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閱讀能力培養

2017-05-09 04:56段明星
速讀·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公式課本課外

段明星

摘 要:學生會閱讀教課書,就能通過閱讀,在有關名詞、俗語、定理、公式、性質等相關的問題中獲取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信息。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能力

初中數學自主探究的關鍵是會閱讀教課書,能讀懂題意、能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那么在數學學習中怎樣去閱讀數學課本,才能提高解題能力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做以下幾點探討。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1.要掌握常用的名詞和概念

閱讀數學教科書就是通過閱讀,在有關名詞、俗語、定理、公式、性質等相關的問題中獲取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有用的信息。如果不掌握這些相關的信息,那么閱讀數學課本就變成了“走馬觀花”一無所獲。

有的學生之所以數學差,其原因多數是閱讀能力差,沒有掌握常見的數學名詞、俗語、定理、公式、性質等,而這些概念又是組成數學問題的“細胞”,也是解決問題的階梯。在閱讀中,如果只讀不思,那么其效等于零;如果只讀不回憶,那么將糊涂一片。在閱讀中不僅要掌握相關概念,還要掌握相關概念間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讀得進,探得明。

如果一個學生連自然數都不懂,要求他將“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24,列出方程”,那么他將會無從下手。如果在讀題時掌握了自然數的含義,那么問題就容易解決。在平時的學習中不重視對名詞、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長此以往,再閱讀數學課本(讀題)時將會困難重重,不知所云,從而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注重改進閱讀的條件,豐富自己的數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2.要理解文字語言、符號語言以及圖形語言間的相互關系

學生在閱讀數學課本(讀題)后,除了認真梳理有效信息、理解關鍵詞語、分析題意外,還要重視題中的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以及圖形語言間的互譯。如題中的平行、垂直、角平分線、中線、中位線等名詞,它的符號語言是什么?圖形語言是什么?都要清晰明白。在閱讀中要能對照文字,想象圖形(觀察圖形),再聯想到數學式子,從中能得出什么?推出什么?特別是在函數的學習中更應重視此類閱讀的訓練,以提高語言間的互譯能力。

3.要重視概念的回收和利用

所謂的回收,就是對以前學過的概念進行回憶和收集,起到鞏固所學,促進自覺應用的目的。在閱讀時難免會有一些不理解或模糊不清的概念,其中有的是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對概念的回收就特別重要,收集和回憶時,可借助于數學課本或筆記本來查找,或借助于數學詞典,或請教他人幫助解決。真正達到不會就找、不會就查、不會就問的自主學習精神狀態。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

具備了基本的閱讀條件后,要想不斷地提高和充實自己,就得向課外讀物要效益。面對眾多的課外輔導資料,往往會感覺這本也不錯,那本也很好。閱讀時這本翻翻,那本看看,浪費了大好時間。資料的選擇要和課本配套,課外資料是課本的拓展和延伸,在閱讀時可以進行相互對照 參考 ,也可以用于課后的鞏固和提高,達到課內外優勢互補。若將課外資料只當作課本中習題的參考答案,則是不可取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對課本也好,對課外資料也好,閱讀要有目的,主要是閱讀第二天要講的和當天還沒有鞏固和消化的地方,而不是想到了就讀點或翻翻找找,要合理分配好閱讀時間,不能得過且過。一 教育 家說:“今天的閱讀是為了明天更大的進步”。只有長期堅持有效的閱讀,在學習中的不足才可以得到彌補,個人學習數學的興趣才可以得到進一步 發展 。通過了課內外的閱讀,達到既促進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精神生活的目的,何樂而不為呢?

三、要勤于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本褪钦f,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去偽存真,由表及里,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在閱讀中思考時,常常會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而局限于表面的東西,不善于分析、類比、轉化、聯想。常常因某一知識點未考慮到,而出現思維受阻,失去思考的興趣,挫傷閱讀思考的主動性,導致讀而不思,嚴重制約著閱讀能力的 發展 。

閱讀中思考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閱讀數學課本時,應當邊讀邊思,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每一個概念的含義和題中已知、未知及其相互關系。閱讀時應當每一句話都進行推敲,看它想告訴什么?從中能得出什么?邊讀邊畫邊思考。在題讀完之后,再聯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出相互間的聯系,或通過類比、回憶、猜想以便問題解決。

2.理清思路

著名 教育 家陶行知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币馑际且探o學生學的方法。在閱讀中將所謂分散、凌亂的各個知識點集合成一個問題板塊,使之思路清晰,易于解決。閱讀時,對書上提出的概念、原理、 規律 、定律、公式,不僅要掌握它,還要理解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規律的揭示過程;問題解決方法的發現過程。只有這樣才算理清思路,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3.找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四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或不完整,提出異議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存在不懂的問題;一類是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有去認真思考或探究,而只是提出問題不去分析問題;一類是提出的問題根本就不可能(不存在)或無法解決,只是隨便想想而已。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就會走向正確的學習軌道,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循環往復,學起來就不會枯燥乏味。

知識和經驗在于積累,能力方法在于培養。如果在初中時代,關注自我閱讀數學課本能力的提高,不斷豐富和積累經驗,不僅可以促進數學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遷移到各科的學習,是學習成功的經驗法寶。知識會不斷的更新,而閱讀能力的提高會終身受益,它必將為初中后的學習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君蘭.淺析初中數學教學,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J], 2015(10).

[2]湯莎莎.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J],2015 (6)

猜你喜歡
公式課本課外
組合數與組合數公式
排列數與排列數公式
小滿課外班
我的“課外老師”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兩兩三三”解決天體問題
三角函數式的求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