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17-05-10 22:36龐體慧
商場現代化 2017年7期
關鍵詞:隱性課程職業發展

龐體慧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下的高職教育必然要發生改變,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由專業技能向通用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綜合轉變,實踐教學要從課程到體制到結構化考核方式改變,總而言之高職教育絕不是中職的“翻版”,也不是本科的“復制”,應該是高于中職職業能力并具備職業發展潛力和職業競爭力的職業教育。

關鍵詞:職業發展;隱性課程;通用職業能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下的實體企業也按耐不住沖進了電子商務的大潮中,企業管理的人才無論崗位的高低儼然對互聯網應用能力的需求成為了普遍性,如果說管理人才不具備互聯網的應用能力,不善于整合相關網絡資源,那么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然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習大大提出的“新常態”下,行業、企業都在面臨改變,首先是觀念的改變再而是企業方式方法的改變,其核心就是要管理人才順應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及時接受變化和作出改變。反思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將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動力軍,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也應適應”新常態”在教學工作中做出改變,突出技能教育的高職理所當然的就把實踐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改革環節。

一、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實情況

自國家開展高職教育以來,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教育的高等階段。其人才培養目標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而對于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卻變成了以辦公軟件操作能力、專業能力、營銷能力等職業基礎能力作為職業培養目標,在高職教育層面似乎說得過去,但仔細分析下與中職教育目標貼近,體現不出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優勢,導致畢業生在選擇職業崗位時出現困惑,這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通病。高職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既是應以管理能力見長,并具備管理崗位職業發展潛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養發展型技術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區別于中職教育。

以我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為例,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實踐”+“理論”一體化,通過校企合作、校內實訓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訓,著重于學生的銷售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辦公軟件操作能力等,學生對于技能的掌握通過實訓可以實現,但實踐教學的要求把學生“圈住”了,自主意識沒有、創新意識沒有、創業能力沒有,導致學生擇業不明確,能力在崗位上得不到體現,沒有職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力,當職業不理想時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跳槽。每年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實習期后的跳槽率高達30%,畢業后一年內的跳槽率是50%,這些數據說明學生職業競爭力不強,職業發展能力弱的表現。

二、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1.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現代工商企業管理基本理論并具有較強企業管理能力,能在企業從事基層管理工作,包括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這是專業特定技能,然而到崗位工作后除了專業技能我們還需要職業發展技能——通用職業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結構的變化使人們的工作崗位發生著變化,人們不能再在一個崗位上從一而終。面對就業市場上職業結構的變化、崗位的輪換,人們需要有更高、更強的能力去適應社會的發展,這種更高的能力并不是通常的生產技術或專業知識,而是一種非技術、非專業的要素,這種要素能實現跨崗位、跨職業甚至跨行業,正是這種特殊要素才使得勞動者的職業能力具備了一種可轉移性和適應性,這種重要能力就是職業核心能力,它被稱為“通用職業技能”。通用職業技能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適應崗位的不斷變換和就業環境的變化,是伴隨人終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以下十項技能:

(1)自我管理能力;(2)學習和適應能力;(3)解決問題能力;(4)創新能力;(5)團隊工作能力;(6)語言表達能力;(7)信息處理能力;(8)人際交往能力;(9)系統化工作能力;(10)自我規劃能力。

具備以上能力的就業者本身具有職業發展能力,能在社會變化的環境下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2.工商職業技能目標定位缺乏職業的發展性

工商職業技能目標的定位主要在職業技能和通用技能,但隨著互聯網大潮的沖擊下,保守的職業技能培養顯然不適應,企業需要更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社會需要創業者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服務。

3.職業素養被忽視

《就業指導》是大學生必須的職業素養課程,但課程囊括的知識量多而雜,針對專業的職業素養內容沒有。根據冰山理論,我們看到顯性特質是技能知識,人的知識與技能,容易被感知和改變。而在工作中隱性特質是角色定位、價值觀、自我認知、品質、動機,相對于知識、技能而言,素質要素中的潛能部分較難進行評價和培養,花費的成本也比較高,但是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為潛能的形成與人的大腦的生成過程有密切的關系。由于人腦的內在結構在經歷了先天的塑造與后天的培養之后,到了一定年齡將不易改變,因此一個人潛在的動機、內驅力、個性、自我形象、價值觀、社會角色等隱性特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持久不變的。許多企業往往單憑專業知識與技能來選拔員工,這是過于表面的。事實上,素質中的隱性潛能部分對于指導企業能否有效利用員工的知識與技能是非常關鍵的,有時甚至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如果能夠憑借隱性潛能來選拔員工,再對其知識、技能等素質施以相應的培養與開發手段,便能對員工素質的提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學生的隱性特質開發是實踐教學一個真空帶,我們需要在校內就挖掘和培養學生的隱性特質從而形成自我職業素養。具備隱性素養的學生更容易融入社會,在職業生涯中面對困境更容易走出困境,并學會利用社會資源來提升自我的價值。

4.實踐教育缺乏開放性和市場化

相對本科教育,高職教育更應具備開放性和市場化的特征。反觀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實訓資源和社會資源的缺乏,美其名曰的校企合作成為市場化的羈絆。由于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訓資源的限制,教學制度的局限開放性程度低,實訓還是校內實訓為主,項目實訓為輔,學生體驗較少,專業技能鍛煉少,加上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還不能實現無縫結合,傳統實踐教學自然就脫離了市場需求。執教老師長期在校內工作,業務能力得不到鍛煉,市場化程度難以提升。

三、對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對策探討

1.加入“新常態”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第三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中提到,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新常態下的職業教育要求:

(1)增速換檔要求職業教育新常態

職業教育的新常態就是在穩定規?;A上,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需要,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對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職業教育要開始重視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

(2)民生普惠要求職業教育新常態職業教育的新常態就是必須堅持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導向,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提升青年就業創業能力,助推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公平,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敖拥貧狻钡穆殬I教育更能適應社會發展,并具備職業生存能力,在社會中的人才定位更清晰。

(3)創新驅動要求職業教育新常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能源革命蓄勢待發,創新驅動已經成為支撐產業升級和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戰略平臺。中國要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實現經濟增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創新活力。我國確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所以,職業教育的新常態就是更加重視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文化素養、職業精神和技術技能融合培養,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切實提升勞動者素質和創造附加價值的能力。

依此來看,如果職業教育在教學實踐環節不進行改革何來適應新常態下社會和企業的發展,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新形勢,適時改變工商職業技能目標。把創業能力、創新能力加入到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新常態下的職業能力需求。

2.電子商務課程引入

電子商務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經濟科學、社會科學等,而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涉及到企業各種資源的管理,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企業的資源也包括了電子商務在內的所以網絡資源,可以說未來企業各崗位群都或多或少與電子商務有關。而且現在多數的創業人群都以電子商務作為基礎發展而來,電子商務課程內容有必要滲透到各個專業課程中,比如市場營銷應引入網絡營銷的內容,物流課程應介紹市場電子商務流通的相關知識點,經濟法也應介紹電子商務法規等。將電子商務作為基礎知識融入各個課程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趨勢,在實踐教學環節可以利用低碳環保的網絡資源來解決實訓資源緊缺。

3.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根據麥克蘭德的冰山理論,對于工商企業管理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應開始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顯性課程主要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技能培養應包括《戰略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門店經營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資源與營運管理》、《管理學》、《市場調查與預測》、《中小企業管理》;隱性課程針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潛能和通用職業技能開設包括《職業規劃——專業素養》、《管理心理學》、《個人與團隊管理》、《創業能力培養》、《演講與口才》、《溝通與協調》、《方法論》。

4.聯合企業共同推進實踐教學

高等院校屬于非營利性組織,市場化程度低,需要聯合企業進行實踐教學才能跟上市場化的腳步,教學體系的開放性直接就影響高職教育的市場化。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合作企業多半是活躍于市場競爭中的組織,由市場經濟推動企業發展,但和企業合作就往往會和教學沖突,這是一個矛盾體,如何設置靈動的教學機制來跟企業進行深度合作,解決的前提是企業實訓資源的穩定,接下來是校企合作的深入探討,最后是實踐教學機制的開放性,對企業項目實訓在資金、資源和制度上的支持,同時也需要師資結構化配置。實踐課程考核應考慮結構化考核方式,也即是將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素質拓展等方面的考核要求細化到課程中。結構化考核更能體系學生的通用能力、職業潛能。

四、結論

高職教育發展到現在還屬于新興的行業,沒有一個最公認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供參考,但在習主席的新常態下,高職教育工作者在感應新時代的到來并努力踐行本職工作,高職教育絕不是中職的“翻版”,也不是本科的“復制”,應該是高于中職職業能力并具備職業發展潛力和職業競爭力的職業教育。新常態下的高職教育要改變觀念,迎接互聯網帶來的新浪潮,培養出具備專業技能、通用技能和自我職業發展能力的新型高職人才。

參考文獻:

[1]魯昕.中國經濟新常態對職業教育提出新需求.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04/13/3106397_438067204.shtml.

[2]王臻,梅石.淺析高職高專頂崗實習創新實踐與管理.論壇,2016年03期.

[3]楊勇.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研究——多元投資和創新機制.職教天地,2016年13期.

[4]袁廣發.經濟新常態下高職教育發展路徑探討.高教學刊,2016年06期.

[5]伍再華,楊牡丹.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文獻綜述.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2016年03期.

猜你喜歡
隱性課程職業發展
校企合作開發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的優勢與機制研究
中職校語文課堂隱性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中國古代教育對高職院校隱性課程的啟示
淺析隱性課程對中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
論小學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
淺談高等院校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
審計人員職業發展與能力建設探析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中的思想引導策略研究
淺析旅游職業院校隱性課程的開發與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