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

2017-05-09 17:58娜仁圖雅
速讀·下旬 2016年10期
關鍵詞:審美能力美術教學小學美術

娜仁圖雅

摘 要:小學美術課程可以培養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提升審美興趣,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助于陶冶情操,是小學教育中很有價值的課程。小學美術教學是美術學習的開端,也是學生們進入學習過程的初級階段,有利于為以后的審美形成良好的鋪墊。本文根據小學美術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如何培養學生們審美興趣和審美能力的方法,目的在于讓學生們認識到培養審美能力對美術教學的意義,并通過教學實踐深入研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小學素質教育美術教學中審美是不可缺少的,加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美術教學培養中,增強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對美術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并且有效地提高審美能力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怎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目前小學美術教學探討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加強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提高的策略,這也是目前教學需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對美術教學實踐有重要意義,致力于提高學生們的整體審美水平。

一、課堂加強審美知識的教學

小學美術課堂中加強審美知識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通過課堂讓學生們接觸到基本的美術課程。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運用課堂教學的方式有效地傳授審美知識,使學生們循序漸進地掌握審美的能力,在逐漸地學習中形成審美意識,加強審美思想與審美理念的傳播,讓學生們能夠基本的批判出什么是美的標準,樹立基本的審美素養。美術教學與其他的課程存在本質區別,美術的學習有這個學科獨有的特點和風格,小學美術教學處于美術學習的初級階段,能夠為美術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師要把握好課堂,利用課堂教學傳授學生審美知識,并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們提高對美術學科的理解,通過基本的線條、色彩、畫面等內容加強理解美術的概念,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水平。

二、不斷引導激發審美興趣

不斷引導并激發學生們的審美興趣對美術課堂的學習有重要意義,也對審美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美術是通過視覺來表現的一種審美藝術,由于小學生的生活比較豐富,在生活中也善于觀察和思考,教師要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加強學生們通過視覺進行觀察。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可以加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的聯系,在生活中捕捉審美藝術,通過來源于生活的美好事物不斷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興趣,從而增強審美能力。美來源于生活,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美的藝術,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模型、多媒體技術等多元化的呈現美術作品,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更直觀的感受。通過課堂情景的體驗,同學們可以通過觀察和感知增強自己的審美興趣,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使學生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增強學習興趣,加強學習的主動性。

三、通過評價培養善于發現美的能力

通過評價培養善于發現美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根據學生的發現與感受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如小組活動等加強課堂溝通,組織一些美術鑒賞和評價可以增強學生們對審美的理解,讓學生們的評價作品的時候理解什么是美術。此外,有效地開展美術評價能夠使學生們勇敢發表自己的觀點,產生自己的見解,并通過交流加強對審美的思考與判斷,小組之間的交流也有助于成員之間交換意見。通過課堂討論與點評,教師與學生們的距離也會被拉近,師生之間加強交流促進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引導和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體驗美,從不斷地比較與討論中形成新的認識。

四、通過名作鑒賞增強審美能力

通過名作鑒賞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增強審美境界。美術作品是由點、線條、面、色彩等多種元素構成的,由于組合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感,這也是美術作品的特點。由于學生的思維具有差異性,每個學生的審美方式都不同,并且學生們也都有自己的審美經驗,因此,不同的學生也具有不同的審美能力。通過對名家作品的鑒賞,不僅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藝術品傳達的美,還可以把其作為審美培養的手段,理解美術知識的傳播,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們認識作品中呈現出來的社會美與自然美,讓學生們自然產生審美情趣,并不斷培養自己的審美追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通過名家作品鑒賞增強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們理解美和感受美,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們的審美經驗,不斷激發審美興趣。小學生對名家作品的鑒賞可以促進形成自身的審美能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

五、在課堂實踐中培養審美情感

小學美術教學增強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可以通過具體的實踐教學培養審美情感。實踐是檢驗理論的重要方式,通過實踐來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重要意義。在課堂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組織課堂活動,以審美教育作為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們形成自己的審美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加強審美交流,培養審美情感。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引導學生,讓學生們真正走入美術的世界,通過觀察和思考發現美和欣賞美,并不斷引導學生們觀察身邊事物,從生活中產生審美的啟迪,根據自然與社會兩者之間的交匯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從而提高審美情感,增加審美興趣。

小學美術教育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系統性的,并且需要長期以來的培養和細心地引導。小學美術教師在教授學生時,要注意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根據內心發展引導學生們產生學習興趣,教師要以課堂為基礎傳授美術知識,通過開展課堂評價來增加學生們對于美的感受,發現美并欣賞美。在組織課堂實踐的過程中,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符合新課改需求,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學習興趣,本文根據加強知識教學、提高審美興趣、加強發現美的能力、名作鑒賞、培養審美情感等策略希望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起到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婷.小學美術教學中圖像感受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劉建芳.關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6(22):14.

[3]溫昱.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審美情感的實踐探索[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17.

猜你喜歡
審美能力美術教學小學美術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