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前導入的有效性研究

2017-04-12 22:23梁鳳娟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課前導入初中數學有效性

梁鳳娟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初中數學課前導入的作用與原則,并結合教學實踐,從挖掘教材、學生參與、設計問題、引用故事、數學實驗、營造生活情景等不同角度,對增強課前導入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數學 課前導入 有效性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學要遵循學生的特點與規律,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在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使價值觀、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都得到發展。實現這一目標,就對教學的理念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開啟學生智慧的重要手段,提高課前導入的有效性,對于提高學生注意力、培養對數學的情感態度具有重要意義。

1課前導入的作用與原則

課前導入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主要內容開展以前,通過特定的手段與方式引導學生接受教學內容。課前導入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境,是營造良好情景與氛圍的重要手段。課前導入與課堂教學、知識融合與知識鞏固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有效的導入能夠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1)有效的課前導入能夠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對教學知識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習的動機,并調動情感思維,使身心狀態盡快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之中;(2)有效的課前導入就像一個紐帶,有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與融合,使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并利用舊知識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

課前導入有著自身的規律與原則。一是知識性原則,即課前導入的內容要緊緊圍繞即將開展的課堂教學內容,符合數學學科的規律;二是趣味性,即課前導入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特點,具備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三是現實性,即課前導入的內容應符合社會現實以及發展的趨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即將開展的課堂教學知識有利于解決社會的現實問題。

2增強課前導入有效性的策略

2.1挖掘教材導入

當前的初中數學教材,本身就有很多導入的內容與情境,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導入內容,發現其內涵所在,并發掘其價值。數學教師要以教材為本,擴大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儲備比教材更廣、更深、更高,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的導入價值。如在教材中,為了介紹和導入無理數的知識,使用了例題來啟發學生,教師可利用這一例題設計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無理數的概念:有兩個邊長相等且都為1的正方形,讓學生通過剪拼,拼成一個大的正方形。問題一:如果得到的正方形其連長是X,那么X要滿足何種條件?問題二:X是不是整數,說出其理由;問題三:X有可能為分數嗎,通過討論說出各自理由。

2.2參與式導入

在課前導入時,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參與,積極動腦動手。這種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深化對知識的把握與理解,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加深記憶,同時還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積極參與,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從而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其未知的欲望和探索新知識的愿望。如在教學三角形內切圓知識之前,讓全體學生準備好直尺和圓規,自己動手每人畫一個三角形,并讓學生在三角形內畫一個內切圓。在此過程中,許多學生都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務,從而認真思考、討論其中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地進入新課教學。由于學生急切地盼望了解新知識,因此這種導入方式效果較好。再如教學勾股定理內容時,可先讓學生動手畫一個直角三角形,給出兩邊的值,要求學生求第三邊。學生經過反復運算,都難以得出結果。在學生充滿疑問的情況下,教師引領學生進入新課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解疑釋惑,增強學生的動機。

2.3問題導入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也是啟動思維的“發動機”。在課前導入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新課內容,巧妙設計一些有足夠思維空間、能夠引人思考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思考問題和解決懸念的過程中,使學生心中充滿對新知識的渴求。在關于指數知識的教學中,可設計這樣的問題:細胞是通過裂變進行生長繁育的,其規律是1變2,2變4。按照這一規律,如果有一個細胞,一天裂變一次,那么29天以后,會產生多少個細胞?此問題有一定的挑戰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問題提出后,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計算、思考、討論。得到答案的學生可以增強學習新知識的信心,而未得到答案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其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而導入到新課教學。

2.4故事導入

愉快、和諧和充滿樂趣的課堂氛圍,可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起學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使學生愿意學、樂于學、善于學,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3]。而利用歷史故事、名人軼事等導入,可達到這一效果。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時,可利用下面這個故事導入。唐朝有個官員叫楊損,他準備選拔一名官員,有兩個候選人,這兩個人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楊損一時難以拿定主意。于是他給兩人出了一個題目來考驗二人的聰明才智。題目是:有一群盜賊搶來了一些布匹,在分贓時,如果一個人分6匹布,則會剩下5匹;如果一個人分7匹,則少8匹,問題一共有多少個盜賊、多少匹布。經過思考,一個候選人很快回答出答案,即一共有13名盜賊、83匹布。于是這個人就得到了提拔。講完這個故事,教師可以問(下轉第87頁)(上接第85頁)學生,你們想不想知識這個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在故事的吸引下,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愿望被充分調動,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就會具有很高的效率。

2.5數學實驗導入

數學知識一般比較抽象,而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強,對較抽象的知識不易理解。對此,可采取實驗導入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識通過實驗操作具象化。如在教學容積與體積知識時,可讓學生準備一個正方體容器,連長為一分米,在這個容器內裝滿水,水的體積為一升。再準備三個圓柱體容器,要求容器帶有刻度,每個容器的容積也都是一升,三個圓柱的截面面積比例是三比二比一。實驗中,先以橫截面面積位于中間的容器為例,把圓截面的面積告知學生,每一厘米的刻度試驗一次,把每次實驗的容積記錄下來。把半升水倒入到三個容器中,然后記錄各個容器達到的刻度值。通過這個實驗,學生以直觀感性的方式理解了圓柱體橫截面、高和體積之間的關系,而且過程中充滿了探究的樂趣。

2.6生活情景導入

數學知識雖然抽象,但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而且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要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前導入時,教師應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圍繞生活設計導入內容和方式。這樣的內容生動直觀,切合學生情感,有利于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感,從而激發其學習探究的愿望,使其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如在教學兩條直線的關系時,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集裝箱、鐵軌、雙杠、金字塔等物品,讓其找出其中的直線,并思考不同直線之間的關系。這些物品都是學生所熟知的,通過觀察與思考,學生會發現,雙杠和鐵軌上的兩條直線是永遠不會交叉的,而金字塔上的兩條直線之間是相互交叉的。在此基礎上導入新課,會使學生充滿興趣。

3結語

增強初中數學課前導入的有效性,其方法不一而足。教師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圍繞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對課前導入的內容與方式進行巧妙設計,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楠.初中數學導入環節的策略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4(12):49.

[2] 鄔云德.初中數學導入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數學教學研究,2012,31(12):10-12+28.

[3] 何海峰.淺談初中數學導入新課的藝術[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4(3):65.

猜你喜歡
課前導入初中數學有效性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細說中職基礎日語課堂教學的“三部曲”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