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腐敗現象成因及對策淺議

2017-05-19 07:18王楊儒楊娟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王楊儒+楊娟

【摘 要】 文章從公共選擇理論、經濟學的相關原理、監督弱化等三個角度分析了產生官員腐敗的成因,探討構建我國預防官員腐敗監督機制的對策:首先,建立完善的公共權力監督運行體制機制;其次,法律法規方面的完善,形成不敢腐的環境;再次,提高國家公職人員的思想道德,形成不想腐的境界;最后,建立合理有效的不能腐的機制體系。

【關鍵詞】 官員腐??;權力監督;政府建設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于腐敗的闡述是這樣的:物體腐爛,食物腐??;行為墮落的,腐敗行為;(體制、結構、組織、方式等)混亂不堪、黑暗,政治的腐敗。政府官員的腐敗屬于一個政治現象,也就是說在國家的政治體制中產生腐敗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某一種社會制度所特有的,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腐敗現象。

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從組建之初就開始建設廉潔的黨員隊伍,從黨內開始實施“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政策。中共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多次會議中提出“全黨必須警惕起來”的強烈反腐宣言。對于當前我國官員腐敗問題及成因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運用公共選擇理論分析腐敗現象的成因

在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中,他認為無論是出于經濟市場還是政治市場的官員和平民,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為了大多數的公民謀福利。即使有些官員提出了某些為普通民眾謀福利的設想和決策,那也只不過是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拉到更多的選票而不得不有的措辭。更何況,在選舉中政治上的更替與輸贏,從根本上講也是經濟上的大比拼。在市場經濟下,政府的行為和作用往往顯示出局限性,由此而導致政府失靈。

在我國選擇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也選擇了市場經濟體制,在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腐敗現象的主要形式是權錢交易,并且這種現狀在不斷滋生蔓延。從表面上看,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權錢交易是一種利益互換的過程,雙方在這個交換的過程中都實現了自身的利益。實質上,在權錢交易的實施過程中,是國家公職人員濫用公共權力,把集體利益作為謀取個人利益的一種手段。政府的組成人員是人,而政府的職能也是由人去完成的,而不可避免的就是在政府職能與公共權力的運行過程中添加了某些人為的因素。在個人不正當的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他們違反和損害了國家和公眾利益,進行以權謀私的腐敗行為。

二、運用經濟學的相關原理分析腐敗問題的成因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過程中,在政治權利中融入了經濟的因素,隨著政府對經濟因素的干預不斷增強,經濟因素也同樣在政府權力中不斷蔓延,這就為腐敗行為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同時,產生腐敗的過程也是一種付出成本與獲得收益之間的博弈過程。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自己手中所擁有的職權,謀取個人利益,損害國家和民眾的集體利益,從而滋生腐敗。在這個過程中腐敗行為一旦暴露,既得的經濟利益和個人的政治前途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當政府公職人員產生了腐敗思想的念頭之后,他們會對腐敗行為的成本和收益進行一系列的比較,只有當腐敗的結果是:付出比較小的成本而能得到比較大的利益,只有在這樣的結果中,他們才會選擇腐敗活動。

三、從監督弱化的角度分析腐敗成因

在公共權力的行使過程中,國家公職人員是代表廣大群眾行使國家權力的,而國家公職人員設置的本義也是為人民謀福祉,爭取實現民眾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行政權力的行使過程中,有兩個對立的層面,即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自己的權力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群眾通過監督程序確保自己利益的實現。但是腐敗問題的出現使這兩個對立層面的力量產生了差異。在腐敗滋生的這一過程中,群眾的監督意識逐漸被弱化,成為力量較弱的一極,在群眾監督弱化的過程中造成國家公職人員行使權力一家獨大,力量逐漸增強,腐敗行為就是在這種雙方力量不平衡的基礎上產生的。事實上,公眾也是政治市場上的“經濟人”,他們的行為也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在監督國家公職人員行使權力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現各種不良行為。為維護自身權利,他們會采取上訪維權等各種行為,而在進行維權的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大部分而結果是“官大于民”,其事件也就不了了之。另外,有些民眾抱著“不生事,不惹事”,“不平之事總會有人來鏟”的心態,從而也導致了公民行使監督權力以防止腐敗行為產生的失敗。

四、構建我國預防官員腐敗監督機制的對策

在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反腐工作稍有成效的今天,對于腐敗問題的治理更不能因此松懈,從根本上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

首先,建立完善的公共權力監督運行體制機制。有效的監督,完善的機制,制度層面的不斷完善,這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敗行為的產生。監督將權力機關與普通群眾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權力的行使與被行使的結構,國家公職人員在制度的約束下,在群眾的監督下行使權力,民眾依靠制度行使監督權,才能使國家行政機構良性運行。

其次,法律法規方面的完善,形成不敢腐的環境。當腐敗行為不斷加深,應該從法律上制定完備的法律條款,給予腐敗行為以有力打擊,對于腐敗行為從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有力的打擊,加大對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從而形成“不敢腐”的體制機制。

再次,提高國家公職人員的思想道德,形成不想腐的境界。腐敗行為的產生從根本上說就是國家公職人員在爭取自身利益時候的鋌而走險,是對自身職權所賦予的職責的歪曲。因此,應當從思想道德方面提高黨政機關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擁有出眾才能的同時也應該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懷,使國家公職人員在思想上對自己的職權和職責有清楚的認識,從而才能在權力的行使過程中充分做到為群眾謀福利。提高國家公職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不想腐”的精神境界,從根源上杜絕腐敗行為的滋生。

最后,建立合理有效的不能腐的機制體系。在公共權力的行使過程中,公共權力的施用者和公共權力的受用者有效互動,有助于權力的良好運行。有效的監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防止腐敗行為的產生,形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對于腐敗問題的治理成為十八大以來整頓黨風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與此同時十八大報告也把反腐倡廉建設納入黨的建設之一,并且從黨內開始,加大對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把維護黨員隊伍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建設的要求納入到黨風建設和反腐建設的各項工作中。既有助于領導干部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又有助于公務員制度的純潔性建設。制定具體的方針政策堅決執行反腐的方針,堅決懲治腐敗行為,在完善的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嚴厲的懲處腐敗行為,從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五個方面推進黨員隊伍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建設。

【參考文獻】

[1] (美)詹姆斯﹒麥吉爾﹒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2]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

[3] 胡洪彬.中國腐敗與反腐敗研究三十年(1982—2011)[J].杭州: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3.

[4]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反腐倡廉建設[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

[5]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15.

[6] 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建設和反腐斗爭[J].求是,2015(3).

【作者簡介】

王楊儒(1992-)男,陜西漢中人,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