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環境下優化高校思政課政治社會化功能的對策探討

2017-04-14 13:55孟晨
中國市場 2017年4期
關鍵詞:政治社會化高校思政課

孟晨

[摘要]思政課作為高校的基礎課程,對正確價值觀念形成以及道德品質提高有著重要作用,也在政治社會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面臨較大的挑戰,其政治社會化功能逐漸削弱。文章簡單介紹自媒體環境與政治社會化,著重闡述了高校思政課政治社會化功能,分析自媒體對政治社會化功能的影響,最后提出了具體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自媒體環境;高校思政課;政治社會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19

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作為高校思政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其與思政課緊密相關,且思政課是實現政治社會化的主要途徑,它在政治社會化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在自媒體環境下,如何優化政治社會化功能,使大學生形成堅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政治情感、較強的政治能力,已經成為高校思政課的主要教學任務。

1自媒體環境與政治社會化

自媒體環境指代以個體傳播形式為主,借助現代化手段,面向某些人或者某個人傳播信息的環境。自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在互聯網平臺中,通過微博轉發、新聞評論、帖子轉發等將各種信息資源匯集在互聯網中;政治社會化是指在日常社會政治活動中,感知社會政治文化、接觸政治知識、學習政治技能、認識政治規范、培養嚴謹的政治態度、優化政治人格的一種過程。學校是貫徹落實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建立在政治社會化的基礎上,它不僅指代社會個體的價值觀念、政治態度以及情感認知的構建過程,還指代借助社會媒體宣揚政治文化的過程,它主要具有以下特點:政治心理多元化、政治認知差異化、政治意識波動化、政治行為多樣化。

2高校思政課政治社會化功能

21獲取政治認知,提高政治認同感

政治認知屬于政治社會化的必要條件?,F階段,對于各所高校而言,旨在通過思政課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政治,明確政治范圍,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國家方針政策、體制與變化規律,熟悉政治常識,增強政治能力,提高政治參與意識。穩定是社會前進的基礎保障,而政治社會化在社會穩定中發揮著一定的促進作用,現階段,向大學生傳達政治思想和規范是高校思政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幫助大學生形成堅定的政治信仰,養成良好的政治習慣,進而統一協調社會行為。

22豐富政治情感,確定政治取向

待形成一定政治認知,通過校園生活以及社會實踐不斷豐富政治情感,這與政治態度、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活動緊密相關。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會逐步形成愛國情感,最終構建正確的政治態度與取向。例如,在思政課堂上,采用案例教學,通過生活實例來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感與道德感,指導大學生形成符合道德標準的價值觀念,提高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與信心,形成堅定信仰。

23培養政治角色,轉變成政治人

高校思政課隸屬于政治社會化活動范疇,且目標導向明確,它除了要面向全體大學生講解政治價值規范以及行為準則,使其完成從社會人到政治人的過渡,為政治體系提供更多的政治角色,還應對已經接受初級政治社會化的大學生實施再政治社會化,進而進一步適應新的政治關系,充分扮演新的政治角色。對于大學生而言,政治人格的塑造以及政治技能的強化是政治社會化的主要結果。完整的政治人格應具備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質、堅定的理想信念。社會、學校以及家庭共同影響著大學生的政治人格,其中學校的影響最為深遠。高校是傳播主導政治觀念、豐富政治情感、培養政治態度、完善政治心理的有效途徑,也是沖破傳統政治思想束縛的主要場所。大學校園包含豐富多彩的政治文化活動,例如,黨團活動,這可幫助大學生進一步認識政治規范,掌握一定的政治生活技能,增強參與能力,進而為社會建設提供更多合格的政治人。

24鼓勵參與政治實踐,鍛煉政治技能

參與政治實踐作為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內容,也是代表性標志。政治參與不僅能提高政治認同感,有利于政治體制的貫徹落實,還能增加政治管理活動中的民主性,促進政治發展進程?,F階段,在高校思政課中均會依據學生自身需求,科學設計,鼓勵大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例如,公益性活動、志愿者服務等,還可借助現代資源模擬政治活動。大學生活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中包含較多的政治社會化內容,只要親身參與,便一定能夠學習各種政治知識,掌握各種政治生活技能,清晰認知自身角色與責任,進而從認知、感情、意識以及行為層面形成統一的政治信仰。

3自媒體環境對政治社會化功能的影響

31削弱政治責任感,限制了政治取向的形成

娛樂是自媒體的主要功能,在傳播內容中,以新聞以及娛樂信息為主,主要通過趣味性、娛樂性以及感官化等手段來展現精神世界,有時還會夸大內容,為吸引更多受眾,內容淺薄、低俗、諂媚,這對于社會經驗較少的大學生而言,無法有效地抵抗各種誘惑,進而弱化政治責任感。另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個人網絡控制權、自由發布信息全散播與宗教仇恨與民族歧視相關的信息資源,這在無形之中影響了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可能會出現行為以及政治言論偏激的現象,這阻礙了政治社會化工作的開展。

32分解大學生政治信仰,降低對主導政治文化的認同

自媒體信息資源具有多樣化、零亂化、分散化的特點,導致自媒體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這增加了高校引導工作的難度。在原有社會背景下,高校借助理論灌輸以及引導等途徑,貫徹落實政治社會化,大學生的政治理念、情感以及信仰等具有統一性。然而,在自媒體環境下,涌現出了多樣化的學說,信息資源較多,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以及開發化,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單項化的政治信仰,分解大學生政治信仰,降低對主導政治文化的認同。

33縮減政治實踐機會,阻礙政治參與技能

因自媒體環境所營造的環境是虛擬的,強調精神性、意識性,忽略物質性。在虛擬的自媒體世界中,大學生過度追求功利,只要通過手指運動便可加入到政治活動中。實際上,政治實踐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具體的政治實踐活動中,應全面考慮利益矛盾、政治背景、世俗關系等多種因素。由此可知,應將在虛擬世界中所學習的政治理論知識以及掌握的政治技能放到實踐活動中,以此來進行檢驗,不斷調整,優化政治角色,掌握政治技能。大學生如若參與虛擬政治活動的情形較多,既會削減參與現實政治實踐的可能性,還會增添政治信仰中的理想主義成分,造成角色錯位。

4優化對策

41構建自媒體教育平臺,拓展思政課教學空間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自媒體的影響力日益擴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紛紛注冊并開通微博,得到受眾的一致好評,政府機構借助微博問政,積極創設親民形象。在此背景下,高校應正確認識自媒體,有效地利用自媒體的優勢,構建自媒體教育平臺,以此來填補時間以及空間對思政課堂的束縛,拉近課程自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要求思政課教師注冊并開通政治微博,積極傳播主導政治文化,并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政治思想與活動,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推動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進程。

42有效融合自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

在自媒體環境下,傳統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出教學舞臺。自媒體媒介具有交互性較強、功能齊全、形式精練簡單的特點,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從單向式教學逐漸過渡到雙向教學,突顯教師的引導地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個性發揮,師生之間有效互動,提高了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可知,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全面認識這一發展方向,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自媒體教育手段,研制并應用新的教學方法,有效融合自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確保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正常開展。

43合理設置思政課教學內容

合理設置思政課教學內容,從政治社會化要求出發,注重在政治哲學、政治技能等當面的學習。在教學內容編排中,應依據學生的實際反映,不斷調整,逐步推進。另外,還應著重解決重難點問題,獲得可觀的教學效果。在高校思政課上,不僅要豐富學生的政治情感、端正政治態度、構建政治信仰,還應增強對現行政治制度的支持與認可,提高個體參與性。同時,還應認真講解具體的參與途徑、所擁有的權力以及應履行的義務等,將培養社會建設所需的合格政治人作為高校思政課的主要教育目標。

44強化現實政治實踐的構建

自媒體環境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網絡參政議政機會,借助網絡平臺,可完成投票、評論以及投訴等操作,參與政治活動。然而,建立在自媒體之上的虛擬化的政治活動,無法徹底代替現實政治實踐,為規避或者降低虛擬政治活動的負面影響,應為大學生創造更多參與現實政治實踐的機會,并鼓勵大學生踴躍參加,通過親身參與,增加大學生的政治知識積累,鍛煉政治技能,增強政治素養,豐富政治經驗,全面落實政治社會化。

45全面提高教師的媒介素養

自媒體時代,媒介素養是當代思政課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應對以及綜合處理能力,只有擁有優越的信息辯識與加工處理能力,才能全面監管網絡輿情,合理引導。媒介素養的提高除了要熟知媒介生存策略以外,還應將其有效傳播給當代大學生,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辨別能力,鼓勵大學生參與符合道德規范以及法律準則的政治實踐活動。同時,思政課教師在自媒體環境下,還應注重自主學習以及培訓,構建網絡平臺,也可構建專門的教育資源數據庫,從整體層面,全面提高媒介素養。

5結論

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作為公民政治社會化的基本組成內容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政治素養,也是思政課的主要教學目標。自媒體時代涌現出了網絡、數字電視等多種新型傳媒方式,這嚴重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政治取向。因此,我們應明確自媒體環境對政治社會化功能的具體影響,優化政治社會化道路,指導大學生形成堅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儲備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洪明自媒體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及教育應對[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6).

[2]趙敏新媒體視閾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徐世甫微時代下高校德育主體間性理念重構研究[J].江蘇高教,2014(4).

猜你喜歡
政治社會化高校思政課
“中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探析
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對晚清儒學政治社會化危機的概論及思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思想政治教育的當代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