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傳統儀式教育及其啟示

2017-04-01 19:35馬文杉
學理論·下 2017年3期
關鍵詞:儀式

馬文杉

摘 要:中國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形成了豐富的禮儀資源。學習傳統儀式教育中的合理因素,有利于深化現代儀式教育的內涵和特色建設,從而更好地發揮現代儀式教育的育人效果。通過具體分析典型的傳統儀式教育釋典禮和束■禮的基本樣態和基本功能,探討其對現代儀式教育的啟示,進而為現代儀式教育增加發展路徑。

關鍵詞:儀式;儀式教育;釋典禮;束■禮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3-0230-02

在古代中國,儀式貫穿于國家和民眾事物中,包括遠古的圖騰崇拜儀式,天子巡狩儀式,封禪大典,婚嫁喪葬儀式等。各種各樣的儀式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自身認識的一種表現,是教化民眾鞏固特定社會關系的重要形式。儀式并不是簡單的過去殘留,而是人類成長中的重要認知工具。發生在學校領域內的傳統儀式教育積淀著一個民族的特色,傳承著一定的文化價值觀念,是研究現代儀式教育的歷史基點。傳統儀式教育種類繁多,存在于私學、官學、書院、科舉、廟宇等各種教育文化空間和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既有師生、生生交往過程中的跪拜禮、揖禮、就餐禮等日常生活儀式,也有重大典禮,比如對新入學兒童開展的開筆禮和對成年學生開展的冠禮。本文選取典型的傳統儀式教育釋典禮和束■禮為研究對象,展現傳統儀式教育的風貌,探討傳統儀式教育的基本功能,從而挖掘其對現代儀式教育的啟示。

一、我國傳統儀式教育的典型樣態分析

1.釋典禮?!吨芏Y·春官·大司樂》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于瞽宗?!薄皹纷妗笔窃缙诒簧袷セ说慕處?,瞽宗是商代學校的名稱,也是祭祀“樂祖”的場所。商代在學校祭祀“樂祖”的宗廟祭祀性質的禮儀中祭奠先師的學禮內容被繼承發展,被視為釋典禮的早期雛形,成為后世學校教育禮儀的內容?!搬尩臁奔搓愒O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師,釋典禮是古代學校最莊重盛大的典禮之一,意在尊師重教,是我國古代官方學禮的典型代表?!抖Y記·文王世子》中記載:“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及行事必以幣”[1]。后來,釋典禮也在孔廟舉行,現在曲阜的祭孔大典就是對釋典禮的傳承。

所謂先圣,是指制禮作樂之人,如舜、禹、湯、周公之類。所謂先師,是指有道德以禮樂教人者。先圣先師并沒有確指,歷代人選不盡相同。最初,釋典禮的祭祀對象是周公和孔子,后來的祭祀對象演變成孔子、四配、十二哲以及先賢、先儒。隨著時間流逝,專祭孔子也是有因可循的,其中,關于周公與孔子地位的評價,梁漱溟曾指出:“周公及其所代表者,多半貢獻在具體創造上,如禮樂制度之制作等??鬃觿t似是于昔賢制作,大有所悟,從而推闡其理以教人。道理之創發,自是更根本之貢獻,啟迪后人于無窮。所以在以后兩千多年的影響上說,孔子又遠大于周公?!盵2]除了祭祀對象不斷發生變化以外,釋典禮的舉辦時間、規模、儀節等都在不斷演變。

釋典禮儀式有著復雜的程序,也正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儀式使得權威的構建,禮樂的教化更好地得到實現。釋典禮場景布局講究方位、數字的象征性以及禮器、祭品、服飾的政治性。釋典禮也有著極為嚴謹的結構,其中舞樂貫穿始終,與樂相比,舞在祭祀活動中直觀性最強,影響也大。恩格斯在講述印第安人的崇拜儀式時說:“各部落各有其正規的節日和一定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競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組成部分[3]。在儀式過程中,參祭人員用身體作為載體,以俯伏、興、平等動作來表達對孔子的追憶與緬懷。在莊重嚴肅的儀式氛圍中,在參祭人員模仿性和象征性的表演過程中,參祭與觀祭人員會自然地產生一種見賢思齊的愿望。釋典禮正是因其政治性、社會性、宗教性、文化性等多重特征,成為國家、社會乃至儒家士大夫憑借之手段,生存之依據[4]。

2.束■禮?!墩撜Z·述而》中記載:“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悔?!盵5]古代學生與老師初次見面時的禮節叫作束■禮。關于“束■”的含義存在爭議,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分別是束帶修飾,后喻指上學年齡十五歲以及贈予老師的見面禮——干肉,后喻指學費。關于“束■”的不同解釋?!蹲稣撜Z譯注》曰:“■是干肉,又叫脯。每條脯叫一■(挺),十■為一束。束■就是十條干肉,古代用來做初次拜見的禮物?!盵6]《我讀<論語>》中將“行束■”解釋為:“古代十五歲的成童,行束■之禮以入大學,后來引申為指年齡?!盵7]本文采取學者楊佐仁的看法,他認為“束■”最初是束發或入學年齡十五歲之意,到了《北史》《隋書》中的記載就開始出現“束■”為學費干肉的現象,這種變化是當時社會生活制度的產物。從關于束■禮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其禮節煩瑣,但這也正好體現了師生以禮相待的融洽關系。學生在入學之始便通過禮節表達了對師長人格和學問的尊敬,將求學視作一種神圣的事業。老師則身體力行,對學生謙遜有加,諄諄教誨。

二、我國傳統儀式教育的基本功能分析

直觀地看,傳統儀式教育是在進行文明教化,倡導民眾尊師重道,當然這也是傳統儀式教育最具基礎性的功能。但是,結合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對傳統儀式教育進行深入挖掘,便可以發現其對統治者權威進行塑造的功能更具深刻性。

1.尊師重道的道德教化功能。在古代社會,學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德育課程、禮儀活動和師德示范。在禮儀活動中的束■禮中,學生通過具有代表意義的行為方式表達對老師的尊重之情。尊師的道德品質不僅是在入學時應該具備的,即使是在以后功成名就,成果大于老師之后,也還是要尊重自己的老師。心喪禮也是對老師極為尊重的一種傳統儀式教育,《禮記·檀弓》中記載:“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8]。心喪是指老師去世后,學生身無衰麻之服,而心有哀戚之情,所謂若喪父而無服也。民眾通過傳統儀式教育表達對先師和老師的感恩與崇敬之情,反過來,傳統儀式教育又通過先師和老師的道德力量教導民眾。學生要處處學習老師的為人之道,不斷在道德素養上提升自己。尤其是釋典禮對于儒生自身的作用已經超過了尊師重道的道德教化。千百年來,儒生通過釋典禮,不斷堅定其基本信仰方式和道德準則,他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求得生命和真理,以安身立命,而不必另外尋找精神安息和靈魂寄托。也就是說,釋典禮將其參與者經驗性的、社會性的尊師重道,通過儀式實踐,不斷強化參與者對先賢的尊重,從而轉化為一種類似于宗教性、先驗性的道德信仰[9]。

2.塑造權威的政治教化功能。傳統儀式教育是在當時統治階級統治思想的大前提下開展的,它必然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其塑造權威的政治教化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傳統儀式教育程序復雜、嚴謹,甚至是稍有出入,就可能會被冠以“以下犯上”或是“大不敬”的罪名。尤其是儀式教育中涉及禁忌的部分,更是以其強制性和神秘性塑造了統治者的權威。以釋典禮為例,在上文提到過的釋典禮場景布局講究方位的正統性、數字的象征性以及禮器、祭品、服飾的政治性,并且釋典禮也有著極為嚴謹的結構。這些要素的設置無疑彰顯了統治者的不容侵犯性。此外,統治者的親自參與的視學儀式不僅沒有拉低其身份,反而讓民眾更加信服統治者的統治,因此也就更加彰顯了其高高在上的形象。其次,通過傳統儀式教育培養符合統治階級需求的人才。傳統社會里尤其注重人際關系中的角色定位,不同角色應該遵循不同的倫理規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不容置疑。被賦予統治者倫理規范的讀書人,才是統治者需要的人才。最后,通過傳統儀式教育統一讀書人的思想,鞏固政權。行為上的服從,不如思想上的認同更有助于鞏固統治者的政權。尤其是在古代社會,思想的統一在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發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我國傳統儀式教育的啟示

傳統并不等同于落后,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傳統儀式教育也飽含著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現代人去思考。一方面,繼承和發展傳統儀式教育有助于深化現代儀式教育的內涵。無論我們的社會先進到何種程度,我們的社會依然離不開傳統因素的影響,因為正是由于歷史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文化在時間的積累中越發深刻。另一方面,繼承和發展傳統儀式教育有助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儀式教育文化體系。學習傳統儀式教育的精華,傳承具有民族特色的儀式教育,從而開發新的儀式教育資源,創新儀式教育形式,是構建現代儀式教育文化特色的必經之路。

上文中提到的釋典禮等傳統儀式教育,給我們留下諸多啟示。首先,傳統儀式教育和道德養成緊密結合。儀式重在增強價值觀傳播的表達性與滲透性,傳統儀式教育處處體現著尊老敬賢的價值觀念,是對民眾道德品質的培養?,F代儀式教育種類繁多,但每一種儀式教育都涉及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但不是太突出。因此,可以在一些儀式教育中適當增加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環節,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修養。其次,傳統的儀式教育注重細節。傳統儀式教育通過每一個細節的完美展現,增強感染性和說服力,從而有利于形成民眾的道德自覺與道德養成?,F代儀式教育要避免形式主義和敷衍應付的問題,力圖把儀式教育做精,從而提高儀式教育的效果。最后,傳統儀式教育注重神圣感的塑造。古人祭天敬神都懷有一種敬畏之感,這也直接影響到民眾對待儀式的態度。當下很多儀式教育也同樣需要營造神圣的氛圍,喚起我們敬畏或者虔誠的心,從而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傳統儀式教育寶庫有待進一步挖掘,做到古為今用。需要注意到的是,傳統的各類儀式教育是禮文化的表現形式,禮文化受所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影響而逐漸形成。因此,封建社會的禮集中體現了中國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等級制度,包括糟粕的一面。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儀式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警惕其糟粕的一面,并且將儀式教育與時代緊密結合起來,合理地拋棄其煩瑣繁雜的儀式程序。

參考文獻:

[1]龍漢宸.禮記·文王世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151.

[2]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92.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88.

[4]蓋金偉,孫鈺華.論釋典禮與唐代文化權威的構建[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111.

[5]龍漢宸.論語 [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60.

[6]楊伯俊.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76.

[7]傅佩榮.我讀論語[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132.

[8]龍漢宸.禮記·檀弓[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41.

[9]孫麗麗,屈博.“表演”關照下的儀式教育——以中國古代釋典禮的表演性因素分析為例[J].基礎教育,2014(3):15.

猜你喜歡
儀式
讓家庭教育中的儀式感伴隨孩子成長
讓家庭教育中的儀式感伴隨孩子成長
壺落風月
當代年輕人儀式感行為大賞
儀式感
儀式感
入職儀式
人生需要儀式
流絢夏日
拍照要有儀式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