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及其與現代化城市建設之間關系的協調

2017-04-06 07:22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6期
關鍵詞:舊城文化遺產現代化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59)

淺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及其與現代化城市建設之間關系的協調

胡志宇楊仙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59)

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文化根基,它作為我們民族發展史的見證者,也是這許許多多城市發展的記憶。在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得物質財富聚集在一起,同時也是意外地對傳統文化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其中之一就是歷史文化遺產的大量消逝。保護城市中的歷史文化遺產刻不容緩,同時,我們也要協調好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現代化城市建設之間的關系,才能使城市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地發展下去。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市;協調

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

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復制的,它的一筆一劃、一磚一瓦都是世間僅有、獨一無二的,保護其完整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城市的每一段記憶中,歷史都恰如其分地融入了進了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腳步,源源不斷地為城市發展提供能量,成為城市繼往開來、永葆活力的精神財富。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歷史,就像沒有了精氣神,顯得蒼白無力,顯得前途渺茫。

歷史文化遺產的妥善保護和合理利用組成了我們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部分。歷史文物古跡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社會某一發展階段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相互制約和推動的情形都能從中反映出來,它也是人們研究社會發展史的實物資料;文物古跡還是一種無價的經濟資源。古建筑和歷史文化遺址為研究科學技術發展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古建筑可以反映多種藝術成就,如雕刻、繪畫、書法、鑲嵌工藝等,為當代建筑師、書法家、手工藝者等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支撐和藝術手法、藝術形式等的借鑒。

社會逐步轉型和經濟結構日益變化的過程中,人們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轉變,精神需求在人的生活中占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有形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為人們對過去歷史文化的懷念與傳承提供了可能,也是對現代人精神世界的一種補充。

其他國家在許多歷史古城保護工作中甚至細致到通過立法保護街區,以此來保持城市原有的歷史風貌與特色。完整的歷史文化遺產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旅游吸引力,這對當地經濟也會有持續有力的推動。

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的困境

城市跨著大步的發展和土地的日漸緊缺,使得舊城改造和土地再利用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千百年來歷史在這城市留下的痕跡如何不被肆意抹掉自然成為這其中不能忽視的問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起步到進入鼎盛時期以來,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一直都沒有離開過人們爭議的話題范圍。文化世界作為一個開放的世界,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會引起自身原有文化的部分淘汰和新文化的再創造和再形成;另一方面,隨著世界越來越緊密的聯系,異地文化的傳入也會對原有的文化世界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正面臨著歷史性的變遷。但不能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將其視為落后的產物,并且一味去排斥它,將其放在一邊,置之不理甚至報以不屑的態度任其自生自滅。

現代文化的建立是是立足在已有的傳統文化上,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選擇、吸收、重組、融合而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因此,保護以傳統文化為內涵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實際上是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穩固的根基,是保證中國在現代化變遷的強烈振蕩下,保持價值母體歷史個性的一種努力。

除了在保護上的意見分歧之外,城市建設中不同方面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利益沖突也是困難之一,制度的不完善、市民的不重視對制度的實施有很大影響,文物保護機構的責任分配問題以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問題都導致保護工作效果不好。

城市發展意向中的功利主義、對歷史文化遺產價值定位的偏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在城市規劃理念中的缺席以及不夠完善的政府立法和管理體制機制等都是構成兩者共存出現困境的原因。

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現代化城市建設之間關系的協調

蘇州市在這方面的成功值得我們借鑒,蘇州市如此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賦予蘇州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在超前的保護觀念、以保護為主的城市發展規劃、多元化的參與機制和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的條件下,使蘇州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基本保留住原有的城址和風貌。

在舊城保護中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應做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多種開發形式相結合地對其進行保護和適當改造。如對于自然老化的地區,不宜大規模、一概而論地拆除和重建,根據老化程度的分異,可以采取維護、局部整治、拆除重建等多種改造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對舊城進行改造和優化。對于歷史文化保護地和景觀保護地,其開發建設需要和原有的歷史風貌特色相協調,并突出其獨有的景觀特色和文化內涵。城市傳統中心商業區、重要地區寸土寸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城市的特征和形象,在改造中要保持其原有風貌和大致輪廓。

另外,將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結合起來,協同進步,共同發展。合理調整城市功能結構及城市規劃布局,統籌協調新區與舊區之間的發展關系。同時,還應將舊城改造推進法制軌道,利用法律法規為其發展保駕護航,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也需要用法律規范舊城改造中的各種行為。與此同時,創造豐富多樣的舊城特色景觀也是舊城改造的重要途徑之一。舊城改造的重要目標是重塑城市形象,市民在舊城改造中應充當比現況更重要的角色,積極有效的大范圍、大規模的公眾參與,是舊城改造中起重要作用的部分。

在城市不斷發展的腳步下,其與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協調:將文化指標加入城市發展價值指標中;探索有利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城市建設模式,如蘇州市政府以“保護古城、建設新區”的城市發展戰略為導向,形成了“古城居中、一體兩翼”的這一總體城市規劃,為蘇州理清了城市發展方向,也為其古城的保護提供了現實可能。

四、結語

過去的訊息及包含其中的文化含義在構成這所有城市記憶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印記,將這些歷史印記保存、保護起來,是新的變化與傳統文化相適應的過程,協調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城市建設是適應城市持續發展需要的,也是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目標。從1982年開始,全國已批準三批共99座城市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不少地方也都開始考慮用法律手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全民事業,國家的發展、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歷史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積淀,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輔相成,全方位、多方面協調組織兩者的關系,對于歷史文化遺產新的內涵和新的生命力的注入和城市價值的提升以及人居環境的改善都將起著重要、關鍵的作用,兩者的合作也能夠長久、可持續,符合城市發展以人為本的要求。

[1]李其榮. 城市規劃與歷史文化保護[M].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3.

[2]韓勝發. 關于我國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思考[J]. 山西建筑, 2009, 35(5):53-54.

胡志宇(1993-),女,漢族,四川宜賓人,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人文地理學專業,研究方向城鄉規劃與人居環境。

猜你喜歡
舊城文化遺產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淺談舊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與意義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中國城市新舊城空間規劃的歷史經驗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基于CiteSpace的舊城改造研究熱點分析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文化遺產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