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發展對策
——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研究

2017-04-26 18:07
當代經濟 2017年10期
關鍵詞:西北地區經濟帶商業銀行

(蘭州大學 經濟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發展對策
——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研究

王晨

(蘭州大學 經濟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在內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下,國內銀行業整體較為低迷,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由于其區域經濟因素,發展程度同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更迫切地需要新的發展對策。本文以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為對象,基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分析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再結合西北地區獨特的區位條件和狀況,就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的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絲綢之路經濟帶;商業銀行;發展對策

基于當今世界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緩慢,國際金融貿易格局和規則可能產生重大調整以及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經濟體制改革等嚴峻問題,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其他區域國家的一致認同,同時給國內相關省市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西北五省區作為聯系中亞的紐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各個經濟主體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發展的核心一環,也面臨著壓力。隨著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以資產負債業務為主的商業銀行面臨著轉型的困局,因此,探索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這一特定背景下的商業銀行發展對策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給西北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風險和挑戰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是基于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思考和分析提出的。對外,美國重返亞太使得我國向東發展的道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歐洲債務危機和難民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甚至趨于惡化,自顧不暇;對內,由于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需求嚴重不足,去產能要求迫切,而中西亞國家處于經濟轉型階段,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需求旺盛,且雙多邊貿易存在一定的互補性,因此我國向西發展是一個雙贏的舉措。

1、機遇

(1)交通物流。交通物流水平同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性,而且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信貸規模和信貸條件隨著經濟周期變化。同時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經濟合作的深化,西北五省區的貨物吞吐量顯然是達不到要求的,因此鐵路交通設施和物流樞紐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西北五省區無論是在貨物量總計還是增幅上與發達地區相比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方面需要的資金是比較龐大的,作為金融中介的核心,商業銀行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政府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如承銷和投資基礎設施債券,讓資金流入到更有效率的項目中,優化資本結構。

交通物流的發展也給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提供了契機,近幾年得到發展的物流金融將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物流企業和商業銀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解決了上下游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導致的庫存商品閑置、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以及資金流周轉慢等問題。

商業銀行作為中介將產品供給方和資金短缺方迅速匹配,由于本身處于實體經濟鏈條中,而且物流公司作為倉儲提供方本身具有大量詳盡的暫存商品信息,商業銀行本身面臨的風險并不大,同時商業銀行和物流企業可以更進一步加深合作,委托專業的倉儲提供商物流企業作為貨物保管方,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進一步建設,西北地區作為中國和中西亞國家的商品中轉樞紐,對于物流運營的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西北地區的商業銀行也能夠借此機會進行經營業務轉型,使自身的盈利模式層次化、多元化。

(2)國際貿易。西北五省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東部相比不完善,經濟也不發達,其對外貿易不論是發展層次還是總量都和發達省份存在巨大差距。圖1是西北五省區和廣東?。ㄑ睾#┘昂幽鲜。▋汝懀┻M出口總額的對比。

圖1 2015年西北五省區和發達省份對外貿易額

從圖1可以看出西北五省區貿易額接近于河南省,與廣東省的差距十分巨大,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逐步深化和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的簽署,西北地區身處中國和中西亞交接處,其對外貿易的發展極具潛力,使得處于內陸的西北地區商業銀行有了走出去的機會。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程度,西北地區由于整體對外貿易水平較低,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面涉足不多,主要還是諸如動產質押授信、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等傳統業務。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直接聯系進出口雙方,利用自己的信用和資金,使貿易往來進行的更加順滑和有效率。其中,國際保理等業務可以有效地稀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面對的風險,促使西北地區中小企業更積極地面向國際市場,因此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發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不僅對于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可以刺激西北地區基礎薄弱的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

國際貿易給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發展帶來的另一個機會就是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發展。2016年9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啟用包括中國人民幣在內的新的特別提款權貨幣(SDR)籃子。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將被認定為可自由使用的貨幣,并作為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外的第五種貨幣加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加入SDR,對于外貿型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貿易結算更加便利,因此外貿型的企業對于商業銀行的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存在著可觀的需求。圖2是西北五省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額2011—2015年的變動統計。

圖2 2011—2015年西北五省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額(億元)

從圖2可以看出,西北五省區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額在近幾年內一直保持上升態勢,說明西北地區對外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商業銀行的配套服務業務也在逐漸適應其需求,兩者互相促進,協同發展。

2、風險和挑戰

國際經濟金融合作中存在各種風險,包括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常規風險,還存在著政策風險、政治風險等,尤其是中西亞地區處于政治動蕩、經濟轉型的時期,使得西北地區商業銀行在實行“走出去”戰略的同時,不得不更加注重國際金融風險管理,通過逐步地探索,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真正在國際上有立足之地。

(1)中亞地區政局不穩定,處于經濟轉型時期。作為中國向西發展的前哨戰,西北地區首先就要和中亞地區產生聯系,中亞地區是相對于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國家,西北地區商業銀行較為容易立足的區域,也是逐步走向國際化一定要把握住的新興市場。

中亞五國在蘇聯解體后先后獨立,民族矛盾和宗教沖突不斷,“顏色革命”持續爆發,政治局勢動蕩,其政策穩定性和持續性都難以得到保證和準確預測,商業銀行在業務開展方面束手束腳,違約風險發生概率大;并且這些國家都處于經濟發展轉型階段,它們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利益,進行雙邊或多邊合作的意愿并不強烈。在商業銀行合作方面,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在阿拉木圖等地設立營業性機構和代表處,哈薩克斯坦人民儲蓄銀行也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業務主要涉及出口信貸、清算服務等方面,雖然簽署了雙邊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協議,但人民幣在中亞地區的接受性還不夠普遍,可以看出雙方商業銀行機構互設的范圍并不廣泛,業務層次也不夠深入;在匯率風險方面,中亞五國采用的匯率制度有盯住美元、自由匯率、單一匯率和浮動匯率制度,匯率制度的不統一使得商業銀行面對著更為復雜的匯率風險,匯率標的產品設計以及匯率合作比較困難。

(2)金融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中亞五國金融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而根據最優通貨區理論,區域內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相似,貿易存在互補,才有可能建立長期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進而構建金融合作體制,如果盲目進行雙邊或多邊合作,不但可能無法實現互利共贏的初衷,反而可能會使差距越來越大,短期可能存在正的效應,但不利于長期的發展。

中亞地區國家的金融深化程度還是偏低。商業銀行業務組成較為單一,盈利獨立性不足,存在較強的政策性,監管制度不完善,對于多邊金融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西北地區商業銀行想要迅速占據中亞市場可能需要更深層次的雙多邊交流,例如利用自己雄厚的資本和信用進入到中亞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貿易等互補性金融交流,同時在金融監管方面加強協同合作,設立雙多邊認可的監管機制,使人民幣在中亞地區的使用普遍化,逐步提高人民幣在中亞地區的地位,形成一個區域化貨幣流通制度,在金融中介機構提升競爭力的同時輔助實體經濟的發展,而實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又會對金融中介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兩者相輔相成,螺旋發展。

二、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及西北地區的互補性優勢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惠及全中國的經濟金融發展,西北地區的商業銀行應該利用這次機會得到更加快速深入的發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過去至今發展的經驗教訓和本地區獨特的優勢,做到有針對性、無替代性、強互補性。

1、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

基于西部特定的經濟金融環境,結合自身的實踐和教訓,西北五省區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機構設立數量有了較快的增長,打破了過去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一家獨大的局面,形成了競爭激烈的市場局面。同時銀行類金融機構在服務區域定位上也做出了創新,在普惠金融和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引下,農村金融機構也蓬勃發展,說明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轉變經營思路,從過去的粗放式追逐低風險大企業,到現在針對個人、中小企業、農村金融等微觀領域,不但體現了業務的創新,也展現出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這也反映了銀行改革發展創新的思路和方向:有針對性、差異性的,針對個體定制特色化服務,將市場定位進一步細分的零售式銀行。

圖3 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甘肅省銀行業機構主要指標情況

以甘肅省為例,從圖3中可以看出,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第三季度甘肅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統計國有制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資產利潤率在1.2%左右,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08%;不良貸款率也在持續上升,在2016年第三季度突破2%,高于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1.78%。在內外環境的壓力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逐漸下滑和資產結構不斷惡化,意味著商業銀行必須謀求新的轉型改革路線。

同時進行深層次比較,2016年第三季度甘肅省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共計為114.88億元,占甘肅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總不良貸款的36.96%,國有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占比最高,接近90%,說明單一產權結構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地方政府往往會為了短期的政績對貨幣當局,進而對商業銀行施壓,并且這種政府過多參與市場的行為又不具有持續性,決策當局換屆后可能又是另外一種政策傾向,不但浪費了大量的資金,而且也讓商業銀行無所適從。商業銀行缺乏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管理人員薪酬結構也存在不合理之處,其管理人員可以套用政府部門相應的行政級別和待遇,管理人員由于不受績效影響,缺乏創新的積極性,由于和政府存在所謂的合作關系,經常投身于非商業活動,使得整個商業銀行缺乏效率和活力。商業銀行作為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資金流匯集和提供者,其本身商業決策的獨立性十分重要,逐利性的機構無疑會將資金投向最有潛力的領域,這也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國有商業銀行的所有制改革也并不是完全就要擺脫和政府的關系,而是要建立一種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機制。

由于央行取消了貸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資產增值渠道廣泛,逐漸壓縮了存貸利差,商業銀行依靠傳統資產負債業務來獲得高利潤的盈利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中間業務由于風險低、收入高逐漸受到商業銀行的青睞,也將成為未來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可以依靠自己無可匹敵的信譽和信息優勢,將中間業務作為自己的主營業務,逐漸改善資產結構。西北地區商業銀行也可以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的走出去的機會,重點發展支付結算類業務和擔保承諾類業務,率先進行轉型,在完成自身良性循環的同時,帶動西北地區經濟的發展,讓金融服務和經濟協同發展,互幫互促。

圖4 2015年六家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整體發展水性較低,國有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基本上都低于1/3,以西北兩家城市商業銀行蘭州銀行和寧夏銀行為例,其2015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低于5%(見圖4)。

2、西北地區互補性優勢

資金流動的基礎是經濟貿易往來,西北地區商業銀行想要搭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順風車,還要結合西北地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只有存在差異性,才能使得西北地區商業銀行在本地區經濟發展、對外經貿交流具有不可替代性。

(1)自然資源開發。西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可以根據比較優勢,針對資源匱乏的國家和資源雖然發達但本身無力開采的國家采取不同的輸出輸入模式,西北地區同時擁有一些大型礦產資源加工企業,我國目前處于產能過剩和供給側改革階段,這些大型企業往往由于員工數量龐大、產品結構不合理以及壟斷性質的經營成為改革的難點,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使得這些企業直接面對國外同行的競爭,為保住本國市場進而搶占國外市場,這些企業自覺做出改變,努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管理技術,國內國外的市場疊加效應帶來的行業競爭也拓展了西北地區商業銀行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廣度。通過在能源方面的互補合作,達到一種常和博弈的狀態,實現雙贏。

(2)加工工業和消費品生產。中亞地區產業結構由于受到前蘇聯分工的影響,在日用消費品和輕工業方面發展明顯不足,這些產品多數需要進口。相比而言,我國工業體系完整,產能旺盛,質量技術可靠,針對這種差異不但可以提高對外貿易,也會由于地域成本因素,吸引這種類型的企業入駐西北地區,帶活當地經濟。

以中亞五國中經濟發展最好的哈薩克斯坦為例。2016年第二季度,哈薩克斯坦對華出口主要商品總值為20.81億美元,礦產品價值6.52億美元,賤金屬及其制品價值8.18億美元,分別占到對華出口總額的31.33%和39.3%;對華進口主要產品總值15.76億美元,機電產品價值6.95億美元,占到其對華進口總額的44.1%。從進出口產品結構就可以看出,哈薩克斯坦主要還是以出口原材料以及低端制品為主,高新技術產品占比并不多,這就意味著我國的中高端制造業產品在對中亞的出口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而在西北地區,具有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并不多,或者是因為該類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或者是因為地緣因素導致本地及外地需求不足,在沒有打通向西發展的道路前,西北地區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就商業銀行而言,資金流向具有潛力的企業不僅有利于自身的發展,也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并能夠在一定范圍形成示范效應,形成良性循環。

三、西北地區商業銀行發展對策

1、針對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對于經濟改革、擴大就業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西北地區以經濟最發達的陜西省為例,全省中小企業數量達147萬戶,從業人員800萬人,占全省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75%,創造利潤1879億元,上繳稅收872億元,占全省稅收總額的54.6%。在2015年中國100強產業園區中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居于第16位和第37位。

在資金支持方面,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還是銀行貸款,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征信信息不完善、缺乏抵質押資產和擔保等原因,中小企業很難從商業銀行得到貸款。調查顯示,66%的中小企業能夠部分獲得銀行貸款,26%的企業能夠獲得全部銀行貸款,8%的企業未能獲得貸款,而對銀行貸款存在需求的中小型企業達到70%。

西北地區商業銀行在面對中小企業的業務中,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區域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征信信息必須詳盡可靠,同時需要商業銀行設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業務的事業部及相應的風險管理部門,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征信系統的信息對客戶進行層次上的劃分,如信用水平、款項用途、風險承受能力等,再針對這些層次,形成獨立的審批流程、用款費用等級等。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性質,其經營持續性和抗風險能力可能不如大型企業,利潤也存在較大波動,但它們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對于中小企業的投資中要有一定的風險容忍程度。

2、結合精準扶貧和普惠金融

2015年,西北五省區農村貧困人口合計976.12萬人,占全國總貧困人口的17.51%,扶貧的任務比較重。由于農村金融市場運營成本較高,違約風險大,短期效果不明顯,使得低收入人群難以享受到最基礎的金融服務。精準扶貧政策強調的是扶持和造血,而不是公益活動,當低收入群體擁有脫離貧困的能力時,就能夠成為一般金融服務的潛在客戶。根據政府的研究和部署,西北五省區最遲將于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因此潛在的客戶群體相當龐大。

商業銀行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政策,是其社會責任和市場性目標的結合。首先需要和當地政府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對數據信息的收集分析進行共享互換,建立詳盡完備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其次,貧困地區同外界溝通交流的渠道比較單一,對于金融服務也缺乏了解,因此商業銀行在依托互聯網進行業務開展的同時,也要輔助以傳統模式;再次,針對不同的貧困狀況和當地自然環境,結合專業部門機構提供的脫貧方式策略,提供系統的服務,在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依靠自己的信息網絡,促成上下游經營戶之間的聯系;最后,要通過行政干預建立信用擔保機制,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負責管理信用擔?;?,在發生無法履約情況下,由基金代為償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某些惡意違約行為,進一步降低風險。

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使得貧困戶逐漸擁有獨立經營的能力,這部分客戶逐漸由扶持對象轉變成商業銀行穩定可靠的盈利對象,使得商業銀行在逐漸收回成本的同時,擁有龐大優質的客戶群,為個人財富業務、中小微企業業務的進一步開展占據了潛在的市場份額。

[1] 魯剛:當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現狀與問題探討[D].浙江大學,2013.

[2] 陳劍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區域金融合作:基于最優貨幣區理論的分析[D].云南財經大學,2012.

[3] 涂曉兵:金融脫媒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現狀分析與路徑選擇[D].武漢大學,2012.

[4] 夏丹、武雯、汪偉:“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契機與策略建議[J].新金融,2015(9).

[5] 張光源:淺析普惠金融的發展對西北地區“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作用[J].西部金融,2015(11).

[6] 婁飛鵬: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路徑分析[J].西部金融,2014(4).

[7] 程軍:構建“一帶一路”經貿往來金融大動脈[J].中國金融,2015(5).

(責任編輯:劉冰冰)

猜你喜歡
西北地區經濟帶商業銀行
西北地區支護樁施工技術應用概述
空間環境因素對西北地區電離層空間特征影響
一條江的嬗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寒露
“商業銀行應主動融入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國內上市商業銀行績效評
基于因子分析法國內上市商業銀行績效評
陜西呼應長江經濟帶
西北地區商業模式設計與實施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