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2017-04-10 22:25王航
關鍵詞:播州萬歷

王航

摘 要:播州楊氏土司在歷史上為維護西南邊疆統一做出了一定貢獻。其末代土司楊應龍品行惡劣,但本無逆反之心,最終促其作亂并招致覆滅的主要因素,一是土司制度固有的弊端,二是明廷措置失當。平播之役和楊氏土司的覆滅充分說明,土司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礎是土司能夠與中原王朝保持一致。合則存,分則滅。

關鍵詞:播州;楊應龍;萬歷

中圖分類號:K8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1-0036-04

作為“萬歷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翦除了影響西南地區七個多世紀的楊氏土司。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在萬歷朝48年里的軍事行動中并不多見。作為末代土司,楊應龍從順應朝廷到與朝廷決裂的巨大轉變,反映出其個人品行的不端及播州土司制度的巨大隱患;而明廷對楊應龍所采取的軍事行動,確有其失當之處,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朝廷與楊應龍之間的矛盾,但總體來看,平播之役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之舉。

一、楊氏久治播州之因

播州楊氏自唐末進入播州,歷經五代、兩宋、元、明,其世系歷時之久,影響之大,在西南諸土司中,罕有可匹者。究其長治久安之道,似并非土司制度之優越,因土司制度自元方始,唐至兩宋只有羈縻之制度。但若以羈縻制度優越為因,似又無法解釋同為羈縻之地之其他民族首領世系為何難以久續。

從唐至明,播州土司在長達725年的時間里世系不絕,屹立不倒,與其始終與中央王朝保持緊密關系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每當王朝更迭之時,楊氏傳人不再為已亡的舊王朝效命,很快投入新王朝。新朝為籠絡地方豪族土酋,迅即授予職銜,又不吝封賞,給予榮寵,表明雙方確立了新的君臣關系。楊氏傳人這種在政治上順應歷史潮流的明智選擇,是其歷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此外,楊氏歷代傳人世世守臣節,盡守土之責。進入明朝后,在楊應龍叛變前的200年里,楊氏傳人仍忠實于明廷,頻頻獻貢。據《明實錄》統計,從第21任土司楊鏗開始至第29任土司楊應龍,共向明廷朝貢137次。其中,楊應龍叛前,即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到十六年(公元1587年),還朝貢10次。其中僅萬歷元年就朝貢兩次,以賀皇帝登基。楊應龍進貢的“方物”,數量極多,又多屬名貴,如楠木、戰馬等。除此,楊氏土司還利用皇帝立太子之機或以其他名義額外進貢。這都是西南其他土司無法相比的。在發生戰爭時,楊氏傳人也會毫不猶豫地出兵助戰,屢立功勛。

二、楊應龍作亂始末

楊氏土司為何會在楊應龍這一代走向終點,原因有很多。本文姑且將平播事件分為三個階段,逐一加以分析。

(一)第一階段:“罪在嗜殺,非叛也”

楊應龍在初期雖無反叛朝廷跡象,但其在播州的統治卻顯露出諸多問題。在正史中,我們很難發現楊應龍在播州具體如何行事,但在平定播州之亂的主將李化龍所寫的《平播全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楊應龍益橫,所居飾以龍鳳,僭擬至尊:令州人稱己為千歲,子朝棟為后主,益選州人子女為繡女、閹人?!盵1]此為一人之詞,不排除有夸大之處,不可全信?!睹鲗嶄洝份d:“貴州巡撫都御史葉夢熊疏論播州宣慰楊應龍兇惡諸事……巡按御史陳效則歷數楊應龍十二大罪,而復次其怙兇阻勘之狀”[2]。然而,到了《明史》中,同一事卻變成了“巡按陳效歷數應龍二十四大罪”[3]。眾知《明實錄》早于《明史》,“十二大罪”緣何到了《明史》中數量翻了一倍?這斷不可能是謄抄之誤,似有意夸大其辭,放大楊應龍的錯誤。在朝臣彈劾楊應龍的同時,四川按臣李化龍認為,松潘戰事吃緊,對楊應龍應“疏請暫免勘問,候征兵御虜之后再為議處”[4]。而葉夢熊、陳效仍堅持認為:“(楊應龍)其所轄五司與土同知俱背之來歸,愿屬重慶。眾叛親離,何至有不測之慮?”[5],并主張改土歸流。然而,楊應龍“嬖妾田屠妻張氏,并及其母。妻叔張時照與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變,告應龍反。夢熊請發兵剿之,蜀中士大夫悉謂蜀三面鄰播,屬裔以什伯數,皆其彈壓,且兵驍勇,數征調有功,剪除未為長策。以故,蜀撫按并主撫。朝議命勘,應龍愿赴蜀,不赴黔”[6]。楊應龍被囚于重慶,后因愿出兵參加援朝戰爭,被釋放,然而未及啟程,戰爭便已結束。四川巡撫王繼光繼續追查楊應龍,“應龍抗不出”[7]。于是,王繼光與總兵劉承嗣進攻婁山關,楊應龍佯裝投降,卻統苗兵進行抵抗,大敗官軍。王繼光上奏:“乞會同貴州撫臣相機酌處,止擒首惡,不及無辜?!盵8]此建議得到萬歷帝贊同。楊應龍得知自己惹下禍事,上奏云:“何思之愬,七姓之詞,皆屬仇陷,乞戴罪立功?!盵9]然而并未得到朝廷允許。

此階段為平播戰爭的序曲??傮w情況為楊應龍“罪在嗜殺,非叛也”[10]。楊應龍因不堪忍受朝廷的審問,故而加兵泄恨,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叛亂。朝廷面對這樣的情況,依然保持“如應龍父子悔禍,許自縛請罪,即與奏聞定奪,否則罔赦”[11]的寬大態度。

(二)第二階段:“非真有叛狀而遽請用兵”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兵部侍郎邢玠任貴州總督,“檄重慶知府王士琦詣綦江,趣應龍安穩聽勘”[12]。楊應龍得知消息,“面縛道旁,泣請死罪,愿執罪人,獻罰金”[13]。并縛獻黃元等12人抵斬,請納銀四萬兩助采木贖罪,但仍難免革職的處罰。不僅如此,楊應龍以長子楊朝棟代行土司之職,將次子楊可棟留在重慶作為人質。不久,楊可棟死于重慶,楊應龍“促喪歸不得”[14]。悲痛不已的楊應龍拒絕繳納贖金,并明確表示:“吾子活,銀即至矣?!盵15]隨后,楊應龍“分遣土目,置官據險”[16],并利用自己的威望調動苗人出兵,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襲掠余慶、大呼、都壩,焚劫草塘二司及興隆、都勻各衛,圍黃平,戮重安長官家。二十五年(1597年),流劫四川江津、南川諸邑,襲擊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并侵擾湖廣48屯。至此,楊應龍與明廷徹底決裂。

分析這一階段的史實,不難看出楊應龍最后反叛,在很大程度上是明廷步步威逼的結果。楊應龍在朝廷的重壓下,認罪態度良好,甚至將親生骨肉作為人質。況且,楊應龍并無針對朝廷的實際叛亂行動。然而,在楊可棟死后,朝廷竟然拒絕將其尸體歸還楊應龍,這不僅有悖常理,更有違人倫。楊應龍在悲憤交加中,終于舉起了反明大旗。從另一方面講,楊應龍能糾合軍隊對抗官軍,并且戰而勝之,不能排除楊應龍在道義上占據了上風,“苗人咸愿為出死力”[17]。實際上,早在楊應龍反叛之前,貴州巡按薛繼成就曾言道:“播州原轄于川,未嘗侵及于貴,何苦勞民傷財?割心腹而事肘腋?”[18]禮科給事中楊東明更一針見血地指出:“第重慶之獄,未結即放,既放旋提,我多反復,致其生疑,非真有叛狀而遽請用兵,遂據險出掠,冒難逭之誅,皆處置失宜之過也?!盵19]

(三)第三階段:“楊應龍勢急自盡”

楊應龍起兵反抗,恰中明廷下懷。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貴州巡撫江東之等率兵3000進剿播州,卻遭到楊應龍弟弟楊兆龍和子楊朝棟的阻擊,官軍全軍覆沒,江東之被革職。

此時,明朝援朝抗倭戰事已經結束,萬歷帝得以空出手來平定楊應龍叛亂。同年五月,李化龍再度出山,奉命節制川、黔、湖廣三省軍務,手持尚方寶劍,坐鎮重慶,主持平播戰事。明軍分兵八路進剿:總兵劉珽出綦江;總兵馬禮英出南川;總兵吳廣出合江;副總兵曹希彬出永寧;總兵童無鎮出烏江;參將朱鶴齡出沙溪;總兵李應祥出興隆衛;總兵陳璘出白泥。每路兵馬3萬,共計20余萬人。在國力已趨于衰微的萬歷朝中期,為平定一方土司而動用如此數量的軍隊,充分說明萬歷帝對平播戰爭的重視。八路大軍中,劉珽是平倭名將,素有威名,他率軍一直攻到婁山關下。婁山關是楊應龍老巢海龍囤的門戶,與海龍囤并稱天險,易守難攻,但是,卻被劉珽在四月至六月兩個月內連續攻破。六月初六日,“楊應龍勢急自盡”,妻兒并逆黨何漢良等被生擒。平播之役前后歷時114天,斬殺楊應龍的部隊2萬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十二月,李化龍班師回朝,并將楊朝棟等69人押解到京師,碎磔于市。至此,平播一戰勝利結束。

三、楊氏土司覆滅探析

通過上文所述可以看出,楊氏土司覆滅的原因既有楊應龍在地方肆意行事、引起眾怒,又有朝廷措置失當、激化矛盾。從表面上看,朝廷在前期對楊應龍一直采取姑息忍讓的態度,但實質上則是一步步逼其造反,前文所敘楊東明之言甚為精到。萬歷二十九年正月壬子(1601年2月15日),萬歷帝在午門樓下詔云:“八年來,俄煩兵甲……內攘外卻,無損國威,然彼皆文告不來,自投釁鑊,朕甚憫之,非為快也。惟此播州故有楊氏為酋長,率受我冠裳,子孫之仍襲有年,朝廷之復露良厚,夫何其末胄應龍者,安忍無親,大逆不道……朕心不忍加誅;因其漢官,疆以戎索,曲從贖死,為德甚弘,而乃下愚不移,肆行無忌,敢為嫚辱,妄意薦窺。既逋重慶之囚,遂決跳梁之志,收藏亡命,搆煽苗夷……內則僭越王章,無復人臣之禮;外則矜詡物力,有輕中國之心……?!盵20]萬歷帝此言,未免有不實之處。既聲稱“疆以戎索,曲從贖死,為德甚弘”,又何至于“未結即放,既放旋提,我多反復,致其生疑,非真有叛狀而遽請用兵”?所言“既逋重慶之囚,遂決跳梁之志,收藏亡命,搆煽苗夷”,是因“可棟死于重慶……(楊應龍)促喪歸不得”?!拔嶙踊?,銀即至矣”乃是楊應龍絕望的咆哮。所云“內則僭越王章,無復人臣之禮”有據可依,但“外則矜詡物力,有輕中國之心”則言過其實。播州楊氏經數百年經營,勢力強大,物產頗豐,但依然對朝廷保持臣節,盡力納貢,雖地方有患,但未觸及朝廷根本。即使后來明廷欲決心化解這場政治與軍事危機,仍然可以抓住最后的機會,予以寬待,或許楊應龍不會走向絕路[21]。

楊應龍被逼至反,以致楊氏土司在明代覆滅,與其說是歷史的偶然,不如說是歷史的必然。

首先,楊應龍反抗不可避免,從根本上說,是源于土司制度的致命弊端。土司制度建立在“羈縻”之上,是中央王朝為了管控自己鞭長莫及之地而采取的一種治理方式。土司制名義上隸屬中央王朝管轄,實際上形同獨立王國。土司世襲,往往同姓相傳或家族內相傳。土司對所轄之境、所轄之民有絕對的管理權。不僅如此,土司有自己的軍隊,有軍事資源,有發動戰爭的能量。只要他對中央王朝恭順,便可保自身無虞。但問題在于,凡土司境內所行社會制度,無一例外均屬農奴制,甚至個別的還行更落后的奴隸制。在這種制度下,土司極易變異,不時與中央王朝分庭抗衡。失去制度和法律約束,一些土司很容易與中央王朝背道而馳,矛盾與沖突不可避免。楊應龍之亂,不過是這一沖突的一個典型案例??梢?,土司世襲制是邊疆動亂的一個主要根源[22]。有明一代,朝廷對西南土司用兵平均三年一次,足見土司與中央王朝的矛盾始終存在,何時爆發只需偶然因素。

其次,明清兩朝,中央集權不斷強化。雖然許多土司轄地都是相對落后的地區,朝廷未予重視,但播州則有其特殊性。經過楊氏家族200年的經營,播州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文化素質提升,其漢文化程度遠高于其他土司地區,文明的程度也在前列。楊氏在地方威望甚大,財力物力充盈,這不得不引起明王朝的忌憚。因此,一旦楊氏內部有隙,明王朝是不會放過征討的機會的。

最后,地緣政治問題也是明廷決心剿滅楊氏土司的動因之一。關于播州的行政區劃問題,在明朝初年一變再變。先是明朝洪武五年,播州宣慰司劃歸四川布政司管轄。洪武十五年,播州軍政事務劃歸貴州都指揮使司。洪武二十七年,播州復劃屬四川布政司。黔北從漢代到元代屬丁四川省管轄,自然在文化風俗上受四川的影響更大,與貴州文化認同感較差。當時播州在行政上歸屬四川,但黃平、凱里又屬貴州。川、黔兩省官員各從自己的利害出發,對待楊應龍的態度分歧很大。川、黔撫按疏辯,“在四川則謂應龍無可勘之罪,在貴州則謂四川有私庇應龍之心”[23],不僅導致“會勘”無法進行,也使楊應龍有隙可乘,并有時間作大規模起兵反明的準備。

三、結語

雖然明王朝及楊氏土司在處理雙方關系時的政策與措施有得有失,但和平統一始終是國家發展的大趨勢。土司制度的存在有其固有弊端,當中央集權強化時,土司內部矛盾便會被放大,繼而為中央王朝提供進剿理由。另一方面,明王朝用兵播州,蕩平楊氏土司,實行改土歸流,雖在道義上失義,行動上失理,但不可否認平播戰爭加強了明王朝對西南地區的統治,促進了播州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長期繁榮穩定。

——————————

參考文獻:

〔1〕李化龍.平播全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1937,叢書集成初編本.124.

〔2〕〔4〕明神宗實錄(卷二三〇).萬歷十八年十二月癸未[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4267.

〔3〕明史(卷三百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八〇四五頁.

〔5〕明神宗實錄(卷二三二).萬歷十八年十二月癸未[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4304.

〔6〕〔7〕明史(卷三百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八〇四五,第八〇四六.

〔8〕明神宗實錄(卷二六六).萬歷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4945.

〔9〕明神宗實錄(卷二七六).萬歷二十二年八月丁巳[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5111—5112.

〔10〕明神宗實錄(卷二四七).萬歷二十年四月乙巳[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4604.

〔11〕明神宗實錄(卷二七二).萬歷二十二年四月辛亥[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第5045頁。

〔12〕〔13〕〔14〕〔15〕〔16〕〔17〕明史(卷三百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8〕〔19〕明神宗實錄(卷二七八).萬歷二十二年十月癸丑[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5137—5138,5138.

〔20〕明神宗實錄(卷三五五).萬歷二十九年正月壬子[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6638—6639.

〔21〕陳季君,陳旭.論明代播州楊氏土司的歷史終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9).

〔22〕陳季君.地緣政治學視角下明王朝與播州土司的政治博弈[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10).

〔23〕明神宗實錄(卷二三〇).萬歷十八年十二月癸未[M].上海:上海書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紅格鈔本.4267.

(責任編輯 孫國軍)

猜你喜歡
播州萬歷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
晚明合肥文人黃道日新證
遵義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在播州區舉行
萬歷援朝之戰時期明廷財政問題
遵義市播州區珊瑚冬青栽培技術及栽培價值初探
《明實錄》所載播州楊氏土司“進貢”事例初析
嘉靖、隆慶、萬歷時期景德鎮瓷器胎體與青花發色特征研究
日本藏萬歷世德堂刊傳奇《水滸記》考述
播州歸來
播州治域變遷及其原因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