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針灸聯合耳穴壓豆對二次剖宮產術后腸功能恢復的影響

2017-04-02 01:49鹿志霞
黑龍江中醫藥 2017年5期
關鍵詞:鳴音胃腸功能耳穴

鹿志霞

(萊蕪市中醫醫院·山東省 271100)

前幾年由于國內多種因素的影響,剖宮產率一直呈上升趨勢[1]。國家二孩政策實施后,瘢痕子宮孕婦明顯增加。由于大多數瘢痕子宮孕婦第一次剖宮產的指征仍存在及這部分孕婦大多為高齡孕婦,因此二次剖宮產的孕婦增多。術后各種并發癥逐漸顯現出來,如何減少二次剖宮產術后并發癥,促進產后快速康復,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成為產科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而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作為剖宮產術后整體康復的起始環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可以促進產婦提早進食,改善機體營養,增強抵抗力,緩解產婦圍手術期不良情緒,促進乳汁分泌,促進子宮復舊,促進切口愈合,減少盆腹腔臟器粘連性疾病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目前國內外學者十分重視促進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研究證實了中醫藥在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方面有獨到的優勢,亦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但還是存在種種不足之處,缺乏最佳的治療方案。我們課題組應用溫針灸聯合耳穴壓豆促進二次剖宮產術后腸功能恢復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二次剖宮產符合納入標準的產婦,分為對照組82例和治療組82例。兩組在年齡、麻醉方式、手術時間等均無差異性。

1.2 納入標準

(1)年齡在23~44歲之間符合診斷標準的女性。

(2)均為瘢痕子宮,擇期行二次剖宮產術。

(3)椎管內麻醉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

(4)產婦無妊娠合并癥及手術并發癥。

1.3 排除標準

(1)特殊情況需要行緊急剖宮產手術者。

(2)孕期并發妊娠合并癥。

(3)有椎管內麻醉禁忌癥者。

(4)不符合納入標準的孕婦。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內容

術后兩組予以剖宮產術后常規處理,即應用縮宮素促進宮縮,預防感染、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術后30分鐘內予以溫針灸及耳穴壓豆。觀察并記錄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并且測量腹圍,記錄腹脹發生情況。

2.2 治療方法

2.2.1溫針灸 取穴:根據2012年第九版《經絡腧穴學》選取神闕穴、氣海穴、足三里穴、上巨虛、支溝、照海及三陰交穴。

操作:患者選取仰臥位,將局部皮膚消毒,選用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0.30×40mm),垂直進針,進針深度為約1.5寸,刺入穴位后施捻轉提插法,平補平瀉,針刺得氣后將針留在適當的深度,在貼近皮膚處墊上約4cm×4cm大小的紙片,針柄上穿置一段2cm長艾條,燃后施灸,共留針20-30分鐘。術后半小時開始治療,每日治療兩次,中間間隔6小時。

2.2.2耳穴壓豆 溫針灸結束后接著用75%酒精常規消毒耳廓,將王不留行籽耳穴貼準確固定。

取穴:盆腔穴、子宮穴、皮質下穴、神門穴、胃穴、大腸穴、三焦穴、內分泌穴。

雙耳貼壓:每穴按壓30-50下,早、中、晚3次按壓,囑產婦在疼痛明顯時自己按壓,連續按壓2天;以產婦感局部酸、脹、痛,皮膚微紅為準;如果有脫落,重新更換王不留行籽耳穴貼。

2.3 主要觀察指標收集

2.3.1記錄首次腸鳴音出現時間、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 術后4小時開始聽診,每半小時聽診一次,夜間睡眠時間除外,對腸鳴音的變化進行記錄直至腸鳴音恢復正常。

2.3.2首次肛門排氣時間 記錄產婦手術結束后到出現首次排氣的時間。

2.3.3首次排便時間 記錄產婦手術結束后到首次排便的時間。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見表1。

表1 術后兩組腸鳴音恢復時間

3.2 兩組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見表2。

表2 術后兩組首次排氣時間

3.3 兩組患者首次排便時間見表3。

表3 術后兩組首次排便時間

4 討論

前幾年由于圍產醫學的進步和國內多種因素的影響,剖宮產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國家二孩政策實施后,瘢痕子宮孕婦明顯增加。由于大多數瘢痕子宮孕婦第一次剖宮產的手術指征仍存在及這部分孕婦大多為高齡孕婦,因此二次剖宮產的孕婦迅速增多。二次剖宮產的產婦由于腹腔臟器多次暴露及手術操作刺激,很容易腸粘連和腸梗阻[2]。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可以促進產婦盡早進食,促進乳汁分泌,減少盆腹腔臟器粘連,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促進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方法主要有控制進食時間、胃腸減壓、盡早下床活動,應用促進腸蠕動的藥物如新斯的明等,有副作用且臨床療效不理想。祖國醫學中雖然沒有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病名,但對胃腸功能的認識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論述,《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凜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备鶕湟幌盗械呐R床癥狀,中醫將其歸屬于“腹脹”、“腸結”、“關格”等范疇[3]。中醫用“脾升胃降”詮釋了胃腸系統生理活動功能,認為手術金刃所傷、脾失健運、中焦受阻、胃失和降、腸失傳化等是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病因病機,其治則以和胃降逆,行氣通腑為主。二次剖宮產術前禁食,脾胃化生乏源。術中破氣失血,損傷陰液,脾胃受損,剖宮產切口處又是足三陰經、足陽明胃經、任脈、帶脈等經脈所過之處,易導致血絡損傷,淤血留滯,使脾胃氣機升降失常。二次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大多為高齡,由于之前做過一次手術,對于二次手術的恐懼及焦慮更大,而且自己住院期間還擔心第一個孩子的飲食起居問題,因此焦慮緊張情緒非常嚴重和普遍[4],極易影響肝臟疏泄功能,氣機郁滯。氣滯、血瘀影響和加重氣機郁滯,升多降少,引起呃逆、惡心、嘔吐及納呆等癥狀;中醫認為胃腸功能紊亂的治則,當以扶正補虛,和胃降逆,行氣通腑為原則。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可鼓舞中氣,使中焦健旺而自能生化氣血,是調理脾胃、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是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以及因血虛、瘀血引起的疾病。神闕穴為任脈上的陽穴,與腸相聯,具有溫陽利水補虛的功效。上巨虛屬足陽明胃經可緩解治療腹痛腹脹、腸鳴泄瀉、胃腸炎等。支溝穴屬于手少陽三焦經,可治療嘔吐便秘等。照海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滋陰清熱,通調三焦的作用,具有健脾益血,調補肝腎的功效。神闕穴為任脈上的陽穴,與腸相聯,具有溫陽利水補虛的功效。艾灸溫陽補氣,可促進腸蠕動,增強膀胱氣化而通利小便。溫針灸療法能到達穴位的深層,經過循經感傳,到達經絡、臟腑,氣至病所,氣至而發揮療效。故在治病時多配合溫補灸法祛除胞中寒氣,使膀胱氣化有序,行使其正常功能,使大小便通暢。耳穴盆腔穴、子宮穴:可通過經絡的傳導反應作用于相關手術部位,促進子宮收縮及復舊。皮質下穴、神門穴:止痛要穴,均能調節大腦皮質和皮質下植物神經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具有鎮痛、安神、消炎等功效。胃穴、大腸穴、三焦穴:刺激相應反應點,促進胃腸蠕動。內分泌穴:改善機體內分泌,調節胃腸恢復機能[5-9]。溫針灸配合耳穴壓豆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減輕腹脹及嘔吐,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治療及預防二次剖宮產術后產婦胃腸功能紊亂療效肯定。該治療方法簡單易行,不受產婦術后禁飲食、臥位等因素的影響,術后即在病房內進行操作,不會母嬰分離,孕產婦易于接受。

[1] 黃倩,余艷紅,饒騰子.5年剖宮產手術指征分析[J].廣東醫學,2012,33(6):825-827.

[2] 陳志強,曹立幸.圍手術期術后胃腸功能評價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2011,31(6):727.

[3] 趙武,付宇,石鵬,等.針灸療法對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12,33(7):879.

[4] 蔣麗萍,廖芬.電針對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2):161.

[5] 張軍,柴維霞.耳穴貼壓治療斷指苒植術后疼痛50例[J].浙江中醫雜志 ,2011,46 (9) :650-651.

[6] 宋麗菁.中醫耳穴貼壓鎮痛在手外傷術后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18(6) :399.

[7] 吳紅玲,吳振俠,陳治,等.耳穴貼壓聯合舒適護理緩解扁桃體切除術后疼痛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 29(19):36-37.

[8] 張維民,徐翠平,林海鴻,等.耳穴磁珠貼壓治療手外傷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與護理[J].當代護士,2012,10:155-156.

[9] 黎嗣英,曹登秀,劉俊.耳穴貼壓治療胃腔痛40例[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5) :537-538.

猜你喜歡
鳴音胃腸功能耳穴
腸鳴音監測儀在臨床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
促進患者子宮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進展
老年失眠多苦悶,耳穴壓豆來幫忙
肚子為什么會“咕?!表??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嚕聲
護理干預對腹膜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分析
護理干預對腹膜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壓在促進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中的效果
耳穴貼壓配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