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式傳統禮儀對青少年成長的心理學意義研究

2017-04-26 18:42林信潔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成長心理學青少年

林信潔

【摘要】傳統禮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青少年傳統禮儀教育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升青少年文明禮儀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以漢式傳統禮儀為切人點,探討漢式傳統禮儀對青少年的心理影響,以期為現今青少年人文教育、身心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傳統禮儀 青少年 成長 心理學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210-01

一、禮儀文化的內涵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時代潮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被人們所認同、又被人們所遵守的,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范的總和。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從古至今,“禮”在社會上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坐臥、出行、宴請、壽誕、婚喪、祭祀、征戰、祈福等都有“禮”的體現和融合。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樣式,正確的、開明的禮儀方式對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學特征

心理學概念上的青少年,是一個跨度較大的年齡范疇,一般指12-40歲的年齡區間。雖然青少年期間的年齡跨度很大,其心理發育卻非常關鍵。首先,青少年期的神經系統發育非常迅速,大腦神經、大腦功能在此期間基本發育健全,但迅速的生理發育和遲緩的心理發展使得青少年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呈現出身心發育的不平衡;其次,青少年期的自我意識會出現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交往需求的提升使其社交圈擴大,但卻缺乏鑒別能力,容易沾染不良習氣;再次,此時青少年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個性和行為方式,情緒活躍且豐富,其情感已經從兒童的幼稚期向更高級的復雜的社會情感發展,容易動情并受到外界的感染,但情緒的發展尚不成熟,容易激動和焦慮,對于問題的看法也常常帶有主觀性和片面性。

三、傳統禮儀對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

1.塑造完美的健康人格

禮儀文化對個體人格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會直接在價值取向、心理結構、性格特征等各方面產生作用。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對人的教化和陶冶,而禮儀說到底是為了滿足于人格的塑造,所以,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姆曾將人格看成是文化的產物。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禮儀文化必然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和行為。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所謂“本我”,即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原始的人格;“自我”,是由本我發展而來的、在與外界環境接觸中形成的人格結構部分,是個體心理健康水平發展的決定性部分;而“超我”,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是人格結構中最高級的人格部分。在禮儀的影響作用中,對于“自我”的影響作用最為明顯,這是一種來自外界的對于人格結構的影響,是作用于個體心理健康的外在影響因素,只有這種來自外界的對于“自我”的影響達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才能促使“超我”——這種對于道德和理想有充分認知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2.提高自身的角色認知能力

“認知”是一種信息加工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學習等信息接受過程,和思維、想象、語言等應對處理和結果的預測過程。認知活動與個人經歷、智力發展、教育程度等因素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個體的認知常常會參雜很多個人的感情成分,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通常較為簡單,如對人習慣以好、壞來區分,但也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可塑性很強,因此,對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做出相關的影響和干預,能夠有效提升其對待事物的認知能力,區分美和丑、好與壞,使個人的心理發展更加完善。

3.提高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

青少年在接觸社會和進行社會活動時,可能會遇到諸多的困難,如溝通障礙、由于性格不同不能相互包容、互相排斥、缺乏與陌生人的交往能力等,傳統禮儀的原則是自律、敬人、寬容和平等,這種教育會指導青少年如何尊重他人并克服自私、自利的狹隘心理,以樂觀、豁達態度去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如在與其他人溝和交談過程中如何實現雙向溝通、相互包容、隨機應變并真實、自然地與其交往,懂得如何贊美別人或批評別人,如何拉近與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以及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交談等等,這樣,才能使青少年在面對不同的交往對象時明確自己的定位并樹立自我價值的存在感,消除孤獨、失落、自悲等不良情緒,增強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

4.提高社會公德和文明素養

禮儀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讓人們學會明辨是非,讓個體在功利性誘惑和道德價值沖突之際能夠做到遵從道德本源,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斷。青少年傳統禮儀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從中學會尊老愛幼、尊師重教、誠實守信、文明禮貌等良好的社會風尚,改正自身不知禮、不守禮、不懂禮的缺點,增強青少年“禮儀廉恥”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和生活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素質和教養,把自己培養成為謙虛謹慎、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現代公民。

猜你喜歡
成長心理學青少年
“沒有用”的心理學
蔬果能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體質PK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長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跟蹤導練(二)5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如何提高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認知
打噴嚏個性心理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