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抓機遇 科學謀劃 吉林省防震減災事業取得快速發展

2017-04-09 03:16采編資料提供
防災博覽 2017年4期
關鍵詞:防震臺網長春市

采編 /     資料提供 /

編者按:吉林省地處中國東北中部,地理位置特殊,地震地質構造復雜,區內長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復合火山,也是中國最具潛在噴發危險的活火山。通過走訪長春、吉林等市縣防震減災工作,我們看到了吉林省地震工作者扎實工作、默默奉獻的敬業精神。

左上?。袊卣鹁诸I導通過視頻部署4.9級應急處置工作

右上?。卣瓞F場流動觀測系統

右下?。质〉卣鹁株惲叙^

吉林省地震局位于長春市東南部凈月經濟開發區內凈月潭公園旁,遠離喧囂都市的地理位置雖然給大家上班帶來了不便,但同時也讓大家更加珍惜上班時間的分分秒秒。借助早餐時間,吉林省地震局局長孫亞強給我們介紹起吉林的省情民意。

吉林省從清順治年間有建制以來至今363年,現轄1個副省級市、7個地級市、1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1個長白山管委會,60個縣(市、區),是我國的大糧倉和工業搖籃,在全國的位置主要體現為3個2%:面積接近19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2%;人口2700多萬,約占全國2%;GDP總額近1.49萬億元,約占全國2%。

吉林省地處中國東北中部,地理位置特殊,處于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幾何中心地帶,地震地質構造復雜,區內長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復合火山,也是中國最具潛在噴發危險的活火山。

吉林省區域地震地質構造復雜,分布多條斷裂帶,地震主要分布在松原地區、長白山火山地區、琿春-汪清深源地震區以及伊通-舒蘭斷裂帶,簡稱“三區一帶”。吉林省歷史上曾發生多次中強以上地震,最大一次為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發生在現在位于松原地區的6級地震,史料記載死亡數千人。近年來,吉林省相繼發生了2006年松原前郭5.0級、2013年松原前郭5.8級等有較大破壞的地震。

吉林省地震局始建于1972年,現有內設機構9個處室、直屬5個事業單位及11個地震臺站。近年來吉林省地震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中國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防震減災工作的整體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依法正確履行職責,堅持防震減災與經濟社會融合式發展,全面推進防震減災事業改革發展任務,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根據吉林省市縣防震減災工作特點,這次我們采訪的重點放在監測預報和震害防御兩個方面。

流體觀測點分布圖

監測預報:完善制度、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吉林省地震局注重完善監測預報制度與體系建設,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發揮臺網監測效能,實踐改革創新,監測預報基礎能力進一步提高。加強地震與火山監測的管理職能,2016年吉林省政府頒布實施《吉林省地震與火山監測管理辦法》。緊密圍繞深震區、火山區、松原震區和伊舒斷裂帶重點區域,強化震情跟蹤工作,認真研判年度地震趨勢,深入推進實施震情會商改革,搭建全省震情視頻會商系統,震情會商工作延伸到市縣地震工作部門和地震臺站。

加強全省臺網建設,進一步夯實監測預報基礎。通過實施《地震監測和應急能力建設項目》、《市(州)局測震虛擬臺網及區域應急指揮系統建設項目》,升級完善地震與火山監測技術系統和基礎設施,全省地震監測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發揮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作用,市、縣地震部門新增新建監測臺(點),優化了全省監測臺網布局,提升了區域地震監測能力,完成《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勘選和初步設計工作,為推進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能力奠定基礎。

近年來,通過實施地震監測能力建設項目,進一步發揮全省地震和火山監測效能,測震臺網、前兆臺網、流動臺網和強震臺網在地震與火山監測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地震觀測資料質量顯著提升,每年都有10個以上測項進入全國地震觀測資料質量評比前三名,涵蓋測震,電磁、形變、流體和信息網絡、分析預報以及前兆臺網等各學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以來,吉林省地震局以減輕地震與火山災害為目標,推進防震減災體系建設,加強長白山天池火山活動的監測與研究工作。

長白山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是圖們江、松花江、鴨綠江三江之源,天池是中朝兩國界湖。由于長白山火山是中國最具潛在噴發危險的活火山,為加強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的防震減災工作,2013年5月,經長白山保護開發區黨工委和吉林省地震局研究決定,成立長白山管委會地震局,與吉林省長白山天池火山監測站合署辦公,履行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內地震主管機構的各項法定職責,管理區域內的地震觀測站,并承擔相應的防震減災業務、服務工作。成立三年多來,在省地震局和長白山管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長白山管委會的防震減災工作邊學邊干、逐步摸索,在火山監測與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吉林省地震與火山分析預報研究中心副主任盤曉東介紹新一代區劃圖

鏈接:長白山火山監測站

長白山火山監測站隸屬于吉林省地震局,承擔火山區域地震與火山活動的實時監測與跟蹤任務,同時也是中國科技部野外重點實驗站之一。長白山火山監測站由650平方米北坡站、2600平方米中心站兩個固定臺站構成,火山監測系統圍繞天池火山建成了由11個測震子臺組成的測震臺網、平均邊長為8公里的十五個點組成的GPS流動臺網;建設了北坡24.8公里、西坡27.8公里水準測線,建設了65米進深的洞體形變觀測系統,建設了800米長地電觀測系統,由聚龍泉、湖濱溫泉、錦江溫泉、十八道溝溫泉組成的水化學觀測網,形成了地震、地形變、水化學三大學科監測臺網。經過十幾年努力,長白山火山監測站已成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監測手段最齊全、監測范圍最大的火山和地震綜合監測臺站,成為國內外火山專家開展科研與交流的基地和窗口。

在科技周啟動儀式上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授牌

震害防御:抗震設防、社會服務、科普教育

堅持依法行政,打牢建筑工程與社會防御基礎,基本消除了城鄉抗震薄弱區,科普教育全覆蓋,全省抗御地震災害能力顯著提升。

1.依法設防,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得到有效監督管理

全面開展第五代區劃圖的宣貫落實,重大工程抗震設防監督管理已納入省政府投資項目聯審平臺,組織審定了靖宇核電、松原市松花江大橋、長春市政府行政中心 130余項重大建設項目的抗震設防要求,開展了抗震設防要求咨詢服務,為建設工程選址、科學抗震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2.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成果顯著,農村民居抗震設防能力顯著提升

將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與全省農村泥草房改造、林業棚戶區改造、煤礦棚戶區改造、國有墾區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及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等惠民工程一并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成效顯著,全省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居住條件達到當地抗震設防要求。

3.積極推進震害防御基礎研究,為全省城鄉規劃和抗震設防提供依據

伊通-舒蘭斷裂舒蘭段的活斷層探測及長春市、松原市城市活動斷層探測成果已應用到城市建設、土地規劃中。延吉城市活斷層探測、扶余-肇東斷裂南端活動性研究、伊通-舒蘭斷裂雙陽段西支地震斷層活動性研究正在實施中,吉林市活斷層探測正在立項中。

4.多措并舉,扎實做好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工作

頂層設計,為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全面開展提供保障。與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等部門聯合下發多個文件;與省委黨校簽訂《關于建立黨政領導干部防震減災工作培訓長效機制的協議》。夯實基礎,重要時段的宣傳常態化。在“5·12”防災減災日、吉林省防震減災宣傳周等重要時段,以各種方式,動員全省各地震部門,依托各類媒體和相關部門開展規模較大、時間相對集中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六進”活動得到深入開展。拓寬渠道,做好重點人群的防震減災知識宣傳。聯合省教育廳舉辦全省市、縣教育局長防震減災知識培訓班,聯合省委黨校舉辦副廳級領導干部應對地震災害能力專題培訓,將中小學生學習防震減災知識寫入《吉林省防震減災條例》,全省所有學校每年都能開展2次以上防震減災知識教育課及地震應急演練活動。部門聯動,防震減災知識覆蓋全省。編寫《吉林省防震減災知識手冊》,印刷970萬冊,發放到了全省每個家庭;利用吉林手機報、吉林衛視、吉林日報等主流媒體播放及刊登防震減災知識;與省教育廳聯合利用“吉林地震”微信公眾號面向全省廣大民眾,特別是大中小學校學生舉辦防震減災知識競賽活動,6萬多人參與了競賽活動,答題人次達到40多萬次;與省通信管理局聯合,對全省745萬人發送防震減災知識公益短信;與公交集團聯合,利用公交車燈箱進行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整合資源,拓展防震減災宣傳載體。組織編寫《吉林省防震減災知識手冊》,印發970萬冊發放到全省每個家庭,編寫《農村民居抗震知識掛圖》發放全省農村,編印朝漢、蒙漢雙語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折頁,滿足了吉林省兩大少數民族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的需求。

5.加強指導和檢查,市縣防震減災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以政府文件明確目標任務,促進市縣工作發展。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地震局《關于加強縣(市、區)防震減災基礎工作指導意見》,為市縣防震減災基礎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促進了全省市縣防震減災基礎工作發展。設立地震事業發展補助資金,提升市縣防震減災能力建設。為市縣防震減災工作發展爭取經費保障,2016年開始省財政廳設立了地震事業發展補助資金,計劃用5年時間,每年投入600萬元用于支持全省市縣防震減災工作,提升了市縣防震減災社會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依托市縣地震部門,全面開展防震減災示范工程創建活動。目前已創建國家級示范社區36個,省級示范縣(區)6個、示范社區84個、科普示范學校76所,科普教育基地32個。長春市正在開展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市縣防震減災工作考核第一名。松原市、吉林市,寬城區、二道區、朝陽區、前郭縣、乾安縣、梅河口市也在全國考核中取得好成績。

當問到這些年來如何取得如此良好的防震減災工作成績時,陪同我們的吉林省分管震害防御工作的副局長包曉軍總結了以下幾點工作體會。

重要前提。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匯報是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自2014年開始,省政府多次聽取防震減災工作匯報,并確定了每年召開省防震抗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的例會制度。

規劃引領。按照中國地震局和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吉林省防震減災事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編制完成《吉林省“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于2016年8月1日與省發改委聯合印發。

法制保障。2012年開始,開展對《吉林省防震減災條例》的修訂工作,于2013年9月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2014年以來,著手制定《吉林省地震與火山監測管理辦法》,2016年8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兩次配合省人大常委會開展全省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和《吉林省防震減災條例》情況的執法檢查。

項目帶動。近年來,實施了10余項重大建設和科技項目,平均每年約有3個項目用于事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涉及監測預報、震害防御、應急救援和火山監測預警。尤其是2014年起投資1500萬元,實施地震監測和應急指揮能力建設,2015年投資400萬元實施全省市(州)局虛擬臺網及區域應急指揮系統建設項目,使吉林省的防震減災技術支撐能力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改革驅動。吉林省地震局黨組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精神和中國地震局深化改革工作決策部署,成立吉林省地震局黨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業務科技、行政管理、震災預防等三個專項改革工作組,圍繞改革中心任務,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

長春:開展新型地震臺建設,帶動防震減災工作全面發展

長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是吉林省省會、全國中心城市。長春位于松遼坳陷和長白山-張廣才嶺隆起的邊緣。西北部為地勢平坦的松遼盆地,東南部為綿延起伏的長白山區。這兩大地質塊體的邊界為長春-四平斷裂帶和伊通-舒蘭斷裂帶。1900年以來,長春主城區周邊多次發生5.0級以上地震,最大震級為5.8級。在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中,國家對黑龍江通河、吉林舒蘭的設防標準做出了較大調整。我國東北地區也有發生7.0級以上地震的危險性,這就是長春所處的地震環境。

針對特殊的地震地質環境及當前防震減災工作存在的各種問題,長春市地震局領導班子自2013年初,經過認真調研,結合長春市實際提出了“開展新型地震臺建設,帶動防震減災工作全面發展”的工作新思路,并制定了地震監測臺網建設規劃。通過近幾年的實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采訪中我們通過看、問、聽,了解到不少可供借鑒的做法。

地震臺轉變單一的工作職能,強化地震臺服務地方的能力。協助縣市區防震減災主管部門,開展地震應急、宣傳、異常核實、農居安全指導、應急專業物資儲備、救援與志愿者及“三網一員”隊伍培訓等工作。

地震臺由監測單位向科研單位轉變。優化觀測項目,轉變監測方式,配備專業人才,開展科研活動。同大專院校開展科研與教學合作,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

將地震臺打造成整合各方資源的平臺。在資料共享、擴大服務的前提下,爭取國家、省、市、縣對地震臺建設的支持,整合各方資源,投入到長春市的防震減災事業。

我們采訪的第一站是長春市富鋒山地震臺。臺站位于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占地1萬平方米,綜合樓建筑面積1716平方米。內含應急指揮室、數據調度室、學術培訓室、監測預報觀測室、宏觀觀測室、防震減災科普館等,主要業務是負責全市地下流體觀測網的日常監測和分析研究,協助開發區開展地震應急、宣傳、培訓等工作。從2018年開始,地震臺定期開展“三網一員”培訓、應急救援和志愿者隊伍地震知識培訓、防震減災科普開放日、大學生認識實習課程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左上|長春市富鋒山地震臺

左下|長春市雙陽地震臺

右上|長春市九臺地震臺

右下|長春市榆樹地震臺

長春市地震局副局長李恩澤給我們介紹了整個臺站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2013—2015年,長春市地震局開展了新型地震臺建設工程,對地震速測速報中心、雙陽地震臺、榆樹地震臺3個傳統地震臺進行了改造,并擬定了新建九臺地震臺、富鋒山地震臺的工作計劃。李局長告訴我們,無論改建和新建的地震臺,全部配備了服務地方工作、開展監測業務所需的場地條件和設施設備。據悉,經當地政府批準,榆樹地震臺、雙陽地震臺已掛上了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牌子,在應急狀況下,是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所在地。目前,長春市地震局在繼續加密監測手段的同時,利用地震臺這一陣地,協同各縣市區開展地震科普宣教和“三網一員”隊伍培訓,使縣市區防震減災工作逐步實現常規化、制度化。地震臺為所在地提供公共服務,并協助防震減災主管部門開展制度化的防震減災工作。已和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實現互惠互利。

2017年長春市地震局的地震臺站建設工作主要是推動農安和德惠地震臺建設。兩個地震臺建筑面積各1200平方米,計劃投入各1000萬元。這兩個地震臺的建成,標志著長春市全面完成“一縣一臺”目標,縣市區防震減災工作邁上新水平。長春市將依托國家、省、市、縣的資金支持,建設市地震臺網數據服務系統,實現與國家、省臺網的數據共享。

值得推廣的是長春市地震臺在建設過程中,通過項目申請獲得了國家、省、市、縣的資金和設備支持近2000萬元。地震臺作為整個各方資源的平臺,在集中力量辦大事方面充分發揮了紐帶作用。此外,新型地震臺建設使防震減災工作隊伍得到壯大和提升,贏得各方好評。

地震臺建設帶動了長春市防震減災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新型地震臺建設大大提升了全市地震監測能力,新增觀測項目14套,升級觀測項目5套,觀測項目增加1倍以上。

新型地震臺建設搭建了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新的舞臺,開展地震臺改造和建設以來,市地震局增加職能處室1個,增加參公事業編制5人;地震臺增加全額事業編制15人。新錄用人員大多來自名牌高校。

新型地震臺建設模式贏得了中國地震局對長春市防震減災工作的高度肯定。2014年,中國地震局和長春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創建防震減災示范城市的協議。長春市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市縣防震減災工作年度考核第一名。

2020年長春市防震減災建設規劃目標

當問及該項目的總體目標時,李局長說:到2017年底,我們將完成農安、德惠、榆樹、雙陽、九臺各建一個新型地震臺,長春市主城區建成兩個地震臺的目標。到2020年,全市將擁有地震臺7個,無人值守子臺25個,臺網平均間距30公里,爭取實現地面觀測與衛星觀測相結合,地震速測、烈度速報、地下流體、流動重力和GPS監測網絡實現高密度覆蓋,形成較強的地震監測預警能力。

最后李局長謙虛地說,長春市防震減災工作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解放思想,搶抓機遇,苦干實干;離不開長春市委、市政府堅強有力的領導和中國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

吉林

應急演練指揮部現場

吉林市滿語名為“吉林烏拉”,意為“沿江的城池”,這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為東北地區和吉林省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和新型工業基地。

吉林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位于長春市以東124公里處。說起城市的美,陪同我們的吉林市地震局局長魯銘向我們介紹了他的故事。魯銘同志是河南許昌人,研究生畢業后曾任溫州大學講師,博士畢業后工作于河南省焦作市地震局,曾任焦作市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0年12月底,通過吉林省公開選拔考核后,來到吉林市地震局任黨組書記、局長。說起吉林,魯銘同志自豪得如同已是本地人一樣。吉林的冬季因氣候原因產生的自然霧凇景觀而格外引人注目,那神奇的雪天合一的冰雪景觀令海內外賓客心馳神往,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并稱中國四大奇觀。此外還有全國著名的北大湖滑雪場是亞洲設備最先進、條件最好的滑雪場之一。近幾年,吉林市政府以旅游為載體,相繼舉辦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旅游節”、“松花湖之夏旅游節”、“長白山金秋紅葉旅游節”、“吉林市雪花啤酒節”、“吉林國際馬拉松”等大型節慶活動,使江城的旅游開始走向世界。

話鋒一轉,魯銘同志轉到了他的本行,談起了吉林市地震局這幾年的工作。

監測預報

地震監測研究是實現成功預報的前提,而臺網建設是監測研究的基礎。從2013年起,吉林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臺網建設實現零的突破,到2016年底在龍潭區缸窯鎮、舒蘭市開原鎮、蛟河市白石山鎮、樺甸樺郊鄉各建成一個地震遙測臺,使觀測密度更加趨于科學合理,地震監測臺網建設取得新進展。為了開展地震科技項目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吉林市地震局與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和地理資訊學系、吉林豐滿地震臺、泛太通信導航有限公司(香港)聯合,用專用引力波探測儀開展小型化斷裂帶微形變監測,采集相關監測變化數據,在豐滿臺站實測,建立長期觀測機制,探索解讀地殼微小形變與引力波關聯性,探索、開創地震與地殼微形變監測的新方法。另外還按照市委、市政府調研課題項目要求,開展了依蘭-伊通斷裂溫泉帶地球化學特征與地震活動性研究。

震害防御

推進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向社會服務轉化。開展減政放權,通過將地震行政審批納入市工業項目聯審程序實現了對工業項目的監督和管理,對吉林市轄區重大工程項目進行初步把關,做好新建項目的抗震設防指導工作,為孤店子二臺子機場、吉林南500千伏變電站工程、吉林化纖廠管道項目、比亞迪輕軌交通等重大項目提供抗震設防方面服務。同時做好跟蹤,隨時提供抗震設防安全方面的咨詢服務,制定了《吉林市地震局審批項目負面清單》,深入各區進行重點項目審批手續集中辦理服務活動,進一步便民利民。

推進防震減災宣傳向實效性轉化。拓寬思路,不斷豐富宣傳形式與內容,使防震減災知識更加生動地展現在廣大群眾面前。

一是針對不同人群,制作特色宣傳產品,開展重點科普教育活動。針對廣場宣傳,制作了宣傳扇、宣傳袋;針對小孩、學生,制作了易拉宣傳筆、動畫宣傳光盤。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資料、宣傳形式,使宣傳的觸點和重點更加廣泛,更趨于大眾化、娛樂化。

二是地震知識進“學習園”,積極開展防震減災宣傳進機關。在吉林市干部學習園地人文修養中開設如何應對地震等科普教育專題,旨在加強機關防震減災宣傳工作。

“平安中國”千城大行動活動走進吉林市

三是開展百村電影放映季,積極推進防震減災宣傳進農村。為填補吉林市農村防震減災宣傳空區,他們創新宣傳載體,開展了百村防震減災宣傳電影放映季活動。在伊通-舒蘭斷裂帶沿線的烏拉街鎮、缸窯鎮、大口欽鎮、搜登站鎮、孤店子鎮等6個鎮的100個行政村露天放映防震減災宣傳片及電影100場,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積極開展科普教育基地及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工作。按照關于開展防震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及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要求,吉林市積極開展創建工作,加強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目前,吉林市已創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11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3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地震安全示范社區8個,省級地震安全示范社區11個,市級地震安全示范社區5個。

猜你喜歡
防震臺網長春市
防震演練
登泰山
地球物理臺網儀器維修信息管理的研究與實現
單導線防震錘復位裝置方案設計
推進報臺網深度融合 做強區級融媒體中心
家庭防震
首爾七成房子不防震
文化九臺 幸福綻放
——長春市九臺區首屆全民藝術節
西藏地震應急流動臺網淺析
MRG9000媒資衛士在市級電視臺全臺網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