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不抵抗”原因透析

2017-04-01 19:04朱宇
學理論·下 2017年3期
關鍵詞:張學良軍事

朱宇

摘 要:張學良在中國現代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他政治生涯中許多做法都值得人們深入探討。本文擬對他“九一八”事變“不抵抗”表現,做一考察分析,從側面追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陰謀歷史,使我們對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中表現有更多了解,這不但有助于全面正確評價歷史人物,也會引領后人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思索,審視歷史,警策未來。

關鍵詞:張學良;不抵抗;誤判;軍事

中圖分類號:K2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3-0147-02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長期精心地準備、策劃,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短時間里,東北淪陷、華北危機,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痛苦生活中。因此,人們對張學良的“不抵抗”發出了多種多樣的責難,使張學良將軍陷入極其困難與尷尬境地。關于“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不抵抗”的錯誤與責任,歷來有許多說法。本文擬對張學良“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原因進行分析,以正確評價歷史。

一、張學良不抵抗政策形成的社會基礎

“九一八”事變前中國的經濟十分落后,帝國主義的經濟占絕對優勢。中國的財政金融,鐵路、航運、輕工業,石油、電力、鋼鐵等統統由外國操縱和控制。中國重工業非常落后,幾乎等于零。日本投資絕大部分集中于東北地區。日本在東北設立的工廠達二百九十家之多。日本的銀行遍設東北各地。一方面投資鐵路、礦山、扶植日本工商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發行紙幣,吸收存款,以控制東北的金融和財政。此外,日本對東北土地的掠奪也很猖獗。為掠奪土地,特設東洋拓殖會社。所謂“拓殖”,就是“開拓領土,移植人民”。有資料顯示,九一八事變前所謂日本僑民在東北就有二三十萬人。他們按照關東軍的軍事旨意,不斷制造事端,日本以“日僑生命財產有受侵害之虞”為借口,直接武力干涉,擴大侵略方針[1]?!皾M鐵”名義上是單純的經濟機構,實則和日本關東軍等一起成為侵略東北的主要渠道。它除了進行經濟侵略,掌握侵略動態,還廣泛地進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侵略活動。它還用巨款收買漢奸、拉攏中國軍閥官僚,為日本侵華政策效力?!皾M鐵”在長期侵華活動中,不斷擴大、膨脹。1931年時,已成為一個擁有四億多資本、三萬四千八百名職工的龐大機構。它按照日本侵華的宗旨,極大地發揮了它的能量,威懾著東北的政治形勢。

我們再從張學良的家底看看東北的經濟狀況。自從1916年張作霖督理兼奉天巡按使起,到張學良掌管東北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止,前后達十五年之久。但在軍閥混戰中,龐大的軍費開支嚴重地損害了東北經濟,一度產生通貨膨脹、外債累累的狀況。

二、張學良對日本最高層決策的誤判和對國際勢力作用的幻想

1920年的經濟危機造成日本多方面困境。日本統治階級認為:要想從嚴重的經濟危機中擺脫出來,緩和國內矛盾,必須把國內斗爭引向國外,其具體實施辦法就是武裝占領中國東北。這樣,關東軍惡化了一系列活動,制造事端?;使猛褪录康氖浅谜ㄋ缽堊髁刂H,造成東北政局混亂,借口“維持治安”,出兵占領東北。但這一陰謀由于主客觀條件不成熟而沒有達到預期之目的。另外,日本又制造萬寶山事件,中國當局為避免糾紛,以忍讓態度與日本領事館交涉,而事件中,日本指責外相“軟弱”,應逼近中國給予無限的利益。日本隨后又蓄意制造了大興安嶺地區中國邊防軍處死日本軍事間諜為導火線的所謂“中村事件”。

“九一八”事變前,蔣介石確曾一再告誡張學良避免與日本發生沖突。1931年7月12日,在一次電話中,蔣介石指示張學良要避免引起沖突,現在還不是與日本作戰的時候?!爸写迨录卑l生后,蔣介石又發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挑釁東北,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于不顧?!盵2]這應該說蔣介石的指示是張學良力避與日本沖突,不奮起抵抗的重要因素。但是,縱觀張對日本一系列的挑釁事件的忍讓過程,直至“九一八”事變坐失江山,也是由他個人的錯誤估判所造成的。

這種誤判有兩點所致:一是他認為日本最高層的元老級將相不會貿然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這些穩重的日本政治外交家會阻止驕狂的日軍少壯派;更為錯誤的是張學良過高估計了“國聯”的威信和作用,認為一旦日本對東北有較大的軍事野心和行為,國際勢力會出面加以干涉和阻止,這其實是張學良對資本主義國家本質特點的認識缺乏,是政治不成熟的一種個人幻想而已。

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日本關東軍先后在沈陽及附近等地進行軍事演習五十余次。9月2、3日,日軍整天在北大營附近之旺官屯、關帝廟、老瓜堡等處進行野外演習。9月4、5日,日軍又先后舉行包圍東北兵工廠和沈陽城的攻進演習。9月8日,日軍竟公然在沈陽北邊門外架起機槍,作攻城演習;并在合堡大街實行巷戰演習。隨后又不斷進行城市邊沿戰、夜戰、拂曉戰等等演習。9月14日至17日,日軍在北大營一帶連續進行實戰演習,有一次甚至貼近北大營的圍墻。17日,竟有日本警察兩人闖入北大營將電線切斷。這些異常狀況足以暴露出日本侵占的野心。然而,這些并沒有引起張學良的高度重視。當時,關東軍還經常在街上挑釁東北軍士兵,看到東北軍的士兵扛著帶刺刀的步槍,日軍還過去劃火柴點煙。更有甚者,這種挑釁經常被演變成群毆。張學良表現出來的處理方式是“別出聲,你別理他。日本要你惹事,他愿意挑撥,你把事擴大了那最好,他贊成,他好打你?!睋垖W良晚年回憶:“我沒判斷出日本會整個兒來。我判斷他要挑釁。(就是先)找事件對中國挑釁,然后軍人好有借口說話。當時中國有好多事情,譬如南京事件、濟南事件,也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假如我知道這件事不能了,那就不同了?!盵3]79日本自由派領袖幣原外相為首的幾位日本高官確曾不同意關東軍急于在東北發動軍事行為。1931年9月15日或16日,幣原外相收到一份來自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的電報,電報宣稱一周內將有一場大事件爆發。幣原外相向陸相南次郎這位日本軍人中最權威的將領之一提出抗議。陸相南次郎鑒于政府的壓力和天皇的干預,立即派遣建川將軍作為特使前往奉天,盡全力阻止關東軍魯莽行為。然而,東京企圖阻止事變發生的努力未能奏效——日本關東軍提前下手了。

張學良說道“我們要想判斷一件事,我們不要用主觀來判斷,我們應該為對方也想一想。替人家的環境想想,處境想想,想想這件事對他的厲害。當時我想,如果日本真要這樣做的話,第一,日本的軍人想這樣做,頭一樣,日本政府會控制,因為他這樣做違犯了國際條約,惹起了國際問題。還有,這樣做,于他本身也是不利的。他不會這樣做,想這樣做也做不到的。我剛才說過西原寺或幣原的話,九一八事變等于日本吃了一顆炸彈,他們的元老重臣跟我的意見差不多是一樣的。這是我判斷的原因,判斷的理由。我不是拿我的主觀判斷,我要看看對方,對方的利害、對方的環境,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用不著九一八事變這樣厲害,是不是?(當時)差不多的利益都在日本人手里,你這樣做就更不好了,把你自己的利益都損壞了?!盵3]78張學良一直認為外相幣原等能通過日本政府制止日本關東軍的行為。張學良在1957年寫的《雜憶隨感漫錄》中也寫道:“當時在情理上,對日本的判斷,我想雖然日本少壯軍人們浮動淺識,但仍有其重臣元老。如日本無故對中國發動戰爭,以軍事占領中國土地,蠻橫侵略,凡有深遠眼光的人,會明白將來的結果,對日本不會有利的,他們負責的人,安能見不到這一點嗎?我對于這一觀察,雖然是錯了——而日本終于不顧一切發動蠻橫的侵略的戰事。但至最后,日本自食其慘痛的結果,這一點也可以說我是沒有錯的?!盵4]到1990年,張學良接受日本記者采訪時,再次提到“九一八”事變時對形勢判斷的錯誤“:你要是罵我是封疆大吏,沒把日本的情形看明白,那我承認?!?/p>

三、張學良“不抵抗”決定是基于深厚愛國思想的策略上的妥協

從前面對中國社會經濟現狀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與日本軍事對抗時極為不利的。從當時國內政治形勢看1930年“中原大戰”剛剛結束,馮玉祥、閻錫山背叛了蔣介石的南京政府,致使國內分裂。由于張學良率東北軍入關,蔣介石才得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結束了現代中國軍閥時代最后一場大戰。然而,馮、閻和廣東、廣西軍閥仍期待著東山再起,國內形勢并不穩定。而此時蔣介石又忙于“剿共”,沒心思對付日本的威脅。試想,假若張學良“九一八”時逞一時之勇,與關東軍決一死戰,東北軍的下場是可想而知的。同時,馮、閻等軍閥也必將趁蔣介石孤立無援之際再次造成軍閥混戰的亂象,剛剛以蔣介石為首的統一局面將隨即崩潰,這于國于民都是不利的。因此,張學良聽從蔣介石指示,對日本挑釁一忍再忍,直至“九一八”到來。

“不抵抗”政策斷送了整個東北,張學良獲得了“不抵抗將軍”的罪名。但是,正如馮玉祥將軍后來所說“他是有苦說不出來?!盵5]眾所周知,東北是張學良父子生存發展的根基,喪失了東北就等同于喪失了他的一切,他怎么能不想守住呢?但他深知日本這樣的強國“絕非我一人及東北一隅之力所能應付?!闭缢跂|北軍向他請戰時說:“我愛中國,我更愛東北,因為我的祖宗廬墓均在東北,如由余手失去東北,余心永遠不安。但余實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財產,作余個人的犧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隨、屢共患難的部署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頭銜。日本這次事件,其勢甚猛,我們必須以全國之力赴之,始能與它周旋。如能全國抗戰,東北軍在最前沿是義不容辭的?!睆垖W良珍視國家的統一、反對軍閥紛爭,寄希望于蔣介石為有權勢有威望的領袖,從而帶來全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這是他一貫的思想主張,從他多次的通電、交談中可見,更從他的歷次重大行動中得到證實。

“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按蔣介石不抵抗的意圖行事,也是聽從統一指揮,為全國總體大計考慮的。后來東北淪陷,不抵抗政策招人責難。蔣介石本是難脫其責,但張學良依然從大局出發,獨攬其咎,并于1933年引咎辭職。張學良一再隱忍,為全國人民利益考慮,以維護蔣介石的威信與指揮權。其宗旨不外是聽命中央政府,盼望蔣介石能統領全國多派力量,調動全國之力抗擊日本的侵略。因此,筆者認為張學良“九一八”不抵抗的做法,有必要進一步深入透析,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

參考文獻:

[1]易顯石,張德良,陳崇橋,李鴻鈞.“九一八”事變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22.

[2]九一八事變當時的張學良[G]//文史資料選輯:第6輯.北京:中華書局1960:24.

[3]管寧,張友坤.緘默50年,張學良開口說話 [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4]張學良.雜憶隨感漫錄——張學良自傳體遺著[M].臺北: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25.

[5]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19.

猜你喜歡
張學良軍事
軍事鬼才
1934年,張學良槍斃張學狼
張學良:對汪精衛由佩服到厭惡
癮君子張學良
謎底大揭秘
黑老大助張學良戒毒
張學良人生最后的拍賣
軍事幽默:局
軍事
軍事幽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