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復原現狀與反思

2017-04-09 19:19石笑陽劉含香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西安地區唐代

石笑陽+劉含香

摘要:作為西安市唐代坊文化復原工作中唯一的精品“坊”式項目,永興坊是坊里文化研究及城市人文精神保護的核心。但在市場導向下,對永興坊的復原與開發存在著忽視坊的文化底蘊、過于強調商業價值,對坊文化的宣傳和利用不充分,復原度低等問題,并且復原項目中出現不合理現象。永興坊的復原現狀與其他調研方式的相互結合,對于探尋文化傳承與合理開發之間的平衡點,充分展現唐代坊文化的內涵與精髓,打造優勢古都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西安地區;唐代;坊文化;永興坊

在唐代長安城的城市格局中,宮城、皇城所占面積加起來仍低于外郭城的面積,而外郭城由坊構,在城市格局中所占比例大。全面了解永興坊的開發與復原現狀,總結在唐坊文化下永興坊開發復原的方法,有助于充分展現唐代文化,從而利于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相關部門進行坊里復原計劃的項目策劃、營銷策劃、投資運營策劃、建設規劃、景觀設計、建筑設計、裝修設計等等提供跨專業技術的特色開發提供借鑒,在精神層面豐富大眾的歷史價值觀,避免在全球化沖擊下喪失文化根基。

一、西安市唐代坊文化及永興坊

“皇城之南,東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東西各十二坊;兩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在唐玄宗時興慶宮占去了一坊,總共一百零九坊。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1959年正式對長安城的城垣、坊、市及街道等進行較全面的勘察。唐長安城是同時代世界規模最大的都市,規劃整齊,布局合理,建筑獨具特色,里坊制度堪稱典范,其影響遠播朝鮮半島和日本。同時坊作為城市的構成單位,是唐代建筑思想的具體載體,作為當前唯一復原的唐代坊式建筑——永興坊也凝固了更多的典型文化信息。

在唐代長安城的城市格局中,坊在城市格局中所占比例較大。項目實施的目的傳世文獻中對于西安市坊里記載的專著對研究也起關鍵作用,目前關于唐代坊文化的研究集中于管理制度和城市形態領域,但是對于唐代坊文化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復原利用研究較少。由于唐代坊為居住區,因此在開發中會出現一定的坊文化取舍,而如何取舍便成為主要問題。西安市永興坊,原地為唐朝魏征府邸舊址,是西安市為了繼續完善順城巷歷史風貌,擴大西安知名度和影響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為古城新添了一個“坊”式的精品項目。項目總占地15畝,東西長130米,南北寬88米。永興坊依托古城墻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承歷史彰顯人文,實現與古城墻歷史景觀系統的高度和諧。永興坊復原規劃大致有一下幾個方面:

將坊里文化的建筑作為保護重點:永興坊的建筑以明清仿古建筑群落為載體,并以“新會館式休閑經濟院落”為創意,建筑格局大致屬于多棟離散型布局。永興坊按規劃設計擬建仿古"坊、肆"建筑群、牌樓、休閑綠化廣場、內街、井房以及建筑物外墻仿古裝飾等等,主要以關中牌坊和具有民間傳統的建筑群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展示古長安城的街坊式形態和歷史生活氣息,以及傳統民俗生活空間。

以陜西非物質美食文化的城市精神作為發掘和保護的核心:永興坊復原項目對美食產業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樓:代表陜西地方文化美食,展示陜西抵御美食文化。關中樓(民俗小吃宴、關中八大碗、十三花宴席等);陜南樓(陜南風味宴);陜北樓(紅色革命時期的特色宴)。鋪:代表最陜西、最市井的民間文化。構成了永興坊獨一無二的美食元素和陜西語匯。呈現了現代人對于一個城市的記憶。以非遺文化為承載,魏征名人文化為突破點,里坊院落為特色,以西安城墻為背景,以優雅的慢、灑脫的閑、時尚的新為情調,搭建傳統與現代對話空間。亭:本土老作坊,闡釋生活本真;老茶館、老工藝、老作坊。轉動的是歷史的車輪和情感的寄托。館:非遺博物館,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陜西非物質美食文化與唐長安城城市規劃。

永興坊打造非物質美食文化與唐長安城建筑文化的博物館展示區,以舌尖上的陜西為特色的美食休閑街區,以老陜的生活方式回歸城市記憶的品味區。對比文獻記載和永興坊復原現狀的調查實踐,可以發現永興坊的復原項目對于美食文化和現代美食經濟的實際依托較多,很明顯永興坊項目的選址和設計是以唐代坊文化的復原為基礎,然而雖然對唐代坊文化有所繼承,亦有所改進,但是對于現在千篇一律的美食街區和古村落如袁家村、將軍山、回民街等等缺乏文化經濟持續發展的后續動力,永興坊急需擺脫對美食經濟的依賴,構建更加完善的產品體系,滿足除美食外的文化個性需求,提升永興坊的文化高度并實現綜合效益。

二、實踐調查的基本情況及其結果分析

西安市具有大量的唐代歷史遺跡,現在已經開發的也不少。然而所開發的多為寺廟、宮廷建筑等,對于作為在唐長安城占有大比例面積的坊為研究開發的目前也僅有永興坊一處,如果在開發中做到合理開發,則可為整個西安的坊市開發提供借鑒。為了使研究有更強的針對性,收到更好的實驗效果,筆者進行了多次實地調查和多種形式的問卷調查,現將調查過程及結果分析如下:

對唐代坊文化的了解程度中不知道和略微知道的比例較高,約占總體人數的一半以上。在調查實際回收的98人中,對唐代坊文化的了解程度中,非常了解的僅占5.41%。永興坊的吸引力來源方面,可見唐代坊文化的吸引力較弱。綜合分析來看,永興坊在一定程度上堅持了注重轉變復原唐代坊文化的工作形式和實踐模式。保護和延續唐代坊文化社會聚落的質樸性特征,同時營造多樣化的復原方式和途徑。優化調整利益分配體制,采用和諧與再生式的模式。并且致力于保護永興坊為中心的唐代坊文化的形式應該重于建筑的外表,避免形式主義,重點應該保護坊文化的地域性、坊里文化形式的原貌和原真性。

定位永興坊的街巷與院落的文化功能和對唐代坊文化的傳承現狀。西安市作為十三朝古都,所承載的獨特文化印記使其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因此現在保持古都原貌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恢復和重建,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特別在建筑方面,大部分都進行翻新,甚至為單純吸引視覺效果,提高旅游價值而仿造和新建。雖然永興坊的特色有很強的歷史價值、強烈的地域性、人文特性,但很多歷史文化景觀和建筑在歷史進程中已經逐漸沒落。因此在永興坊的復原上面應在借鑒唐代坊文化尤其注重整體人文生態系統規劃和找尋其文化地域特性。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人們的開發行為多以市場為導向,追求商業利益,賦予永興坊更多的經濟價值,使得其本身特有的歷史文化價值被淡化,導致人們對于唐代坊文化缺乏一定的了解。通過對永興坊的歷史底蘊、文化內涵和經濟價值進行的較為深入的考察,人們在對關于復原唐代坊文化時應該在哪個方面加強,對于不同的行為主體受調查的人群中較多認為需要多方面配合共同加強。由于唐代坊為居住區,因此在開發中會出現一定的坊文化取舍,而如何取舍便成為主要問題。據調查,自永興坊落成至今,仍僅是作為一個仿唐建筑的美食城而為人們熟知。所以在進行坊復原時,不免會存在開發方式不合理、保護機制不完善等現象。

三、唐代坊文化復原的反思

永興坊是具有重要文化和社會價值的中國古代建筑。唐代坊里制度是中國歷代坊里制度發展的高峰,而永興坊原地為唐朝魏征府邸舊址,對于研究唐的政治制度、城市規劃、人文風貌均有重要價值。因此全面調查永興坊的歷史沿革與開發復原現狀,不僅是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在需要,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的客觀要求。

伴隨著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各項事業的發展,一種以復原唐代及其他歷史建筑為主導的經濟模式在逐漸形成和發展。西安市所復原的依托唐代坊文化而建立起來的文化景點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階段。目前,全國擁有唐代坊文化復原的區域只有永興坊,更能體現出其典型性。西安市永興坊依托唐代坊文化在文化復興方面走出一條新路,有助于為相關部門進行坊里復原計劃的項目策劃、營銷策劃、投資運營策劃、建設規劃、景觀設計、建筑設計、裝修設計等等提供跨專業技術的特色開發提供借鑒。通過對永興坊的研究,提出對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意見及建議,提高復原后的唐代坊的可進入性,挖掘坊的文化配套設施與資源。對唐代坊文化的復原、保護與整修提出建設性方案。但永興坊在復原方面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永興坊以魏征精神為文化內涵,重點打造魏征思想文化體驗區,打造的不僅僅是魏征家宴,更是魏征文化的教育體驗基地。而當今在坊內關于魏征文化的教育體驗并沒有真正落實,據調查只有坊內宣傳板上有關于魏征的簡介,其余地方并未發現關于魏征文化的信息。二、項目規劃將里坊文化的建筑作為保護重點,然而唐時木構建筑完整存在到今日,雖屬可能,但在國內至今尚未發現過一例,且唐長安復原圖所依據的考古材料不夠完整,以至于大明宮含元殿、麟德殿的復原都沒有足夠翔實的依據,更何況永興坊。三、永興坊更將將陜西非物質美食文化的城市人文精神作為發掘和保護的核心。以美食、休閑、旅游為背景,將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完美結合,可以看出明顯把美食放在首位,美食經濟明顯存在千篇一律、規模小未形成產業鏈等弊端,過度依賴美食經濟這對于景區持續發展不利,容易降低景區價值且與唐代坊式文化的復原內涵是有一定的背離。

針對此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在文化共融性與統一性的前提下去分析唐代坊文化的差異性,吸收歷史上優秀的文化成果,這對于當今構筑新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極其必要和迫切的。在進行建筑的修復時,針對特定的坊式建筑、參考其建筑的等級、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和建筑的整體風格。古建筑的復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使是已經廣為接受的建筑理論和做法,也可能因為出現新的材料或者證據而需要不斷的修訂,所以在進行古建筑復原時,一定要將所能收集到的所有材料,將文獻、實物、考古、繪畫綜合起來進行對比,盡最大的可能排除掉孤例和錯誤的可能性,而不是為了經濟原則而進行破壞性的復原。

減少對美食經濟的依賴,深入挖掘永興坊的文化內涵,并設計體現坊里文化的專題展覽,增進人們對于唐代坊文化的理解和文化認同,增強永興坊作為唯一精品“坊”式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內涵。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在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復原過程中,政府對于該事業的監管有待加強,相應的政策法規也有待進一步出臺。政府在坊文化復原規劃中具有主導作用,這種作用貫穿在政府調整戰略、制定規劃和建設管理三個有機聯系的環節中。城市領導者必須深刻了解市情,在遵循城市發展普遍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城市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根據自己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等,善于學習和借鑒古今中外城市建設的經驗,因地制宜地確立城市的發展方向和定位,切實履行政府在城市規劃中的神圣職責。

總結:永興坊作為西安市第一個復原的唐代坊里,在復原工作需要做到注重轉變復原唐代坊文化的工作形式和實踐模式。堅持保護和延續唐代坊文化社會聚落的質樸性特征,同時營造多樣化的復原方式和途徑。優化調整利益分配體制,采用和諧與再生式的模式。保護永興坊為中心的唐代坊文化的形式應該重于建筑的外表,避免形式主義,并且重點應該保護坊文化的地域性、坊里文化形式的原貌和原真性。從而有助于充分展現唐代文化,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共融性與統一性的前提下去分析不同時代的文化差異性,吸收歷史上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這對于當今構筑新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極其必要和迫切的。唐代坊文化富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對文化建設具有不可評估的影響力。同樣更加有助于在精神層面豐富大眾的歷史價值觀,避免在全球化沖擊下喪失文化根基。

參考文獻

[1]《唐六典》卷7《尚書工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216頁。

[2]勘察情況詳見馬得志:《唐長安城考古紀略》,《考古》1963年第11期。

[3] 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黑龍江: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第77頁。

[4]永興坊項目遵循《陜西省特色美食街區建設暫行規范》,詳細信息可參見:陜西省商務廳關于召開全省特色美食街區建設座談會的通知(附件一),2014年5月13日,http://shaanxi.mofcom.gov.cn/artcle/sjtongzhigg/201405/20140500583590.shtml

[5]以下調查結果均采用實際有效回收98人為調查主體總體人數。

[6]梁思成,《清營造法式則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6頁。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石笑陽,女,漢族,河南洛陽,本科,西北大學歷史學院;第二作者:劉含香,女,漢族,陜西西安,本科,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項目:

本文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復原與反思——以永興坊為中心的現狀分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201610697012,及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西安市唐代坊文化的復原與反思——以永興坊為中心的現狀分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1020。

猜你喜歡
西安地區唐代
西安地區某綠化屋頂對室外空氣的凈化作用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西安地區同型半胱氨酸參考區間的初步建立
西安地區育齡婦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2013年西安地區風疹病毒的分離與基因特征研究
西安地區玉米主要病蟲害的氣象預測
西安地區2009~2012年流行性感冒監測結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