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洞穴奇案》引發的思考

2017-05-20 13:53楊清梅
法制博覽 2017年4期
關鍵詞:判詞生存

摘要:《洞穴奇案》是以一宗虛擬的案例為背景,富勒(Lon L.Fuller)教授撰寫了五篇不同的判詞道出當時法律的主要思潮,而薩伯(Peter Suber)則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九位法官的判詞,最終由十四位法官的“法官意見書”構成的法哲學著作。由該案我們認識到生存是人類生活的基本,但絕不是全部,不是目的。不同國家的法哲學流派的主流也是不同的,這是多元化的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多元的結果。因此對于不同國家來說,或許這個抉擇如此困難的洞穴奇案在某些國家也就不那么有爭議,這既是法律的困境,也是法律的魅力。

關鍵詞:判詞;法哲學流派;生存;法律的困境

中圖分類號:D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1-0268-01

作者簡介:楊清梅(1989-),哈爾濱商業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洞穴奇案》中的虛擬案件是在一個虛擬的時空里編造的案件。法官們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我們首先不看他們裁判的理由,我們只看他們煎熬的理由。首先,有一個前提是社會上的民眾包括法官自己都是覺得四名被告是情有可原的,如果拋卻法律的存在的話,這四名被告應該是無罪的。但是,因為有客觀法律的存在使得這兩者之間有著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法官們被迫要在所謂的道德和法律之間進行抉擇,并通過說理來闡述并支持自己的結論。在這一抉擇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關于法律存在的基礎和本源也就成為了判決的根本出發點。一個人無權任意處分另外一個人的生命,為了維護人類共同體生活的秩序價值以及對“絕對正義”的不斷追求,法律便應運而生,法律被制定成可視的文本。這個時候,應該如何抉擇,也就成了不同法哲學流派產生分歧的根源。是崇尚法律條文至上還是自然道德絕對正義優先成了最根本的兩派,比如說有的法官堅持的法律權威的至上,即不管民意道德如何,既然成立的是故意殺人罪,即使在法官的良心上覺得這樣的判罰過意不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法律有預先規定,違背了法律就應該受到懲罰,這是實現社會良好秩序的必然要求;另外有的法官則是從道德出發利用法律精神以及法目的這些被法律包裝的道德來進行衛道士之類的推理,如弗蘭克法官認為“假如法官發現自己在懲罰一個不比自己壞的人,他應該辭職,如果懲罰被告的法官都是在懲罰不比自己壞的人,那無疑是法律的恥辱?!拔蚁嘈?,如果要讓我們的行為與接受我們統治的人們的情感保持合理一致,只有依靠這一原理的洞見,我們才能保持必要的彈性……一旦破壞了人民大眾與指導其法律、政治與經濟生活的那些人的關系,我們的社會就瀕臨滅絕了?!钡?,在現實社會之中,那一位法官主張的法律哲學是最可以被接受,最具競爭力和說服力的呢?如同富勒教授一樣,薩伯仍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也正如富勒教授所奉勸的那樣“本案并無刻意關注與當代的相似點,那些力求對號入座的讀者,應被提醒他陷入了自己設置的鬧劇之中,這可能導致他不能領略紐卡斯國最高法院發表的觀點中所包含的樸素真理?!?/p>

首先,就法律的層面而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四名被告無疑是有罪的,對于故意殺害威特莫爾的行為觸犯了故意殺人罪,應該受到法律的追究。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其一,剝奪他人的生命必須是缺乏法律依據的,其二,行為人必須實施了殺害他人的行為。在客觀方面四名被告是實施了殺害威特莫爾的行為,雖然沒有說用什么樣的方法,但是他們都已經對這一殺人行為供認不諱。其次,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故意的內容是剝奪他人的生命。至于犯罪動機如何,并不影響定罪,但在量刑時有一定的意義。此外,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很顯然四名被告都符合這一條件,而本罪的客體是侵犯了威特莫爾的生命權利。綜上所述,就法律條文的層面上來說,四名被告是觸犯了故意殺人罪。因此,如果這四名被告如果想在山洞中生存下去又受到法律的保護的話,那么他們或者就應該做一個高尚的賭徒,愿賭服輸,輸掉的人了結掉自己的生命來給他人活下去的生機,亦或是等到其中一個人自然死亡其余的人再分而食之。

其次,就中國社會的道德層面來講,應該對這個案件也不會有太大的爭議。在這個案件中,相對于受害者威特莫爾來說,四名被告顯然是處在一種強勢者的地位。在美國,正如弗蘭克法官要求設身處地的陳詞“本案一點兒也不疑難。我知道我希望我自己在洞里干什么,也知道從良心上我不能懲罰做了我也希望做的事情的人。但是在另一種意義上,本案的難度如此突出和不尋常,以至于在我的法官生涯當中,我第一次感覺到有必要拋棄司法客觀性的面具,依靠無任何矯飾的自我意見來斷案?!币虼?,有這些傳統思想為底蘊,我想中國的民眾要想達到九成以上的民意來支持四名被告估計也是不大現實的。因而這個洞穴奇案中的道德與法律的沖突在中國應該也就不會那么明顯存在。因此,我國的價值觀應該能使法律得到很好的尊重與維護。

[參考文獻]

[1][美]彼得·薩伯.洞穴奇案[M].陳福勇,張世泰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4:15-17.

[2]謝望原,赫興旺.刑法分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

猜你喜歡
判詞生存
漢詩和譯的文體研究——以《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判詞”為例
千紅一窟(哭) 萬艷同杯(悲)換一曲淺斟低唱
——淺談《紅樓夢》中的判詞
十二釵判詞的結構方略
淺析當下國內類型電影的現狀及對策
在勞動中獲得
論我國古代判詞中的傳統訴訟文化
徽州訴訟文書所見清代縣衙門判詞的制作*——兼評清代州縣不單獨制作判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