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歷史新教材中的幾點思考

2017-04-09 16:09李道華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新教材素質教育歷史

李道華

2016年秋新歷史課標下的新教材終于出版了,本人有幸成為第一批使用新教材的一名歷史教育工作者。在嘗試新課本的成功與失敗,酸甜與苦辣中熬過了艱辛的一年,身有感觸。今天就工作中的幾點思考寫出來與各位同仁共勉,希望得到同仁們的進一步指教。

一、常用的啟發形式

啟發方式各異,但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和提高思想修養。一般說來有以下幾種:

第一、正面啟發。根據教材的重難點,抓住要害,問到點子上,有分量,難易適中。當然,教師要教授相應的思考方法。

第二、反面啟發。這是一種逆向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從相反的方面來思考歷史問題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第三、觀察啟發。通過看歷史地圖、歷史照片、影視片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歷史任務、歷史事件的表面認識,進而試圖找出對歷史本質的認識。

第四、情境啟發。教師設置一定的情境,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和情感或借助外物,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觀。

第五、對比啟發。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一對比,是真善美還是假惡丑一下子就出來了。比如把日本和德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罪態度進行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德國認罪態度要誠懇得多,而日本是死不認錯,死不認罪,繼續在戰爭的路上頑固地走著,小日本是我們永遠的的敵人。

第六、類比啟發。魯迅在其名作《拿來主義》中就將德國哲學家尼采和中國國民政府進行了類比,一個自詡為太陽,一個自以為豐富;結果一個發了瘋,一個讓子孫后代都將成為絕大多數人看不上的窮鬼叫花子。從而形象而深刻地指出了“黨國”奉行“送去主義”的嚴重危害。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而已。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名副其實的主人。

第一,教師充分地徹底地轉變觀念,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教材只不過是個例子,而不是全部,教師可以發動學生進行補充,讓他們積極參與進來。

第二,營造和諧的民主學習氛圍。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不能因為老師自己的好惡,而對學生的發言進行不中肯的評價,應當以鼓勵為主,允許學生發散思維。但是,對學生的錯誤觀點甚至反動觀點,也不可遷就。

第三,探索適合學生主體學習的教學模式?!耙灾v為主”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思想和歷史教學傳承習慣的體現。教學模式雖然各異,但遵循的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是有共性的。首先,要注意不斷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質量。我們不需要一種表面的只是幾個學生愛動腦,愛發言的課堂。更需要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比如提一個歷史問題,我們需要所有的學生拿著筆在紙上回答,總比極少數學生口頭回答,而絕大多數學生根本不回答的好。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一般經過“意向——感知——理解——運用”的認知過程,這個過程應是師生互動的,在恰當的歷史情境中對有價值的歷史問題提出、探究和解決。其次,要保證學生活動的足夠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給予學生系統的學法指導,還要調動學生情感、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三、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合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資源已成為本世紀人才培養中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實現現代化教學媒體為歷史課育人目標服務的功能,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第一,轉變觀念。一些老師特別是年齡大的老師認為歷史教學用不用多媒體都無所謂。有些老師由于本身計算機能力有限也不太愿意使用電腦。二是要充分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作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社會變革的動因,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將“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深刻變革,并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

第二,促進教學模式的轉變。我們期望能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多媒體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等特點,開發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兩者相結合的教學軟件,促進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構。

四、大膽進行“作業的革命”

我嘗試著做出改變,鼓勵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以看、聽、觸、聞和想像等多種手段感受知識的存在、進行學問的探討,完成生動活潑、精彩紛呈的作業。記得臺灣某大學教授給學生出了一個“試論兩岸關系”的試題,很多學生都是長篇大論,只有一個學生交了白卷。結果教授給該名學生滿分,理由就是不說就是最好的答案。

五、改進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

教育教學評價有很強的導向功能,形成素質教育機制帶有關鍵性的一項任務是解決教育教學評價問題。中學歷史學科要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改進教學評價特別是課堂教學評價。

第一,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教育價值觀的具體體現。目前,應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對評價的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的評價都應該有所改變。

第二,提倡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像大學一樣,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和課上參與情況應在學期歷史學習總評成績中占一定比例。書面考試也要重素質考查、重能力考查轉變,逐漸扭轉“背多分”考試的局面。

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以后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再是一只只被馴化的羊,而是一頭頭充滿睿智和無窮創造力的狼,只有自己永保創新的激情,才能譜寫出永不停息的樂章!

猜你喜歡
新教材素質教育歷史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特別征文
挺立于課本之中的“樹”
擔當意識:歷史新教材滲透不可或缺
新歷史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