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時代下的生態共生社區設計與再思考

2017-05-18 16:30鄒越閆玉龍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7年9期
關鍵詞:三省家校聯網

鄒越+閆玉龍

國慶模式開啟了全新的社群辦學生態的迭代成長發端

河南省鄭州市國慶中學是鄭州十一中學的合作學校,是經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一所民辦學校。當然,我們希望與其他民辦學校一樣專門招收品學兼優、有發展潛質、身體健康的應屆畢業生,但由于創辦歷史只有兩年,在某種程度上,我校更像是有教無類的普通公辦學校,特別是在第一年,當我們正式拿到辦學許可證的時候,恰逢本地招生文件付印之時,所以對于報考學生,我們別無選擇。這客觀上促成了我們必須研究基礎教育均衡化發展的大課題,思考寬進之后的教育社會化服務,以及社會教育共進話題。

與幾乎所有學校的辦學努力一樣,鄭州國慶中學在其創辦伊始,就秉承“君臨世界,禮馭天下”的辦學理念,倡導學生“懂得感恩,心存善念”的價值取向,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畢業生,旨在以開啟學生的智慧為主軸,使其擁有“好性格,高情商”。

然而,光有這些明顯有些單薄,我們亟待一種超常規的運作模式來強力地支撐起這一切。于是,伴隨著鄭州國慶中學家校共建理念的確立,我們啟動了辦學特色的第一輪追求——借力互聯網架構的1.0版。在經過小升初的煎熬,家長與學生共同決定成為國慶中學的一員之后,2015年秋,第一批國慶學子與學校一起,開啟了家校辦學的嶄新時代。

為了鍛造一支合格的師生團隊,學校從一開始,就建構了眾多全新的舉措:創建了被命名為“夢群”的網上家長溝通管道,并民主產生了家長自己的管理員,他會作為義工志愿者全程見證教師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家長能真切地感悟到教師熱愛教育的情懷,了解到國慶中學教師大愛為孩子的高尚情操。

然而,眾口難調,在民主的氛圍中,溝通快速演繹成了家長與學校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撕扯不清的尷尬,如家長們會因為餐廳的餐品選擇、餐廳人員的服務方式、孩子的飲食習慣等而在家長群里爭論不休,互不相讓。學校了解后,馬上招呼家長群的管理員一起在培訓現場商量,大家也開始意識到,家長應該站出來做些什么!經過溝通,我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因勢利導,家校共建,立即籌備成立鄭州國慶中學家長委員會。隨后,起草章程,凝聚家長共識,大家一致同意“夢群”里的30位家長管理員(每班產生五名家長代表)就地轉正成為國慶中學的第一屆家長委員會成員。

2015年10月30日,鄭州國慶中學家長委員會正式成立。全體家長仔細研讀并通過了家委會各位家召代表(每班五個家委的召集人即負責人)的施政宣言,家委會主任也為這個團隊做了一個定義和宣誓:我們是有公益心、無私無畏、有責任和擔當的家長;我們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國慶的所有孩子,要像愛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愛所有家長并幫助他(她)們;我們視學校為朋友,朋友之間相互助力前行;我們筑起一道防波堤,為學校抵擋風浪;我們也是一堵防火墻,把危險隔在墻之外;我們還是一個過濾器,為學校除去一切紛擾??傊?,家委會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為教師創建一個好的教學環境。之后,家委會的第一個分支——鄭州國慶中學家委會餐廳巡檢組走上崗位,家委會的工作因此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鄭州國慶中學家委會群框架管理體系的初步建立

鄭州國慶中學家委會群框架管理體系從建成伊始,就成為互聯網時代下飛速發展中的社會化產物,這也是打造國慶中學良好學風和教風所必須的。國慶中學的每個群平臺,都在不同程度上承擔著推動學校建設向前發展的任務,也演繹出了辦學特色的第二輪追求——互聯網思維生態的2.0版。

1.“夢開始的地方”(國慶夢群)。這是國慶中學家長共同學習、交流育子經驗心得、接受專家先進教育理念的地方,也叫國慶家長夢課堂。除了節假日外,周一至周五,夢群都有家長和專家的線上分享課。家長們在這里學習、交流,不斷提高,有的把孩子教育得人見人夸,有的走上了講臺,把經驗傳遞給別的家長……這里還是國慶家長共商校事的地方,不管對與錯,自家的事大家議,通過一個合理的平臺,解決問題是關鍵,心系學校發展是責任。

2.“國慶圓夢群”(家委管理群)。這里是家校共建的策源地。學校的線下活動,教學以外的事情,在這里凝共識,先發動,再論證,最后帶領家長們共同完成。家委會家長是火車頭,和各班家長一起在各班班群里議班事、論班情。雖然班級小,但整個校風、教風以及學風的好壞,都和每個班群建設的好壞息息相關。

3.“國慶追夢群”(講師團群)。這里是國慶家長講師的搖籃,也是他們的黃埔軍校。經過學習,講師團群里的家長們個個都很棒。

4.“國慶筑夢能量群”(家委梯隊群)。這里的家長時刻準備著成為家委會中的一員,把自己的一份責任和擔當獻給家校共建事業。

5.“國慶志愿者群”。這里有家委會家長和其他家長,他們都是招之即來、來之能上、表現出色的志愿者家長們。

6.“國慶夢創意群”(國慶家長生意交流群)。在這個群里的國慶家長,有做生意和開公司的,也有體制內的,大家都因為孩子建立起了信任,架起了貿易的橋梁,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國慶中學各群的建立,為家校共建插上了翅膀,使其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運行。國慶中學家委會正乘著家校共建的東風,規劃著學校的未來?!皦羧骸本€下兩次培訓課順利舉行;由家委會協助,鄭州國慶中學順利舉行了第一屆親子徒步二十公里拉力賽;通過中原基礎教育研究院每年舉行的校長峰會和全國母親論壇,家委會和家長們成為會務志愿者,他們從中學到了知識,也獲得了成長;在國慶中學的招生中,也少不了家委會和家長們的身影……鄭州國慶中學的家校共建,正在以不同凡響的聲音,奏響社群辦學的協奏曲。

眾籌共進

如果說國慶夢群模式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家?;幽J?,那么從辦學的本質而言,家?;由鷳B無論是從其出發點還是從其回歸點考量,都離不開學生這個最核心的元成長境界的達成。因此,我們繼續出發的下一個節點目標,就指向了學生生活。此目標我們稱之為基于現代成長生態的3.0版。

中原基礎教育研究院的鄒越院長曾根據目前中學教育的現狀,提出了教育的“六大缺失、兩大空白”,即感恩教育缺失、責任教育缺失、誠信教育缺失、理想教育缺失、情感教育缺失和禮儀教育缺失,以及性格培養的空白和情商培養的空白。國慶中學根據以上短板,專門設計了德育方面的教材,并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國慶家委會在幫助學校凈化環境的同時,始終不忘初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

1.遴選校長。由于國慶中學需要一位懂教育,執行力又強的校長,所以家委會積極參與校長的遴選。經過面談、交流和比較,大家一致認為有“治薄校長”之稱的全國十佳中學校長賈建設符合國慶的育人預設,因此說服其他家長理解這位“冷面”校長,大力配合賈校長導入“引領式教學”。事實證明,一段時間以后,理性的課改立場贏得了課改一線實踐者——教師的理解和支持,這樣學校課改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2.三省教育?!叭〗逃本褪且龑W生每天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規范言行舉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小事抓起,從端正生活習慣入手,為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而設計,從課堂“三省”到交往“三省”,從餐廳“三省”到寢室“三省”,從衛生“三省”到家庭“三省”,從公交“三省”到旅游“三省”……都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考慮輕重緩急,靈活地設置德育目標。

3.評議教學。要讓家長理解學校,首先應做到讓家長了解教學的藝術特質和科學嚴謹,以及當下教學掣肘的內因所在。因此,在家委會的主持下,家長輪流有序地介入到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生活的方方面面——聽課、磨課、評議、建議……僅從聽課這一環節來說,家長就經歷了從單純地聽感覺、聽印象,到體悟設計、感知個性,再到把控學科的認知階段,隨著家長越來越懂教育,家校的溝通和諧度也越來越理想,彼此的理解和善意的提醒(幫助)就成了新常態。

4.主導招生。招生不是學校的事嗎?這種想法在國慶中學就落伍了。在家委會的主持下,招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家委會的主場,也成了在崗家委們提醒潛在新生家庭了解教育(不只是了解學校)的開始,家委會也因此成了幫助學生家庭系統思考學業成長的最佳輔導員。學校則可以藉此安心教學、專心育人、開門辦學、坦言成長……太多學校所期待的良性環境在國慶中學得以率先實踐。

5.誠信考試。學校領導以及每一位教師、學生都達成了共識:平時誠信學習,考試時誠信考試,進入社會,國慶的孩子個個都是講誠信的人。在誠信考試啟動當天,簽名布上寫滿了教師和學生的誠信簽名,也許在別人看來,一切皆不可能,但通過幾場考試,誰也不會再懷疑國慶的誠信考試是虛的。

物聯網思維將改變教育的邊界構成

國慶中學的模式并沒有止步,其本質是對事關新教育成敗關鍵之一的學習生態的完整思考和系統規劃,乃至先行先試。國慶中學正在著力籌謀時代共進的4.0版。

一方面,今天的教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那樣簡單,不再只是培育成績那樣單純,簡單復制、一種模式的教學管理已經不再適合時代的人才觀。用劉黨生老師的話說,今天坐在教室里的學生,在他們系統地完成了高等教育的學業之后,走上工作崗位所面臨的一定不是今天的課堂、教材、知識內容所能預見的。這就給當下的教育帶來了“教什么”和“怎么學”兩大挑戰。其中,“怎么學”的命題,也不單指師生,更包括了家長和社會,這就要求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必須重新定義社會成員中與教育密切相關的相關利益群體,必須實施家庭主要成員(通常是父母)與時俱進的再學習、(與子女的)同步學習、終身學習等。家長群體有其特定的純粹性特點,屬于少受功利干擾的公益群體。如果能在這個人群中注入某種學習設計,其效果會因為子女監督、共同關注、平等坦誠的氛圍而延伸出成年人之間日漸稀疏的交流、交際和學習,所以合理規劃這類社群,能促成社會化學習交往的新境界達成。

另一方面,云計算的高速發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推動了物聯網發展的步伐,其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效能,將為下一輪社會重構的新契機達成提供可能與保障。在這里,互聯網實現的是“人人互聯”和“人物互聯”,而物聯網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包括有形物品與無形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我們發現,互聯網和物聯網最根本的區別在于,互聯網上的信息是由人們上傳的,而物聯網上面的信息是通過物聯網感知層自動獲取的。物聯網技術通過構建“產品+服務”的混合運營模式來應對日新月異的交往環境和用戶需求。盡管人類目前主要著眼于物聯網的商業應用和產業變革,但我們已經敏感地捕捉到物聯網思維對未來學習、未來教育和未來生活所帶來的種種內核變異,由互聯網衍生出來的視頻直播、網頁游戲、音樂、社交、電子商務等服務勢必會在教育階層得以推廣。在這方面,家長(特別是父母)較為整齊的年齡優勢和普遍的受教育程度積累,乃至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親密程度,都預示著他們之間交往的迫切性和適切性。已經在國慶中學初期試水的“國慶夢創意群”(國慶家長生意交流群)有可能成為經得起誠信考驗和信譽擔保的多元互通平臺。

這么大的市場蛋糕會是誰的?如何搶得一杯羹?2C、2B、2G的機會點在哪里?解析物聯網概念就不難理解這些問題,物聯網并不是一個行業,它是個大框,只要符合這個邏輯架構的,都可以裝進去。它能實現跨行業的融合,整合跨行業的技術;能使各個互聯網企業、物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進入同一個大的產業鏈;資本市場重視的商業模式創新(可復制)與技術創新(復制難度大)之間的博弈,受益最大的一定是社會與用戶,僅從教育特有的潛在產業鏈來看,“軟硬”互補、迭代周期短、自我提升能力、階段依賴生態等都有可能引發教育周邊、教育相關、教育內在等一系列革命,低功耗廣域網絡、無線傳感器網、學習(商業)模式創新等相伴而生。在物聯網生態下,教育生存成為第一原則,所以為學習提供極致的產品,結合教育需求做到持續創新,大膽規劃和布局以未來教育為要義的泛教育新常態,就成了當務之急。

猜你喜歡
三省家校聯網
“身聯網”等五則
談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
區域聯動護流域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校攜手,共促發展
豪華的龍舟
風口之上,車聯網系統將是“另一個”手機系統?
互動+溝通——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溝通新模式
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規模超6000萬
湘鄂贛三省開展新聞出版廣電戰略合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