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

2017-04-12 09:46劉霞
祖國 2017年6期
關鍵詞:和諧社會群眾文化構建

劉霞

摘要:群眾文化即產生于人民群眾工作、學習等現實生活中的文化形式,它的構建能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科學、健康的生活觀,更能推動和諧文化社會建設。本文則從提供智力支持、營造和諧社會氛圍及堅持和諧精神理念等方面分析構建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措施,望給予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和諧社會 群眾文化 構建 措施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的對外貿易拓展,國家想要增強核心競爭力,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大力發展文化。如果一個國家缺失文化就等于失去生命力和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即構建和諧文化,以文化為表現形式帶動社會風尚、理想信仰、思想觀念、價值趨向及行為規范等全面發展,使當代群眾具備高度認同的價值觀念。

一、群眾文化基本特點

(一)廣泛性

群眾文化中的廣泛性指在各階層人民中廣泛傳播,形成這種特點和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關,可以說很很多多優秀的道德文化思想都在歷史的長河中得到發展與傳承,后代子民也有義務繼續發揚。再加上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改善和社會交通發展,各民族文化交流相對于以往也日益頻繁,群眾文化就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得到廣泛傳播。

(二)自發性

所謂群眾文化即人民群眾在工作生活中通過自己創造娛樂和自我教育中形成的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早在遠古時代已經形成,當時祖先們就以載歌載舞的方式慶祝來之不易的打獵成果,更贊美全族人民共同勞動的靜神并對未來給予了殷切的希望。還通過圖畫、文字記錄這些美好的感受,充分展現了群眾文化自發性,也恰恰是人民群眾樂于參與的力量。

(三)可塑性

自新時期以來,我國廣大文藝工作者都善于借助歌舞歌頌祖國、歌頌黨、歌頌人民,出現了大批形象鮮明且具有時代氣息的文化作品,尤其這些作品還登上廣播電視舞臺,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焦點。由此說明群眾文化的可塑性較強且一直跟隨時代發展在變化,進一步促進和諧社會建立。

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意義

現如今,各種思想文化因全球化發展而發生碰撞,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們的道德思想觀,無疑沖擊中國傳統民族信仰和思想道德文化。再加上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部分群眾的三觀在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等腐朽思想影響下出現扭曲,造成信仰缺失。構建和諧社會群眾文化是以積極健康為基礎發揚我國傳統優秀文化,涵蓋風尚、信仰、觀念等多個方面,促使群眾在浮躁和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全面凈化心靈,規范社會道德及提高思想道德素養。眾所周知,當前中國正在增強軟實力和文化生產力,群眾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不應單單從經濟效益判斷群眾文化,如果大多數群眾接受某一種文化,那么就應該考慮其影響范圍和經濟效益。文化對群眾的影響是潛移默化,雖然沒有較為明顯的效果,但會不斷改善群眾思想行為和道德觀念,提高群眾精神境界。一旦成功構建群眾認可的文化,那么就能傳播正能量,通過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促使民族精神印刻在群眾心中,從而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

三、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措施

(一)發揮群眾文化和諧功能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建設社會優化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更有利于鞏固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思想。社會主義和貧困是相矛盾的,如果在貧困的基礎上構建社會主義,根本無法實現真正構建真正的和諧社會。當然在構建和諧中必然會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只要堅持以物質文明進步為依托,經濟發展為前提,那么就能促使人們在關注經濟的同時注重社會發展,真正樹立經濟社會相協調思維方式。社會成員除了對經濟有所需求之外,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應注重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過程中可充分應用群眾文化發揮其實用性和普及性特點,為廣大群眾開辟廣闊的學習空間。群眾文化活動強調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通過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二)發揮群眾文化和諧功能營造和諧社會氛圍

目前中國正處于矛盾顯露時期,社會隨著改革深化而呈現出多元利益主體,復雜的利益關系以及利益來源多樣化局面。城市拆遷、分配不公、腐敗、失業、三農問題等都成為激化社會矛盾的主要因素。面對上述不和諧情況,除了采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之外,群眾文化也能發揮宣泄情感和調劑精神的功能性作用。但構建和諧文化的重點在于培養人的和諧文化精神,中國傳統節日中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親和力,應繼承其優秀傳統基因使其開展的更加紅火,充分發揮其和諧功能。不少城市群眾也開展了各種自娛自樂活動,如太極、劍舞、腰鼓、秧歌、健身等有益健康,更能產生催人奮進的精神,也體現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三)發揮群眾文化和諧功能堅持和諧精神理念

構建和諧社會下的群眾文化要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本理念,立足于現實,與和諧社會要求的的思想文化體系相吻合,與中華民族傳統相承接??梢哉f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基本前提為樹立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應始終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積極弘揚優秀品質精神,同時利用群眾文化在傳播觀念、思想、信息等功能,使構建和諧社會精神信念深入到每個群眾心中并得到其高度認可。其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之一,群眾文化活動有著娛樂性、教育性、群眾性等特征,自然而然成為思想道德教育的載體。應積極發揚群眾文化寓德于情、寓德于樂、寓德于文等優秀傳統,借助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人們精神內涵,促使群眾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振奮高昂的精神狀態。

四、結語

總之,群眾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部分,可以說是一項重要且繁瑣的工作,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只有良好地構建群眾文化才能促進和諧社會建立。在此過程中更要創新方式,拓展渠道,積累經驗,努力與人民群眾維護關系,均有利于和諧社會群眾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王康友.淺議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J].中國民族博覽,2015,(12).

[2]付杰.淺談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現代交際,2012,(07).

[3]翟靜雅.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05).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文化館)

猜你喜歡
和諧社會群眾文化構建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