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藜麥的推廣前景及發展思路

2017-05-15 19:34郝小芳
農業工程技術·綜合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發展思路

郝小芳

摘要:藜麥是目前唯一一種能夠滿足人體全部營養物質需求的農作物。近些年來,隨著對藜麥作物的認識逐漸加深,山西省古交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個產業的發展,從扶持政策、資金投入、人力資源配置等多個方面給予了全面的支持,并將做大做強藜麥產作為地區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經濟建設的重要項目主抓。該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藜麥推廣前景和發展思路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該次研究對更好促進地區藜麥產業發生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藜麥;推廣前景;發展思路;古交市

藜麥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最適宜人類完美的全營養谷物,其中富含大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營養價值高,被稱為“超級谷物”、“糧食之母”,具有很強的食療價值和經濟效益[1]。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地區的安第斯山地,在當地有著7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藜麥適合所有體質人群食用,特別是對面筋蛋過敏的患者有著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此外,針對一些三高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病患者、術后康復患者等群體有著不錯的臨床輔助治療價值。對于健康人群來說,藜麥也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健康食物。因此,發展藜麥種植產業有著多方面的好處和價值。

藜麥在生長過程中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種植要求比較嚴苛,需要在高海拔、無污染地區種植。因此,適合種植藜麥的地區比較有限。為了更好發展藜麥產業,古交市緊密圍繞地區特色農產品種植要求,以“一鄉一品”農業發展思路為出發點,政府和農業部門加強合作聯系,緊抓發展機遇,做好產業統籌規劃工作,從政策、資金和資源配制方面全程跟蹤服務,促進地區藜麥產業健康發展。2015年,古交市在常安鄉小婁峰村讓種糧大戶張福明進行試播試種100畝,畝產量達250 kg左右,可實現銷售收入5000元。藜麥產業市場前景廣闊,在未來有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對促進農民群眾發家致富有著很大幫助。

一、藜麥推廣前景分析

藜麥是5000年前原產于南美洲的一種全蛋白糧食,是印加人的傳統食物,被印加稱之為“超級谷物”,“營養黃金”。FAO專家推薦藜麥為植物界唯一接近理想的食物,幾乎能滿足人類所有的營養需求。近幾年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已開始大量用藜麥替代大米、小麥等谷物類糧食,歐洲及亞洲發達國家也在跟隨美國,藜麥已成為歐美最時尚的自然健康食品。

中國開展藜麥種植推廣研究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的,但是由于一直停留在基礎科研方面,推廣應用面積十分有限。近幾年,隨著人們健康飲食理念發生轉變,藜麥產業較快發展。藜麥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可以作為蔬菜食用,此外,通過對藜麥葉子中的酚類物質進行提取,可以抑小鼠癌細胞的生長。中國人口基數大,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樣也有非常大的潛在市場。藜麥作為一種遠古的全營養糧食,尚未進行轉基因等修飾,是純自然食品,必將在這個食品安全危機的時代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二、藜麥推廣存在的阻礙

第一,沒有成型專用的播種機械;第二,現行的播種機械是由鴨嘴式玉米地膜覆蓋打孔播種機改裝而成的,不能完全適應里面播技術的要求;第三,這種播種機配套動力為12馬力以上四輪拖拉機,而藜麥種植比較分散,耕地大多比較零碎,地塊面積很小,可作業的比例??;第四,改裝播種機播種深度不一致,播量、播深調節困難,鎮壓不夠到位;第五,農機農藝結合不緊密。農機、農藝、農民三方各自為陣,缺乏必要的溝通與相互交流,導致農機改裝播種機不能完全體現農藝要求。表現在聚合收獲機丟失率高、凈度差。

三、藜麥產業發展思路分析

1、強化部門聯系,做好規劃建設

近年來,古交市部分地區開始探索種植藜麥,但長勢和收成都很不理想。在諸多自然條件中,溫度是相對關鍵的限制因素,當氣溫超過32℃,藜麥的授粉就會出現問題。要找到適宜種植的溫度,需要探索海拔和緯度這兩個影響因素中的平衡點。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我們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對接,統籌協調科技、林業等部門,盡快研究制定出藜麥產業發展的總體方案,抓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布局,明確年度發展目標、實現路徑和方式,全面夯實藜麥產業發展基礎。

將發展藜麥產業作為推進山西省調整農業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山西省農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打造山西省特色藜麥品牌,將古交市打造成“藜麥之鄉”。加大對藜麥產業的科技、研發推廣的支持力度,比如,爭取在山西省建立“中國藜麥工程技術中心”;積極安排專項資金或協調有關部門,為藜麥種植提供種子補貼、農業保險和信用貸款。

2、以農業科學技術作為發展依托

首先,農機農藝配合。盡快生產出成型并適應藜麥播種的農機具,只有配套使用成型的農機具,實現全程機械化,才能使簡約栽培成為可能,才能適應當前農業的實際情況,把藜麥做成大產業。

其次,藜麥推廣不是優勢產區農民致富的唯一途經,不應盲目擴大種植面積使市場上產品數量遠遠大于市場需求,種植面積擴大應與市場需求增加相匹配,保護種植戶的應有利益。

再次,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一項農業技術的最后落腳點為農田、農機手和農民,只有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使廣區農民、農機手熟練掌握各個技術環節,藜麥大規模推廣才有可能。

最后,加強藜麥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攻關,良種良法配套,使產量和品質雙提高,為藜麥推廣清除阻礙。

四、藜麥推廣種植需要注意的問題

1、藜麥種植地選擇

考慮到藜麥原產地在南美洲安第斯山高海拔地區,因此從開始試驗就盡量選擇海拔相對高,氣候冷涼的地區選擇合適的土地種植。從過去的經驗看,山西一般選擇在太原以北海拔在1500 m以上的丘陵區,夏季最高溫度要求不超過32℃(這個溫度是國外研究學者認為藜麥花粉能承受的最高溫度),同時年降雨量不低于300 mm。但生產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這些地區的無霜期一般為90-130天,可供播種的時間很有限,而且播種期降水有限。另外一個問題是秋季成熟期降雨綿長影響藜麥的品質,雨水多會導致穗發芽。這樣就需要綜合考慮藜麥種植地區的氣候及其它因素,避免因為種植地的選擇影響結果。

2、藜麥品種的重要性

藜麥種類非常多,在原產地主要以農家品種為主,在美國和歐洲已培育出適應性強的地方品種,在產量,品質方面都有優良表現,最重要的是可以適應機械化操作。稼祺公司在過去的幾年中,邀請了國外藜麥專家在種子培育方面主要考慮到了適應性、品質、穩定性以及機械化操作方便性,目前培育出了多個藜麥品種,尤其適宜干旱冷涼地區種植。

有實驗證明當海拔在1200 m,遇到高溫襲擊,7月末日溫度達到37℃以上,結果試驗田的白藜全絕收,藜麥植株都在2 m以上,沒有結籽。別的品種盡管產量受影響,但不至于絕收。這一點告訴我們,合適的品種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品種選擇方面主要考慮幾個方面:首先,生長期考慮當地的無霜期,生長期超過無霜期10-15天比較正常;其次,藜麥籽性狀,不同品種藜麥籽的大小顏色,蛋白質含量都會有區別,在選擇時需要做全面了解;再次,藜麥的適應性。不同品種對溫度,水分的要求差異大;第四,藜麥對機械化操作的方便性,比如考慮到機械化操作,需要考慮藜麥的生長高度,側枝多少,穗的形狀;最后,產量的穩定性,這一點除了與種植管理相關外,不同品種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有些品種的授粉率要高出很多,而某些品種的授粉率很低,這樣不同品種授粉率的表現與產量有直接聯系。

參考文獻

[1] 魏愛春,楊修仕,么 楊,等. 藜麥營養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2015(15).

猜你喜歡
發展思路
江蘇農村藝術設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
廣東省城中村改造的現狀與發展思路研究
關于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思路的探索
中國奧特萊斯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探析
新常態下珠海市體育服務業發展現狀與思路研究
淺析麗水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思路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產業化發展研究
文化藝術產業集群與發展思路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