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學考核方式現狀及改革措施

2017-04-10 04:06趙川何書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兒科學醫學教育兒科

趙川++何書

【中圖分類號】R-4;G642

醫學是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的實踐性學科,臨床綜合能力是判斷臨床醫學人才專業素質的核心內容。隨著社會對高等醫學院校人才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制度在我國的推行,醫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在醫學教育中越來越被重視,并已成為衡量和評價醫學教育質量和人才質量的重要指標。

兒科學作為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 對于兒科學考核不僅要經過嚴謹的理論考核,也必須將臨床考核結合起來,培養實踐能力和良好的醫德醫風,為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科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2]。

1 研究背景

河南大學淮河臨床學院本科專業自從開設并招生以來,學生畢業前一直采用理論加技能考核方式。通過對近5屆學生成績總結和分析,發現本科學生考試傾向于單純理論考核,臨床技能考核相對較為薄弱,不能全面反映醫學生對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也不能很好地反映臨床實踐教學的成果,同時,這種考核方式比較簡單,畢業班學生因面臨考研壓力,對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考試的重視程度不夠。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實習期間對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我們從2013年起,從兒科學考核方式研究,對考核現狀進行分析,以探求更加符合我院兒科專業特點的考核模式。

2 當前兒科考核中存在的兩個突出問題

2.1 臨床考核意識淡薄,實踐機會不足

學生在進入醫學學習中依然采取被動的聽課方法,沒有很好地掌握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方法,缺乏臨床實踐的主動性。在結業考核期間,學生要迎接多個學科的畢業理論考試,緊張焦慮、心神不寧,部分同學還要復習,準備考研復試等,這些客觀因素常常導致學生對臨床實踐考核的不重視不積極,再加上兒科臨床實踐中,因病兒年齡小,不會溝通,家長擔心孩子受到傷痛,對實習醫生不配合、甚至拒絕,這也使得一部分學生在兒科臨床實踐中缺乏鍛煉,走過場的現象也更為嚴重。

2.2 部分教師考核和教學意識淡化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的醫療任務越來越繁重,醫院已引入了目標管理與經濟責任制,科室工作必定要與經濟效益掛鉤。一方面導致臨床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重心和積極性必然轉向如何提高醫療工作的效益上;另一方面,作為一名兒科臨床醫生,在科室里的工作已經是超負荷,用在指導教學上的時間必定就會減少。因此,原有計劃給實習生講課、組織病例討論的時間和次數不得不壓縮,更遑論顧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了,這樣就逐漸淡化了臨床教學工作。這樣導致在畢業考核中,理論考試成為考核學生的絕對性手段。

3 改革兒科考核的措施

3.1 強化臨床帶教意識,提高教師帶教積極性

把臨床教學考核列入重要日程,明確教學任務,密切配合,選擇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組成帶教小組,制定臨床教學、管理、監督等一系列的措施,以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針對青年教師在臨床教學中實踐與經驗不足的問題,定期集中組織青年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基本知識、教學方法手段、臨床教學技能,并請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臨床實踐示范教學,不斷提高兒科教師的臨床教學能力,并將兒科教師的實習帶教成績納入兒科醫師平時考核內容,促進兒科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臨床教學質量。

3.2 制定完善實習帶教計劃,實習考核內容

制定兒科實行時間,兒科實習時間為 4~6周,普通兒科和新生兒各2~3周,門診1周,要求實習生分管一定數量的床位。同時,設立專人帶教,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要求實習生對所管病人從病史采集、查體、病歷書寫到各項操作都能夠獨立完成。參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內容,要求學生每天在教師查房前先獨立查看病人,在帶教查房時對新入院病兒及危重病人向帶教老師匯報病史、病情變化及當日的診療計劃,并在教師查房前完成分管病人的普通或常規醫囑,教師在查房后再對實習學生所寫病人病歷逐個進行審查并修改,以增強學生對臨床工作的參與性,引導學生重視臨床實踐。有的學生因所管病人疾病構成不全面等原因,缺乏某些操作機會,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找機會彌補,以完成實習計劃要求。保證了操作規范化。經過實習,將學生在臨床實習中的表現列入畢業考核成績。

3.3 改革畢業綜合考核模式

在畢業考核中,將臨床實踐技能考核所占比例從以前的30%增加至50%,同時組織經驗豐富的教師挑選適合的病例制定畢業技能考核內容,利用現有的教學模擬設備制做考試標準化病人,嚴格把關,不但要對學生問診查體、病歷書寫、無菌操作等臨床基本功的進行考核,同時要增加兒科體檢,兒童腰穿、骨穿、胸穿等兒科方面的考核。

總之,考試只是一種手段,目的只在于提高教學質量。要培養學生扎實的臨床技能基本功,首先重視臨床實踐教學過程,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其次,對考核方法進行探索性的改革,目的是為多層面挖掘學生的潛力,較為全面、客觀地對學生的臨床技能水平進行評價。

誠然,由于硬件設施條件不完善,工作經驗不足,學生對臨床技能考核的認識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因素,該改革方式仍有諸多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管理中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形成更加符合兒科專業特點的考核模式,為培養專業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姚泰.對新世紀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1999,(4):5.

〔2〕劉義海.論實踐臨床醫學畢業考試模式的管理策略.廣州醫學院學報, 1996,(3):5.

〔3〕萬學紅 .應用標準化病人改革診斷學問診查體教學與主祭初探.醫學教育,1993,(12):23-25.

河南大學第十二批教學改革項目,立項題目為:基于兒科學考核方式的探索與研究。

作者簡介:趙川(1984—),男,河南開封人,本科,助教,主要從事臨床醫學教學管理研究。

何書(1954—),女,河南開封人,本科,主任醫師,教授,一直在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從事兒科醫療、教學工作。熟悉兒科各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特別對兒科神經、血液、心臟等系統急危重癥診斷及救治具有豐富的經驗。

猜你喜歡
兒科學醫學教育兒科
高職高專兒科學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循證醫學教育在麻醉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兒科臨床中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方法探討
美國繼續醫學教育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
地氟烷與七氟烷用于兒科麻醉的術后恢復效果分析
重大突破!我國醫學教育認證質量獲得國際認可
兒童少玩蹦床
我院醫務人員繼續醫學現狀調查分析及建議
重啟兒科醫學招生
安徽推出兒科分級診療規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