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征信中的信用數據采集與使用法律規制研究

2017-04-06 07:22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6期
關鍵詞:個人信用信用法律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 青島 266590)

個人征信中的信用數據采集與使用法律規制研究

王惠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 青島 266590)

人無信不立。人無忠信。誠信不僅是個人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質,也是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誠信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規則的作用,從人們內心來制約人們的行為。誠信相對于法律,有著比法律更為有利的優勢,很多法律規制不了的領域可以用誠信來進行制約。誠信已經被作為一項可以為人們帶來實際利益的準則,并在法律中規定出來為人們所遵守。信用好的人,在教育、求職、消費、借貸等日常行為中能夠得到人們的信任并很快得到貸款以解決資金問題。信用不好的人則不會享受到良好信譽所帶來的優勢。因此,個人征信業這一行業就為誠實守信的人提供了機會,也為想要授予他人信任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而這個環節中就需要對被征信人的信用數據的采集與使用等各環節進行有效的法律規制,以保障征信活動的有序進行。

個人征信;信用數據采集與使用;征信機構

我國個人征信業發展的法律建設不夠成熟。信任危機已經滲透于當今社會的各行各業。通過征信立法完善征信體系的呼聲迫切。上海、深圳等地在個人征信試點期間陸續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政府規章,我國也于2013年頒布實施了首部征信業法規《征信業管理條例》。這終結了我國沒有征信業專門立法的歷史。但新法出臺后,在信用數據的采集與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完善。隨著P2P網絡信貸,互聯網征信的的發展對信用數據的采集與使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信征與信用數據

1.征信

征信英文目前常用的是“Credit Reporting”,世界銀行詞匯對照表中對應的中文譯文為“征信,或稱“信用報告”。我國《征信業管理條例》第二條對征信業務作了闡述,所謂征信業務,就是指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個人信用信息或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的信用狀況等相關信息,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個人或企業信用信息的活動。劉洋①認為狹義的征信僅指信貸征信,采集銀行與債務人的借貸信息、債務人的履約信息等。這也是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主要職能。廣義的征信,其信息采集范圍涵蓋了經濟社會中各類主體的誠信行為,包括納稅信息、應收賬款歸還信息、產品質量信息、環保信息、水電費繳納信息等非銀行的業務信息。

依被征信的主體不同,可將征信分為企業征信與個人征信。不同學者對于個人征信有不同的理解,個人征信是指依法設立的第三方中介機構經過與金融機構及社會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約定,采集、加工、儲存分散在各金融機構和社會有關方面的個人信用信息,形成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并以此為基礎對外提供個人信用報告和個人信用評估等服務的活動。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在“2014·上海新金融年會暨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上提出,對于廣義征信來說,泛指所有的放貸機構貸前調查的行為,包括 P2P 網貸在內。狹義的征信,就是現在征信中心所做的,它采集的信息是兩大類:第一大類是借款人信息;另外一大類是公共信息,如個人的破產信息,民事判決的信息。在筆者看來個人征信是指依法成立的第三方中介機構根據與金融機構及社會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約定,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個人信用信息或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的信用狀況等相關信息,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個人或企業信用信息的活動。

2.信用數據

信用數據是征信法律制度規制征信活動的基礎,因此,需要對信用數據的概念作出明確的界定。關于信用數據的定義,各國法律制度規定略有不同。歐洲稱為個人數據,美國稱為信用信息。信用數據包含的范圍歐洲與美國也不盡相同,但都規定的較為寬泛?!秱€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本辦法所稱個人信用信息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個人信貸交易信息以及反映個人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前款所稱個人基本信息是指自然人身份識別信息、職業和居住地址等信息;個人信貸交易信息是指商業銀行提供的自然人在個人貸款、貸記卡、準貸記卡、擔保等信用活動中形成的交易記錄;反映個人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貸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個人信用狀況的相關信息。個人信用數據是指所有能夠證明個人身份和信用狀況,與個人信用能力和個人信用行為相關的,同時又不侵犯個人權利的信息和數據。

二、個人征信中的信用數據采集和使用法律規制存在的問題

1.信息的采集范圍規定模糊

我國出臺的有關個人征信方面的法律、法規存在的共同問題之一在于對個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圍的規定不明確。2013年實施的《征信業管理條例》中僅在第14條中規定了征信機構不得釆集的信息范圍,并沒有正面進行規定哪類信息是可以被收集的。并且第14條所規定的絕對禁止采集的范圍屬于列舉式的立法形式,實踐當中除了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等信息以外還存在很多較為敏感的信息,這些信息往往涉及個人隱私,但又對信用評估起到很大的作用。采用列舉的方式很容易使這類信息得不到保護?!渡钲谑蟹缸锶藛T犯罪記錄制度征求意見稿》顯示,擬建立犯罪人員信息庫,將與深圳市個人信用征信系統對接,將犯罪記錄的部分內容納入個人信用征信范疇。條例并未對犯罪記錄明確禁止采集,也不屬于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采集的個人信息,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采集的公共記錄中也沒有犯罪記錄。②這意味著犯罪記錄經信息主體同意,可以被征信機構采集。然而,犯罪紀錄等敏感數據能否被采集,個人信息采集的判斷標準是什么,應該如何確定采集的邊界,存在法律制度上的不明確。③互聯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消費者在互聯網進行的所有活動都會留下痕跡,被計算機后臺記錄下來,這些信息中難免會包括《條例》中明確禁止的內容?;ヂ摼W條件下出現的新的信息類型,我國相關法律存在空白,這就很難判斷互聯網征信機構所采集信息的合法性?;ヂ摼W征信機構所采集到的數據量非常龐大,信息主體分布異常分散,導致將不良信息逐一告知信息主體的操作可能性非常小。

2. 信息使用的范圍模糊

在信息使用方面,《征信業管理條例》對此類內容方面的規定較為模糊?!稐l例》第二十條僅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即將信用信息使用人的使用范圍限定在與征信機構或信息主體之間的約定,第三方若想得到該信息須獲得授權?!秱€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二條對商業銀行信用信息適用范圍的規定過于狹窄,只能用于貸款申請、貸記卡申請、擔保和貸后風險管理,雖然便于對個人信用信息的使用控制,但不利于信用信息資源價值的充分實現,造成資源的浪費,降低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

3.對不良信息保存年限未能加以區分

《征信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征信機構保存個人不良信息的期限,從不良行為或事由終止之日起 5 年后刪除。姜靜④認為這里對不良信息不加以區分,凡不良信息均5 年后刪除,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欠妥當,這不利于促進個人信用信息主體珍惜個人的信用信息,也不能引導不良信用主體積極挽救個人的信用缺失狀況。應對不良的個人信息按其產生的事由、主體動機加以區分,然后在保存年限上區別對待。

4.現有的監管機構設立不合理

征信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僅要有完備的法律,還要具備有力的監管機構對其監管。監督的作用在于保障征信活動中信息的采集、使用和處理等環節有序進行。法律實施的效果能否監管到位,征信活動能否有序進行這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監管機構。當出現侵害被征信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時,被征信者往往處于不利地位,與資金人力雄厚的征信機構無法進行有效的抗衡。征信監管機構的任務就在于,當被征信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支持被征信者運用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活動。征信監管機構還應當做到對可能侵害到被征信者權益的征信機構進行主動監察。監管機構還應當積極對有關個人征信流程、法規方面的知識進行宣傳,強化公民的信用意識,使越來越多的民眾能夠重視和有效利用自己的信用。

三、完善個人征信中的信用數據采集與使用法律規制的建議

1.完善個人信息采集的法律規制

針對信息采集范圍規定模糊的問題,應當進一步明確劃分列入個人信用數據的信息種類。對個人基本信息、信貸信息、生活繳費信息、公共行政記錄等種類的信息作進一步具體的細化分類。我國個人征信方面的立法還應當將身份識別信息作進一步細化,因為不同職業的人履行能力也是不同的。張鵬⑤都認為應當在禁止采集信息的范圍里增加敏感信息。我國對于犯罪記錄等敏感信息并未被相對禁止采集,而這些信息是否不應禁止采集存在法律上的不明確。針對個人信息采集的邊界模糊問題,可以借鑒日本的最小范圍原則,明確敏感信息的最小范圍。敏感信息定義為因該個人信息的使用、傳播可能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符的,對當事人歧視待遇的風險,違背社敏感信息指的是因該個人信息的使用、傳播可能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符的,對當事人歧視待遇的風險,違背社會公正,故而必須予以限制使用的個人信息。對不良記錄信息的采集,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信息主體的權利造成侵害,因為不良一記錄信息中相當一部分屬于信息主體不欲為人所知的隱私。但對這一類信息的采集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的維護,如果這類信息被信息主體人為地隱藏起來,則會導致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經濟運行中的風險。因此,個人利益必須作出讓步,即應當允許征信機構無條件地收集該類信息。

2.完善個人信用數據許可范圍

我國個人信用數據的使用許可范圍基本采用的是類似于美國的平衡保護模式,即在保護征信機構的公平、績效的運轉及對消費者的權利保護之間達到平衡。⑥我國的立法中也要求經過被征信者的同意而使用和為維護公共利益而使用兩部分。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規定仍有不足之處,個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圍仍需進一步明確,可以借鑒上海的信用信息使用許可范圍將其界定在信貸、賒銷、租賃、就業、保險、擔保、商業催收等領域,基本上能適應我國現階段和將來一定時期內的信用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信息利用效率的提高。除為維護公共利益外,使用被征信者的信息需要得到本人的同意,但為了保護信用征信的交易安全,應當規定,以其他目的使用個人信用信息都是法律所不允許的,即使經過本人的許可。

3. 區分不良信息性質以制定不同的保存年限

建立完善的不良信用信息保存年限制度對促進人們珍惜個人信用狀況有著積極的作用,也利于減少違約情況的發生。在我國,債務在過追訴時效的情況下,債權人將喪失勝訴權,債務人援引時效抗辯則免除了還債義務,債權人則無計可施。這樣的情況下,債務人的行為只受道德上的評價,而違約成本極低。在建立不良信用信息保存制度的情況下,以后這樣的情況將被當作不良信用信息以保存,將對敦促債務人履行期還款義務。應根據其對個人信用狀況的負面影響程序以分門別類,以便在保存年限上以區別對待。同時根據不良信息產生的性質不同,也可以將不良信息區分為惡意不良信息和一般不良信息。按不良信息的產生和對社會的影響來劃分,首先設置不良信息的基礎保存年限。對一般的違約信息和不清償債務的信息可以在相應事由消除后,對不良信息保存 3 年;對稅務欠繳、罰款欠繳紀錄,可以在其事由消除后,對相關不良信息保存 4 年;對信貸債務產生的不良信息,可以在事由消除后,對不良信息保存 5 年。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區分不良信息產生的性質,若不良信息屬于惡意,屬于行為人惡意為之,則相應的社會危害也大,應當在基礎保存期限上增加 1 年的期限。若在不良信息產生后不作善意的努力,而惡意的規避,應在基礎年限上再增加 1 年。同時,惡意產生不良信息與惡意規避不良信息,在保存年限上可以合并增加。

4. 設置合理的監督機構

個人征信業發達的國家來看,征信業行業協會自律對征信業的發展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也是一國建立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不可或缺的。⑦盡快地制訂征信行業規劃和從業標準以及行業和各種規章制度;協調行業與政府及各方面的關系;加強業內從業人員培訓、資格認定及執業規則的制定等。首先通過立法規定明確行業協會的職責,包括自律規則制定權、從業人員的培訓交流、紀律處分等。其次規定具體的部門對行業協會進行監督和指導,具體可以要求行業協會制定的規則或標準要在政府監管部門進行備案,甚至可以要求經過政府監管部門的審查才能實施。再次通過立法規范和指導行業協會,同時行業協會自身也要制定行業自律規則,包括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章制度、會員公約等。最后制定統一行業技術標準。筆者認為,現在我國的個人征信監管模式采用以政府監管為主,行業自律為輔的監管模式。

四、總結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速度的提高和經濟增長過快也帶來了社會誠信缺失這一弊病,這將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對個人信用進行征信是預防信用風險發生的有利手段。在個人征信體系建立直至發展成熟的過程中,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和保障。目前我國的個人征信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進度較慢,系統的構建院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造成此現狀的原因在于我國個人征信業發展的法律建設不夠成熟。信任危機已經滲透于當今社會的各行各業。通過征信立法完善征信體系的呼聲迫切。我國2013年頒布實施《征信業管理條例》,這終結了我國沒有征信業專門立法的歷史。但新法出臺后,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完善。完善我國個人征信方面的立法工作是一個長遠且艱巨的任務,希望本文的能夠為我國個人征信信用數據法律規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1]劉洋.征信制度史及啟示研究[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13

[2]谷興成.個人征信中的信用數據使用法律規制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4

[3]周秀娟、羅敏娜.論互聯網金融個人征信的法律監管[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2)

[4]姜靜.我國個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3

[5]張鵬.個人征信語境下的信用權問題[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4(1)

[6]陳真真.個人征信和信用信息權利保護的沖突與平衡[D].山東大學,2014

[7]白云.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監管的法律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0

【注釋】

①劉洋:《征信制度史及啟示研究》,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年 6 月,第 13 頁。

②谷興成:《個人征信中的信用數據使用法律規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4月

③周秀娟、羅敏娜:《論互聯網金融個人征信的法律監管》,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7年第2期

④姜靜:《我國個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中國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4月。

⑤張鵬:《個人征信語境下的信用權問題》,載《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⑥陳真真:《個人征信和信用信息權利保護的沖突與平衡》,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5月。

⑦白云:《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監管的法律思考》,載《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王惠(1993-),女,漢,山東,山東科技大學法學碩士,經濟法方向。

猜你喜歡
個人信用信用法律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鎖”
個人信用信息何以應由憲法保護?——一個制度論證的進路
信用收縮是否結束
論完善我國個人信用制度
個人信用云平臺
信用中國網
信用消費有多爽?
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將直接與個人信用掛鉤
讓人死亡的法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