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同性戀者的現狀分析與教育策略

2017-04-11 02:28冷玉馬可楊妙凡西力
科學與財富 2017年8期
關鍵詞:同性戀者教育策略大學生

冷玉+馬可+楊妙凡+西力

摘 要:作為游離于主流文化的亞文化群體,同性戀群體的數量正呈增漲之勢,大學生同性戀者也日漸增多。導致這一現狀存在著諸如社會、家庭、環境、媒體等多方面因素。正確應對這一現狀,高校不僅要予以同性戀者更多的關懷,也要在心理咨詢、文化營造、知識教育等方面做足工作,以此糾偏他們的性誤區,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性取向,構建和諧友好的大學生活氛圍。

關鍵詞:大學生;同性戀者;教育策略

1 大學生對同性戀現象體現出更高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在中國,同性戀者數量約有4000萬人,他們生存在社會的邊緣地帶,生理和心理都需要社會給予額外關注,因為這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生活質量,并且對于維系社會健康發展和安全穩定也至關重要。不僅如此,從整個社會來看,同性戀者的數量正呈現上升趨勢,而在高校中性取向出現問題的學生數量也日漸增多。近期,華南地區某個較為知名的同志社交網站開展了針對1000人的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在廣州同性戀群體中,在校大學生占12%。

與社會上對于同性戀現象表現出更多的排斥態度相比,由于大學生接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生活環境較為簡單,生活壓力較小,大學生在性取向問題上體現出更高的接受度和包容度。在一項針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學生關于“現代青年婚戀觀”的調查顯示,有18.8%的受訪者認為“同性戀是很正常的行為”;有53.5%的受訪者表示“中立,但自己不會嘗試”;有20.8%的受訪者認為“不正?!?;4.2%的受訪者則認為“這是另類的時尚”。不難看出,我國大學生對同性戀的寬容程度是比較高的。

2 大學生同性戀者日漸增多的原因分析

我們都希望大學生能夠有正常的性取向并且健康成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高校里同性戀群體的數量正逐漸增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一現狀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四個因素:

2.1 教育因素:我國的學校教育,主要關注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往往忽視對學生進行正面且正常的性知識教育。對于性知識和性教育,學校和老師往往有所避諱,很多學校甚至根本沒有開設這一類的課程。而受中國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家長也不能合格地充當孩子性知識的啟蒙者和教育者,在孩子性教育問題上家長主要是刻意回避。這使得在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在生理成熟期,一些孩子由于對于性知識的匱乏最終導致在性取向上發生認識偏差。

2.2 媒體因素: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大學生更是運用網絡媒體的主力軍。由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尚未成熟和定型,本身又具有強烈的獵奇心理,網上推崇同性戀現象的各類信息以及不當言論,使得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年輕人更容易受到錯誤引導,甚至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社會時尚并加以推崇。

2.3 家庭因素:個人成長的家庭環境可能會改變青少年的性取向。中國家庭多數是一個孩子,一些家長由于沒有實現當初對孩子的性別期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往往把男孩當成女孩帶,把女孩當成男孩管。這樣的成長過程最終導致一些孩子在性取向上畸形發展,到了性成熟的年齡,便不能做出正確的性選擇。

2.4 環境因素:大學生還處在學校的象牙塔之中,沒有太多的社會經歷,也沒有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因此他們的觀念也較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個別學生接觸到周圍同性戀者的生活狀況,因趕時髦而嘗試同性戀。同時,在大學生活中,同性之間的接觸和交往更加便捷,受對方人格魅力等吸引,往往會有一些學生對同性好友產生好感,甚至最終在性取向上發生了改變。

3 糾偏同性戀者性誤區的教育策略

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對于同性戀的話題也不再是禁忌。高校環境顯然更加寬松和自由,大學生對同性戀者也有著更為寬容的態度。但是,寬容并不意味著鼓勵同性戀,讓同性戀者數量膨脹。大學生處在心理和生理成熟的關鍵期,高校在知識素養教育之外,應當在性教育上加大力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取向和婚戀觀。

3.1 建設全方位關懷型校園文化體系,給予大學生同性戀者更多關愛。大學校園有著更為自由、開放、包容的文化環境,對同性戀者也應該予以更多關愛。高校要建設全方位關懷型校園文化體系,更好地關心學生們的成長。一方面,高校應當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倡導文明學風,通過校園報刊、廣播、論壇等途徑,將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融入其中,潛移默化地改變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另一方面,通過營造和諧友好的校園環境,增強大學生的包容意識和互助意識,理性地看待同性戀問題、友善地對待同性戀同學。尤其是幫助同性戀者改變自身的心理狀態,引導他們自尊自重,與同學老師友好相處,享受美好大學生活。

3.2 開展有體系有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心理困惑。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少,心理尚未成熟,一些學生對于自己的性取向定位模糊,所以高校應當配備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使得有困惑的大學生得到及時咨詢和幫助。心理咨詢室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心理測試,對于可能在性取向上出現問題的學生,做到及早發現,及時干預,以實現有效預防。特別是對性取向已經出現問題的學生,更要加強對他們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正確面對來自社會的質疑,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性觀念、性取向。此外,高??梢酝ㄟ^開設選修課、導師講座、建立社團等方式,建立內容豐富的綜合性教育課程,使大學生們掌握科學全面的性知識,減少大學生的盲目認知以及對同性戀問題的獵奇心理。

3.3 有效整合網絡資源,搭建良好的網絡平臺。網絡上有關同性戀的網站和信息魚龍混雜,而作為教育機構,高校應當有效整合網絡媒體資源,建立網絡媒體平臺,按周或者按階段性及時推送有關同性戀方面的正面信息資源。這些內容必須具有科學性和時效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大學生通過正規渠道了解同性戀的相關知識,不至于被不良信息誤導,進而也讓大學生同性戀者對自身問題有更多了解,實現自我干預。

參考文獻

[1]余丹,黃然,曾欣.大學生性觀念的現狀調查及變遷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2016(03).

[2]唐日新,孫艷芳.中國心理學中同性戀研究綜述[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3(10).

[3]林荔,張銘清.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與認知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1(05).

[4]李丹.改變大學生對同性戀歧視態度的教學個案報告[J].中國性科學,2009(12).

[5]彭玲,張繼紅.某高校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和態度調查[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9(05).

[6]張涵,孫婷婷,王鵬.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和態度調查[J].中國性科學,2008(09).

[7]胡珍.中國當代大學生性現狀及性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科學出版社,2013.

[8]李銀河.同性戀亞文化[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2.

作者簡介:冷玉,楊妙凡,西力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本科生。

馬可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

猜你喜歡
同性戀者教育策略大學生
同性戀“形式婚姻”的擇偶標準
——基于對國內某大型形式婚姻網站征婚廣告的內容分析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對新環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略論整體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評《掩飾:同性戀者的雙重生活及其他》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云南大理同性戀酒吧低調開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