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歌曲風格的關系

2017-05-19 07:08同飛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民族聲樂關系

同飛

【摘 要】 本文在概述民族聲樂及其技法的基礎上,分析了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歌曲風格的關系。指出,民族聲樂技法和歌曲風格存在著一種依賴關系、借鑒關系和發展關系。而想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就應該注重漢民族語言的獨特性、注重區域的獨特音樂風貌、注重民歌地區的文化習俗。

【關鍵詞】 民族聲樂;演唱技法;歌曲風格;關系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經濟上的全球化帶動文化的全球化,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世界文化。我國的民族聲樂在世界文化之林保持著不敗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內蘊,另一方面是它兼收并蓄了他國聲樂演唱的技法。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處理好其與歌曲風格的關系勢在必行。

一、民族聲樂概述

1、含義

所謂的民族聲樂,就是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音樂種類,具體包括民歌、民間戲曲等等,這些民族聲樂形式體現了一個區域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目前民族聲樂已經成為音樂的一個重要分支,它集成了地方音樂的精華,去除了地方音樂的糟粕,同時又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成為音樂領域中的一枝獨秀。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我國的民族聲樂和其他民族聲樂的交流越來越頻繁。[1]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國的民族聲樂吸收了歐美民族聲樂的演唱技法,并把這些技法糅合到傳統的演唱技法中。民族聲樂兼收并蓄的特點,不僅開拓了其發展的道路,更促進了自身聲樂體系的不斷完善,使民族聲樂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演唱藝術。

2、范圍

首先,民族聲樂包括戲曲。戲曲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歷程,無論是京劇還是川劇,都是當地的精粹。在戲曲中,唱念做打無一不備,體現了戲曲多元化的表演形式。經過朝代的更迭和時代的變遷,戲曲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形成了藝術體系,確立了自己的藝術領域。無論是昆曲還是越劇,其主要的演唱主體都分為四個角色,分別是生、旦、凈、丑。這四個角色形象不同,演唱的內容不同,表演動作也存在差異之處。

其次,民族聲樂包括曲藝。事實上,曲藝由來已久,但是這種藝術形式的確立時間卻具有延后性的特征。我國在建國之后才把曲藝確立為藝術門類之一。中國的曲藝表演形式比較簡單,具體分為說和唱兩種,以說為主要表演形式的藝術種類已經為觀眾熟知,如相聲、評書等等。以唱為主要表演形式的藝術種類也得到了地方觀眾的喜愛,如京韻大鼓、東北大鼓等等。無論是哪種形式,曲藝的內容都相對固定,那就是敘述一個故事。[2]隨著我國文化政策的不斷放寬,不同的藝術門類競相發展,曲藝勢必會迎來發展的繁榮期。

再次,民族聲樂包括民歌。民歌對我們來說比較熟悉,而且民歌是絕大多數國人最喜歡的音樂類型之一。民歌是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體現了國人相對統一的審美情趣。無論是哪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在民歌中都記錄著民族的發展歷史,因此民歌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國的民歌根據內容的不同分為四類,其中生活歌和勞動歌的數量是最多的,這些民歌都記錄了我國先民的生活。

3、發展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藝術家們開始搜集各個地區的民歌,并進行二次改編和創作。在這一時期,民族聲樂的主要內容是歌頌農民的勤勞勇敢,贊美勞動的光榮,代表作品有《兄妹開荒》等等。當時民族聲樂的技法尚不成熟,既有行腔的唱法、又有戲歌的唱法,當時的音樂界將其稱之為“新歌劇唱法”。在建國之后,我國的民族聲樂發展陷入了短暫的停頓之中,而后又快速發展起來,民族聲樂的內容由贊美勞動轉變成贊美共產黨,演唱形式實現了由舊至新的轉變。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我國的民族聲樂開始了走向西方民族聲樂借鑒的道路。這一時期的民族聲樂既繼承了傳統,又借鑒了國外的聲樂技法,形成了新的演唱模式。文化對人具有反作用,音樂對人也起著重要的熏陶作用,在民族聲樂的影響下,人們愛上歌唱,以歌唱作為自己情緒宣泄的窗口,同時也促進了民族聲樂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和他國的經濟交流、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民族聲樂領域,我國的聲樂家和他國的聲樂家互通有無,實現了文化的雙向傳遞。以美聲唱法為例,過去我國對美聲技法的認識存在偏差,與他國進行交流之后,國內的聲樂家糾正了過去的失誤,形成了新的美聲唱法,李谷一老師的《邊疆的泉水清又純》便是新美聲唱法的代表作之一。[3]

二、民族聲樂的技法

1、氣息

首先,氣息是民族聲樂的重要技法之一。所謂的氣息,就是指演唱者的呼吸,在進行民族聲樂演唱的過程中,氣息調整是關鍵,如果呼吸不穩,就會對演唱效果造成影響。我國的著名音樂學家陳彥衡曾經對氣息和聲樂的關系作出了闡述。在他看來,呼出的氣息較粗,發出的音色就會較??;呼出的氣息較濁,發出的音色就會較滯;呼出的氣息較散,發出的音色就會較竭。因此在演唱之前,聲樂家們必須要進行氣息練習,調整自己的呼吸速度。

2、共鳴

其次,共鳴是民族聲樂的重要技法之一。所謂的共鳴,就是指演唱者喉腔和咽腔的共同作用。喉腔和咽腔是發聲的兩個重要器官,這兩個器官既能影響演唱者的音量,又能影響演唱者的音色,因此演唱者要促進喉腔和咽腔的共鳴,通過調整面部肌肉來控制演唱的音量和音色。

三、民族聲樂技法與歌曲風格的關系

1、關系

(1)依賴關系。民族聲樂技法和歌曲風格存在一種依賴關系。民族音樂的范圍很廣,包括戲曲、曲藝、民歌等等,這些不同的音樂形式都要以聲樂技法作為支撐,正是因為聲樂技法的不同,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聲樂類型,因此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要突出音樂形式的技法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演唱的過程中,如果片面突出民族聲樂的技法,忽視音樂本身的情感,就會使民族聲樂淪為形式化的產物,因此演唱者一方面要把技法作為依托,另一方面要傾注自身的充沛情感。

歌曲風格能突出表現演唱者的感情,聽眾在進行音樂鑒賞時,經常會用“聲情并茂”來評價演唱者的演唱,這是因為演唱者不僅在歌唱時應用了技法,更突出表現了歌曲的風格,讓歌曲的內蘊更加深厚。歌曲的風格非常多,如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舞曲、重金屬、迷幻音樂、朋克音樂、藍調音樂、爵士等等,以重金屬音樂為例,演唱者在演唱中必須釋放自我,將自己叛逆的一面展現出來;以爵士為例,演唱者在演唱中應該表現出爵士慵懶而華麗的感覺,突出爵士樂的風格。從這個角度來看,民族聲樂技法與歌曲風格相互依賴,只有在音樂中促進二者的結合,才能為觀眾呈現無與倫比的演唱。[4]

(2)借鑒關系。民族聲樂技法和歌曲風格存在一種借鑒關系。歌曲風格會借鑒民族聲樂的技法,以氣息為例,演唱者想要突出表現一種歌曲風格,必須調整自己的呼吸速度,找好換氣的位置,熟知換氣的時間等等。如果演唱者對氣息技法的了解不夠充分,就會在演唱中出現氣息不勻、越換越緊的情況,影響演出的效果。

同時,民族聲樂技法也會借鑒歌曲風格的精華之處。以“混合聲”為例,混合聲是一種特殊的音樂表現形式,在表現一種歌曲風格時經常要應用到這種真聲和假聲混合的形式。一般來說,混合聲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真聲所占比重較大的混合聲,這種聲音具有音強、透亮的特點;第二種是假聲所占比重較大的混合聲,這種混合聲具有圓滑、柔和的特點;第三種類型是真聲和假聲所占比重各半的混合聲,這種混合聲具有寬廣、靈活的特點。聲樂家在進行演唱時,經常要使用混合聲來展現作品的內容,使音色滿足作品的情境,從這個角度來看,民族聲樂技法與歌曲風格相互借鑒,二者取長補短可以促進各自的發展。

(3)發展關系。民族聲樂技法和歌曲風格存在一種發展關系。我國和他國的文化往來日益密切,在文化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發現,固步自封的想法已經不適用于當今時代,只有海納百川,取其精華,才能促進本國文化的繁榮。聲樂是文化的分支,在與外來民族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上述的發展原則同樣適用。

一方面,我國的民族聲樂技法如果脫離其他民族的演唱技法和歌曲風格,就無法形成民族聲樂的系統,促進民族聲樂藝術的繁榮;另一方面,如果歌曲風格與民族聲樂技法出現了割裂的情況,演唱者就無法完成風格表現,突出音樂的特征。隨著我國民族聲樂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民族聲樂家開始了探索之路,尋找民族聲樂技法與歌曲風格的融合之路。隨著我國音樂文化的不斷發展,民族聲樂技法和歌曲風格勢必會相互彌補,互利共生。

2、思考

(1)注重漢民族語言獨特性。想要處理好民族聲樂演唱技法和歌曲風格的關系,應該注重漢民族語言的獨特性。民族語言和歌曲風格具有密切聯系,在大多數的民歌中,都有記錄著民族生活的歌詞,這些歌詞的發音等都會對歌曲風格產生影響。為了把民族聲樂技法融入到歌曲風格之中,必須注重漢民族語言的獨特性。在我國的民歌中,歌詞的音高、音色、音強等都會對民歌的風格特點產生影響。比如說,如果一個地區的民歌語調上揚、發音活潑、習慣用詞質樸,就會形成淳樸自然、生動活潑的民歌特點。[5]演唱者想要突出表現這些民歌的特點,就要應用民族聲樂演唱的技法,調整自己的氣息和共鳴,注意歌詞的音調、歌唱的語調、方言中的習慣用語等等。

(2)注重區域獨特音樂風貌。想要處理好民族聲樂演唱技法和歌曲風格的關系,應該注重區域的獨特音樂風貌。每個地區的區域特征都不盡相同,而區域特征是形成民族聲樂的客觀條件之一,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民族聲樂,都會帶有本地區的地理特征。以蒙古族的聲樂為例,蒙古族的人們“生活在馬背上”,他們生活在地勢較高的地帶,對自然秉持著敬仰和崇拜的態度。在這種區域特征的影響下,蒙古族的歌曲多浩瀚遼闊,有蒼茫之美,同時蒙古族的歌曲帶有一種神秘色彩,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由于蒙古族的生活節奏比較慢,其歌曲的節奏比較徐緩,如《鴻雁》、《牧馬人》等等。演唱者想要突出表現歌曲的風格,就要對歌曲的源生地進行分析,把歌曲的獨特風貌和區域特征聯系在一起。

(3)注重民歌地區文化習俗。想要處理好民族聲樂演唱技法和歌曲風格的關系,應該注重民歌地區的文化習俗。歌曲風格和文化習俗的關系非常密切,文化習俗會對歌曲風格產生影響,因此聲樂家在進行演唱前,應該熟知音樂背景和文化習俗。以漢中民歌為例,這一民歌誕生在陜南地區,陜南地區的農民們以農業耕作為主,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作為消遣,在這種生活背景之下,陜南民歌也就是漢中民歌誕生,農民們在勞作之余養成了唱民歌的習慣,在民歌中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經過歲月的洗禮,唱民歌逐漸成為了當地的文化習俗。由此可見,歌曲風格和文化習俗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歌曲風格的關系密切,因此我國學者應該以此為基點,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馬丹.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歌曲風格之間的關聯性探究[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6.02.98-101.

[2] 鄭璐.略論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之辯證關系[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4.135-138.

[3] 賈春麗.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之辯證關系探討[J].北方音樂,2014.13.6.

[4] 楊莉麗.略論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之辯證關系[J].北方音樂,2015.17.65.

[5] 寧彤.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之辯證關系探討[J].芒種,2013.21.253-254.

【作者簡介】

同 飛(1988.04-),陜西渭南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

猜你喜歡
民族聲樂關系
民族聲樂教學中男高音歌唱的技術訓練與能力擴展
論民族聲樂的科學訓練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
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與方法
探究我國音樂發展的“多元化”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