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傳統學塾在近代教育新舊交替中的作用

2017-04-10 03:52任祖林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社會變遷學制

任祖林

摘要:傳統社會的教育是一種儲才式的教育而非普及性質的,而現代社會是一個要求教育普及的社會.在清末民初這段由傳統社會開始進入現代社會的時期中,農村中普遍存在的學塾也配合著新式的學堂為教育的普及貢獻力量。清末我國社會遭遇了巨變,舊有的學校制度已不適應是時代的需要。新學制應運而生,在新舊交替中,傳統教育資源(如學塾、書院)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關鍵詞:學塾 學制 社會變遷 新舊交替

【中圖分類號】D926.7;D929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直到今天,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居住在農村中。農村在我國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它與我國的現代化歷程息息相關。本人原意是想探討一下在我國由傳統社會步入到現代社會這一社會變遷過程中農村教育的狀況,無奈能力有限,且材料不好找,加之所涉及的時間和空間的范圍太大。本文涉及的農村指的是縣以下的行政機構,包括鎮,鄉,村。學塾包括家塾和私塾。社會變遷時期主要指的是清末民初這一階段。以下為正文部分。

清代的學校制度為“府,州,縣學為地方學,國子監為國學,二者構成了學校系統的主干,旗學,社學(義學)與書院為此系統的支派,但同受政府的管轄,監督和支持,與府,州,縣學即國子監也尚有組織上的聯系”。1在農村的學校制度中,很少有官學。大部分為學塾,為兒童啟蒙之教。在有些巨鄉大鎮中設有義學,主要為了幫助刻苦學習而又家庭貧苦的學生。由于清代科舉制度達到了鼎盛,那時候的教育機構也逐漸淪為了科舉制度的附庸。如王德昭先生指出的“富家巨室固可在家設館,延師為子弟教讀,閭里也可有塾師設帳授徒,但除非所傳授者為日常簡單的識字書寫,如受教者志在科舉,則課程作業也須迎合學課士的規制?!?教育內容主要為儒家經典和練習寫八股文。對于這種教育內容,時人曾諷刺的說:“是以天下之習,不惟其教,而惟其所取,所取而為科舉之文與,則其所學為科舉之學,奚惑焉?!?

晚清時期,中國遭受了巨大的社會變革。一八四零年,來自另外一種文化形態的英國用它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這可以看作是這個社會變革的開始。此后過了將近二十年,以奕、曾國藩等人為首的洋務派發起了一場洋務運動。當時與外國交往開始頻繁和懾于外國的船堅炮利,運動的內容中包括了開設京師同文館等這樣的新式學堂。學堂的主要內容為語言的和技術方面的。這一時期中有感于外國勢力的危險和人才的“所學非所用”,關于科舉制度和八股文的討論又被一些士大夫提了出來。創辦新式學堂是一種新的開端,但這只是先驅的人在討論它,似乎并沒有廣泛地影響到當時的學校機構。如蔣夢麟出生在浙江省余姚縣的蔣村,他的父親在上海經商,接觸過西方文化,還曾經試圖制造輪船,但蔣夢麟所受的啟蒙教育仍然是傳統教育,先讀啟蒙書籍,如《三字經》等書,再讀儒家經典。

到了甲午戰后,中國被日本打敗,這只熟睡的獅子似乎才被驚醒了。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新學堂的設立和變更科舉制度了。一八九八年,在戊戌變法中,光緒皇帝曾下詔廢除科舉考試。把各省的大小書院改辦為各級學堂。但戊戌政變后又恢復了。八國聯軍侵華后,清廷開始變法。新學制和科舉制曾一度并存。其中,覺察到科舉制度的存在,有礙于新學堂的設立,張之洞等人奏請漸廢科舉,而不是立廢,因為他覺得“各省學堂,未能遍設,已設學堂,辦理未盡合法”。大概內容為遞減科舉取士的名額,分給新學堂畢業的學生。以期“十年三科之后,舊額減盡,生員,舉人,進士皆出于學堂”。一九零三年,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開始了一種新的學制。然而有感于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勝利,張之洞等人奏請立廢科舉。在下面的奏折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急切心理:

“科舉一日不停,士人皆有僥幸得第之分,以分其砥礪實修之志,民間更相率觀望,私立學堂者絕少,又斷非公家財力所能普及,學堂決無大興之望.就目前而論,縱使科舉立停,學堂遍設,亦需數十年之后,人才始盛。如在遲之十年,甫??婆e,學堂有遷延之勢,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須二十年之后,始得多士之用。強鄰環伺,詎能我待”。5

在新學制下,傳統的學校機構,如書院,學塾在新舊交替中發揮了作用。在農村中,除了傳統的學塾外,有的農村已經出現了新式的小學堂了。如茅盾,他的家鄉不僅有初等小學堂,還有高等小學堂了?!昂髞頌蹑傓k起了第一所初級小學一立志小學,我就成為這個小學校的第一班學生…畢業后轉入新辦的植材高等小學…課程已經不是原來中西學堂的英文,國文兩門,而是增加了算學,物理,化學,音樂,圖畫,體操等六七門課程?!保┒苌?896年,出生地為浙江省桐鄉縣烏鎮,約六七歲的時候開始入小學讀書,立志小學為民間創辦的)。6

曹聚仁,于1900年出生,地點在浙江省浦江口南琴的一小村落里。他的父親受到了康梁維新思潮的影響,開始辦學校?!八诠饩w二十八年辦了育才小學,那時,全鄉就只我們這一家小學,可說是得風氣之先了?!钡@所小學可能由于地理條件或其他因素的限制,教學內容上仍比較接近于傳統教育,到了后來,留住了幾位好老師后,才開設了數學,文史課,學生開始接觸到儒家經典以外的知識。7

沈宗瀚先生出生于1895年,地點為浙江省余姚縣沈灣村。在他虛歲十五歲那年,入誠意學校讀書,這所學校為旅滬富商捐款設立。這所學校教師水平頗好,教學內容也較豐富。8

豐子愷先生的老家也出現了新式的小學堂。(他于1898年生于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17歲的時候畢業于石門灣的崇德縣立第三高等小學)。9

但這種新式學堂未如學塾一樣的普及。如夏衍的家鄉浙江杭州慶春門嚴家衙 “是個小村子,讀書人很少,只有村東頭有一個私塾?!?0(他出生于1900年)

如李宗仁讀完私塾后,“去新創立的臨桂縣立兩等小學…那時正值庚子八國聯軍之后,清廷正在廢科舉,興學堂,辦新政,我們的臨桂縣當時就辦了這所小學?!?1他的家鄉就沒有新式的小學校。

這段期間內,傳統學塾的教育內容也有了一些變化.因為學塾“不是規范和劃一的教育機構,也不屬于官方學校系統”12,所以它具有靈活可變的特點.比如茅盾的父親曾受過康梁思想的影響,所以他所受的學塾教育有所變化,“我們大家庭里有個家塾,已經辦了好多年了。我的三個小叔子和二叔祖家的幾個孩子都在家塾里念書,老師就是祖父.但我沒有進家塾,父親不讓我去。父親不贊成祖父教的內容和方法。祖父教的是《三字經》這類老書…因此,父親就自選了一些新教材如《字課圖識》,《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讓母親來教我?!?3

豐子愷先生的回憶中有“這時候學校初興,先生忽然要把我們的私塾大加改良了。他買一架風琴來,自己先練習幾天,然后教我們唱‘男兒志氣高,年紀不妨小的歌.又請一位朋友來教我們學體操,我們都很高興?!?4

沈宗瀚先生十四歲以前讀的仍屬于舊式教育,但十四歲之后“由伯父及吾父教授,…除經書外,吾父兼授地理,歷史,算學理科等?!?5

但仍有接受舊式教育的,如蔣廷黻,他所學的仍然為儒家經典和練習寫作文16

費孝通先生曾指出我國的傳統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這一社會的特點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7然而我國的傳統社會中的教育是一種儲才性質的教育,而非普及性質的。因為“不論在空間和時間的格局上,這種鄉土社會,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中,在反復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們,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認得,而是沒有用字來幫助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需要?!?8

在科舉制度盛行時,教育的內容局限在考試的內容上,也就是儒家的經典和

學習寫八股文。徒空言而不實用。如王德昭先生所指出的:“但一種考試,其形式和內容都有嚴格的規范和限制,不得稍有逾越,而國家的教育和人才的進退即以此為轉移,而其錮閉人的聰明,束縛其思想,而扼塞其知識,殆勢所必至?!?9

況且現代社會是一個需要教育普及的社會.在張之洞,趙爾巽等人奏請立??婆e的奏折中有這么一段話:“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志為主,使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過國,下得自謀其生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為合格之國民。兵,農,工,商,各完其義務,而分人其事業:婦人,孺子,亦不使閑處,而興教于家庭。無地不學,無人不學,以此致富奚不富?以此致強奚不強?”20張百熙等人頁以此為目標,參考日本和西方的教育制度,制定新的學制,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從中就可以看出教育的普及在國家富強中的地位。而且,在現代社會中的學校教育內容也不僅局限寫儒家經典了。但當時清政府在財政方面已經捉襟見肘了,無法做到在全國各地都設立新式學校。還得借助于民間的力量。然而在有些農村中連私立的學堂都沒有,普及教育的任務就得借助于學塾的力量了。傳統的學塾是很普及的,如一個在十九世紀住了四十年的美國人亨特說:“在中國,每一個城市或城鎮,以至最小的村莊,都有自己的學校,我們在廣州一帶走動時,對這一點印象很深。而調查表明整個帝國情況都是如此?!?1而而且學塾教育的靈活可變,也使它不在僅僅只宣傳儒家的經典,而包括了一些新的內容。羅茲曼說:“中國本土教育在模仿西方的教育引進中國之后還堅持了五十年之久?!?他認為這不是因為新派教育家對它關心,新派教育家跟學塾這五十年的存在沒有什么關系。22 在新舊學制交替中,傳統學塾經過改辦,適應了新的學制,為教育的普及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這或許也是學塾能夠持續那么久的原因吧。

參考書目:

1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中華書局,1984年,第104頁

2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中華書局,1984年,第106頁

3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中華書局,1984年,第108頁

4蔣夢麟,《西潮·新潮》,2000年,岳麓書社

5轉引自李細珠,《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第140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

6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71頁,第77頁

7曹聚仁,《我與我的世界》(上),張玉法,張瑞德主編《中國現代自轉業書》,1989年,龍文出版社

8沈宗瀚,《耕耘歲月》,1993年,正中書局,第46頁

9苑興華編,《豐子愷自述》,團結出版社,1993年,第69頁

10夏衍,《懶尋舊夢錄》增補本,三聯書店,2000年,第7頁

11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1986年,南粵出版社,第20頁

12張倩儀,《另一種童年的告別》,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3頁

13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70頁,

14苑興華編,《豐子愷自述》,團結出版社,第66頁

15沈宗瀚,《耕耘歲月》,正中書局,1993年,第45頁

16蔣廷黻,《蔣廷黻回憶錄》;岳麓書社 2003年

17費孝通,《鄉土中國》,三聯書店,1985年,第5頁

18費孝通,《鄉土中國》,三聯書店,1985年,第20頁

19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中華書局,1984年,第123頁

20轉引自王德昭,《清代科舉制度研究》,中華書局,1984,第244頁。

21《舊中國印象記》,沈正邦譯,轉引自張倩儀,《另一種童年的告別》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3頁

21羅茲曼,《中國的現代化》,轉引自張倩儀,《另一種童年的告別》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10頁

猜你喜歡
社會變遷學制
教育部辟謠小學學制變5年
學制改革試驗
五行真經
學理與法理:中小學學制變革的依據
民國時期高等教育的特征及啟示
?;韬钅埂翱鬃悠溜L”姓氏問題釋析
論明清時期貴州的建省
學制不縮短,那要怎么改?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公益廣告語言研究
社會變遷語境下的近代報紙業態發展分析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