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情境創設

2017-05-09 11:45陳樂強
速讀·下旬 2016年10期
關鍵詞:初中閱讀教學語文

陳樂強

摘 要: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國教育一直對于閱讀情有獨鐘。通過閱讀,能夠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養,更為重要的是,閱讀能夠拓寬初中生們的思維,潛移默化地培養其人文方面的培養。因此,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但能夠提升語文教學的成效,而且對于初中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將產生極為深遠之影響。所以,語文閱讀教學理所當然應當得到更多的重視。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能力是初中學生最基本的語文素養,有效提高閱讀能力能夠帶動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語文的美好思想情感。那么,如何創設好新課程中學生語文閱讀學習中的情境呢?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應具備充沛的情感與生動的語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自身的情感表達去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的具備感染力,使得學生產生同樣的情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激情,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對那些本來對教學充滿的好奇的學生來說也無異于是一種打擊,從而教學會更加的枯燥乏味,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會受到阻礙。教師提高教學熱情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最后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深情地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中包含的愛國之情,使學生受到感染。另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中運用生動的語言,學生情感的調動主要也是通過語言去完成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通過簡潔、生動的語言,提升教學效率,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得學生能夠在語言中領會到知識的內涵,語言是進行思想與情感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通過語言的凝練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教師應具備深厚的積淀及高尚的人格

要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獲得更大的發展,使得情境創設更加符合教學需求,那么教師還應該具備深厚的文化積淀,教師在教學之余也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廣泛涉獵文學書籍。在熟悉相應的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再結合自身的文學儲備,那么閱讀教學肯定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一個知識點引申出去,比如相關的歷史典故、詩詞歌賦等,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所期待。在當前的教育發展中教師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改變自身的陳舊的教育理念,比如對學生主體地位及教師角色轉變等問題。同時高尚的人格也是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通過閱讀教學不經要讓學生學會閱讀,更應該培養自己高尚的品格,教師的言傳身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具備高尚的品格能夠通過課堂教學達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對學生的潛在情感進行激發。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法

1.激發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興趣

閱讀對于人的成長所具有的重要性,已有大量的經典闡述,簡而言之,閱讀能夠塑造出人的良好性格與智慧。當教師在講臺上竭盡全力地認真講解,還不如采取更加靈活而優美的方式來講解,讓初中生們在聽課之時有如沐春風之感。作為一項具有長遠影響的教學工作,應當采取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動來加以支撐。比如,可以在上課之前讓各位學生分別講述自身所閱讀過的書,從而激發出學生們的濃厚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之中,還可穿插一些和教材中文章內容息息相關的故事,從而激發與吸引初中生的閱讀積極性。長此以往,就能讓初中生們在長期的閱讀之中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并且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2.品味課文,暢談心得

閱讀教學是師、生、文三者對話的過程,教師是活動的導演,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品讀文章要抓準重點名段和對主要語句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品讀課文。教師要利用語言或教學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品讀課文要不斷深入,用感情熏陶學生,師生情感同步升華。通過自由閱讀,個人展示,師生同讀,穿插結合,使豐富的情感得以抒發。要指導學生通過課堂交流或寫讀書筆記的形式,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對不同題材的課文采取不同的反思形式,景色描寫文多采用欣賞優美的語句,說明理由。寫事記敘文多采用聯系生活實際,與身邊的事情聯系起來。寫人記敘文多采用將心比心,與現實社會的人或自己進行比較。古詩詞多采用與詩人對話、感悟詩詞的意境。通過寫閱讀心得,反饋閱讀成果,深化閱讀理解。教師要允許學生在體會上存在差異,但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通過閱讀體會的交流與討論,崇尚社會真善美,敢于批判假丑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閱讀觸及學生的心靈,這是閱讀應達到的境界。

3.精選資料,積累運用

閱讀最終的目的是學以致用。閱讀是通過感悟別人的語言,進而使自己的語言更豐富。閱讀要積累語言。新課標強調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語言的積累,為他們創設展示的平臺,讓學生運用閱讀所學,增加練筆機會,鼓勵他們練筆嘗試,展示學習練筆成果。積累是語言的儲備,運用是語言的創造,閱讀促進積累,積累推動運用。

4.拓展課外閱讀新天地

如果缺少了大量的課外閱讀活動,只是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進行閱讀,初中生要想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幾乎是難以辦到的。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依據個人的興趣進行自由自在的閱讀,并將好作品進行相互交流。同時,還應依據初中生們的具體情況,合理規定課外閱讀量的大小,并為學生推薦一部分和語文教材的內容存在關聯的閱讀材料,這就要求初中生們多做閱讀筆記。在推薦過程中,應當講究方法,避免初中生們形成逆反性心理。例如,在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而寫出數句主題為詠雪的古詩。當學生表示要將上述詩句難以找到時,教師可向其推薦《唐詩三百首》。學生們經過查找閱讀之后,從中找出了大量詠雪的詩句,從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了古詩詞知識。又如,在講授法國作家莫泊桑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可與學生談談其他小說當中的精彩內容,學生會由此而形成閱讀之強烈興趣。同時,在引導初中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做到不盲目地批評學生在審美上的傾向,也不能將教師個人喜好強行灌輸給學生們。

參考文獻:

[1]代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境創設[D].渤海大學,2014.

猜你喜歡
初中閱讀教學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