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遂良與河間府方言文獻《漢語入門》*

2017-04-22 02:56劉亞男
文化遺產 2017年2期
關鍵詞:河間耶穌會入門

劉亞男

戴遂良與河間府方言文獻《漢語入門》*

劉亞男

法國耶穌會士戴遂良大半生都在直隸河間府地區傳教,留下了大量的漢學著作,尤以河間府方言文獻的語料價值最高。本文較為全面地梳理了戴遂良的漢學著作,重點介紹河間府方言文獻《漢語入門》,并探討其在語言學、民俗史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戴遂良 《漢語入門》 河間府方言

一、引言

1583年,天主教耶穌會士羅明堅(Michel Ruggieri,1543年—1607年)和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年—1610年)入廣東肇慶傳教,此即耶穌會士定居中國傳教之始*[德]彼得·克勞斯·哈德曼(Peter C.Hartamann):《耶穌會簡史》,谷裕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事實上,1588年,羅明堅被遠東教務觀察員范禮安(Alexandre Valignani,1583年—1606年)派往羅馬與葡王及教皇交涉,并于1607年病逝于意大利,因此,利瑪竇成為真正意義上耶穌會士在中國內地開教的創始人。參見江文漢:《明清間在華的天主教耶穌會士》,上海:知識出版社,1987年,第11頁。。此后,湯若望、南懷仁、金尼閣等耶穌會士陸續來華傳教。明末清初,法籍耶穌會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1577年—1629年)*金尼閣的籍貫有爭議。金尼閣的出生地杜挨當時處于西班牙的統治下,古代這里居住的是比利時人部落,1615年,金尼閣在德意志的奧格斯堡出版他翻譯并增寫的利瑪竇中國札記《基督教遠征中國史》時,在封面上自署“比利時人”。在金尼閣去世半個多世紀以后,杜挨被法國征服而劃入法國版圖,因此金尼閣也被看做法國人。參見江文漢:《明清間在華的天主教耶穌會士》,第59頁。先抵達澳門,后經肇慶到達南京,開啟了法國耶穌會士在華傳教的歷史。隨后,法籍耶穌會士陸續來華,并在滿清的朝廷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鴉片戰爭以后,法國耶穌會先后在中國上海徐家匯和直隸河間府成立了一南一北兩個傳教中心——江南代牧區(1847年)和直隸東南代牧區(1856年)*1856年5月30日,教廷將北京教區改為三個代牧區:直隸北境代牧區(主教座堂在北京)、直隸西南代牧區(主教座堂在正定)和直隸東南代牧區。前兩個教區都由法國遣使會負責,而直隸東南代牧區交給法國耶穌會負責,成為耶穌會在中國開辟的兩大教區之一。(具體參見天主教獻縣教區網站《獻縣教區簡史》http://www.xianxiancc.org/showart.asp?id=2)。當時的直隸東南代牧區包括河間、大名、廣平三府,冀、深兩州,共三十六個縣,代牧區總堂最初設在廣平府威縣趙莊,1861年遷至河間府*當時河間府下轄河間縣、獻縣、肅寧縣、阜城縣、任丘縣、交河縣、寧津縣、景州、吳橋縣、東光縣、故城縣等十一縣。獻縣張莊。

耶穌會士向來重視學術傳教,在河間府的法國耶穌會士中,出現了兩位大漢學家——顧賽芬(SeraphinCouvreur,1835年—1919年)和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年—1933年),他們在傳教的同時,悉心研究漢語和中國文化,在漢學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本文主要介紹戴遂良的漢學成就,并重點介紹戴遂良所編寫的極具研究價值的清末河間府方言文獻《漢語入門》。

二、戴遂良及其著作簡介

法國耶穌會士戴遂良于1887年來華,于1933年逝世于獻縣,并葬于五臺山,在華46年間,一直在直隸河間府教區傳教,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居住在河間府獻縣,僅1911年離開過中國出行日本和歐洲。戴遂良起初是位醫生,后致力于漢學研究,一生勤于筆耕,“撰寫過60多部著作,涉及中國的語言文字、民俗、歷史、宗教、哲學等諸多方面”*謝海濤:《淺析戴遂良的漢學研究》,《文匯報》,2013年12月23日第011版。。1905年,根據沙畹的提名,戴遂良獲得法國漢學研究的最高獎項——儒蓮獎(Prix Stanislas Julien)。戴遂良在漢學方面的研究*對于戴遂良的著作目前還沒有學者做過系統全面的梳理,我們綜Bibliographieméthodique:[法]Henri Bernard,Bibliographieméthodique des uvres du père Léon Wieger,T’oungPao, Second Series, Vol.25, No.3/4 (1927), pp.333-345.[法]保羅·戴密微著,秦時月譯:《法國漢學研究史概述》(中),《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春之卷),第129頁-136頁。謝海濤:《淺析戴遂良的漢學研究》,《文匯報》2013年12月23日第011版。此外,特別感謝筆者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讀語言學博士的大學同學燕芳,為我在該校區圖書館尋訪到多種戴遂良的著作。大致可分為三類:有關漢語和漢字;有關中國的民俗與歷史;有關中國的宗教與哲學。下面分別加以簡要說明。

1.有關漢語和漢字。戴遂良非常注重深入到貧苦人民當中去傳教,提倡耶穌會士們應該在街頭、田野用當地人的方言與之交談、布道。為此,他用河間府方言編寫了多部供在直隸東南教區傳教的耶穌會士們使用的漢語教科書,如1892年編寫的《官話入門:漢語口語使用教程,供赴直隸東南部傳教士使用,河間府日??谡Z聲韻》(KoanHoaJouMen.CoursPratiquedeChinoisParlé àL’usagedesMissionnairesduTcheliS.E.SonsetTonsUsuelsduHokienfou),是戴遂良編寫的第一部河間府方言文獻。其后,戴遂良又對其進行修改和補充,于1895年和1899年分別編成并出版兩卷本《漢語入門》(RudimentsdeParlerChinois:DialecteDu河間府)(叢書《漢語漢文入門》(RudimentsdeParleretdeStyleChinois:DialecteDu河間府)的第一卷)。此外,戴遂良還編寫了兩卷本的“告白河間土語”《日用糧》(1910年)*從《日用糧》第二冊開篇的句子“這本兒上,給你預備了好幾篇靈魂的日用糧,凈實的,沒有虛的,你就一天這麼一次,撿著一個平安時候,掀開本兒看一篇兒。一半兒念,一半兒想……”,我們推測,“日用糧”的意思是“日常用語”,就像每天吃的糧食一樣常用、必不可少。,分別描述了河間府方言的語音、短語和句子,如“也似的,念哎是的”“呌字,屢次念著”“做這個有益處沒有益處,好友,你試巴試巴就知道了”等。以上三種文獻,前兩種文獻中短語和句子都有羅馬字拼音注音和對應的法語譯文,后一種是純漢字本,三種文獻都是用當時的河間府方言口語寫成,語言研究價值極高。仿照《漢語入門》的編寫體例和內容,戴遂良于1912年出版了《漢語口語教科書》(ChinoisParléManuel,第三版*該書第一和第二版的出版時間不詳,據我們所掌握的有關戴遂良的材料,《漢語口語教科書》跟《官話入門》和、《漢語入門》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第三版”應該是相對《官話入門》(第一版)和《漢語入門》(第二版)來說的。),該書扉頁書名下特別注明了如下字樣“koan-hoa du Nord,non-Pékinois”,即“北方官話,并非北京話”,在“前言”中作者對書名中的“漢語”做了解釋:telle que les Chinois du Nord la parlent ,depuis Moukden jusqu’au Fleuve Jaune. 即“這里說的‘漢語’是指北方話,比如說從奉天到黃河流域一帶所使用的語言”。

此外,戴遂良還編寫了影響很大的兩卷本字典《漢字》(RudimentsLexique,1900年),該書最早成于1900年,后在1905年、1916年有過兩次增修,每個漢字都有對應的羅馬字拼音和法語翻譯。戴遂良對漢字字源的研究在西方漢學界尚屬首次,它不僅給出《說文解字》、《康熙字典》中相關的內容,而且在可能的情況下,還附有金文字樣。這部854頁的《漢字》迄今為止仍然被認為是西方漢學界關于漢字的集大成者。

2.有關中國的民俗和歷史。戴遂良所編寫的中國民俗方面的著作有《民間傳說》(NarrationsPopulaires,1903年)、《道德與民間習俗》(MoraleetUsages,1905年),都采用中法對照翻譯的體例?!睹耖g傳說》的內容主要是一些從《今古奇觀》、《聊齋志異》、《官話指南》等書中選出來的改編故事,通篇用河間府方言口語寫成,語料價值極高。龍果夫在他的《現代漢語法語研究》(第一卷詞類)*龍果夫:《現代漢語語法研究》,鄭祖慶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nb。一書中所引用的河北方言材料即為戴遂良的NarrationsPopulaires?!兜赖屡c民間習俗》據戴遂良本人介紹主要偏重于理論闡釋。1909年出版的《中國近代民間傳說》(FolkloreChinoisModeme)采用的也是中法對照翻譯的體例,用222個從中國傳奇小說、志怪小說等選取的民間故事記述唐代開元盛世以后中國的民俗情況,可以說是一部中國民俗史,也標志著在華耶穌會“從注重宮廷、學者的趣味,轉為同樣重視下層民眾的信仰,開始了系統的中國民間宗教研究”*李天剛:《中國民間宗教研究二百年》,《歷史教學問題》2008年第5期。;該書用河間府方言寫成,也可以說是一部“河間方言民間著作文集”*[法]保羅·戴密微著,秦時月譯:《法國漢學研究史概述》(中),《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春之卷),第136頁。。1920年出版的《歷代中國》(laChineàtraverslesages)是以教科書形式講述中國上古時期到中古時期風俗情況的書,可以看做是對《中國近代民間傳說》的補充,該書共有9課內容,書中引用了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如《論語》、《莊子》、《左傳》、《史記》等先秦典籍,內容涉及政治律法、軍事、上古崇拜信仰、宗教、天文、歷法、音樂、詩歌、繪畫、建筑等。1913年出版的《中國的道德教義與風俗》(MoralTenetsandCustomsinChina)除了介紹民間道德與風俗,還列舉了很多清代圣諭,使得該書還具有清代史料的價值。

戴遂良所編寫的中國歷史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三卷本的《歷史文獻》(RudimentsTextesHistoriques,1903年-1905年)和十卷本的《現代中國》(ChineMordeme,1921年-1932年)。前者是用法語寫成,底本是朱熹的《通鑒綱目》,輔之以吳乘權的《綱鑒易知錄》,文風通俗易懂,適合大眾閱讀;后者為雙語刊印,書中摘譯了大量當時的中文報刊文章,主要關注了中國人自己的觀點,該書是戴遂良在目睹了清王朝的垮臺及中華民國的建立這一歷史巨變后所編寫的,可以說是一部有關辛亥革命的編年史,且涉及到河間府當地的方言和民間故事,因此語料價值也很高。

3.有關中國的宗教和哲學。戴遂良在宗教和哲學領域的貢獻也很大,1906年出版《哲學文集》(TextesPhilosphiques),中法雙語刊印,這是一本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核心的文集,旨在說明佛道兩家是中國思想完整而不可或缺的部分。文集出版后供不應求,于1930年再版,名為《哲學文集:儒家、道家、佛教》(TextesPhilosphiques:Confuciisme,Tao?sme,Bouddhisme)?!兜澜獭?Tao?sme)兩卷本分別于1911年、1913年出版,第一卷為《總目錄》,包括《道藏》、《官修引得》和《私修引得》,書中還有《號數推算表》和《道藏分類表》;第二卷為《道教的天師》(LesPèresdusystèmeTao?sme),分《老子》、《列子》、《莊子》三個部分。戴遂良還是一位在佛教研究方面造詣頗高的漢學家,著有兩卷本的《中國佛教》(BouddhismeChinois),分別于1910年、1913年出版,也是中法雙語刊印,該書附有多幅插圖,下冊還收入了《釋迦摩尼如來應化錄》。

戴遂良對中國宗教信仰的研究集大成之作當為《中國宗教信仰及哲學觀點通史》(HistoiredesCroyancesReligieusesetOpinionsPhilosophiquesenChineDepuisl’origineJusqu’ànosJours)。該書1917年初版,1922年和1927年在獻縣出了第二、第三版,1927年由英國人倭納(E.C.T. Werner,1864年—1954年)轉譯為英文(AHistoryoftheReligiousBeliefsandPhilosophicalOpinionsinChinafromtheBeginningtothePresentTime),1969年在紐約重版,1976年再版。戴遂良用內容詳盡的77課中國民間傳說闡述中國的宗教信仰和哲學思想,呈現出中國宗教及哲學觀點的歷史性總覽,梳理了中國的教派、各教派主要觀點和發展史,是一部有關中國古代宗教通史的專著。全書由四部分(即中國宗教信仰歷史四階段)組成:上古社會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古代神話階段年)、秦漢時代哲學和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國政治和哲學階段)、漢代至唐代佛和道教發展史(佛教和道教階段)、宋代以后的新儒教發展史(唯理論和冷漠主義階段)。這是一部以儒、道、佛教為核心的中國古代思想史性質的著作,對中國宗教的歷史演變所作的考察和分析都具有開創性和啟發性的意義,因此影響甚大。

上述戴遂良的著作幾乎都在獻縣印書館出版。該印書館設在張莊總堂內,也稱張莊總堂印書館、獻縣天主堂印書館。戴遂良的作品得以廣泛傳播并在歐洲漢學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耶穌會所提供的便利的出版條件。據統計,印書館存有1941年前出版的各種圖書共211223冊*魏洲平:《河北獻縣張莊天主堂建堂150周年》,http://www.mzb.com.cn/ html/ report/ 134562-1.htm[2011-4-18],2006年。,種類包括基督教神學典籍、漢語學習字典和教材、中國民間文化、漢籍譯本、報紙期刊等。潘小松指出“19世紀下半葉,法國漢學的兩個中心一個在巴黎,另一個就在河間府獻縣張莊天主教總堂內。這里的中西文藏書曾達20萬冊左右……要是這些藏書還在,至少羅馬和巴黎研究耶穌會遠東傳教歷史的學者們得到這里來做研究”*潘小松:《獻縣訪拉丁文》,《書國漫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176頁。,可見當時獻縣印書館的盛況。

三、河間府方言文獻《漢語入門》

河間府方言文獻《漢語入門》(以下簡稱《入門》)*兩卷本《漢語入門》為法國漢學家、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大學教授柯理思(Christine Lamarre)先生所提供。作為中山大學李煒教授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南方明清漢語研究”子課題負責人,柯理思先生于2013年12月應邀來中山大學參會,跟項目成員交流有關海外珍藏漢語文獻的研究及項目推進等問題,同時給項目帶來了珍貴的海外漢語文獻,《漢語入門》就是其中一種。這里,謹向柯理思先生表示感謝!是戴遂良于1895年和1899年分別出版的兩冊漢語口語教科書,是作者計劃出版的十二卷本叢書《漢語漢文入門》的第一卷*根據戴遂良在總序中的介紹,叢書總書名為《漢語漢文入門》,分兩個部分共十二卷,第一部分六卷為《漢語入門》講漢語口語,第二部分六卷《漢文入門》講文言。戴遂良還列了《漢語漢文入門》的總目錄及各卷計劃出版的時間。如下(總序,P4-P5):第I部分:漢語口語入門第1卷:前言、語音、語言結構、措辭、法語詞匯表、漢語詞匯表?!?895年出版。第2卷:要理問答,用漢語傳授《福音書》等。拉丁語翻譯?!獙⒂?896年出版。第3卷:周日和節日的真言誓詞等。拉丁語翻譯?!獙⒂?896年出版。第4卷:道德與民間習俗,理論?!?894年出版。第5卷與第6卷:實用道德,民間故事?!?895年出版。第II部分:漢語文言入門第7卷與第8卷:處事道德,從未出版的小說中選取的風俗場景。半文言形式。第9卷:古典書籍的用詞索引表,用于辯論和闡述的帶有不同時代評論的道德與哲學著作。第10卷:非古典哲學家用詞索引表,異端儒家、佛家、道家。第11卷:必備的歷史書。根據《通鑒綱目》和《綱鑒易知錄》寫成,里面穿插了整片的對傳教士有用的話和事件以及從歷史和文學典籍中選取的古代和現代的劇本。第12卷:補篇。漢字基礎課。三部分組成的詞匯:一覽表(5000個漢字),按讀音編排(5000個漢字)、按偏旁編排(12000個漢字)。附有一個石印術圖解表,用來解釋漢字的構成與派生、不同的書寫形式,篆體、草體等?!獙⒂?896年出版。從戴遂良出版的著作來看,上述十二卷作者后來都出版了,只不過有些并沒有冠以“《漢語漢文入門》第幾卷”的字樣。。兩冊《入門》頁碼連編(共1500多頁)、體例一致、內容連貫,包括前言、正文和附錄三個部分。

前言作者給出了學習這本書的指南(directoire)和建議(conseils)。比如“學習本書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多練習說……用漢語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思考,模仿漢的詞組造句,避免造長句和復雜句……”(《入門》前言,P10-P11)*前言原文為法文,中文譯文由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陳元老師提供,謹致謝忱。。戴遂良所提出的閱讀指南和建議,現在看來,對學習漢語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正文部分分三節,包括第一節(SECTIONⅠ)語音(DE LA PRONONCIATION)、第二節(SECTIONⅡ)語言結構(MéCANISME DU LANGAGE)、第三節(SECTIONⅢ)措辭(PHRASéOLOGIE)。

在語音部分,作者先給出了一個列有417個音節的語音表(TABLEAU DES SONS),然后對漢語的聲韻調做了精確的描寫,尤其是對四個聲調的分析跟我們今天的分析幾乎無異。作者明確指出音節為河間府地區所使用的音節,聲調是在河間府地區所使用的聲調。作者還介紹了漢語中一些不規則的發音,主要有輕聲,如“一個、兒子、沒了”中的“個、子、了”和句末感嘆詞“啊,哎、罷、呢呀”等;還有兒化,如“皮兒、老頭兒、一會兒、躺躺兒”等,以及一些作者所認為的念訛了的讀音,如“邊兒piēull-yēull、晌午chàngou-chànghouo、這麼tchéemo-tchéemenn、若jo-yo”*“-”前的讀音作者認為是本音,之后的讀音為念訛的讀音。等。作者把“若jo”實際讀為“yo”看做是一種訛讀,這種認識在我們看來是有誤的,其實這是一種詞匯更替,“yo”實為“要”。

第二節語言結構,共175課。No.1主要是作者對漢語的認識,比如漢語的名詞、形容詞、動詞等不像歐洲語言那樣有形式上的標記;學習漢語,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從語言本身歸納規則,而不是通過首先學習語法規則來學會一門語言;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特質,不能把歐洲語言的規則移植到漢語中等等。這些觀點在當時被提出來,體現了作者對漢語認識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也體現了作者較高的語言學素養。No.2—No.175主要圍繞某個語法點來講漢語的詞和短語以及由詞和短語構成的簡短的句子,采用漢語——羅馬字拼音——法語翻譯的體例編排,如“這個tchéeke,ceci.那個náke,cela”(《入門》Ⅱ,No.3,P34)。

第三節措辭No.176—No.500是圍繞第二節課文中的語法點所羅列的供學習者反復練習的句子和簡短的對話。第二節每一課的語法點都能在第三節找到相應的這些語法點的應用。比如No.45講被動語態(Voix passive),作者認為漢語中表達被動語態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用帶“挨、受”的動詞短語或句子,如“挨打、挨罵、受罰、他受了傷”等;一種是用介詞“著、呌、被”,如“他著人打了、他呌人打了、他被人打了”等,作者同時指出,“著、呌、被”在河間府地區的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著〉呌〉被”。有關這兩種被動語態句子的應用,前者在第三節的No.253,后者在第三節的No.254,句子都取自百姓的日常生活,自然流利、口語性強,如下*原文豎排,每句話前標有數字,指明是第幾個句子,句中用“、”表示停頓,用“?!北硎疽痪湓挼慕Y束。為便于閱讀,電子語料的標點符號為筆者根據每句話所對應的羅馬字拼音和翻譯成的法文中的標點符號以及漢語現代標點符號用法所加:

年景不濟,人們斷不了挨餓。用胰子洗衣裳,又省事兒,衣裳也不受傷。告人的呌原告,挨告的呌被告。他因為偷嘴喫,不知道挨了多少打。張家那個童養媳婦兒忒受氣,天天挨打挨駡的,一點好時候也沒有?!?《入門》Ⅲ,No.253,P420-P422)

他夜落後晌著衙役呌了去了。這玻璃盃不知道著誰摔碎了。這隻雞著狗齩死了。我著他害苦了。李三在山上打柴,著老虎喫了?!氵@倆孩子都呌他孃慣壞了?!冶蝗思胰拥木Y,快救我罷!他那銀子被賊都搶了去了。(《入門》Ⅲ,No.254,P422-P424)

第三節還有10篇從自然生活場景中選取的對話,如Dialogue1(DNo.1)是兩位原本素不相識的先生相互了解的對話。DNo.2是一個叫周士魁的拔貢到剃頭棚兒里剃頭,跟剃頭師傅的對話。DNo.3是有一客人到洋貨鋪里買布,跟掌柜的討價還價的對話。DNo.4是兩位鄰居孫禿兒和曹六相約一起趕集,在趕集路上的對話,以及到了集市上倆人分別跟賣東西的的對話。DNo.5是張婆抱著孫子到李婆家串門,跟李婆的對話,還有趙婆不見了一只小雞,在外頭吆喝時,王婆上去搭訕,趙、王之間的對話。DNo.6是丙丁在茶館里說張三和李四打架的閑話,后又有趙大和王二加入,四人之間的對話。DNo.7是張先生上衙門里送信,分別跟衙役王二爺、房里人的對話。DNo.8-10是神父跟外教人的對話,一般都是外教人問有關奉教的事情,神父解答。這些對話都再現了當時的日常生活場景,市井味兒很濃,地域色彩濃厚,語言的口語性很強。

第三節從No.176到DNo.10偶數頁為豎排的漢語句子,奇數頁分為兩欄,左欄為漢語句子所對應的羅馬字拼音,右欄為法語譯文,羅馬字拼音和法語譯文均橫排,漢語——羅馬字拼音——法語翻譯均是一一對應的,如“著我一說,他那臉就紅了(原文豎排)。Tchao wo ichoūo,t’a na lièn tsiou honɡleao.Quand je le grondai,son visage rougit.”(《入門·Ⅲ》No.286,P570)。

《入門》附錄部分列了中國的百家姓。

從總序到第三節措辭No.329為《入門》第一冊(1895年)的內容,No.330—No.500和DNo.1-DNo.10及附錄為《入門》第二冊(1899年)的內容。

四、《漢語入門》的語料價值

作為一種新發現的反映河間府方言的漢語口語教材,《入門》的學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們主要探討以下兩個方面:

(一)反映了一百多年前河間府地區的風俗民情

雖然《入門》是一部漢語教材,但由于它是用河間府方言口語編寫的,字里行間都透著濃厚的市井味兒和鄉土氣息,可以說,《入門》是一部反映清末河間府一帶人們日常生活的百科全書,包括物種、風俗、習慣和觀念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

(2)中國風俗,不娶媳婦兒,死了不許入墳。(No.180,P256)

這裏娶媳婦兒坐轎,口外娶媳婦兒騎馬。(No.186,P270)

外教裏娶媳婦兒,上轎下轎,講究面向那裏。(No.361,P864)

娶媳婦兒先糊屋子。(No.266,P460)

娶親的到了村頭上,先把帖投進去。(No.323,P702)

喝加非得著白糖。(No.225,P348)

葡萄酒我算喝了,這是頭一回,以前我沒喝過。(No.250,P416)

好幾年糧食沒這麼貴過。(No.380,P920)

上年六百錢一斗糧食,今年一吊二,比上年貴一半兒。(No.397,P1042)

如今晚兒這做官的們,淨些個貪贓賣法的了。(No.460,P1032)

這喒晚兒的世界,有錢就有官做,你看陳復恩硬使銀子捐了個知縣,那些個窮科第可有什麼法呢?(No.340,P788)

(4)好喫懶做,怎麼也鬧不好。(No.304,P638)

要想著過好日子,除非了勤謹不行。(No.369,P884)

人要喪了良心,好比瞎子找不著正道一樣。(No.404,P1082)

沒有比著爹娘和兒女這個愛情大的了。(No.209,P314)

做老的兒的該以慈愛待兒女,兒女該以孝順待老的兒的。(No.372,P890)

媳婦兒模樣兒醜陋不要緊,只要一心一計的過日子就行了。(No.244,P402)

以上例(1)真實反映了河間府地區一年四季的農耕情況以及農作物的種類;例(2)的一組句子則反映了當地娶媳婦的一些風俗;例(3)反映了鴉片戰爭以后,大煙對普通民眾的禍害以及加非(咖啡)、葡萄酒等新事物出現,還有當時內憂外患的歷史背景下,糧價瘋漲、賣官鬻爵、貪官橫行等社會現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例(4)的一組句子反映了當地百姓的一些是非觀念。毫無疑問,《入門》向我們展示了一百多年前河間府地區一幅幅鮮活的社會風俗畫。

(二)反映了一百多年前河間府方言的語言面貌

作為一部供傳教士們學習河間府方言的漢語口語教材,《入門》記錄、描寫了一百多年前自然、地道的河間府方言口語,語言學研究價值極高,為我們研究河間府方言的語音、詞匯、文字、語法等面貌及其一百多年以來的歷時演變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在語音方面,用羅馬字拼音給河間府方言,據我們所知,則始于法國耶穌會傳教士戴遂良?!度腴T》第一節對河間府方言的聲、韻、調都做了精細的描寫,很多描寫都跟后來的國際音標相當接近,如舌尖前音用ts、ts’、s來表示,舌尖后音用tch、tch’、ch來表示,韻母u用ou來表示,介音i用i和e來表示;聲調采用明末以來入華耶穌會傳教士的標調法(“ˉ^ˋˊ”),調號都標注主要元音上,且位置也比較固定。從中可以看出《入門》的羅馬字拼音整個拼寫系統都顯得相當縝密和完善,據此我們可以歸納出河間府方言的語音系統,窺視獻縣方言一百多年以來的語音演變情況。

在詞匯方面,《入門》記錄了大量鮮活的河間府方言詞匯和短語。一百多年以來,這些方言詞語大多得以傳承,如“老的兒(父親)、小的兒(兒子)、髁髏膊兒(膝蓋)、尋(snn,嫁、娶)、砑(用卵形或弧形的石塊碾壓)、(嘔吐)、待見(喜歡)、火(用言行促使人發火或火氣更大)、撥揦(用手拍掃)、寡(飯菜淡)、勤謹(勤勞、勤快)、不賴歹(不錯,好)”等,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方言詞語正在或已經被其他詞語所替代,如“跐”正在被“踩、踏”所取代,“跍蹲”在年輕人的口中已經被“蹲”所取代。分門別類歸納出《入門》的詞語,與今天獻縣方言的詞匯系統進行歷時的比較,就能揭示一百多年以來獻縣方言詞匯發展和演變的軌跡和規律,這對我們研究北方話詞匯系統的歷時演變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語法方面,22萬余字的句子和對話,為我們研究河間府方言語法面貌提供了最為理想的語料?!度腴T》的語法研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a.有助于揭示百年來獻縣方言語法發展和演變的軌跡和規律。比如“著”字使役句和被動句在傳世文獻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其使用頻率遠不及“叫”字使役和被動句。但在《入門》中,“著”是唯一表達使役和被動的標記。通過田野調查,我們發現當今獻縣方言“著”字使役句和被動句還仍然存在,但目前正處在被“叫、讓”更替的過程中,且“著”字使役句使用的頻率不及“著”字被動句??梢灶A見的是,在普通話的強大影響下,“著”字使役句和被動句終將消失。由于“著”字使役句比“著”字被動句消失的步伐要快,導致“著”字被動句在很多方言中都還存在著,而“著”表使役卻并不多見*山東榮成和壽光也存在“著”字使役句和被動句,但山東平邑卻只有“著”字被動句。山東榮成和壽光的情況參見王淑霞:《榮成方言志》,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楊樹錚:《壽光方言志》,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版。山東平邑的情況為筆者調查所得。,這使得很多學者認為“著”表被動來源于遭受義而非使役義。這個問題給了我們一個很有意義的啟發:一個方言中(尤其是北方方言)只存在“著”字被動句并不表示它沒有存在過“著”字使役句,也更不能證明它就一定來源于遭受義而不是使役義,河間府方言材料《入門》就向我們呈現了一種只用“著”表使役和被動的材料,為我們探討“著”字被動句的來源以及使役跟被動的關系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據。b.有助于探討北方官話內部在語法上的差異。比如復數詞尾“們”,《入門》中“們”的使用范圍很廣,不僅可以用在人稱代詞和指人名詞之后,還可以用在疑問代詞(誰們)、指物名詞(事兒們)、日期名詞(初三初四們)、指人的名詞性短語(考武的人們)和“的”字短語(管事兒的們)之后;且《入門》中“們”的復數意義也有泛化傾向,如用在并列連續的日期名詞之后,表不確定的日期,“初三初四們”指初三或初四,而非初三和初四。而同時期的其他北方官話文獻如北京話文獻《語言自邇集》、《小額》和山東方言文獻《官話類編》、《德華字典》,“們”都只用在人稱代詞和指人名詞之后表示復數,其使用范圍遠不及《入門》中的“們”那樣廣。因此,將《入門》與同時期的其他北方官話文獻進行比較研究,不僅能揭示北方官話內部的語法差異,還能豐富整個北方官話的語法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傳世文獻還是海外漢語文獻,在發現《入門》之前,學界并沒有帶有河北方言特征的歷史文獻問世,歷史上的河北方言是一種什么面貌、它跟當北京話及其他北方話有多大差異等問題我們也不得而知,而傳教士編寫的河間府方言文獻《漢語入門》的發現,為我們揭示清末河間府方言的面貌及其一百多年來的發展演變、探討它跟北方其他方言的關系及異同提供了可能。因此,作為首次發現的有關河北方言的歷史文獻,對《入門》進行全面系統的語言研究不僅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還能為近現代漢語史尤其是官話語法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參考價值;而河北方言作為普通話的基礎方言之一,對其進行歷時和共時的研究,也為我們重新認識標準語——現代漢語普通話提供了更開闊的視野。

[責任編輯]莊初升

劉亞男(1988-),女,河南駐馬店人,中山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生。(廣東廣州,510275)

*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南方明清漢語研究”(項目編號:12&ZD178)、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清代官話語法研究”(項目編號:GD13CZW15)的階段性成果。感謝李煒、莊初升、吳吉煌、陸爍等諸位老師在本文寫作過程中提出的寶貴意見。

H17

A

1674-0890(2017)02-121-08

猜你喜歡
河間耶穌會入門
注重細節,表現均衡的4K入門之選 Acer(宏碁)HE-4K15
文化河間的“六張城市名片”
宗教與文化的對話
16、17世紀羅馬教宗拖欠日本耶穌會年金問題
奔跑于詩經故里,感悟歷史感受文明
學習和自己的相處之道 獨木舟的入門 CANOE
近代中國工程師教育
幾何入門,四個“重視”
拒子入門
河間銅鎏金佛造像的保護修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