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施肥量對油茶幼林營養生長的影響

2017-05-13 00:24余正國
科技與創新 2017年7期
關鍵詞:油茶樹營養生長幼林

余正國

摘 要:油茶是我國重要的油料樹種之一,具有良好的經濟、食用及藥用價值,研究施肥量對油茶幼林營養生長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試驗,對不同施肥量對油茶幼林營養生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以期能為油茶種植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油茶;施肥量;樹高;地徑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7.107

油茶是世界四大名優食用油料樹種之一,營養豐富,油質優良,同時在醫藥領域及工業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油茶對土壤要求不高,在我國種植得較為廣泛,而施肥是促進油茶林木生長、提高油茶產量和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不同施肥量對油茶幼林營養生長的影響,對促進油茶的優質豐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為沿海丘陵地區,海拔100~380 m,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3 ℃,年平均雨量1 417~1 802 mm。4—9月為多雨季節,8月雨量最多;10月至次年3月雨量較少,常有旱情出現。夏、秋之間熱帶風暴和臺風較為頻繁。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817~2 106 h,年大于等于10 ℃積溫8 309~8 519 ℃。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根據試驗林地的土壤肥力和林分生長情況,按氮、磷、鉀3種大量元素肥料的不同水平,設計3個施肥處理和1個不施肥處理作對照。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每個小區0.5 hm2,約825株,共計9 900株。

1.3 施肥時間和撫育方式

施肥時間為2011—2013年連續3年,每年4月一次性施入試驗各處理的肥料,施肥量為0.50 kg/株。施肥方式:于樹體上坡,沿樹冠滴水線正下方兩側挖2條平行溝,施肥溝長×寬×深為50 cm×15 cm×10 cm,施肥后立即回土覆蓋施肥坑。

撫育方式:試驗區主要采用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方式,每年2次,采取人工砍除和人工鏟帶方式撫育。第1次撫育工作于3—4月進行,與施肥相結合;第2次撫育工作于7—8月進行。

1.4 油茶生長指標測定

試驗前,在各處理區域內分別選30株油茶中幼樹掛牌,每木測量地徑、樹高和冠幅,此后每年11月底測量地徑、樹高和冠幅,連續觀測3年。油茶地徑測定采用游標卡尺測量主干粗度,精度0.01 mm;樹高測定采用3.5 m標桿測量地面到頂梢的垂直高度,精度為0.1 m;冠幅測量采用鋼卷尺,分別測東西、南北2個方向,取其平均值,精度為0.01 m。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和Office Excel 2003進行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配方施肥對油茶中幼林樹高的影響

植物對肥料最明顯、最快的反應是葉色、樹高及地(胸)徑生長的改變。施肥后,油茶林地土壤養分明顯增加,樹體可吸收利用的養分增多,從而促進樹體的生長。油茶幼林期以營養生長為主,主要體現在樹高、地徑以及樹冠生長上。良好的營養生長對將來的結果尤其重要,因此,這個時期對養分供給要求較高。

不同配方施肥處理對油茶中幼林樹高生長的影響差異很大。圖1為不同處理油茶中幼林樹高生長情況。由圖1可知,不同配方施肥處理對油茶樹高生長的影響隨施肥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明顯,在第1次施肥180 d(2011-11)后,各處理間油茶樹高的差距不明顯;在第2次施肥180 d(2012-11)后,處理A、處理B和處理C的油茶樹高差距不明顯,但均優于對照處理(CK,不施肥);到第3次施肥180 d(2013-11)后,各處理間油茶樹高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其中,處理A的樹高生長最明顯,對照最差。

對油茶施肥前后不同階段樹高生長的測量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較,結果顯示,施肥處理前,各處理的油茶平均樹高在1.42~1.52 m之間,說明所選油茶試驗樹的樹高生長差異不明顯,符合試驗要求。第1次施肥180 d(2011-11)后,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2012-11,不同施肥處理與對照(CK)處理之間均出現顯著差異,各處理油茶樹高的肥效反應為:處理A(2.15 m)>處理B(2.10 m)>處理C(2.02 m)>CK(1.87 m)。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處理間表現出來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到2013-11時,處理A,B,C與CK處理的樹高生長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處理A與處理C差異水平極顯著,處理B明顯優于處理C,肥效反應表現仍為處理A>處理B>處理C>CK。說明處理CK的樹高生長速度明顯慢于處理A,B,C油茶樹高的生長速度,表明油茶施肥能顯著提高樹高生長速度。與常規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對油茶中幼林樹高生長速度的反應更顯著,更有利于油茶高生長。連續施肥3年后,處理A的平均樹高增量達1.28 m,分別比處理B、處理C、處理CK提高17.42%,40.66%和146.15%.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配方施肥處理A對油茶中幼林樹高生長的促進作用最明顯。

2.2 配方施肥對油茶中幼林地徑的影響

不同的施肥處理對油茶中幼林地徑的影響不同。圖2為不同處理油茶中幼林地徑生長情況。從圖2可以看出,2012-11前,4個處理間油茶的地徑生長均有相同的生長趨勢,其生長幅度較一致,地徑生長差異不明顯。第3次施肥后逐漸拉大差距,處理A,B與處理C、CK間油茶地徑值差異更大,處理C與處理CK差異不顯著。由此可預測,隨著施肥次數的增多,差距會不斷加大。

對施肥前和連續3年施肥后的油茶地徑增量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較,結果表明,施肥處理前,不同處理間油茶的平均地徑為22.53~22.95 mm,其差異水平不顯著,說明所選油茶樹的地徑生長狀況基本一致,符合試驗要求。在前2次施肥后,處理A中的油茶平均地徑優于其他處理,但各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至第3次施肥后,處理A和處理B的油茶地徑生長與處理C和CK相比有明顯優勢,且處理A的優勢最明顯,其與處理B無顯著差異,與處理C、CK存在顯著差異,而處理B、處理C、處理CK之間無顯著差異。連續施肥3年后,處理A的平均地徑增量達31.10 mm,分別比處理B、處理C、處理CK提高15.79%,45.19%和56.20%,說明處理A對油茶的地徑生長有明顯的促進效果。表1為不同處理油茶中幼林地徑生長情況。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同的施肥處理對油茶幼林的營養生長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油茶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同施肥量對油茶幼林營養生長的影響規律,合理施肥,從而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油茶的良好生長結果。本文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對油茶幼林營養生長的影響,對我國南方油茶種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秀珍,彭秀,宋妮,等.配方施肥對油茶幼樹生長的影響[J].四川林業科技,2014(01).

[2]胡官保,蔣富強.油茶幼林施肥試驗[J].湖南林業科技,2015(04).

〔編輯:劉曉芳〕

猜你喜歡
油茶樹營養生長幼林
速生桉樹幼林撫育及施肥管理
茶耳
林業種植工程中的幼林撫育技術要點的探討
老家的油茶樹
油茶造林成活率提高及技術分析
關于雞東縣國有林場中幼林撫育現狀分析及對策
不同配比菇渣基質對草莓植株營養生長的影響
半楓荷幼林栽培技術研究
不同施肥模式對油茶植株營養生長和土壤養分的影響
黃腐酸對仙客來生長及花蕾形成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