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文賞詩 感悟真情

2017-04-25 10:45閭鶯
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讀寫 2017年1期

閭鶯

[摘要]“文包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特有的一種教學內容,文章是對詩歌的詮釋、說明。它故事性強,通俗易懂,幫助小學生理解詩歌、感悟情感。本文從確立目標、詩文共讀、重點朗讀、拓展延伸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嘗試,從而讓學生讀懂詩歌、感悟真情。

[關鍵詞]文包詩;讀文賞詩;感悟真情

“文包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特有的一種教學內容,它由詩歌和文章兩部分組成。詩歌一般都是千古名篇,而文章依據詩歌的創作背景,還原了詩歌的創作過程?!拔陌姟敝械奈恼率菍υ姼璧脑忈?、說明,故事性強,語言生動,通俗易懂,為小學生理解詩歌鋪路搭橋。借助文章的閱讀,學生可以讀懂詩歌的意思,感悟詩歌的情感。

那“文包詩”這種課型應該如何教學呢?下面筆者將結合執教的五年級上冊《黃鶴樓送別》一課,談談“文包詩”教學的嘗試和思考。

一、確立目標,鋪墊情感

“文包詩”中詩歌是主角,文章是為了配合詩歌的閱讀而創作的,因而“文包詩”這種課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借助文章理解詩歌的意思,品讀文章體會詩歌的情感,這也是編者創作“文包詩”的用意。而有些老師卻背離了這個教學目標,將文章作為主角重點解讀,詩歌卻一帶而過,犯了主次不分的毛病。筆者在教學本課時,將教學目標確立為借助文章理解詩意,感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間依依惜別之情。按照學習詩歌的一般步驟,首先指導學生初讀《黃鶴樓送別》,正確發音,合理斷旬;然后詩文對照,理解詩意,落實重點字詞的意思;最后詩文共讀,反復朗讀,品味友人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樣的教學以品讀詩歌為出發點,不僅降低了學生理解詩歌的難度,而且為學生品讀詩人的真情做了有效的鋪墊。

二、詩文共讀,體味情感

《黃鶴樓送別》這篇“文包詩”故事生動、語言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李白對好友孟浩然的敬仰和二人分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教學開始,筆者指導學生大聲朗讀詩歌,接著瀏覽全文,找出每旬詩在文中對應的語句,詩文對照,理解詩意。教學時,注意詩文共讀,指導學生讀好1、4節,就能準確理解詩意了。之后,筆者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詩歌,思考詩歌蘊含了詩人的什么情感,然后找出文中能體現二人依依惜別之情的語句并大聲朗讀體會。

學習第2節,可指導學生讀好“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一句,思考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動作,理解二人因不舍而心不在焉的心理狀態。學習第3節,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男生扮演李白,女生扮演孟浩然。通過對話再現分別的場景,設身處地體會依依惜別之情。同時,本著“知人論世”的原則,筆者補充了李白的作品《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自首臥松云?!弊寣W生感受孟浩然的人品;通過補充李白與孟浩然的交情“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在襄陽鹿門山拜訪孟浩然……”,讓學生感受李白和孟浩然的深情厚誼。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是千古名句,與之對應的第4節寫景,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筆者指導學生抓住“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進行情景想象,想象此刻李白在想些什么,想象此刻孟浩然在船上會有怎樣的動作、心理等,用想象填補故事的空白,深入體會依依惜別之情。此外,筆者還指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寫楊柳”,引導學生關注離別詩的常見意象——柳諧音留,寄托了詩人不舍友人離去的情感。最后,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品味詩人的真摯情感,也受到了美好的情感熏陶。

就這樣由詩歌到文章,再由文童回到詩歌,凸顯了“文包詩”的教學特色。學生通過讀詩歌,讀文章,找句子,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體會了詩歌的意境美。

三、朗讀悟情,步步升華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不斷朗讀體會作品的情感,摒棄以講代讀,這是切合學生實際的。只有不斷朗讀,學生才能走進作品的世界,體會作者的情感;只有不斷朗讀,學生才能積累優秀的語言,書寫流暢的文章;只能不斷朗讀,學生才能培養良好的語感。因而,朗讀詩歌、文章是重中之重。讀詩歌,筆者注意指導學生首先讀正確,讀出節奏2-2-3,然后讀出情感,扣住“孤帆”、“盡”、“唯見”等重讀,讀出二人依依惜別之情。讀文章時,我這樣引導學生:“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誰來范讀這句話?”“讓我們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二人的依依惜別之情”等。

扣住關鍵語句,讓學生品味語言,讀出詩人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通過一次次的朗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詩人的真實情感。最后再次指導學生朗讀詩歌,將情感推向高潮。此時無需老師多說什么,在朗朗的書聲中,師生一起沉浸在離別的氛圍中。

四、拓展延伸,藝術欣賞

語文的世界是廣博的,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拓寬視野,接觸各種藝術形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千古名篇,詩歌以語言的形式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書法是我國的瑰寶,優秀的書法作品以文字的形體美感染著我們。筆者教學時就設計了這首詩的書法作品的欣賞和臨寫環節。課后作業布置學生去搜集有關這酋詩的其他藝術形式,如歌曲《煙花三月》。欣賞其他藝術形式,更加深了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

“感人心者奠先乎于情”。只有引導學生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悟詩人的真摯情感,才能產生情感共鳴,我們的課堂也才會書聲瑯瑯,情趣盎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