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女作家羅洪先生

2017-04-25 23:09文|韋
傳記文學 2017年4期
關鍵詞:巴金兒童節

文|韋 泱

憶女作家羅洪先生

文|韋 泱

當獲悉上海老作家羅洪先生于2月27日凌晨仙逝時,我正在京城出差,一切興味索然。羅洪生于宣統二年(1910)十一月十九日,享年107周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迄今最為長壽的女作家。想起與她近20年來的情誼,不覺淚水模糊雙眼,往事一一浮現腦海。

長壽源于心態平和

羅洪生前,我常聽她談養生之理,在不經意間,她會順便把一些生活竅門告訴我。比如,她在為我泡茶時,就放入了一些枸杞,說枸杞明目養眼,泡上片刻,連茶水一起喝下,就全部吸收了。她說自己平時注意養生,雖然年紀大了,卻沒什么疾病纏身,此亦人生幸事。

一直以來,羅洪的生活起居都能自己料理。一雙兒女也已七八十歲了,他們各有自己的家庭,且分住各處。羅洪平時看書讀報,還握管寫作,生活極為充實。多時不見的親戚朋友見面時,總會很驚訝地向她問這問那,仿佛她有什么養生秘訣似的。其實談起養生這個話題,她覺得自己的處世很隨意,日常起居亦平常,是以平靜的心態面對世事,以寬以待人的態度來與人交往相處。

羅洪一生遇到了太多的坎坷與波折,許多事自然不足為奇,也就會泰然處之,心態平和寧靜。她年輕時,國家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對他們那一代的青年知識分子來說,也是一段居無定所、到處流亡遷徙的苦難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生活安定了,但羅洪在歷次的運動中,也是忙于應付。50年代初,農村開展土改運動,上海文協(作家協會前身)組織部分會員去青浦參加土改,她也報名前往。比她先去的還有許杰、魏金枝、徐開壘等。后來,羅洪又先后奔赴安徽鳳陽縣淮光集體農莊、崇明新開墾的東海農場、青浦趙巷、松江天昆區等地,或體驗生活,或參觀采訪,并相繼寫成了《燈塔照耀著他們》《咱是一家人》等小說與報告文學專集,為我們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印跡。

幾十年的不安寧、東奔西走,搞得人身心疲憊。然而,羅洪說,這倒也鍛煉了筋骨,養成了愛走動的習慣。雖然家中請了保姆阿姨照顧她的生活,但她每天早上五點鐘必定起床,到小區健身處或附近幽靜的馬路上散步活動。六點鐘回到家,一邊收聽中央廣播電臺的早新聞,一邊準備早飯,大多是燒些泡飯,搭配一些早點。早飯燒好,等阿姨起床后一起就餐。她說:“這樣早上可讓阿姨多睡些?!卑⒁屉m然也五六十歲了,但總比她年輕許多。白天,家中買汰燒的活計阿姨都來做,而揩揩灰塵、整理書桌等力所能及的事,羅洪盡可能自己動手,這也是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

羅洪說,大腦一定要與身體一樣,經常開動。從1930年在《真善美》雜志上發表處女作《在無聊的時候》起,近80余年來,羅洪筆耕不輟。有關方面出版了一本其先生朱雯的紀念文集,約她專門寫了朱雯生平介紹的文字。之后,她又以真人真事為藍本,寫下萬余字的小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她96歲時還在為抗戰勝利60周年寫專文。她說:“思維保持清晰,適量的用腦,才能健康生活,這也是我的一條養生體會?!蓖瑫r,她還在整理自己的舊作,繼續寫竟一些未完稿,似乎有做不完的事。

羅洪說,自己平日里飲食也較隨便,有啥吃啥,不作刻意安排。中晚兩餐,以蔬菜為主,少油膩,一小碗米飯即可。人到老年,消化功能不如年輕時,每頓盡可能吃得少些、清淡些。早晚喝些酸奶,為了養胃也便于睡眠。聽說一些老年人常常服用各種保健品,雖是親友或子女送來的佳品,她卻沒有吃這類補品的習慣,有點兒我行我素。

對于從事文字工作的人而言,一雙健康的眼睛尤為重要。羅洪平時一直較為注意用眼衛生,不使眼睛過度疲勞。她自己常以枸杞泡茶飲用,到了老年依然可不戴眼鏡看蠅頭小字,伏案寫作。因曾患白內障動了手術后,視力有所影響,她就格外小心,讓眼晴多體息。她對電視也不迷戀,只是偶爾為之。平時多是看看書和畫冊,或聽聽音樂。這就是她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羅洪家“蹭飯”

我有幸多次與羅洪共進午餐,而且是在她溫馨的寓所。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在文化老人家里用餐,但羅洪是個例外。她對我極為關心,我有許多話題要與她聊。

記得有一次,我赴羅府拜見,也是聊些往事。談得興起,竟至中午而不覺,羅洪便留飯,我亦順水推舟,將未完的話題移到餐桌上,從文學談到飲食起居。羅洪曾撰文說,對飲食向不講究,有啥吃啥,以蔬菜為主。如今餐桌緊俟眼前,目睹為實,便想,大作家的菜碟也實在平常。兩樣蔬菜,一份炒河蝦,再加一碗番茄蛋湯,僅此而已。餐畢,給我的感覺是清淡爽口、時鮮干凈,是真正地道的“家常菜”。那次,一碗蔥爆蠶豆炒得碧綠生青,味道好極了。跟隨羅洪20多年的保姆對我說,燒菜都是阿婆教的。什么菜,怎樣燒,何時該放香菇,或灑料酒,羅洪都一一給予悉心指導。

其實,羅洪的下廚一絕,早得錢鍾書先生的賞識。民國年間在上海,朱雯與羅洪夫婦與錢鍾書夫婦常相往來,雙方曾有“得了翻譯稿費請客”的約定。朱雯翻譯雷馬克的《凱旋門》,由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后,便邀錢鍾書夫婦來家做客小酌。羅洪親自操瓢,令“好小吃”的錢鍾書大快朵頤。以至數日后,錢鍾書還在信中贊不絕口:“嫂夫人洗手作羹,馀甘當在口也。嫂夫人文字既妙,烹飪亦兼清腴之美,真奇才也!”此信被平襟亞編入《作家書簡》,由萬象圖書館于1949年出版。我捧讀著紙張已泛黃的書,隔著歲月的煙云,體味錢老美食后的愉悅心情。

羅洪的鍋臺功夫,實為生活所逼而成。20世紀40年代,抗戰艱難時期,羅洪帶著家眷與友朋十余人,從上海遷徙至桂林,繞道屯溪,歷時數月。一路上既要照料三個不諳事的孩子,又要擔當買汰燒的重任,慢慢將掌勺技能打理得像模像樣。這樣的手藝,又一茬茬經羅洪傳給了保姆,形成了“羅式菜肴”的獨特風味。

羅洪是煮文烹字的行家里手。她畢生從事教師與編輯兩個職業,忙里偷閑寫作品,堅持不輟。90歲后,她有《羅洪散文》問世,又撰寫了中篇小說《磨礪》刊于《上海文學》上。時值百歲,她冒著盛夏酷暑,仍在馬不停蹄整理舊作,編寫目錄。她說,時下純文學出版難,將準備工作先做起來。以致勞累過度,常常失眠,血壓升高。其老驥伏櫪的勤勉精神,令后學晚輩視為效法的楷模。在上海作家協會的關心下,由時任作協秘書長臧建民先生責編的三卷本《羅洪文集》出版,終于了卻了她最大的心愿。又承市作協信任,讓我為她責編出版了一部作品精選集《百歲不老》。

那天,我對羅洪說,我陪您一起過生日吧。我與羅洪同月同日生日,若按中國十二生肖計,羅洪大我整整四輪,歲數足足翻了一番多。羅洪聽后,笑著用松江鄉音說:“真的介能巧啊?!庇谑?,借著“蹭飯”的難得機會,佐著可口的飯菜,我仿佛在聆聽老奶奶講那過去的事情。靜靜地,緩緩地,如汲甘霖,如沐和風,且受益良多。

巴金給她出了《兒童節》

1935年,羅洪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腐鼠集》,由于是私營小出版社所出,條件十分簡陋,印數無多,且遭遇火災,真正流通到讀者手中的書是少之又少。所以,在羅洪的眼中,《兒童節》才是她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小說集。這本書,她說是巴金先生給她出版的。

羅洪十分清晰地記得,那是1931年5月9日,在蘇州市內的一家茶苑,她與戀人朱雯第一次見到了巴金?!八敃r戴著一副近視度不深的眼鏡,神采奕奕,透露出一種哲人的智慧。初次見面,覺得他平易近人,一點沒有大作家的架子?!?/p>

羅洪著《兒童節》書影

自從與巴金第一次見面,羅洪便深受鼓舞,更激發出了她的創作熱情,連續寫出了不少短篇小說??梢哉f,羅洪是在蘇州才真正開始了漫長的文學創作生涯。1936年,羅洪與朱雯去看望巴金,向巴金談起自己的寫作情況,巴金聽后,建議她將幾篇小說集個本子,讓他看看能否出版。當時,巴金正在主編“文學叢刊”,已出版了四集,計劃出十集,每集十六本。作者中既有文壇著名作家,如魯迅、茅盾、沈從文等,更有不少當時還沒有知名度的青年作家,且大多沒有出版過專著。過幾日,羅洪就將發表在《文學》雜志上的小說《兒童節》等幾篇小說集攏,再將《腐鼠集》中較滿意的《遲暮》《媽媽》和《祈禱》三篇補進去,以《兒童節》為書名,將稿件交給了巴金。不久,巴金就來了回信,說準備編在“文學叢刊”第五集中。得悉這一消息,羅洪十分高興,她認為巴金主編的這套叢書在出版界、文學界及廣大讀者中,有很高的評價和聲譽,能夠編入這套叢書,“對我是一個極大的鼓勵”?!秲和潯沸≌f集從交稿到出版,時間只用了四五個月,可以看出巴金任總編輯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效率之高。從此,羅洪在巴金不斷的鼓勵和扶持下,創作力持續旺盛,她將巴金看作是文學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是她“心中最可珍視的文學老師”。

抗戰時期的小說真實反映民眾疾苦

羅洪出版過《春王正月》《激流》《孤島歲月》三部長篇小說,以及《兒童節》等十多部短篇小說集。她總是說自己對這些作品的質量還不夠滿意。不過,她很自信地告訴我:“寫的這些小說,都真實地反映了那個特定年代。尤其是抗戰時期的小說,日寇的兇殘、民眾的疾苦與愛國、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可以讓今天的讀者對歷史有一個真切的了解?!?/p>

抗日戰爭的14年,是羅洪異??鄲灥臅r期,民族危機像一條毒蛇啃噬著她的心。她用憤怒的筆,蘸著民族恨、國家仇,寫下了《白的風暴》《血淋的手》《血》等短篇。后兩篇小說寫青年人強烈的愛國熱忱,著墨不多,人物內在的堅定和毅力并不直接采取描寫,但是很有感染力。作品里的主人公采取那種為祖國犧牲的方式,在當時有其教育意義?!堆穼懙氖切【俗託⒔惴虻墓适?。為什么要殺?這位30歲的青年完全是出于愛國,因為他的姐夫當了漢奸,替別國人加害我們的人民。他說,這樣的走狗很多,“可惜我只殺了一個!”在法院,他詳細地向記者講了案情,并希望記者把這事寫到報上,“讓大家都知道身受別國人毒害的人是不大容易忍耐的”。今天我們讀來,情節雖稍嫌單薄,但那熊熊的愛國之火也依然能引燃人們的感情?!栋椎娘L暴》有兩萬多字,背景是淞滬戰役之前的上海,寫印刷廠工人對現實不滿,反對帝國主義勾結反動派進行侵略。當時小說被當局禁止不得發表。后來,她作了較大的刪改,收在由上海萬葉書店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活路》里。

羅洪夫婦與巴金

“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首先在上海金山衛登陸。這時他們一家人往青浦方向撤走,在一個小鎮住了一個多月,又決定遷往后方。由于交通困難,經浙江時,在桐廬稍作停留。之后,相繼到長沙、桂林、廣州、香港等,然后坐貨輪回到了“孤島”上海。

羅洪夫婦過了一年半艱苦的流亡生活,回到家鄉后,看到上海光芒熠耀的霓虹燈廣告和不分晝夜擁擠的人流下,許多作家和文化人都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民族自衛的愛國運動,文學界的活動日益高漲。羅洪以筆為武器,也加入了這場民族存亡的生死搏斗中。當時的一個進步文藝刊物《文藝新潮》在連續刊載朱雯翻譯的德國H.列普曼的長篇報告文學《地下火》的同時,也連載了羅洪的小說《后死者》??蚂`主編的《文匯報》副刊《世紀風》,則發表了羅洪的《感傷的少尉》《脆弱的生命》《流亡者的悲哀》等作品。這些文字連同在大后方發表的散文,編成了《流浪的一年》,于1939年由上海宇宙風社出版。雖然其中不全是流亡歲月中的作品,但多數流露著憂郁、傷感和悲哀。另一部分小說和特寫,編成了《為了祖國的成長》,列入巴金主編的“烽火小叢書”,于1940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這一時期,《文匯報》晚刊還連載了她的長篇小說《急流》;此外,她還創作了短篇小說《倪胡子》《雪夜》等。

上?!肮聧u”時期的那段生活,在羅洪的創作生涯中是很重要的,她把那些觀察和感受寫成了《友誼》《踐踏的喜悅》《王伯炎和李四爺》等短篇小說,寄往浙江和福建的報刊發表。她這一時期的作品與抗戰初期的創作較為不同,落筆深沉,在寫作方法上更注重人物的刻畫。在她談到《踐踏的喜悅》時曾說:“這里我想告訴讀者們,上海在魔掌之下,是怎樣的恐怖,而有些人是怎樣的袖手旁觀,惟恐不能好好地做個順民;有些人又只想在別人的奮斗及犧牲上面,建筑他們的美夢?!边€有《友誼》一文,它揭露人與人之間的虛偽和刻薄時是很深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逗笏勒摺贰段覀兪鍌€人》《雪夜》等篇,則著力書寫了青年人追求光明沖破黑暗的心情,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滿腔熱忱地通過人物的行動,來表達青年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羅洪給韋泱的書信手稿

一位作家,其作品真正反映了那個真實時代,就值得稱道。羅洪就是這樣一位直面現實的小說家。如今斯人已逝,風范長存!

責任編輯/胡仰曦

猜你喜歡
巴金兒童節
61兒童節
六一兒童節快樂!
巴金在三八線上(外四篇)
不愿意讓他們等我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巴金人物軼事——因書得愛
快樂的兒童節
小巴金“認錯”
我的兒童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