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家族對法律解釋的影響

2017-04-06 07:22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6期
關鍵詞:子孫家族法律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國古代家族對法律解釋的影響

丁向前蘇黎明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國古典社會的基本底層結構,是一種和血緣息息相關的家族結構。這種結構的基本特點:一是人們都無例外地懷有深深的血緣情感,因此,家族既是一個血緣共同體,更是一個情感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人們更多地需要的不是對是非的準確判斷,從而對‘真知’的追求在這里往往反倒是一種忌諱;反之,對真相的遮蔽、隱瞞卻是一個家長不得不如之的選擇,否則,必然會傷害家族成員間暖融融的情感?!狈▽W教授謝暉曾在書中這樣寫道,不免看出古代的家族對法律的解釋著實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體現在不同的方面,不能說正或反,但至少是有可借鑒,亦有可指責。

一、古代家族影響下可借鑒的法律解釋傾向

古代法律解釋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情理的因素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手足之情來看,清人藍鼎元在《鹿州公案》中記載有這樣一個案例,兩兄弟在父親死后因為田產糾紛而爭訟,如果按尋常斷法,這兄弟二人應各責三十板,然后將田均分,但是當時的判官卻“命隸役以鐵索一條,兩摯之,封其鑰口,不許私開,使阿明、阿定同席而坐,聯袂而食,并頭而臥,行則同起,居則同止,便溺糞穢同蹲、同立,頃刻不能相離”①,這種委婉的化導,使原本因田反目的兄弟良心發現,最后相擁而泣,互相讓田。在這一案例中,情理止爭的傾向顯而易見,雖然擱在今天,這會被認為是對公民權利的嚴重侵犯,但其收到的效果不論從人自身還是社會穩定方面都是更久遠的。這對于我們如此強調個人權利和制度如此完善之下卻始終有很多簡單的問題無法解決的現代,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另外,在古代家族的影響之下,還誕生了幾種比較特殊的法律原則,比如容隱、代刑和緩刑免刑。容隱的特殊之處在于古代法律從倫理的立場出發,不鼓勵人民對于某些違法行為的告發,這與現代著實有著明顯不同。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家族中的綱常倫理自不必談,政治上又標榜以孝治天下,所以寧可為孝屈法,因此,歷代的法律都承認親屬相容隱的原則。而代刑也是現代所沒有的一種制度,犯人往往因子孫兄弟請求代刑而獲得赦免或減輕,雖然這在古代法律上并未列明,但帝王為了表揚這種精神,遇到這類事常常加以赦免或者減刑,這種道德方面的感化不免也給我們一種溫情的感召。古代的緩刑免刑與現代的也是大相徑庭,其緩刑的原因往往是對于長輩的供養,緩刑一般是因此種事由而得以緩期執行,這種緩期執行是一定會執行的,當然也有特殊,比如犯徒流刑而合乎留養條件的可能就折成杖刑,存留養親。這三種古代所特有的法律原則彰顯了古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也深深地體現出古代的家族在法律解釋方面重大而特殊的影響。

以上這種影響不免看出在古代,“國家對人民的基本要求,是讓其順其自然、安居樂業、詩情畫意地生活,而不是浪跡天涯、張揚個性、獨立自主地去創業、干事?!边@是一種“尋求在‘仁道精神’基礎上的和諧相處,而不是倡導在知識基礎上的‘權利’求取?!币虼?,國家所倡導者就是對事物、對生活做直觀的判斷,而不做理性的分析。所以人們在實踐中所更容易接受的是“情、理、法”的相互交融與和諧統一。由此看來,古代社會在家族的影響之下,中國人的法律生活充滿了溫情的調和色彩,這可以說是古代社會的家族對法律解釋影響之中的值得現世思考和借鑒的地方。

二、古代家族影響下可指責的法律解釋傾向

當然,這種影響也存在著令人難以置信的不合理之處,而對于這些的總結和歸納,不可謂無用,至少能夠讓我們在正視歷史的基礎上避免錯誤的雷同。從家族的角度來說,孝道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而古代社會對于孝道的推崇可以說是已經“過度”了,這種對于孝道的過度強調不可避免地導致很多不正義現象的出現,這在法律的解釋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比如唐、宋、明、清律中對于謀殺子孫犯罪的處罰一般都是較常人間的輕的多。但是歷代對于不孝罪的處罰卻是極重的,古代法律皆采用同一原則——加重主義。比如罵祖父母、父母便可至絞罪,而在常人間這根本不算一回事,罵尚且如此,其上的行為自不必說了。而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即便是父母為子孫氣忿自盡的,子孫也逃脫不了逼死父母的責任,法律只是看重父母因子孫而自盡的事實,所以即使父母的自盡并非由于子孫的忤逆或違反教令,子孫也不能卸卻刑事上的責任,就算是父母并非故意尋死,其死也非由于子孫的直接過失,子孫也負同樣的刑事責任。另外,這種孝道的畸形膨脹甚至讓扭曲事實變得理所應當,比如子女誤傷父母的定罪,不論是由于長輩的蠻橫追逐跌傷,還是由于為了救長輩的誤傷,還是由于長輩作為第三人勸架的誤傷,這些都不考慮子女的主觀因素,亦不考慮事情發生的原委,只要是長輩在事實上受傷或者死亡,統統治子女重罪。更有甚者,如果既毆死父母之人已經斃命,還要對其尸體施行懲罰。這種種刑罰都是極刑,從絞刑到凌遲,再到對尸體的懲罰,“雖死不能逃刑,甚至刑余之尸還須受第二次刑”②,法律對于毆死父母必須處極刑的堅持,可以想見。這無疑是古代家族中濃厚的三綱五常和膨脹的孝道所衍生出來的法律解釋傾向,而這種傾向在現代看來卻是非常殘酷的。

從以上的殘酷性來看,古代法律解釋的第一追求其實是“仁道”,第二追求才是“真知”,前者永遠是目的,而后者則只是手段,所以當兩者出現沖突時,“仁道”自然占據上風,但是這“仁道”在家族的影響下,過度維護父母尊長的權威,過度強調等級秩序,所以導致諸多不正義甚至是殘酷的局面??梢钥闯?,中國古代法律解釋,在家族的巨大影響下,一旦遇到“真”與“善”的沖突,往往趨善抑真。這里的善是根據“天理人情”,這天理人情主要是家族里的三綱五常以及孝道,而真則主要是指法律規定,“所謂的趨善抑真就是以趨‘天理人情’之善來修正、抑制國家法律之真”③。

綜合來看,中國古代家族對于古代法律的解釋在各個側面都有一定的影響,誠如瞿同祖先生在《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一書中所載:“從家法與國法、家族秩序與社會秩序的聯系中,我們可以說家族實為政治、法律的單位,政治、法律組織只是這些單位的組合而已?!睆倪@句話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家族在社會中的非比尋常的意義,而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便覺得以上種種對法律解釋的影響似乎也沒有那么不可思議了。

當然,如今中國還是一個深受熟人關系左右的社會,中國的人際交往結構還是一個熟人式的,中國的家族在社會上依然具有著特殊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在反思古代的過程中探討今日的發展才是應有之義?!胺ㄒ?、人情,實同一體。徇人情而違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權衡于二者之間,使上不違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則通行而無弊矣?!蔽蚁搿睹珪星迕骷防锏倪@段話,是處理人情和法意的恰當范本,在了解古代家族對法律解釋的影響之下,我們該從這段話出發,來好好思考這些問題了。

【注釋】

①(清)藍鼎元.鹿州公案.群眾出版社.1985:123.

②瞿同祖.瞿同祖法學論著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42.

③謝暉.中國古典法律解釋的哲學向度.[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93.

丁向前(1993-),男,漢族,河北保定市人,法律碩士,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法學專業;蘇黎明(1992-),女,漢族,山東青島市人,法律碩士,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非法學專業。

猜你喜歡
子孫家族法律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First Man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老人留房給孫輩 引子孫大戰
讓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讓法律做主
水和水的子孫以及冰雪河流(之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