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州市冬棗產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問題研究

2017-04-06 07:22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6期
關鍵詞:滄州市冬棗滄州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1)

滄州市冬棗產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問題研究

孫金剛牛大山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1)

滄州冬棗以其產品質量上乘、營養豐富、生產規模大、栽培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主產區各級政府把冬棗產業作為強市富民的戰略工程來抓。但伴隨著滄州冬棗產業的快速發展,產品品質下降、名牌產品缺乏、經營模式落后等關鍵問題日益突出。本文根據黨和國家的農業、農村政策,結合冬棗主產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標準化技術為依托,以產業化為紐帶,以質量為目標,提高產品品質,完善營銷體系,實施名牌戰略,探索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和冬棗種植的最適規模,全面推進棗產品由面積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發展綠色棗產業等措施,對冬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

冬棗產業;可持續發展;名牌戰略

一、滄州市冬棗產業發展現狀

棗樹在滄州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近年來,滄州棗業在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中得以長足發展并取得矚目成就。特別是冬棗以其產品質量上乘、營養豐富、生產規模大、栽培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滄州冬棗主產區黃驊市素有“冬棗之鄉”的美譽。截止2015年底冬棗樹栽培面積已達13.3萬平方公里,形成了黃驊、海興、滄縣、獻縣等縣市及其他縣市部分鄉鎮為重點的冬棗種植區。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棗產業協會的壯大和無公害標準化管理的推廣,冬棗產品的質量、知名度進一步得到提升。主產區各級政府把冬棗產業作為強市富民的戰略工程來抓,使包含冬棗在內的紅棗產業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二、滄州市冬棗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品質下降嚴重,社會聲譽受損。

冬棗之名在于品質。近年來,果農為增加盈利,過分追求單果重、片面追求產量、錯誤追求提早上市、無序擴大種植面積等因素導致冬棗品質急劇下降。在冬棗生產中,濫用激素增大果實現象很普遍;為了提高產量,過分地采取環割措施,座果率大幅提高,但易導致樹體營養不良,只好過多的使用化肥供給營養;冬棗本是晚熟品種,其正常的采收期是10月中旬,有些商販為了趕市場,往往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就開始收購,此時冬棗尚未成熟,沒有達到理想品質;國家實行苗木生產許可證制度,只有取得許可證才能從事苗木生產和經營,這是苗木品質的保證,而實際上,冬棗苗木的繁育者主要是冬棗產區的農民,苗木的生產質量沒有保障,苗木品種混雜,亂采穗、亂嫁接、亂銷售、亂定植,造成冬棗品質嚴重下降,品質的下降又嚴重破壞了冬棗的聲譽。

2、品牌意識薄弱,市場競爭乏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是農業產業化的內在必然要求,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捷徑。在滄州市冬棗主產區,相當一部分果農和經銷商品牌意識淡薄,市場發育不成熟,農民分散經營,大多沒有建立良種和產地的名牌和商標,劣質果品充斥市場,市場銷售競爭無序。生產者、銷售者對自身品牌的維護意識薄弱,宣傳力度小,沒有形成品牌效應,與品牌建設密切相關的包裝、質量和標簽不夠規范。從社會層面來看,冬棗品牌建設和維護的制度環境還有待健全,品牌擁有者保護自身品牌的成本較高,市場上假冒品牌的果品繁多,影響了品牌的形象。

由于滄州市冬棗產業大多都沒有形成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弱,賣果難、種果盈利少等現象屢見不鮮。

3、經營模式落后,制約產業發展。

零散的家庭生產是目前冬棗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專業合作社有名無實。當前冬棗的生產仍以個體、家庭式的零散生產形式為主,在管理上采取的措施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即使土地相鄰的兩家,生產出的冬棗在質量上也會有很大的差別,規?;?、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低,難以確保果品質量,也無法形成競爭優勢。盡管政府和業務技術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生產技術標準,在這種生產方式下,再好的技術措施和標準都顯得蒼白無力。這種落后的土地經營方式阻礙了冬棗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滄州市冬棗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1、優化品種結構,創新標準化栽培技術,提高果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通過對冬棗基因資源的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及經濟性狀的調查,摸清現有冬棗品種的基因類型,挖掘優良的種質基因并進行創新利用。篩選出品質優良、適應性廣的優質穩產冬棗新品種。研究冬棗樹需水需肥規律,配方施肥、節水灌溉、人工授粉、綜合防治、整形修剪以及建立良種示范園區。同時,要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無公害果品的質量標準,確保生產優質、高檔、無公害的綠色果品,以擴大冬棗及其制品出口創匯的優勢。

改進、創新冬棗采收、貯藏和加工技術,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延長其產業鏈。促進冬棗產業向高效益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比如采用科學合理的采收和處理方法,把握好鮮食、加工等產品類型的生產比例,做好早、中、晚品種的搭配,把品種的品質指標放在首位。

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強科技協作,強化服務意識,把棗農急需的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建立科技服務監測機制,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全面提升果品品質。

2、實施名牌戰略,搞好營銷策劃,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場占有率。

雖然滄州市冬棗產業已經具有相當可觀的種植規模和產量,但在國內、國際上的聲譽和宣傳力度遠遠落后于山東等地。今后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宣傳改進貯藏、加工、包裝技術,創名牌、樹品牌。一是強化品牌意識,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加大廣告宣傳力度,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冬棗的營養和保健作用;二是注冊品牌,培育市場名牌,充分利用各種科技手段,來樹立和塑造品牌形象,改被動銷售為主動銷售;三是鼓勵農民經紀人和果品營銷公司參與營銷工作,通過分級銷售、優質優價和深度加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四是建立合理的流通體系,組成生產銷售一體化利益共享的聯合體,增強市場信息傳播的快捷性,提高果品的市場競爭力??傊?,必須加大創新力度,立足自身的特點和市場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營銷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拓展營銷渠道,打響品牌,贏得消費者認可和信賴。

3、創新經營模式,探索冬棗生產適度規模。

冬棗的發展必須走規?;?、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路子,要培育、扶持一批龍頭企業,通過控制主流資源,進行行業全程整合,使冬棗產業穩定、健康、快速地持續發展。探索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盡快打破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自產自銷、各自為政、分頭出兵的生產小格局,盡快形成統一規程、統一措施、集中生產、共同銷售的大格局,通過生產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實現產品質量的迅速升級,盡快建立產供銷一體化新體制。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標準化技術為依托,以產業化為紐帶,以質量為目標,探索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和冬棗種植的最適規模,全面推進棗產品由面積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發展綠色冬棗產業。不斷增加棗農和加工企業收入,才能實現滄州市冬棗產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結合的可持續發展。

[1]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黃驊冬棗線上銷售為例.夏莉.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J].2016(12)

[2]把農村電商作為縣域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J].李強.廣西經濟. 2017(04)

2017年度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7006)

孫金剛(1969.07-)河北省海興縣人,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

猜你喜歡
滄州市冬棗滄州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滄州分行
中國人民銀行滄州市中心支行
滄州市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滄州分行
中國人民銀行滄州市中心支行
滄州市
冬棗深加工 延伸產業鏈
滄州鴻發包裝技術研究所
“智耕?!敝讣狻胺N”冬棗
一種鋸齒狀冬棗采摘裝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