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干預探討

2017-04-01 18:50黃仁冰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7年18期
關鍵詞:股骨脊柱下肢

黃仁冰

(重慶市永川區中醫院,重慶 402160)

骨折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干預探討

黃仁冰

(重慶市永川區中醫院,重慶 402160)

目的 探討對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回顧重慶市永川區中醫院骨傷科收治的88例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術后患者臨床資料,對其實施預防下肢靜脈血栓護理干預;結果 88例患者共有4例患者發生了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4.5%,經抗凝以及溶栓對癥治療后,血栓吸收靜脈再通;討論 針對手術治療后的骨折患者實施預防和護理干預,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效果顯著。

下肢深靜脈血栓;骨折;術后;護理干預

深靜脈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已經成為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下肢靜脈血栓不僅可能導致肺栓塞,還可能導致其他后遺癥,從而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因此針對術后伴有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危險的患者實施預防和護理干預,非常重要。近年來,重慶市永川區中醫院骨傷科對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術后患者實施預防和護理干預,降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效果顯著,具體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重慶市永川區中醫院骨傷科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88例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患者,其中男59例、女29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46.8±6.2)歲。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類型:脊柱內固定術30例、股骨內固定術29例、半髖關節置換術8例、全髖關節置換術2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術接受后均給予積極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干預,護理內容主要包含如下。

1.2.1 入院評估

在行手術前,護理人員應該詢問患者及其家屬其并發癥和既往病史以及手術史,要重點詢問患者是否伴有慢性病,從而評估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高凝狀態),以便及時做好相應的預防護理,及早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主要是增加患者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識,積極配合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中。

1.2.2 飲食干預

大量研究顯示,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的發生率在很大程度上日常飲食有關,為此護理人員應該提醒患者家屬要為其準備清淡、低脂、維生素含量高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特別是要多吃香蕉和評估,以防便秘。針對吸煙或者飲酒的患者,要提醒他們注意戒煙和戒酒,并耐心告訴他們煙內的尼古丁成分會引起血管收縮,從而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進而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1.2.3 體位干預

在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手術后,應協助患者將下肢抬高約30°,確保下肢遠端高于近端。膝蓋下不可墊靠枕,要鼓勵患者經常開展深呼吸和咳嗽等,每隔2 h翻1次身,條件許可時,可以早期下床運行,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減輕血流瘀滯,達到預防下肢靜脈形成的目的。針對無法床上活動患者,指導家屬協助患者從跟腱開展,由上至下開展擠壓運動,必要時可以借助彈力襪或彈力繃帶來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回流狀態。

1.2.4 用藥干預

針對下肢靜脈血栓危險因素較高的患者,必要時可以預防性用藥,通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斑等抗凝藥物,以減少血液的粘滯性,實現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目的。在用藥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過敏和出血征象等,確保用藥安全。

1.2.5 物理治療

必要時,還可以借助間歇充氣壓力泵來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通過間斷充氣,可以對足踝、小腿、大腿分別承受45 mmHg、30 mmHg、20 mmHg的壓力,從而促使下肢血流的速度升高到240%,達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目的,并且間歇充氣壓力泵使用方法簡便,患者無明顯的不良反應。

1.2.7 中醫護理

臨床上常同時采用中藥熏蒸、穴位貼敷、中藥封包等中醫護理技術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2 結 果

本次研究中,88例患者共有4例患者發生了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4.5%,并且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確診,一旦確診后立即給予抗凝以及溶栓對癥治療,與此同時,將患者的患側抬高,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4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有所好轉,在經過15~20天的對癥治療后,患者下肢腫脹癥狀明顯緩解,血栓吸收靜脈再通。

3 討 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主要跟以下三個因素有關:第一,血流瘀滯。常見的如:手術麻醉、癱瘓、長期臥床等。第二,血管壁損傷。常見的機械性損傷(如:手術導致的血管損傷、靜脈穿刺、長時間捆扎)、化學性損傷(輸注的藥物為高滲或者具有較強刺激)。第三,血液的高凝狀態,常見的如外傷、手術以及輸血等[1]。而對于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跟上述三個因素均存在緊密關系。這主要是因為在手術中,患者的下肢長時間處于被動體位,再加上麻醉反應、切口疼痛以及局部腫脹等均可能導致下肢活動受限,從而導致下肢血液流動緩慢,從而變成血液瘀滯。針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臨床提倡早預防、早治療,假若治療不及時,不僅可能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功能不全,還可能導致肢體殘廢,甚至還可能因為 脫落引起肺栓塞,提高了臨床病死率。因此針對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危險因素的患者,要對其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在積極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必要時在借助藥物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才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2]。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對88例脊柱骨折或股骨骨折術后患者實施預防和護理干預,主要包含入院評估飲食干預、預防下肢靜脈損傷、體位干預、用藥干預、物理治療、中醫護理,結果88例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4.5%,4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經治療后,均血栓吸收靜脈再通好轉出院。

[1] 楊荷蘭. 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3,19(5):771-772.

[2] 程錦珍,邱 雪,周仲輝,等. 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應用體會[J].當大醫學,2012,18(9):11-12.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43.6

B

ISSN.2096-2479.2017.18.54.02

猜你喜歡
股骨脊柱下肢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長期久坐低頭 你的脊柱還好嗎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股骨近端纖維結構不良的研究進展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診治中的應用及與MRI的比較
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與PFNA治療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
如何保護寶寶的脊柱
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鈦板治療的臨床觀察
鈥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觀察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