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還給人生,校園映射云影

2017-05-18 19:00魏忠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7年9期
關鍵詞:云影朱熹王陽明

魏忠

今天講三首詩,來說說成長邏輯、思維邏輯、技術邏輯和教育邏輯。

第一首來自朱熹——我注六經,你讀書。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公元1196年,飽受黨政困擾的朱熹逃到了江西贛州,經學生的幫助,在這個美麗的園子里住了下來并寫下了這首《觀書有感》。天光為理、云影為氣、湖面為鏡、活水為書,天上的公理、眼中的景色映射在頭腦中的是道。云影為何徘徊,規律如何與人心互動?朱熹深感人間正氣需要存天理,滅私欲。因此,曾為帝師的他想到了“統一思想,統一教材”。朱熹要明視聽,所做的是為《四書》做注,即以《四書》為抓手,以經注為教育方法,以格物致知為核心的一元化教育主體思想。

朱熹“名師、進士、游歷、爭斗、帝師、全才”的成長邏輯注定了他的思維邏輯,而他的思維邏輯又融入他的教育邏輯——先知后行,格物致知,人不重要天地真理更重要。朱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實踐的。朱熹的教育理念太簡單實用和工具化了,以至于元、明、清三代照搬無誤,也使其成為中國創造力最低的三個王朝,這是朱熹萬萬沒有想到的。

朱熹成為那個時代的高手不僅是因為他聰明,更是邏輯和技術發展初期必然的選擇。朱熹的選擇至今在教育技術和教育界陰魂不散:既然沉重繁雜的知識太多太重,那么就不應該每所學校一套說法,每個教師一套說辭,用大一統的物理集中共享方式,才能夠高效率低社會資源地統一思想。朱熹自認為師出名門,將孔子的四書作為圣典,學生如有讀不懂的,讀自己寫的這套教科書和參考資料就足夠了,省得無數教師和學校誤人子弟,培養奸臣。而朱熹的這種物理集中、邏輯分散的思路,在技術上也就是主機虛擬化。這種邏輯在教育上造就了科舉的八股,節省了開支,標準化了考試和錄取,繼續延伸就是我們今天常見到的全國統一高考、超級學校、精品課程、教育資源庫、虛擬仿真中心、國家示范中心、名師課堂,這就是自上而下的優質教育資源的普及。

教育技術只是工具,技術背后的邏輯才是理、才是氣。朱熹如是說,我們如是學,不舍晝夜。朱熹從校園收回師生的權利,再好的信息化也成為了工具,再好的教育技術也成為空殼。

第二首來自陸九淵——我注六經,六經注我。

《讀書》

陸九淵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朱熹在洋洋自得中,有一個人卻表示不服:“我敬仰你的為人,但不同意你的觀點;我同意你的目標,卻不贊同你的路徑?!惫?175年,鵝湖之會的陸九淵還是對自己的學生寫下了以上這首詩——《讀書》,實則諷刺朱熹。與朱熹對個人的重度包裝不同,陸九淵還真是九代貴族,因此他也不需要突出自己讀書。陸九淵連個像樣的老師也沒有,但學問和政績一點也不比朱熹差。

成長邏輯帶來的思維邏輯反映在教育邏輯上,陸九淵的這首詩與朱熹所推崇的多讀書的“源頭”和“經典”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陸九淵同意朱熹所說的“讀書人所達到的至理”這一觀點,但是路徑卻不同。陸九淵認為每個人天性不一樣,要循序漸進,讀不下去的書暫且放過,但是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和身邊能夠感受到的不要放過。陸九淵不認為讀書應該是一件苦差事,更不認為讀書只是為了識字,他認為讀書是一個過程,一個靈魂修煉的旅程,是一種游歷。陸九淵的觀點來自九代家傳,家里年輕人都要輪流管理家族的事務,從小事上自然就能體會到精髓,再去讀書自然理會得好且快。

陸九淵的哲學來自家學和小事,哲學上心即理,教育上注重家庭教育和潛移默化,這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倡導減負、小班制、家庭教育、精英教育、快樂教育。從技術邏輯上來講,如果說朱熹走過云的第一階段主機虛擬化,那么陸九淵的邏輯就是典型的客戶端虛擬化:每個學生不必有一個沉重的計算機,也不必非要去機房,書包也不要背得那么重。學生可以將適合自己的書以個性化的形式放到后臺,當使用的時候,可以用筆記本,可以用手機,還可以用Pad。

陸九淵的“教育心學”直到今天仍具有極大的教育含義:移動學習、即插即用、互動教學、翻轉課堂、智慧教室等。如果我們將教育定位于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如果我們假設教育和學校有一個全國統一的基線標準的話,陸九淵無疑是朱熹的升級版。今天各個校園和教室里多種多樣的信息化,雖然不能代替朱熹“衡水中學”模式的苦讀的升學率,但是學生確實喜歡,自殺率確實低了,更重要的是學習不一定那么苦了,知識和社會現實不一定那么遠了,學習效率確實也有所提高了。

陸九淵試圖從形式上掩蓋和回避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也從校園中收回師生的權利,在光怪陸離的信息化和教育技術工具中,不僅不能面對校園外的真實世界,就連面對朱熹訓練出來的功底,也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第三首來自王陽明——心即是經,何須注。

《示諸生》

王陽明

爾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問人。

但致良知成德業,謾從故紙費精神。

三百多年后,明朝有一個人對朱熹產生了懷疑,將自己家的竹子“格了又格”,極其認真地“格”,卻什么真理也沒發現。這位老兄對陸九淵也產生了懷疑,“真有什么每個人都一樣的真理嗎?真有什么先有知識,然后指導行動這回事嗎?”換成今天的話說,“你們忽悠了幾百年,考上大學的和成績好的畢業以后混的都不怎么樣嘛!”

這個人叫王陽明,這首詩是他在安徽滁州辦夜校時講給學生的。這首詩等于說,朱熹說要讀好書,陸九淵說要細讀書,而王陽明問:“什么叫書?什么叫教室?什么叫校園?”你們扯那么多,知不知道原本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讀的書也未必一樣,每個學生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未必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是天才,每項真理都在知行之中。

王陽明的“致真知”,不是簡單地將孟子和孔子的理念嫁接起來,而是來自對自己成長邏輯的深思熟慮。也許王陽明根本就不需要名師,因為父親就是名師;王陽明也不需要反復咀嚼讀書的先后次序,因為他過目不忘,根本不懂陸九淵所說的??忌线M士后的王陽明不再追求所謂的讀書,而是在懷疑“讀書是什么,干什么”。

比王陽明小三歲的米開朗基羅有一句名言:“塑像本來就在石頭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蓖蹶柮鹘K于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思維邏輯,即“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套邏輯在教育學的自然表現就是人生下來就是無善無惡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天才,教師將孩子身上裹著良知的泥土順勢沖掉就行了,而獲得每個人的天真,需要的是自己的實踐。好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作為人有靈心動了,就有善惡了,有了善惡,學校就有事做了,即讓學生知善惡,而知善惡的目的是發揚學生身上的善,避免人性之惡,其間人不實踐是不行的,學校不與外界交流也是不行的,這該怎么辦呢?該實踐還要實踐,執行力和實踐是修心也是教育的另外一面。

王陽明的思維邏輯如果延伸到技術邏輯,那就是“無論是朱熹的主機虛擬化也好,陸九淵的客戶端虛擬化也好,都要有一個有形的和全面的操作系統,將成體系的軟件程序預裝在操作系統里面”。而按照王陽明的邏輯,每個人都是天才,不必也沒必要成為別人眼中的一個體系,一個應用僅是一個應用,根本沒有必要把整個操作系統在一個沒有必要的應用中去拖動。那么,能不能定制和封裝一個個性應用需要的最小量的環境呢?而應用虛擬化就是這個思路。例如,我們過去按照朱熹的思路去學《論語》的虛擬化課件,那就要到教育部信息中心找到《論語》專屬服務器去學習;按照陸九淵的思路,要通過省市教育廳的學號登錄數字化門戶系統訪問自己應有的資源;而按照王陽明的邏輯,我們只要關心是什么問題,如果《論語》能回答,那么就對微信說句話,得到結論后就可以關了,至于《論語》表現形式是中文還是英文,是語言還是文字,這些都不重要,知行統一才重要,文字是蹩腳的使者,心才是智慧的主人。

我們傳統的看法是,校園之所以存在,也許是因為孩子太小沒人看管又需要和未來接軌,教師存在也許因為學生未來將會長成果實需要教師來施肥。按照這個邏輯走下去,為了更好的未來,朱熹就把校園變成一所監獄和超級學校,陸九淵就把學校變成了一個聲、光、電的劇場和信息化展示中心。王陽明不這樣認為,他不認為花朵努力開放只是為了成為果實,他認為花朵本身就是精彩,他也許還認為一塊璞玉本身就是玉,一旦有人心動,就有了價值,那么就有了好壞。設計師能干什么呢?能把玉本身好的部分留下來。如果沿著教育邏輯走下去,今天的另外一些概念——智慧校園、創客空間、智慧實驗室、學生創業、校企合作、柔性課程、彈性學制,也就都是知與行的統一,更是精彩的校園。也許王陽明會問我們:為什么要有教育呢?為什么要有學校呢?他笑話朱熹讀死書、死讀書,研究偽問題,他笑話陸九淵本末倒置,他癡癡地看著我們。用實踐行動回答這些基本問題就是:課堂還給人生,校園映射云影。

2017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得到1億美元捐助,決定建計算機樓。這一天,微軟、谷歌、星巴克等得太久了。這1億美金到位后,僅僅將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由每年400人增長到600人,而僅微軟一個公司每年就需要這所頂級名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800人。為什么華盛頓大學不“為了”多培養一些有用的學生而多招一些學生呢?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課經常是400人的課堂,1000人的考試,20人的實驗室,5個人的答疑,為什么不把實驗課增長為100人一個班呢?當然,華盛頓大學就其教育來說有多年的經驗,自有其道理,更重要的不在于此,而在于華盛頓大學的整個課程體系、培養體系、研究體系、選拔體系、信息系統都和個性相集合,都是圍繞一個個專業而進行的應用虛擬化系統。如果你只想拿一個華盛頓大學的畢業證,那么你可以都修音樂欣賞,修滿40個學分即可,但都要及格,畢業找不到工作是你的事,只要你快樂;但如果你需要畢業拿到15萬美金的工作,那你就得去這座大樓,每天晚上做實驗和作業到凌晨三點,基本每門課還得考85分以上。學生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關鍵在于自身,校園只提供了一種可能,學校既不會被功利化綁架,也不會無視環境因素。柔性課程、彈性學制、全選課、全課程平臺、全課程體系,學校提供的一個表面無為、背后平臺的支撐系統,課堂還給人生,校園映射云影。

一個為了申請計算機專業,拼搏了兩年的學生告訴我:“我試了很多次了,不拼計算機了,因為我不是那塊料,最近在拼信息專業?!?/p>

今天文章的結論,就是他所說的“是不是那塊料”。教育是個道場,學校不僅要還給師生,還要還給人生: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校園的世界就多豐富,外面的世界多殘酷,校園的學生就多孤獨。課堂還給人生,校園映射云影。

猜你喜歡
云影朱熹王陽明
真正心平氣和
春日
王陽明龍場悟道
以愛為質花下客
我坐在山頂抽煙
君子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云影
朱熹治足疾
良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