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2017-04-20 10:47閆雙堆
教育教學論壇 2017年15期
關鍵詞:高校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

閆雙堆

摘要:實驗及實踐環節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本研究從教學實踐出發,將多門專業核心課程實驗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同時將實驗實踐條件進行資源整合,通過搭建的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為更好的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創造有利條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高校人才培養;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5-0134-02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知識結構、實踐能力的需求不斷提高,同時對高校人才培養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實驗和實踐活動是關鍵環節,當前普通高校的專業基礎學科尚存在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安排不盡合理、實驗實踐資源不足的問題,急需調整以適應社會需求。但解決實驗實踐資源不足的問題往往涉及到校內外多個部門,而且受到空間、資金等條件的制約,實施起來難度較大。這就需要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協調實踐內容,挖掘現有教學設施和資源的潛力,充分發揮其效能,用創新方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一般隸屬于農林院校本科專業中的環境生態類別,是針對農業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而設的專業,其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的應用研究復合型人才,要求學生具備資源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進行資源狀況與環境質量的分析與評價,掌握提高農業環境資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技術與方法,并有能力服務于農業資源管理、農業環境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骨干課程有《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壤農化分析》、《植物營養施肥原理與技術》、《植物營養診斷》、《植物營養研究方法》等,目前每門課程均有實踐教學內容,但是內容存在重復和交叉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寶貴教學資源的浪費,同時容易導致學生積極性低、教學效果差。

山西農業大學是一所普通農林類高校,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是該校傳統的特色專業,由于近年來在校學生增多,原有教學實驗及實踐資源增速較緩,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對復合型農業人才的需求。鑒于以上情況,筆者以山西農業大學為例,進行了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和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整合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教學實習內容為目標,進行多門課程綜合教學實習的改革和實踐,提高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和系統掌握專業實踐技能的水平。

一、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核心課程實驗教學內容優化整合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驗實踐能力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認知土壤—植物系統基本特征的能力。(2)土壤、植物、肥料分析化驗能力。(3)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及評價能力。(4)試驗布置及綜合分析應用能力。以上四個方面涵蓋了專業核心課程《土壤學》、《土壤農化分析》、《植物營養學》、《植物營養研究方法》、《植物營養診斷》等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的84個實驗,每門課程均有實踐教學內容,但存在內容重復和交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寶貴教學資源的浪費,同時容易導致學生積極性低、實驗實踐教學效果差。本研究通過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和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更新、重組和整合,使得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可以互為實驗素材,在進行植物營養研究法培養實驗的同時完全可以配置植物營養診斷等課程的實驗,使得教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更有目的性,既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具有科研協作和節約資源精神,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和獨立于理論教學又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資源具體整合措施:(1)設計農業資源環境專業綜合實驗環節,其中依托《植物營養研究方法》課程指導學生根據專業、興趣、愛好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分組實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同時鍛煉獨立科研能力,使學生掌握《植物營養研究方法》的基本實驗技能。(2)在進行《植物營養研究方法》實踐教學的同時將本課程實踐教學內容作為《植物營養診斷》課程實踐教學素材,通過觀察實驗管理過程中的形態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營養缺素癥狀或養分過量時對應的特征形態表現。(3)在以上兩個實踐環節基礎上實施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土壤農化分析》課程的實踐實驗,通過對供試土壤或培養基質以及供試植株的分析化驗,讓學生熟練掌握農化分析技能,并進一步了解化學診斷方法在植物營養診斷過程中的應用。(4)利用《土壤農化分析》課程實踐實驗環節的化學分析結果,結合第一實踐環節的實驗設計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深入研究植物養分供應與其外部形態特征的相關性,同時鞏固應用《植物營養研究方法》的統計教學內容。(5)在綜合實驗實踐的過程中實施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植物營養與施肥技術》課程的實踐實驗,利用施肥技術平衡養分觀察植株形態變化,加強學生對植物營養診斷和施肥技術的理解,同時實施配方施肥,對供試材料的實驗癥狀對癥協調養分供應,提高本專業學生解決農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培養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的實用型農業人才。

二、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實踐實驗條件的優化設置

依托山西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試驗站搭建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優化設置實踐實驗條件,試驗站擁有四個溫室1600平米,試驗地20畝,可以滿足學生本科實驗教學和畢業實習,但多年來存在管理混亂、溫室區域使用不合理,造成資源嚴重浪費。本研究將溫室區域進行重新規劃,統籌安排為沙培區域、水培區域、土培盆栽區域、小區實驗區域四個實習區,每個區域配備專用實驗材料設備,安排設置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內容供學生實踐研究。

三、依托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開展綜合實習環節

依托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平臺,進行綜合實驗設計,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綜合實驗為多因素設計,包括土壤條件、營養元素豐缺、水分豐缺、施肥方式等元素在內,試驗結果要求利用不同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討論,其方案見圖1。

在綜合教學實踐內容的安排上,結合《植物營養研究法》的教學要點,設計概括多門課程的內容,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可以對單個知識進行深刻理解,也可以對融合多個實驗要素的綜合性研究有較為系統的認識,實踐內容更接近于農業生產實際,有利于學生提高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將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核心課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營養研究法》、《植物營養診斷》、《植物營養與施肥技術》、《土壤農化分析》等課程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有機整合,使各實踐教學環節互為實驗素材,既節約了教學資源、便于管理,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在實習基地劃出教學實習的專門區域,將調整后的實驗內容在該區域進行統一布置,集中配置實驗設施,根據教學內容統一協調使用,提高了實驗設施的利用效率。

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機構從調整教學內容、統籌教學資源、安排課程授課順序等方面進行溝通協調,實踐教學平臺必將構建新的獨立于理論教學又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達到充分利用教學研究資源、知識技能互為補充、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實際應用的目的。

猜你喜歡
高校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
高校師生/黨群共建路徑設計及實踐探索
中國夢融入高校人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
淺析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物理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淺析當前經濟形勢下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