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血糖監測對146例老年2型糖尿病的護理療效評價

2017-04-17 10:04董桂芬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3期
關鍵詞:護理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動態監測

董桂芬

[摘要] 目的 探討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對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護理的臨床指導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該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3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動態血糖監測,對照組實施常規血糖監測,并根據血糖監測情況調整治療方案,治療2周后,對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血糖持續時間,低血糖持續時間,最大血糖波動幅度和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均較對照組患者低,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觀察組患者實施動態血糖監測的血糖控制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血糖監測的血糖控制情況,可以得出動態血糖監測是改善血糖和控制病情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老年2型糖尿??;動態監測;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a)-0142-02

在當代社會,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糖尿病人群中主要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主。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有相關研究顯示,持續的高血糖以及血糖水平波動大大提高了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率,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1]。血糖監測是治療和監測疾病的主要手段,常規的血糖監測不僅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全過程,也給患者帶來了痛苦。動態血糖監測系統是一種逐漸完善和發展起來的新型血糖監測技術[2-3]。該次研究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72 h的動態血糖監測,為臨床療效和護理提供了重要依據,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規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前均經過飲食和口服降糖藥或者皮下注射胰島素進行血糖控制,且均進行為期1 d的動態血糖監測,其中平均血糖水平,高血糖持續時間,低血糖持續時間,最大血糖波動幅度和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等相關觀察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運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68.2±4.5)歲,其中男36例,女37例,平均病程(7.68±3.54)年,行動態血糖監測,觀察組中單純2型糖尿病的16例,合并高血壓的15例,合并視網膜病變的16例,大血管病變的12例,血脂異常的1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67.9±4.4)歲,其中男37例,女36例,平均病程(7.72±3.48)年,行常規血糖監測,對照組中單純2型糖尿病的15例,合并高血壓的16例,合并視網膜病變的17例,大血管病變的13例,血脂異常的12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合并癥和觀察指標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均行動態血糖監測1 d,對比其觀察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實施常規手指測血糖的方法進行血糖監測,連續測量72 h,保證臨床研究期間統一患者的食物量和種類以及用餐時間,分別測定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以及凌晨3點的血糖,并根據血糖測定結果調整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實施動態血糖監測,選用儀器MiniMed動態血糖檢測儀,對患者進行連續72 h的動態監測,具體方法為:將動態血糖監測儀器的探頭置于腹部皮下組織,葡萄糖經過局部擴散在電極上,每5 min儲存一個血糖值,每天記錄的288個血糖值與每天監測的4次指尖血糖進行校驗,根據動態血糖圖譜進行飲食,運動和治療的調整。

所有患者經過治療2周后均進行動態血糖監測3 d,通過相關指標評價血糖控制情況。

1.3 效果評價標準

運用患者的觀察指標包括平均血糖水平(MBG),高血糖持續時間(PT≥10 mmol/L),低血糖持續時間(PT≤3.9 mmol/L),最大血糖波動幅度(LAGS)和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來評判血糖控制情況,所有觀察指標均取有完整3 d的動態血糖監測的平均值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中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正態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血糖控制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主要觀察指標,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血糖持續時間,低血糖持續時間,最大血糖波動幅度和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血糖持續時間,低血糖持續時間,最大血糖波動幅度和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血糖監測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指導其治療的重要方法。研究指出,血糖波動的危害要大于持續的高血糖,血糖波動會造成體內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加速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尤其對胰島β細胞的功能損傷嚴重,而減少血糖波動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的損傷。動態血糖監測技術是由探頭,發送器和記錄器組成的能夠持續的監測動態血糖變化的系統[4]。它有效的補充了常規血糖監測方法不能發現的夜間或者無癥狀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情況。動態血糖監測是通過皮下植入的探針感應葡萄糖濃度,從而提供由每分鐘監測的血糖結果組成的每天百組以上的全天血糖動態波動圖[5]。動態血糖監測與傳統的血糖監測方法結合能夠保證血糖監測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和護理提供重要依據。

周青等人[6]通過對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與80名健康體檢者分別進行3 d的動態血糖監測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連續3 d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與健康體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動態血糖監測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血糖動態變化規律,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并且其應用前景較為光明。在該次研究中,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動態血糖監測和常規血糖監測的方式驚進行治療后的對比,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相關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相關指標水平,說明觀察組患者經過動態血糖監測來調整治療方案的方法的血糖控制情況較好;且在對患者實施動態血糖監測的過程中患者為出現感染和過敏等不適反應,未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綜上所述,動態血糖監測技術不僅能夠幫助醫護人員更好的了解血糖的動態波動情況,為臨床治療和護理提供廣闊的視角,運用、飲食和治療護理方案的調整提供依據,還能夠提高患者疾病治療的依從性和調動患者治療疾病的積極性以及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通過臨床研究表明,動態血糖監測技術是一項安全、有效、可靠的有待推廣的新型血糖監測工具。

[參考文獻]

[1] 鄒立娜,郭艷宏,李悅,等.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動態血糖監測的護理[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3):125-127.

[2] 孫玉肖,周嫣,馮芳茗,等.睡前飲食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的干預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22):14-16,41.

[3] 畢勇潔."3C"系統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療中的應用與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5,32(11):1040-1042.

[4] Chen Xianying, Fu Maoxiong. The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dynamic blood sugar monitoring application of [J].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013,33 (2): 491-493.

[5] 趙文州,何陸,于艷,等.年齡導致微刨動態血糖監測異常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3,19(6):72-74.

[6] 周青,張晟春,趙春平,等.動態血糖監測對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質量的作用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8):1125-1127.

(收稿日期:2016-09-08)

猜你喜歡
護理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動態監測
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與門冬胰島素30R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急診留觀病人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分析
動脈血乳酸動態監測在心臟外科重癥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
動態監測C反應蛋白評估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療效和預后的臨床研究
心理護理對減輕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應的效果分析
阿卡波糖聯合維格列汀對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療作用分析
DC/CIK細胞治療惡性腫瘤的護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