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失范行為及教育對策研究

2017-04-15 10:29高琦
求知導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離校凈化畢業生

高琦

1.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失范行為的表現形式

(1)酗酒滋事。在分別的時刻,為了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對同學的情誼,為了能宣泄自己多年來積聚在心中的壓抑,有些學生會產生失范行為。具體表現為:一是以酒助興,隨著酒精的作用,畢業生就會把情感交流放在一邊,一個個“煮酒論英雄”,比酒量。二是借酒消愁,但多數人無法控制自己的酒后行為,如果此時遇到稍有不順心的事情,他們就會借著酒勁發揮甚至打架斗毆。

(2)破壞物品。離校前夕,破壞物品現象比較嚴重,夜深人靜的時候,砸東西的聲音此起彼伏,而這種現象僅在畢業生年級出現,對低年級大學生起到了不良的行為示范作用。

(3)聚眾哄鬧??煲厴I了,分別在即,內心積聚的很多情緒都在這一刻釋放出來,不少畢業生選擇了“最后的瘋狂”。他們只顧一時興起,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卻忽視了其背后的影響,沒有想過這樣做是不是會打擾別人休息,是不是會給清潔工帶來麻煩。

2.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失范行為的若干解釋

(1)情感宣泄說。情感宣泄作用就是亞里士多德在論悲劇作用時所提到的“凈化”。這種凈化又是通過“宣泄”以使過于強烈的情緒得到減輕、緩和,達到凈化的目的,從而實現心境的平靜。畢業生的情緒具有以下特點。①平庸感、失意感強烈:畢業前夕,每個畢業生都即將走上社會,內心十分復雜,他們會發現自己與上大學時的自己相差甚遠,自己還是像平常一樣,看不到突出的優點,這時就產生了嚴重的平庸感和失意。②情緒不穩定大部分畢業生都有兩方面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為自己終于完成學業而欣喜;另一方面為自己這幾年大學生活中的不足而遺憾。這時候畢業生的復雜心態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這樣心理上就會產生更多的矛盾,尋求宣泄的心理就愈加強烈。

(2)標簽透視說。標簽透視說是由霍華德·S·貝克爾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他認為“社會問題不是存在于行為或情況中的固有本質和屬性,而是存在于被其他人所規定的一種狀態中”。社會問題并不是由情況本身決定的,而是由人們對它的反應決定的。從高校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畢業生產生失范行為時,就沒有學生的“樣子”。

(3)行為從眾說。行為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此時能保持獨立性,沒有從眾心理,所以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

3.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失范行為的教育對策

(1)學校方面。建立理想的幫助模式,心理咨詢和關心照顧是學生最喜歡的兩種幫助模式。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建立理想的幫助模式:第一,對輔導員進行角色定位,讓他們把自己定位于學生的朋友,多與學生溝通、合作,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平等關系。第二,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咨詢方面的培訓,使他們能夠注意到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2)社會方面。提供社會支持是幫助高校畢業生應對壓力的有效手段。離校前夕,許多畢業生情緒不穩定,容易產生焦慮、失落等消極情緒,而一旦有了社會支持,即使在壓力的困境中,也能為走出壓力找到出口。

(3)學生方面。學生要學會轉換認知角度,轉換認知角度可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正視自己,這幾年的大學成績不是最拔尖,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畢竟還有許多人不如自己。第二,換位思考。應該設身處地地多為他人著想,如學生對學校有關制度不滿,學生一旦站在學校的立場上來處理失范行為,看自己是不是也會采取這種制度。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①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失范行為在不同學校、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②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失范行為不是單方面的,從學生到學校乃至社會氛圍都會有所影響,應該綜合分析和治理;③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失范行為主要表現為畢業生的心態不正常,當然與學校的管理也有一定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

[2]周曉虹.現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離校凈化畢業生
澳大利亞:發布離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業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身心凈化
“新一線城市”吸引畢業生
肌膚凈化大掃除START
凈化水泵
“彈性離?!睉闪x務教育“標配”
小學“彈性離?!敝档媒梃b
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51萬
多功能凈化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