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農業機械作業事故的預防

2017-05-09 12:20顏修華
速讀·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農業機械農機事故

顏修華

一、農業機械作業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農機操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目前農村“一戶買機,全家都用”的現象比較普遍,認為小型農機結構緊湊簡單,易學易操作。缺乏安全意識,思想上麻痹大意。由于操作技術生疏,不懂操作規程,導致操作不當;部分農機操作人員認為農機在農田中作業或茶葉加工作業,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小,不會出現人員傷亡,從而對安全作業不重視。農業機械年使用時間短,利用率極低,有些農機操作人員為了盡快收回購置機械的投資,在農忙季節日夜加班,長時間的疲勞作業易導致操作人員反應遲鈍或判斷失誤,造成農機事故的發生。正是這些忽視安全的麻痹思想,形成了大量事故隱患。

(2)農機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低。近幾年農村農業機械擁有量劇增,據調查,有些農民購買了農業機械后,找個“明白人”指點一下,略懂一二便開始操作機械進行作業。由于沒有參加過專業的培訓和指導,不了解農業機械結構和工作原理,缺乏安全作業知識,操作技能差,無法應對突發情況,盲目操作而引發事故。據統計,黟縣農業機械操作人員中80%的人年齡在50歲以上,年齡普遍偏大,不僅技術生疏,且操作動作緩慢,遇到緊急情況,不能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使事故發生的幾率增大。

(3)農機操作人員忽視維護保養。由于農機操作人員大多文化水平較低,且未參加過任何技術培訓,對農業機械的保養不重視,從而不按時保養機具,還有的農機操作人員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無暇顧及維護保養。這樣重使用、輕保養,操作帶“病”的機械進行作業,從產生“小毛病”到拖成“大故障”的過程中隱藏著事故的隱患。

(4)農機作業環境較差。農田作業時,田間機耕道是機械下田作業和田間轉移的道路,納雍縣目前在田間使用農機才是近幾年的事,大部分機耕道過窄,路面坑坑洼洼。而農業機械在作業過程中,要經常轉移,或走機耕道,或爬較高的田埂,或走非機耕道的小路,操作稍微不慎,便易引發事故。

(5)農機安全監管力量薄弱。納雍縣是個山區縣,擁有各種農業機械數量少,95%以上是非牌證管理的機械,大多沒有監理裝備,鄉(鎮)農機員因管理體制所致,大部分時間從事非農機工作,對各種農業機械安全監管很難到位。

二、農業機械作業事故的預防措施

(1)強化監管,確保監管措施到位。對農業機械實行安全監管,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農機安全管理部門的職責。農機安全管理部門應認真調查研究,采取有效的監管措施。一是深入調查研究農機作業安全形勢,形成報告,向同級政府作專題匯報,爭取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爭取相關部門的通力配合,形成上下左右齊抓共管的局面,把農機安全生產各項安全監管措施落實到位。二是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機安全監管網絡。加強縣級農機安全監管力量和手段,完善鄉(鎮)級農機管理機構,保障鄉鎮農機管理人員的專業性和穩定性,設立村級農機安全員,調動鄉(鎮)、村農機員的工作積極性,日常巡視摸排,掌握信息,抓好源頭關,把各類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h級農機安全管理部門要轉變工作作風,將非牌證管理的農機具納入日常安全監管范圍,克服量多面廣畏難思想,把服務送到村、戶,做好農機具安全作業監管。要根據農事規律,認真開展農機作業的安全大檢查,扎實排查事故隱患,預防和減少農機作業事故的發生,推進平安農機建設。三是開展以糾正違規違章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執法檢查,把農機安全執法檢查延伸到田間地頭和場院,在執法過程中注意方式和方法,重糾輕治,做到以人為本、依法行政、公正執法,規范執法。堅決避免激化矛盾,杜絕暴力執法。

(2)強化宣傳,確保安全教育到位。農機安全管理部門應加強農機安全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方式向廣大農機操作人員宣傳《安全生產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使農機操作人員理解“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敗家之源”的道理。一是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傳活動;二是將“送安全下鄉”、走基層等活動常態化,避免“陣風式”活動;三是將農機安全教育融入鄉村的各種活動中,扎實推進農機安全教育,提高農民群眾的安全觀念和意識。

(3)強化技術培訓,確保操作技能到位。農機安全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農機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借“陽光工程”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等新型農民培訓項目,組織農機操作人員學習農業機械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維護保養知識、操作規程、農機安全常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結合組織農機技術人員“送技術下鄉”,采取實用、實效的方法,對農機操作人員進行技術輔導。通過各種方式的農機技術傳授,使農機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與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4)修建機耕道路,改善田間作業通行條件。建議政府從美好鄉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和購機補貼等支農資金中撥出一部分,投入鄉村機耕道路建設與改造,引導村、組、農民個人籌資籌勞,引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以改善農機田間作業通行條件。

(5)建立救濟制度,提高農機戶抗風險能力。為促進社會和諧安定,設立農機事故救濟基金和互助組織;制訂并盡快出臺農機操作人員的人身保險和作業機械保險制度。提高農機戶的抗風險能力,確保農機戶不因農機作業事故而返貧。

三、加強農業機械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這已不是口號,農業生產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因此消除潛在的農機生產風險是提高農業機械效率的一項重要措施。首先要公開向農民和駕駛員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提高農機手的操作技術水平,加強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從而保證農業機械生產安全可靠。要想達到經濟效益和安全生產的有機統一,就要農機駕駛員自覺遵守規定的法律和法規,杜絕違法現象,消除隱患,實現安全生產。另外,有些新技術、新產品信息要及時向社會公示,獲得有關部門的支持,在報紙、廣播電視上大作公益廣告,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創造一個農機生產安全的良好環境。

農機作業事故的預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的進一步重視,農機安全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為己任,將各種措施、制度落實到位,切實把農機事故的預防工作落到實處,做出成效。

猜你喜歡
農業機械農機事故
學中文
農業機械的安全生產問題
關于農業機械維修和保養的思考
淺談農業機械的維修與保養
農機維修對農機化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分析
農業機械的保養與維修分析
廢棄泄漏事故
試論建設縣鄉農機推廣體系的有效措施
農機購置補貼的績效分析
我省針對新建農機合作社出臺新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