時也把世界二重化了,第一重存在是現實的感性世界,第二重存在是作為現實的感性世界的基礎、根據、本原和構成者的某種具體的“物質的存在”。

如此看來,不論我們將杜林的“存在”理解為“物質的存在”或是“精神的存在”都是不可行的。

二、“世界統一于存在”歪曲了“思維”本質

杜林說:“當我們把自己的仿佛框子一樣的統一思想擴展開來時,任何必須進入這個思想統一體的東西都不能在自身中保持兩重性。但是任何東西也不能脫離這個思想統一體……一切思維的本質就在于把意識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不可分割的世界概念正是通過這種綜合的統一點產生的,而宇宙,就像這個詞本身所表明的,被認為是萬物在其中聯合為一個統一體的東西?!盵1]40

從杜林的觀點中看似把世界統一了起來,但我們不難發現,杜林是用“思維”,準確地說,是用“思維的綜合”把世界統一起來的。這就是說,世界的統一依賴于“思維”。然而,恩格斯認為,世界本來就是具有統一性的,即使在沒有人類“思維”之前,它也是統一的。杜林用“思維的綜合”把世界統一起來,認為,現實世界的統一性來自于思維的統一性,思維統一性決定現實世界的統一性,這就否認了先于人類產生之前而存在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同時也說明著,人類產生之后的世界的統一也要得益于人的“思維”,這顯然是唯心主義觀點。

除此之外,恩格斯說:“思維把相互聯系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樣也把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們的要素。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盵2]381這就是說,杜林只看到了“思維”的綜合能力,沒有看到“思維”的分析能力,或者說,杜林為了完成他的終極真理體系,主觀上只選擇了“思維綜合”。這也更加說明,杜林的分析并不是出自于客觀事物本來面貌去研究,而是主觀上為了證明他想要的,他的終極真理去“鋪墊”。關于杜林只看到“思維綜合”這一點,恩格斯還反駁杜林道:“如果我把鞋刷子綜合在哺乳動物的統一體中,那它絕不會因此就長出乳腺來?!盵2]381這表明,思維的綜合不等于現實的綜合。

因此,杜林的研究方法是錯誤的,其“世界統一于存在”的觀點更深層次是“世界統一于‘思維”,而不是“存在”,哪怕他所說的存在有可能是物質的存在,但他也是將這“存在”放置于他強大的“思維綜合”里去研究。這樣的“存在”還是依賴“思維”而統一的,也就是,還是“思維”決定著“存在”,是唯心的。

三、“世界統一于存在”否認了物質多樣性

由于杜林用“思維綜合”把“存在”框了進去,他的“存在”必然是枯燥的,乏味的,一個模子的。杜林講的“存在”沒有與意識對立去看待,而是一切對象的共性,沒有表述對象的“其他共同的或者非共同的特性”,抹殺了物質世界的多樣性。

恩格斯說:“只要我們離開存在是所有這些事物的共同點這樣簡單的基本事實,哪怕離開一毫米,這些事物的差別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那我們是不能根據把簡單的存在同樣地加給一切事物找這一點來做出判斷?!盵2]383因此“世界統一于存在”的理論觀點它不能解釋世界存在的多樣性,因而不能說明世界的本質。

杜林如此重視“思維綜合”,其結果必然會忽視“思維”“意識”的多樣性,而他更不會知道,意識的多樣性取決于物質的多樣性,因為他都不知道物質具有多樣性。由此可見,科學的方法論對于研究多么重要,當然,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就不會有真正科學的方法論。杜林不管再怎樣不承認自己是唯心主義的,但由于他研究方法的錯誤暴露了他唯心主義哲學的本質。

比較恩格斯首次提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2]381觀點,我們看到了恩格斯對世界本質的科學抽象。恩格斯給存在以物質性的規定,即本原的規定。恩格斯說:“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盵3]343這里恩格斯指出,物質不是指的某個或某些實物,也不是指具體事物的結構和層次,而是“各種物的總和”,是指事物共同的屬性。這樣規定的物質就不會引起后續研究中的,關于“世界到底統一于哪種物質”問題的爭論。恩格斯又說:“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边@里說明,恩格斯所提出的“物質性”不是實物性,但它又離不開實物性,它就存在于實物性之中,是對實物性的共性——客觀實在性的抽象。它在人的感覺之外,但它又可以進入人的感覺,被人所感知。物質性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具體事物都是可感知的,物質性當然也是可知的,因為物質就是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共性。所以恩格斯認為,不能感知的東西就不是物質。這樣的物質觀既同物質等同于精神或意識的唯心主義區別開來,又因為“它不能脫離具體的物”,那它就必然不否認物質的多樣性,因為“各種物的總和”是以具體的、個別的物的存在為前提的,沒有后者,前者就失去了抽象的基礎。

因此,恩格斯的物質觀充分尊重了物質的多樣性,而杜林則否認了物質的多樣性,甚至否認了意識的多樣性,其根本原因還是源于他唯心主義世界觀的本質。

四、“世界統一于存在”在邏輯上顛倒了前提和結論關系

恩格斯在闡明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時指出:“世界的統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盡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統一性的前提,因為世界必須先存在,然后才能夠是統一的?!盵2]383這就是說,“世界統一于存在”在邏輯上也是錯誤的。世界的統一不等于世界的存在。世界的存在只是世界統一的前提,而不是統一本身?!笆澜缃y一于存在”把前提當成了結論,顛倒了前提和結論的關系。換句話說,世界的存在和世界的統一性二者雖然有聯系,但不是等值的。當我們談論世界統一性的時候,必須以世界的存在為前提,假如世界根本是不存在的,那么世界統一性就無從談起。

除此之外,世界統一性是說世界本原問題,是共性問題,即世界中萬事萬物統一于什么樣的共性呢?恩格斯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答案是:“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恩格斯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性,即列寧后來所說的“客觀實在性”。而這種“物質性”即“客觀實在性”是從具體的千差萬別的物質總和中抽象出來的共性。當然,這種“物質性”是不脫離個性的共性,是與意識相區別的,并能被意識感覺到的共性。

但是,杜林所說的“世界存在”是說“有”,這是共性問題,而“有”就會讓人進一步問“有什么”,因而這又是個個性問題?!笆澜绱嬖凇本褪枪残耘c個性的統一體。然而“世界統一性”問題卻只是共性問題,因此,“世界存在”與“世界統一性”也是不能等同的,但杜林卻說“世界統一于存在”,這自然是模糊對待了兩個概念的指向區別。

綜上所述,杜林“世界統一于存在”的觀點其哲學實質是唯心主義命題,在社會主義改革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時刻警惕這種折中主義觀點,否則就會陷入唯心主義,改革路徑的選擇就有可能偏離目標,走向歧途。只有認清錯誤觀點實質,才能真正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恩格斯.反杜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存在物質
淺談薩特存在主義思想
濃縮人生的小酒館
懷疑與存在:米蘭?昆德拉《慶祝無意義》
淺析笛卡爾之“上帝”觀
專題III物質的化學變化
聚焦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質推斷題
抓物質特征 巧解物質推斷題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癢
物質及其想象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