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與超越:秀場直播形式下的傳播心理闡釋

2017-04-06 16:11袁愛清孫強
新聞愛好者 2017年3期
關鍵詞:凝視認同

袁愛清 孫強

【摘要】秀場是媒介鏡像的場域,傳播主體與觀看客體的二元結構中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這些心理要素建構著主客體的認知與行為。在媒介鏡像映照下,女主播有著自我形象的迷戀、自我形象的零散與整合、自我形象的幻想等心理活動,以及女主播的自我形象呈現出前臺與后臺的落差。理想形象自我呈現動力來源于群際間共識塑造的角逐,媒介文本建構著個體的原初景象與社會情境,并成為自我的一種參照驅使著主客體參與到秀場直播中來。當前網絡直播的價值屬性被高度娛樂化、庸俗化的媒介內容所取代。要挖掘網絡直播的本質屬性,關鍵在于從主體與客體的心理層面出發,解決人自身的問題,超越現有形態和回歸網絡直播本質價值。

【關鍵詞】媒介鏡像;自我形象;凝視;認同

一、引言

我們只能把鏡像階段理解為“一次認同”——在精神分析賦予這個術語的全部意義上說,亦即主體認定一個鏡像時發生于他身上的轉換。[1]媒介鏡像實則是個體從媒介中認識自我形象的過程,彌補自我形象在初始階段的零散性并整合為一體。人彼此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對方。[2]秀場直播的媒介呈現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著主體的自我形象和內在心理活動。本文以媒介鏡像為理論框架,來探究傳播主體和觀看客體之間復雜的心理活動。網絡直播的娛樂化、庸俗化趨勢,在國家政策環境的把控下會得到消減。但是網絡直播的價值并非僅僅停留在這些媒介娛樂文本的內容呈現上。直播本質屬性一直處在被挖掘的狀態中。如果能夠把握傳播主體和觀看群體的心理特性,對癥治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規避網絡直播的庸俗化趨向。對主體與客體的雙向把握,發現其內在邏輯,從人本身出發就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詮釋。

二、媒介鏡像界面呈現的心理特性

秀場是媒介呈現形象的場域,在探究傳播主體和觀看客體心理的內在邏輯中,可以發現其蘊含自我形象迷戀、情感自我表露、自我形象零散與整合及主體的自我想象等心理特性。秀場直播中主播的認知與行為始終被這些心理要素所影響并建構著。如果從深層次的原因去解析與規約秀場直播失范問題,則可以引領秀場直播能夠傳播有價值的文化內涵和滿足公眾不同層次的精神需求。

(一)表層與深層的自我迷戀感知

所謂自戀是兼具整體性與自律性的、其矢量面對作為完美的理想形象的自己的鏡像的眷戀。[3]形象迷戀基于傳播主體形象的包裝化處理,傳播主體并以其作為理想形象來感知愉悅和尋求認同。秀場直播是媒介技術發展衍生的形態,其終端設備——屏幕呈現的女主播形象,是異于現實的體現。秀場直播的存在更像是媒介鏡像映照下自我形象的呈現,女主播沉溺于這種理想化的形象當中,并以此獲得一種現實中未曾擁有的缺失體驗。理想形象的幻影誘惑著女主播的內在欲望,驅使傳播主體沉溺于理想化形象的自我迷戀之中。對于女主播來說,理想形象是聚集觀看群眼球的關鍵所在。而秀場直播的價值并非以突出流于表層的視覺快感為初衷,但現實的存在往往本末倒置。女主播享受著媒介鏡像形象呈現的感官愉悅,其實還存在著一種深層的愉悅,那就是來自他者的認同。群際的共識性起到了對女主播理想形象的確認功效,也正是這種確認性激發了女主播自我不斷對自身形象的自我修正。來自他者的贊譽加劇女主播對自我形象的迷戀程度。在解構迷戀背后的內在邏輯中,媒介對同類角色的建構是造成女主播自我迷戀的誘因。在相關媒介文本的呈現上,以過度美化的形象作為聚焦點是普遍做法,這種累積性的報道逐漸形塑著主播的角色形象。

(二)情感表露的視覺符號化表征

在秀場直播中,觀看客體對女主播表現的喜愛體現在虛擬視覺符號的情感嫁接。在秀場直播的架構中,存在著對傳播主體屏幕形象修飾的視覺藝術,這在直播圈約定俗成地被稱作是禮物。而這種視覺符號承載的是觀者的情感黏連,是個體情感外化的表征。觀者要表現對女主播的喜愛,會依靠這種視覺藝術來打賞喜愛的女主播。主播與單一觀眾間的情感生成與維系很大程度上依賴此類互動。從禮物概念的視覺符號本體來說,其構造過程難以脫離網絡空間的潮流熱點痕跡,以及視覺表意符號趣味性的體現。網絡誕生的青年亞文化群體形成了嶄新的文化實踐意義。[4]同樣,情感的訴求本身離不開文本自身,網絡直播中的彈幕所承載的意義在于建構個體的認知與行為,而不僅僅是信息傳遞。在彈幕中,并非所有的文本內容都會同一地與主播內心情感相呼應,異己的話語表達同樣是存在的。無論是喜愛還是厭惡,情感的訴求都需要借助網絡文化的視覺符號來呈現。而秀場直播依然存在著權力結構的把控,對于有沖突性的情緒表達,主播會選擇將其排斥于直播間,個體的情緒表達同樣會引發同類的聲討。表層的把關時刻關注著直播間的互動。

(三)先驗的零散與后知后覺的重整

人與人之間都是一面鏡子,相互映照著對方。女主播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過程,其實就是彼此形象自我襯托的過程,只不過女主播處于視覺匯聚中的焦點。人對自我形象的認知是不完整的、持續性的,自我形象的缺失感從個體的嬰兒時期便存在。用拉康沿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來分析人的自我形象發現,先驗自我形象認知的零散性是普遍的共性所在。在秀場直播中媒介的存在就像一面鏡子,反映的是女主播對自我形象想象的外延,蘊含著他者如何認識與評價自己的想象,以及女主播自身對這些認識和評價的情感表露。人往往無法從自己出發更好地去了解自身,而他者的鏡子作用映襯著人自我的真實。人對自我形象的片面性理解,正是在媒介鏡像的作用機制下不斷地去修正和調整,女主播對自身形象的認知亦如此。秀場直播中女主播看到的自己其實是一種后知后覺重整自我形象的互動過程。

(四)亦真亦假的幻象

薩特指出,影像是確實的心理存在,不可能以任何方式重新回到一種可感的內容,也不可能在可感內容的基礎上被構建。[5]女主播作為新的傳播形態下產生的平民化角色與傳統媒體時代社會賦予主播角色的社會精英化作比較,顯然滿足的是普通公眾對主播這一角色帶來的虛榮感。同樣,平民化角色的主播可以享受粉絲的簇擁所帶來的身份滿足感,于是網紅的概念被嫁接到被對這類群體的表述中,偶像崇拜逐漸走向平民化。而在傳統媒體時代,偶像的角色似乎距離普通人過于遙遠,并且個體的主觀想象對偶像神圣化趨向特別明顯。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偶像的神秘面紗似乎被新媒體給揭開。個體對主播以及偶像的認知不再是依賴于自我的想象。甚至將這種角色進行自我實踐,過去的想象是自我建構的成分,而現在是真實自我體驗的經驗,所以這種媒介技術賦予的角色帶有亦真亦假性。它的存在是逐漸實現過渡的過程。觀看客體同樣也存在著想象,角色帶入的沉浸式體驗是想象持續的源泉。

三、女主播與觀者群際間共識性塑造

(一)三維視角:視覺凝視、觸覺凝視、虛擬凝視

麥克盧漢曾說電視是觸覺的延伸。在媒介技術并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在時間上以及空間上知曉延伸是有限的。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與成熟,能夠突破時空維度的媒介就像是人們的眼睛和耳朵,可以去探尋遠距離所發生的事情。從而消除自身的不確定性而帶來的恐懼感,以及可以預估未來事物的發展趨勢。媒介消除了信息的不對稱性,媒介的觸覺屬性代替的是人本身肢體延伸的功能。而秀場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形態,依舊存在著自身的觸覺屬性。這種觸覺屬性的內涵有三層意義:視覺凝視、觸覺凝視、虛擬凝視,視覺凝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看見”,強調的是事物的表面形狀與形態。[6]在秀場直播中,觀看的人群對女主播的視覺聚焦最表層的凝視僅僅只是停留在對女主播外在形象的視覺愉悅上,這種視覺快感僅僅停留在表層的愉悅感知上。而觸覺凝視則將物體的表面視為某種“紋理”;通過觸摸與感覺物體表面的紋理,觀眾得以刺穿輪廓、深入內部。[7]觸覺凝視實際上是一種有意義的溝通,連接著女主播和觀眾之間的互動。女主播的外在形象只是帶給觀眾一種表層印象認知,而觸覺凝視上升到了一種深度,觀眾可以通過表意性符號去了解女主播背后的故事。這種觸覺性并非是建立在實物的接觸上,它是一種建立在虛擬環境中的形象類比。這種觸覺能夠加深觀眾對女主播的認知及情感程度。虛擬凝視意味著想象的深度,是一種面向個體存在范圍的凝視。[8]女主播在秀場媒介的鏡像呈現中反映出自我,觀眾解讀主播形象的過程中存在著想象的空間。虛擬的凝視是超越真實環境的觀看,是觀眾想象的跨越。無論是視覺凝視、觸覺凝視還是虛擬凝視,觀眾在觀看女主播的自我展示形象過程中,其實都被帶入式地參與著女主播所營造的認同感,是對女主播角色的共識性認可。

(二)女主播主我與客我分層式的認同營造

主我是社會個體對照他自己的行為舉止處于社會情境所做出的行動。[9]秀場直播中,主播的生存狀況其實是非常艱難的。網絡直播的平民化趨勢,也暗示多數女主播是沒有經過任何專業性的技能培訓的。于是有些女主播劍走偏鋒,試著有意去暴露自己的身體來吸引觀眾的眼球,甚至逐漸把直播的內容進行低俗化處理。這種手段逐漸成為直播圈的共識性規則。對于一些新進女主播來講,社會情境就是如此,自身也有意識地屈從于這種行為方式。而網絡直播的價值就被這種共識性的規則所掩蓋了,于是公眾對網絡直播的感官就停留在標簽化的認知上??臀覄t是社會個體從他人的態度和視角出發觀察和評價的自己的自我。[10]從直播間來講,女主播在跟觀眾的互動過程中,其實是非常在意他者的評價的。不管正面還是負面的表達,女主播都會根據他者的評價來審視自己,并按照觀眾所期望看到的形象進行自我改變,以此來謀求觀眾對自身的認可以及增進觀眾的好感。

(三)勸說性話語結構與觀看的儀式認同

媒介對傳播的內容并不是簡單的傳輸,而是一種再現和表征。[11]網絡女主播之間其實都存在著固有的話語體系,如類似“小禮物走一走”的文本內容,其目的在于勸說觀看的人群能夠參與到互動中,激發直播的活躍度以及創造更多潛在的物質利益。該類話語結構營造了一種共同體的氛圍,觀看的個體在話語的誘說下,逐漸地明確了自己的身份與角色,并試著共同幫助主播實現其目標。這種勸說帶有很強的儀式感,吸引著觀眾共同參與到某項活動中來,分享著共有的認同感。傳播的“儀式觀”并非指信息在空間的擴散,而是指在時間上對一個社會的維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12]在秀場直播中觀看的儀式感,不僅僅吸引著個體參與到網絡的直播間來,而且逐漸培育和形塑著個體的認同。

(四)前臺與后臺的日常自我呈現

人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個體,在面對不同的情境時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秀場直播中,女主播都十分關心自己如何在觀眾面前塑造滿意的形象。在秀場的鏡像界面中,呈現出的是前臺形象。個體表演中有一部分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規則地發生作用,為那些觀看表演的人限定情景。[13]女主播所遵循的固定的方式與規則可以稱之為一種框架,它內化了現存的社會規范和社會準則,是一種慣例和共識。女主播的自我形象展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取悅觀眾,贏得好感。他者無法洞悉女主播在后臺未曾呈現給觀眾的形象,前臺與后臺的落差源自不同情境的角色帶入。前臺所展現的是一種理想化表演,這種策略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掩飾,女主播往往會掩蓋或部分地掩蓋與她自己理想形象不一致的活動、事實和動機,以便于將自身的完美形象理想化呈現。場景的不同決定了個體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前臺與后臺的理論架構很好地解構了秀場直播中女主播自我形象呈現的日常性問題。

四、傳播與觀看驅動力的解析

(一)找尋存在感和情感慰藉的傳播

貢布里希認為視覺印象具有喚起各種情感的力量。[14]傳播主體參與秀場直播的浪潮中,是因為有非常復雜的原因在驅動著傳播主體的行為。經濟利益的誘惑并非是首要的,在對主播的職業與身份的考察中,發現女主播都有著相對較多的閑暇時間,一方面多數女主播并非以此作為職業;另一方面,閑暇意味著自身存在的缺失感。當個體無法尋找到合適的消遣方式時,其內心充滿著絕對的孤寂感。當一種情緒無法得到排解與釋放時,尋找一種情緒釋放的空間顯得非常有必要。這種情緒排解方式須建立在合法的社會秩序規范的基礎之上。秀場直播作為一種傳播形態,一種與他者進行溝通互動的形式,便成為傳播主體進行情感釋放以及尋求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對于觀看的群體來說,參與秀場直播的互動是尋求心理需求滿足的方式。這種雙向的情感需求取舍也正是參與直播的驅動力所在,因為它解決的是一種自我歸屬感的問題。

(二)虛擬視像的審美情趣與危險的增補

依托于網絡技術的虛擬視像能夠營造一種真實的幻覺,而這種真實的幻覺空間遠遠超過了真實空間所能營造的審美情趣。[15]正是因為媒介技術的發展,私人空間公開化直播成為可能。但對于多數個體來說,侵犯私人空間是有違社會道德規約的行為。而秀場直播借助的是場域的私人化空間,傳播主體的行為并非是對私密生活的直播,而是展示傳播主體的個人形象。媒介技術的發展突破了時空維度的限制,媒介技術的力量能夠記錄現實環境的變化,并將其轉化為數字信號呈現于公共領域。它的仿真性、超現實性吸引著公眾參與其中并獲得滿足感。網絡直播已經成為潮流,也是年輕群體進行自我展現的形式。秀場直播作為網絡直播的一個細分的方向,依然存在問題,如傳播主體行為有失社會的道德規則,而且還導致公眾審美情趣的降低,但是不能否認秀場直播的社會效用。盧梭所謂危險的增補指的就是把自身當作來自外部的邪惡之物和匱乏之物添補到幸福和純潔的東西之上。[16]個體的想法是層出不窮的,想象也是無限的。個體的存在離不開自我的思考以及合乎規范的社會行為。對于某些個體來說,在欲望面前他無法克制自己。同樣,在媒介呈現的女主播形象當中,異性間的欲望是閃現的。女性主播對自身形體的暴露,會激發男性觀眾內心潛在的欲望。當個體無法以理性的思維戰勝強烈的欲望時,男性觀眾則會選擇以更為強烈的方式去贏得女性主播的好感。秀場直播的私人空間展示與異性間的窺伺欲望夾雜在一起,再加上本體的性驅動力,很容易產生超越社會秩序規范的行為。

(三)從眾的誘導與媒介形塑原初景象

在相關媒介內容的報道中,直播行業的高利潤始終是其營銷造勢的關鍵,尤其是能夠吸引新人參與到網絡直播行業中去。同樣,直播的負面信息和正面信息在媒介的報道中其實是不均衡的。揭示問題是有必要的,但媒介報道無形中塑造了個體的刻板認知,個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往往會參與到直播中去。網絡直播在年輕群體當中已經形成一種潮流的認同感,當人際之間的信息交流提及此類話題,對于未曾知曉此類的個體來說往往容易被這種群體性共享話題所遺忘。群眾的驅使,是個體參與網絡直播的關鍵所在。

五、結語

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受到知識和信仰的影響。[17]在秀場直播中,話語沖突和低俗現象與個體的知識涵養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在秀場直播的信息場域中出現的問題,一般都涉及個體的素養。個體素養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媒介組織應該發揮其啟蒙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吹闹鲗У匚粚⒖磁c被看的辯證法取代,單一角度的視覺對主體的銘寫將被多重視線的交織所顛覆。[18]雖然現在的我們處在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特性凸顯視覺本位的效用,但我們對待任何事物仍應該采用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并非要凸顯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網絡直播同樣需要我們用辯證思維去看待它。我們不應該忽視網絡直播的本質屬性,秀場直播同樣也不能單靠一些主播的自我展示來吸引大家的關注。??氯霸忈尷碚摻沂緳嗔Y構的隱匿性,在直播平臺同樣亦如此。秀場直播的自由應該建立在符合社會規則與道義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發揮直播的社會功效,解決信息的即時性傳播。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絡傳播語境下弱勢群體的信息表達及引導機制研究”(編號:11CXW037);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網絡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精神需求現狀及心理疏導機制研究”(12SH15)的階段性成果;江西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雅克·拉康.視覺文化的奇觀[M].吳瓊,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

[2]陳力丹,陳俊妮.論人內傳播[J].當代傳播,2010(1):9-13.

[3]雅克·拉康.鏡像階段[M].王小峰,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57.

[4]孫黎,彭愛萍.中國網絡字幕組文化的時代內涵與價值意蘊[J].新聞愛好者,2016(2):33-36

[5]讓·保羅·薩特.想象[M].杜小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8.

[6]伊萊休·卡茨,等.媒介經典文本解讀[M].常江,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0.

[7]伊萊休·卡茨,等.媒介經典文本解讀[M].常江,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0.

[8]伊萊休·卡茨,等.媒介經典文本解讀[M].常江,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0.

[9]米德.心靈、自我和社會[M].霍桂桓,譯.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2:47.

[10]米德.心靈、自我和社會[M].霍桂桓,譯.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2:47.

[11]陳一.新媒體、媒介鏡像與“后亞文化”——美國學界近年來媒介與青年亞文化研究的述評與思考[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4):114-124.

[12]詹姆斯·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M].丁未,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7.

[13]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黃愛華,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22.

[14]貢布里希.圖像與眼睛[M].勞誠烈,譯.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1989:170.

[15]劉洪.像·非像——視像傳播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0.

[16]克里斯蒂安.凝視的快感[M].吳瓊,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08.

[17]約翰·伯格.觀看之道[M].戴行鉞,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8.

[18]瓦爾特·本雅明,等.上帝的眼睛攝影的哲學[M].吳瓊,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0.

(袁愛清為江西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孫強為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碩士生)

編校:趙 亮

猜你喜歡
凝視認同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讀
“認同”視角下輔導員心理輔導談話技巧研究
輿論場理性族群的認同與構建
認同的崩潰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跨性別者認同矛盾研究
論電影產業中明星構建的心理及文化機制
高分四號,從3.6萬公里外“凝視”中國
多麗絲·萊辛《屋頂麗人》中的兩性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