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

2017-04-10 14:32潘紅艷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創新能力語文教學小學

潘紅艷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做到轉變觀念,引導求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營造氛圍,更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展開想象,鼓勵會學,挖掘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江澤民曾多次指出:"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勇于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素質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呼喚主體覺醒,強調自主發展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主流意識。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目前,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大力提倡創新教育, 努力培養創新性人才中,學校務必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落到實處。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營造氛圍,激發創新意識

"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認識、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習主體的情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主體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成才意識,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動力。我們教育工作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著的個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愿意說說……"等等。一次,課堂上我在傾聽完一名學生的不同意見后,真誠地說"我真榮幸,我和你的意見相同。"話雖然簡單,卻足以說明我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創新氛圍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支持性環境中學習。而在情境中促進師生互動,則有助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

二、引導求異,培養創新思維

求異思維是以假設能解決一個問題可以有好幾種好方法為基礎,從不同角度尋求真理的過程。這就必須涉及推測想像,創造思維等方法。但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或從眾心理,往往不習慣于深入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所以引導求異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我努力使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探索,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的獨特見解,提倡一問多解,一題多議,求異創新。如在教學《我多想去看看》一課中,"我對媽媽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當我要求學生回答"我多想去看看什么呢?"時,有的同學就從原文中找到了"看天安門,升旗儀式非常壯觀。"的答案。這時,我讓同學們在想想如果是你,除了看升旗儀式外,你還想看看什么呢?同學們就討論開了,有的說想看看毛主席爺爺,有的說想看看雄偉的長城,還有的說想看看美麗的奧運村……

三、展開想象,提高創造能力

喚起學生對感知體驗的回憶,展開想象,悟出文章的真締,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我們的教材中,略寫地方的例子很多。如果在這些略寫的地方,教師能恰當地設置一些疑問,讓學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補敘,不僅能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處于"憤"、"悱"的活躍狀態,而且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誠實的孩子》有這樣一段話:"媽媽叫他給姑媽寫信,承認自己說了謊,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的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在這里,我就有意讓學生思考:"列寧在給姑媽的信中是怎樣寫的?誰能結合課文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列寧給姑媽寫信的內容呢?"由于孩子們在這方面的體驗很多,思維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起來了。他們爭著發表自己的意見,就連一些不太愛講話的學生,也把手舉得老高。從而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受到了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鼓勵會學,引發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確切的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學會”的基礎上形成的?!皩W會”是學生側重于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側重于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皩W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的“學”變成主動的“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1)“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學習的興趣;(2)“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并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于動腦富于想象的氛圍。(4)“引”的深度,廣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1)讓學生帶著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2)帶這“為什么”去自學其目的是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這是培養學生意識的過渡。(3)帶著“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自學,其目的是 培養學生于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和辦法。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不久,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學生創新意識就會初步形成。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和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我們應努力追求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動性、獨創性,為社會造就一批批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以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需。

猜你喜歡
創新能力語文教學小學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