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心

2017-04-13 08:13張敏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書作文心

張敏

摘 要:文心,創作文章要講究文采、雕飾文辭。書法和文學之間有著一種血肉相連的親緣審美關系,二者相與生成,互為表里。文章的創作和書法的創作都是為人的情感表達宣泄而出,書法作品要與作品文章內容相融合,才能達到創作的佳境。

關鍵詞:文心;辭采;書作;相與生成

中圖分類號:B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060-01

“文心”,即創作文章的心理。金圣嘆“飽暖無事,又值心閑,不免伸紙弄筆,尋個題目,寫出自家許多錦心繡口”,作文章要懷有一種強烈的審美期待,并參與其中。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細致系統的論述了寫作的心理活動,要講究文采、雕飾文辭。創作文章的文字分為實用性和藝術性兩種,簡而言之,將文字書寫審美化就是書法藝術,書法和文學之間有著一種血肉相連的親緣審美關系。

作文章,是用言辭來表達作者的情意,但它并不只是追求達意即可,還需要豐蔚的文采,品賞玩味其中。辭采對于文章的意義,雖不是絕對性的,但并不是可有可無的,用真情真意真趣傳達心靈世界和真摯深沉的感情。具體而言,“首句要為鯨鯢撥浪,一擊之間,便知其有千里之勢,落句要如萬鈞強弩,貫金透石,一發飲羽,無復有動搖之意”,內心有情理的觸動,需要借助言辭才能表現,將隱含在內心的情理通過言語符號顯現于外,鋪陳物色、結撰文字,確切精要的表達情志意旨自然需要錘煉文辭,若意義貧瘠,堆垛繁雜的辭藻,不能一以貫之,就會空洞枯寂無生氣,平淡無味。

書法與文學相與生成,互為表里。文學需要書法藝術來發揮,有了不斷求美的富于藝術性的文字,文學作品就會增色許多,更能廣為傳播。另一方面書法同樣需要文學來映托,書寫書法藝術是離不開文字的,它是隨著文學的載體而實現,所書的文字內容對書法藝術是有一定幫助的。

古來書法大家不僅有著優秀的書法作品,而且善于品讀前賢經典,重視個人的文化素養,形象頗為豐富。從形式方面說,優秀文學作品的書寫有利于促進書藝多樣而又統一的章法之美。文以氣為主,讀書問學在累積學識的同時,又可調節書作中的氣息,對作品通幅的節奏、行氣有很大的影響,以氣命書、揮灑自然,作品整體也就神完氣足,有了文學的配合,書法作品或多或少會增添審美品賞的層次和意味。書和文最相契合的應屬《蘭亭序》,這個劃時代的作品負載了后世很多贊美,文如泉涌,筆墨隨之,渾然天成,在輕盈細膩的筆下透出清風出袖般的潔凈感。明清兩代的文人技法平平,只是自然地書寫,以追求學問為第一,學書技藝次之,但是從筆墨書跡中卻可以流淌出一種儒雅的氣息,這種獨特的韻致是深厚的文學素養積淀而成的,黃庭堅評:“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郁芊之,發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及爾”,書卷氣使作品有修養的氣息,內在蘊涵比外在的技巧更為重要。

所謂“文質彬彬”,書法作品中需要有一種折中的態度,既重視作品內容的文采,又重視墨色線條的把握,文質結合。聯系藝術實踐來說,沒有哪位書家會選文句不通的文章入書,這樣的的書寫會拉低書家筆下作品的格調和意味,書家往往會選擇自己最欣賞的文學作品或是自己創作較為成功的文學作品生發書意。唐代的杜牧不僅是文學家,同樣是有水平的書法家,是一位皆兼文墨的書家,他的行草氣格雄健,與所書文學內容互為表里?,F今的習書者往往過多的關注書寫技巧,點畫毫厘相較,以技法的高低來衡量實力,忽略了“文”的部分。書法藝術講求肥瘦相如,骨力相稱,若過于追求線條的使轉變化而忽略寫作內容,手上的技巧固然會有所突破,技巧嫻熟卻沒有相應表達情志的文麗之聲,表達性情難免顯得蒼白貧瘠。書法并非是短時之內一蹴而就的功夫,不能逐一時之利。

書和文的相結合的作品才會有風骨,文采精美又風清骨俊,氣流墨中,作品才會滲出充沛而又強烈的感染力,二者缺一都不是理想的創作風貌。在文學語言中,端直精煉乏文采,亦或是只有文采少骨力都是作文章的弊病。文章中的風骨和文采的關系與六朝書法理論的“骨肉論”是相通的。

衛夫人《筆陣圖》中有提到:“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作品中有了風骨,書作就會增添鮮明爽朗的精神風貌,具有更加強烈的感染力。

文章的創作和書法的創作都是為人的情感表達宣泄而出,作品就是人情性的外化形式。二者都是依據當下的情性進行創作,是即興的,所以會引發欣賞者的共鳴。從內容上來說,文學之所以有感動人心、移風易俗的能力,就是源于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思,而文意對書法創作的情感有一定程度的孕育作用,促成書法創作的氣勢生成。在特定的創作條件下,書家會受所書文學內容的感染,不同的情主宰的筆墨在紙面上會有不同的表現,不自覺的體現書與文的相應。顏真卿的《祭侄稿》是為了悼念侄季明和顏氏家族,這個即興創作的文稿載著他的悲憤和宣泄,沉重頓筆中的情流走奔涌,字形形態多變駁雜,含納著書者豐富的情感,這和飄逸清新的《蘭亭序》是兩種不同的筆墨表現。

創作時要根據自己的情性書寫合適的文體或書體,符契相合,稟賦個性和作品風格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書家個性不同、經歷不同,學養不同,作品的風貌也會相應的存在差異。賈誼才氣高卓,他的文章文辭清雅,語言潔凈;揚雄性格沉靜,他的文章則意旨深遠。書家和作品間有一種內在的、必然性的聯系,這和個性的審美選擇有關,或是心靈深處的共鳴、亦或是文風與自己的書風相類。不同文體的書寫,往往需要不同的書體來配合,北碑和南帖兩種迥然不同的書風就是這樣形成的。任何一種書體都可以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但與作品交融在一起是有難度的,要做到書文相融。

文章之道很微妙,其奧妙是無法窮盡的,任何語言都不可能巨細無遺的徹底揭示寫作的幽微,要通過實踐才能提高駕馭文字的能力,書法亦是如此,其中有無限的可能性,情性一以貫之,只有通過體驗才能探索其微妙性。二者的表現方式是不同的。在實踐中,文學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如對偶、比興、夸張、引用等渲染感情,讓事理更生動,情感更深切。而書法則是線條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黑白關系,還要講求虛實、動靜、斷連、欹正、干濕、大小和藏露,依賴線條形態分辨氣勢,否則只能靠感覺體會情勢大小,所謂“陰陽相生,形勢出焉”。學習有深有淺,經典載籍一直是作家學習的對象,文章需要靈活化用的文字模仿能力,博學約取才能“點鐵成金”。在學習書法這個長久的道路上,初期需要臨摹古帖體味前人的用筆,后期創作更是需要進入法帖,這種臨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博學約取形成自己的風格。

作文章和書法創作都應遵循常道,文而有采,章而有法。一個人的文字表達要受到場域的限制,個人的表達經驗和主體不契合就會發生矛盾和沖突,在復雜的環境中,個人意見相應就會有很多,表達見解要看所處的環境是否有容納性。書法也有既有的規則,用筆、結體、章法、墨法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們是保證書法語言的傳達是有美感的。不同的書法語言表達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點和線的交織在不同領域又有各自的規則,在大環境中也要受到時代的制約。作文章對于語言是有要求的,“句中若無意味,譬如山無煙云,春無花草,豈有可觀”,譬如史論就側重于資料的堆積,而理論更多的是站在個人的審美立場接觸自己所理解的東西。對書法中的常道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外在的象是否得形,對細節要掌握的很細致,不能任其左右、筆墨游戲,二是內在的語言是否得味。在限制中充分利用語言,打破限制、不守常道而獲得的寫作、創作自由都是空中樓閣。

陸機在文賦中感慨:“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創作的微妙之處是無法用語言文字給予徹底揭示的,需要筆者自己去揣摩、嘗試,在實踐中領會。作書與作文一樣,需要實踐的過程,書家妙思孕于胸中,巧態發于毫端,既離象以求,又盡形得勢,在筆趣墨韻中滲入文學意象,將作品內容的文采和筆下的技巧線條融于一起,使書者內心的情感宣泄表達于紙面之上,書和文是分不開的兩個部分。

參考文獻:

[1]朱以撒.一個人的表達[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

[2]周興陸.《文心雕龍》精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書作文心
動在精神靜在心
冬天來啦
文心雜記
"文心杯“首屆全國十大作文教改之星
請不斷修煉你的“文心”
江蘇人屠新時三幅書作丹佛亮相 美國藝術博物館青睞當代中國書法
仝相和書法作品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