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政治學理論模型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應用

2017-04-12 09:31趙朗
祖國 2017年6期
關鍵詞:理論模型公共政策應用

摘要:任何一個領域中的理論模型都有其復制性的參考作用,政治學方面的理論模型在政策研究方面更有推廣優勢和借鑒效果。政治學中不同的理論模型對公共政策的推行和進展有著不同的分析和研究,各個模型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相關決策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和探討各個理論模型的主體特點和研究方向,從而制定和執行有著非常實用和應用價值的公共政策。

關鍵詞:理論模型 公共政策 應用

公共政策是國家相關權利機關為了實現社會性、公共性的行動和行為,制定出的決策有利絕大多數公民利益要求,是一種能夠實現全民化目標的策略和方案。公共政策是服務社會、造福百姓的一種集體性的政策,是夠實現社會均衡,利益共有化的一種存在策略。公共政策的分析和理論模式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和主導意義。通過不同的分析方式和分析途徑,來研究其應用的可行性和預期效果。其中理論模型中廣泛采用的分析模型,從各個方面詮釋了公共政策的多方面理論支撐和政策意義。下面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制度主義:制度決定政策的制定

制度主義是公共政策研究中以制度為側重的研究,研究中包括國家、政府中各項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所涉及的范圍包括執政黨派、法院、政府要職的任命等方面的制度建設。絕大多數公共政策都是由這些機構和部門制定并下發,好的政府制度能夠研發出好的公共策略,只有在政府部門許可和允許執行后,公共政策才能得到公開的落實和執行。制度主義中,公共政策有著三個最顯著的特點:1.政府許可范圍內的政策才具有推廣性和實施性;2.政府政策一旦推廣就具有普遍性,沒有特殊性;3.政府部門的政策一旦實施就具有統一性和不可抗性。

一般來講,制度分析主要針對執政機關的機構組成、成員分布、政府職能等方面的制度狀況,單純的就制度本身進行分析和研究,對于制度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影響和執行影響則很少涉及。事實上,制度對于政策具有絕對的導向和壓迫式影響,制度主義應該對這方面加以更多的關注和精力投入。

二、過程理論:政策是政治活動

政治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權力參與到社會動態的全部過程和政治權力展開的各種行為。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政治學研究已經延伸到諸如選民、利益集團、立法者、總統、官僚等各種政治權力主體的行為。過程理論的觀點是政策中各種政治權力行為的總和,其中包括決策目標、施行方案、政策構架、施行可行度、效果評估等方面。過程理論側重的是一個政策從萌芽到成型的各個環節和過程,而不是政策最終制定出來的某一結果。

過程理論有利于幫助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非專業人士了解和認同一個政策中的各個因素對于最終政策決策的影響,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對于一系列因素的考量,從而誕生了最終決策的拍案??梢哉f政策過程影響著政策內容,而政策內容同樣也不斷的影響著政策過程的各個細節。雖然說政策過程對于政策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但是并不代表政策內容完全決定于政策過程,政策內容主要影響因素還在于權力決策者對于政策目標、社會影響、實施預期等多方面的考量和預估。

三、理論主義:政策是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理論主義的觀點為政策的制定是為了達到某一社會效益,而且區別于其他政策方案,最終選擇的政策應該是綜合考量之后的社會最大效益。政策制定者需要綜合考慮社會中各方面的因素,權衡不同階層的利益矛盾體和利益沖突,最終決定出各個階層都能夠接受的、總體利益更高的一種策略。這里的效益最大化不單指利益方面的金錢因素,還包括社會團體和精神指導方面的因素。理論主義更偏向于政策制定者能夠做到:1.細化社會中各個階層的利益偏向和心理預期;2.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以謀求不同的社會效益;3.能夠準確預估不同方案的認可程度和執行力度;4.了解不同方案的投入產出比;5.通過對比、分析得出最大社會效益化的政策策略。

但是,理論主義在執行過程中會受到現實很多不得已因素的影響。理論主義上應該傾向的策略往往在實際制定過程中會夭折,被各種障礙阻擋,使得理論主義不能真正意義上進行有效實施。主要障礙可以總結為:1.社會效益是相對的,不同階層和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矛盾體是阻礙制度制定的關鍵因素;2.理論上的社會效益最大化,事實上各個效益不能用準確的數據體現;3.政策制定者往往存在以權謀私的現象;4.政策制定者為了不明顯的顯示維護自身利益,往往更注重制定過程而非制定結果。

四、漸進主義:政策是過去政策的補充和修正

漸進主義的觀點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權力部門基于現有的各項政策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補充,對不合時宜的政策進行修正,空缺的政策則進行補充。漸進主義認為任何一任領導者都不可能把某項政策制定的完美無缺、天衣無縫,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可能在當時來說非常成功的政策會在越來越發展的現代社會而不合時宜,這時,政策的修正就應該適時的發揮作用;同樣,有些當時制定沒有出現狀況的政策會在若干年后出現缺漏,這時,政策補充就應該提上臺面。漸進主義有其自身的優點:1.決策的制定與現實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可行性和實施性都具有很大的操控空間;2.漸進方式作出的決策允許決策者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時間內出現一定的偏差,然后根據不同的社會效應對決策進行適度的修改;3.通過微調策略,調整不同階層和群體的矛盾;4.漸進方式可以較為穩妥的制定和實施某一政策,不會出現過激的社會效應或造成過大的突發狀況。

漸進主義是把前后的決策分析為相互連貫的過程,前者和后者有著必然的聯系和結果。漸進主義注重事物的演變積累,當狀況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漸進決策就應該進行適當的調整。漸進決策需要跟著時代的步伐,不斷的完善和前行。一般來說,漸進決策出現在和平年代,穩步進行,在社會條件和發展情況沒有出現太大起伏的前提下使用的決策方法,其具有很大的保守性,不利于變革和創新。

五、公共選擇理論:政策是集體選擇的結果

公共選擇就是集體性選擇,一般表現為政府部門將集體行動和政治權力動態統一的進行供給分析和需求管理,能夠對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配和利用。公共選擇理論把人類社會劃分為兩個市場:一個是經濟市場,一個是政治市場。經濟市場中的利益對立體是消費者和供給商;政治市場中的利益對立體是執政官員、政治家和民眾、選民等。在經濟市場領域,消費者通過貨幣進行商品消費和使用;在政治市場領域,民眾通過選票來決定能夠為其帶來最大利益的政治家、官員和法律制度。經濟市場為經濟決策,政治市場為政治決策。

公共選擇理論的突出特點是把經濟學的理論方法應用到政治學理論的研究當中,并且具有很大的類比效果和較為簡易的理解方式。雖然公共選擇通過類似于市場決策的方式進行理解和解釋,但是公共決策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場決策,最大的差異在于,市場決策中的消費者是單個的決策者,具有最終決策權;而公共決策雖然每個公民也能夠行駛其應有的權力去投票和選舉,但是選舉結果是集體選票的多數結果,其結果并不一定是個人選擇的單一傾向。

六、結語

政治學研究范圍中對各種不同的理論模型的分享和研究對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幫助和影響,不同理論模型對于公共政策的不同側重進行分析和解釋,能夠使得政策制定者通過不同模型的數據分析得出最終政策的系統制定,有利于細化不同策略的預期影響,從而幫助決策者做出綜合考量得出最正確的決策,從而實現公共政策的實施和社會效益的公正、公平化體現。

參考文獻:

[1]郭榮軍.公共選擇理論對我國行政決策體制改革的啟示[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7,(10).

[2][美]托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趙朗,學歷:大學本科,在職研究生在讀,單位:溫州機場邊防檢查站,研究方向:政治學。)

猜你喜歡
理論模型公共政策應用
社會轉型時期的大眾傳媒與公共政策
城市設計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為選擇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勢利
公共政策主導 攜手抗擊慢病
動機和態度對學生考試作弊的影響模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