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臺北人》小說中的色彩及意義

2017-04-27 20:37紀筱筱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1期
關鍵詞:臺北人

紀筱筱

內容摘要:選取白先勇短篇小說代表作《臺北人》進行色彩分析,具體從白先勇之所以偏愛色彩運用的背景、色彩對人物性格的塑造、花色的象征意義或對主題表達作用、色彩運用的規律、《臺北人》中富有色彩感的意象群落對于整本小說主題的作用、色彩與書寫白先勇心靈痛楚之間的關系以及這種色彩感對《臺北人》影視變體獨特作用這幾方面進行分析。分析色彩在白先勇短篇小說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白先勇小說;臺北人;色彩的意義

袁良駿教授曾在一篇名為《“奇”從何來?》的論文中總結了白先勇小說及在海外被稱為“奇才”六大因素,無論年輕有為、“拿來”西方的藝術手法、大膽涉及“同性戀”領域等,這些都是通過作者的文字表現出來的,而從文字書寫中所體現的色彩美,既體現了作者對色彩的運用能力,又對小說的人物刻畫、主題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梢赃@樣說,白先勇是追求人間愛與美、具有人文關懷的一位性情中人,同時也是被賜予了寫作天賦的才子。在臺灣文壇上,沒有幾個人像他這樣把現實主義與象征主義、東方精神與西方寫作手法的融合的如此出神人化。

一、白先勇小說中具有強烈色彩感的原因

(一)獨特的生活體驗

白先勇的父親是德高望重的名將,雖然作家生活的年代戰火紛飛,但他們家在當時也算殷實。在桂林的家中,他們一家曾住過風洞山的房子“一個大院子種滿了各種花卉:玉蘭花、雞冠花、芍藥花、菊花、繡球花、晚香玉,花開的時候,姹紫嫣紅,幽香撲鼻,鬼的魅影和令人起雞皮疙瘩的各種動物沒有了,更多的是夏日在院中乘涼的快意和家中宴客的繁華?!边@些五彩繽紛的花色后來在《臺北人》中的許多篇章都能看到?!赌瞧话慵t的杜鵑花》中的滿園的杜鵑花等很多篇目中花園花色的描寫早在白先勇的幼年時候就打下了烙印。

(二)對美的強烈追求

正是因為對美的追求,白先勇筆下的那些人物才會散發出獨特的氣質。兒童時代的那次看戲經歷某種程度上加深了白先勇美的體驗,以至于到后來自先勇耗費心力的全球青春版《牡丹亭》演出都與那次看戲分不開。這種美應用到小說中也與對《紅樓夢》的深入研究分不開。對美的追求既是偶然的巧合也是天生的喜好,這種強烈的追求在這本短篇小說集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三)同性戀氣質的特性

白先勇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從沒有因為他的特殊性取向問題而“躲藏”,當然,這也并不需要回避。他沒有害怕大眾道德的眼光,他反而感覺到自己的與眾不同,有些人因為社會的壓力難以啟齒,抬不起頭,他反而覺得一種驕傲、不隨俗跟別人命運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我們在他的小說中看不到同性之愛的自卑,反而是以其特有的同性戀氣質打造出那種略帶剛性的獨特女性氣質。

二、人物衣著服飾色彩運用之于人物性格的刻畫

(一)《臺北人》中各主角不同色彩體現的不同性格

《永遠的尹雪艷》、尹雪艷、《一把青》、朱青、《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金大班、《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這些題目和主人公的名字無不處處被作者著色,這些人物有著不同的典型性格,尹雪艷白的通透到不食人間煙火、朱青從純白到被不堪的生活籠罩一層煙霧的白、金大班的金子般耀眼的背后又何嘗不是蒼白無力呢,他們是色彩紛呈的,即使同屬白色調,但又各有差異。

(二)著裝打扮在凸顯人物性格的巨大作用

正如一些評論所說“他(白先勇)擅長用敷彩著色的語言描繪各種人物的肖像畫。白先勇筆下的人物肖像畫,側重描繪的是人物的穿著打扮?!边@個評論無疑是很貼切的。

白先勇《臺北人》中對人物典型性格、或者人物生活經歷前后的對比中喜歡運用色彩,以達到烘托或對比的效果。例如《永遠的尹雪艷》中,多處衣著妝容運用“白色”,“尹雪艷永遠是尹雪艷,在臺北仍舊穿著她那一身蟬翼紗的素白旗袍,一徑那么淺淺的笑著”“一個夏天,她都渾身銀白”“一身白色額衣衫,雙手合抱在胸前,像一尊觀世音”文中對人物尹雪艷整體著白色,從人物的名字到著裝再到性格。同樣的白卻包含著尹雪艷身上諸多特點,純白到不食人間苦難,總用那副老于世故的面孔來對待一切事物;生活的無奈、人事的變幻無常顯現出人所無能無力的滄桑無力感;甚至歐陽子都認為尹雪艷的白實際上是處處充滿著死亡的影子,把主人公“妖魔化”了。

(三)濃烈的愛造就濃烈的色彩

白先勇曾在一次訪談中這樣說:“我在想,人的本性里有一種激情,passion,很可怕的激情。有時候愛情愛的專的時候,是有一種毀滅性,有一種非常大的撞擊性。歐陽子在她的論文中說我寫的那些人物,是傾向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薄杜_北人》中的主角幾乎都是帶有這樣濃烈感情的人,更有如玉卿嫂、王雄這樣愛到幾乎病態的地步,他們愛的奔放、他們無怨無悔。每每涉及到他們的顏色或者象征性物品時總是鮮亮、灼熱的。這符合他們本身的氣質,也是作者所要描寫那種強烈到會“引火自焚”的愛的一種表現。

三、各花色的象征意義或于小說主題表達的意義

(一)

《臺北人》中不同場合出現的不同花色

白先勇在《臺北人》的各篇小說中幾乎都提到了花,各種各樣的花,這些花五彩繽紛,充斥在小說里,讓小說更加的絢麗多彩的同時,更映襯人物和凸顯主題。

小說《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整篇出現大量的這種鮮花艷麗的杜鵑花描寫。杜鵑花:又稱“映山紅”,杜鵑花的葉子有毒,杜鵑花代表愛的喜悅,據說喜歡此花的人純真無邪。這是關于杜鵑花的一個資料說明,這也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王雄那愛那恨的顯現。小人物王雄是“我”舅媽家的男傭,這個人物是如何與“我”表妹友愛,與女傭喜妹如何對立不容,后來由于我的表妹升入初中后與王雄的故意疏離而致使王雄性格發生重大的改變,最終王雄在與喜妹大干一架后消失死亡。這么一個故事之所以驚心動魄很大程度來源于白先勇對“我”舅媽家花園那一簇簇血紅色杜鵑花的多次描寫。

(二)花色及其他物品色彩對主題的表達

花如人模樣,白先勇筆下的花都帶有一種淡淡的苦澀味道,并且這些花總會像那些主人公的人生一樣,慢慢變色,或越來越濃烈,或越來越暗淡。有人說《臺北人》是一出悲劇、是一首挽歌,主人公猶如花園里的各色花種,會有繁茂,總也會凋零,白先勇只是想讓我們知道,這一切他們都曾經歷過。大陸時的繁華似錦,臺北后的枯敗凋零。無論是時代的變遷亦或是命運的不可控制,我們都能隱約從他的賦予各種花色中窺見一二。

四、《臺北人》中的同一意象不同著色的表達效果

白先勇的這部小說集,我們發現幾乎每篇小說都會涉及到花、月亮、色彩、冬季等的描寫?!斑@類‘物像雖然并不具體是在,卻完全能夠成為“主觀情誼”融入的客觀載體,并與“主觀情誼”一起共同構成獨特而又意味雋永的意象。我們會發現,雖然作者所用的意象很多重復,在這些“景”身上寄寓了某種特定而又相對穩定的意義,但細細品來,不同文章又會有不同主題意蘊,相同的意象也就有不同的含義,或者說,給這些意象的著色有很大的偏差。

例如作者筆下的月亮?!稘M天里亮晶晶的星星》那顆“昏紅昏紅,好像一只發著猩紅熱的大肉球,帶著血絲”的月亮,這團不尋常的火焰般的月亮象征的既是主人公生命歷程的與眾不同,也是作者心里的某種顯現。由此可見,月亮也不是所有都冷冷清清,皎潔的如玉般摸樣,它是有色彩的,被作者賦予了色彩來凸顯主人公的心境、作者的那份情感。而在《游園驚夢》中作者又描寫了“一片秋后的清月”,這自然與上一篇文章那份炙熱之前不同,更多的表現一種冷清、凄慘,往昔對比后敗下陣來的失事之痛。所以,同樣是月亮,卻有不同的感情,這就是色彩運用的效果。當然,除了《臺北人》這本小說集外涉及到了月亮這一意象,白先勇的其他一些作品也會涉及到,例如《月夢》中的吳醫生和靜思在湖邊事那純潔美好但又些許凄涼的月亮,這是一種清冷卻透明的顏色,這枚月亮又有別于之前的那兩種色彩,這一語道破了吳醫生和靜思之間那層關系,既純潔感人又終究不能完美。

白先勇小說中色彩的大量運用無疑對他的小說表達具有重要的意義,他是一位對色彩非常敏感的人。除了因為自身的天性,還有對我國古典藝術的繼承等很多因素,這就涉及到了白先勇能夠很好運用色彩的背景。本篇文章從白先勇的短篇小說《臺北人》中幾個能夠體現小說色彩感的細節人手,舉例論證的形式進行分析。首先,是小說中人物的服裝入手,根據人物著裝色彩來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或對比出人物生活不同階段的不同心境。其次,通過小說中出現的不同花色來分析其對主題表達的作用。再者,通過多篇文章的分析對比來總結白先勇小說運用色彩的一些規律。除了從表面的觀感方面的分析,本文還選取了同一意象的不同色彩運用效果。最后,再簡要分析一下《臺北人》的色彩感對于多種藝術變體的突出作用。

猜你喜歡
臺北人
白先勇佛教思想與西方現代主義精神的融合
白先勇《臺北人》與昆曲文化
從《臺北人》看白先勇小說中的悲劇意識
飄零者的悲歌
誰是臺北人
淺析白先勇《臺北人》之藝術特色
烏衣巷,堂前燕
從本雅明“廢墟”美學看白先勇《臺北人》
淺析申丹教授提出的假象等值
臺北玩樂 散步地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