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求課堂教學中“問”的藝術

2017-05-24 12:19王莉莉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年4期
關鍵詞:學習起點課堂生成課堂提問

王莉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既是實現教學反饋的方式之一,更是教師、學生、文本多向互動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對課堂提問規范的研究,而基于學情的提問是基本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我們可以通過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預設問題;捕捉學生的課堂生成,調控問題,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實現其主動、生動地發展。

【關鍵詞】課堂提問;基于學情;學習起點;課堂生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推進教學流程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學中不但使用廣泛,而且歷史悠久。它既是實現教學反饋的方式之一,更是教師、學生、文本幾者多向互動的基礎。規范科學的課堂提問是成功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挖掘學生的潛能;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更好地介入教師的指導、評價等。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這樣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贝_實,一堂亮點凸現的語文課往往起源于一個好的問題。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對語文課堂提問規范的研究。

然而,提問是較為復雜的一種教學技能,它既涉及到教師的教學機智,也與教師預設的問題本身息息相關。綜觀眼下的語文課,筆者發現,作為常用的課堂提問,因為各種原因,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如提問浮于文本的表面,缺乏深度,旨在追求熱鬧的場面;提問未經精心設計,不著邊際,“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成了口頭禪;提問瑣碎頻繁,支離文本,課堂成了“十萬個為什么”,學生或者疲于應答,或者干脆不答,思想像脫韁的野馬游離于課堂……凡此種種的提問,不但缺失了問題的價值,而且置學生發展不顧,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那么,行進在新課程的征途中,我們該如何規范語文課堂的提問呢?《浙江省小學語文教學建議》第22條指出:“課堂提問設計要體現啟發性、導向性和示范性。隨著年級的提高,提問要逐步從‘寫什么轉到‘怎么寫”?!督ㄗh》提綱挈領地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具體的操作環節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以為,規范的語文課堂提問,要以老生常談的學情即學生情況為基本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一、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預設問題

學習起點是指學習者從事新的學習活動時,原有的知識和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度。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在大語文教學觀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渠道變得寬廣,他們在學習新知以前往往已經有了相當的知識、經驗的積累,而并非是零起點。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七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有的老師找不準教學的起點,往往在理解內容上低估我們的學生,頻繁提問學生已經知道、懂得、理解的問題。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浪費了不少的教學時間,我們深為上課的學生感到痛心?!钡拇_,像這樣“找不準教學的起點”,低估學情或隨意拔高的提問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比比皆是。為了不“痛心”,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在預設問題時必須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1.重視現實起點

現實起點指的是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經具備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技能積累。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笔聦嵶C明,建立在學生現實起點上的提問,才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如我校為了建設書香校園,已連續兩年開展了古詩詞的誦讀、考級活動,我任教的三年級學生也積極參與,積累了大量的古詩。人教版六冊的教材中有賀知章的《詠柳》和朱熹的《春日》兩首古詩。在教學這兩首古詩前,我們班的學生已經會背誦了?;谶@樣的現實基礎,在進行教學預設時,我沒有提諸如“讀這兩首詩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哪些字的讀音?”這樣的常規問題,而是按照背誦、理解、有感情背誦這樣的思路組織教學,最后以“春天在別的詩人眼中又是怎樣的呢?”一問,引導學生背誦已經積累的寫春天的其它古詩。同學們積極參與,課堂成了學生展示、拓展的舞臺,教學目標又順利達成,我想,這緣于我對學生現實起點的正確把握吧。

2.明確邏輯起點

邏輯起點是指學生按照教材進度,應該具有的知識、技能積累。要明確學生的邏輯起點,語文教師要用心研讀課標,潛心鉆研教材,正確領會編者意圖,明確各個學段教學目標的延續性。在進行問題預設時,要了解學生之前學過哪些與該問題相關的知識,以后還有哪些知識與此相關,使問題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避免問題過于簡單或過于深奧。曾讀到這樣一個案例:一位二年級的語文老師在教學《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課時,為了凸顯“珍愛生命”的主題,設計了“生命是什么?”的問題。主要教學過程如下:該老師首先出示了一組圖片,然后用激情的導語、大段排比詩化的語句回答了他對生命是什么的理解,最后終于“亮劍”:“每個人對生命都有不同的認識,那么你又是怎么來理解生命的呢?請寫下來?!鼻也徽f那些辭藻華麗的詩句,二年級的學生是否聽得明白,還居然讓稚嫩的他們面對“生命是什么”這樣厚重深奧的問題,簡直令人啼笑皆非。以上的案例充分啟示我們,語文教師在進行問題預設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教材,考慮任教的學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能知什么,需知什么,想知什么,切實依據學生的邏輯起點展開教學。

3.找準興趣起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在預設問題時,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起點,就會使學生立刻集中注意力,學習情緒迅速達到最佳狀態,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風箏》這篇課文時,正好趕上我任教班級的學生在綜合實踐課上進行了做風箏、放風箏的活動,學生個個興趣盎然,沉醉其中。在了解了這一學情后,我擯棄了原有的設計,及時調整導入環節的教學流程。我預設了以下問題:“我們前幾天都放了風箏吧,能說說你們當時的心情、感受或過程嗎?”“如果我們把當時的經歷寫成一篇作文,你的題目是什么?”“今天,我們要走進賈平凹筆下的《風箏》,想想你們剛才取的題目,再看看黑板上的課題,你有什么疑問產生?”這樣預設的問題不但緊緊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層層推進,比原有設計中直接讓學生質疑要高明巧妙得多。

二、善于捕捉學生的課堂生成,調控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和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弊浴墩n標》頒布以來,“生成”這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已被廣大的語文教師所理解,所接受,所踐行,因為它擯棄了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然而生成性的語文課堂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挑戰,尤其是預設的問題,面對靈動的學生,往往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搞得我們措手不及。此時,我們不可能再“遵循固定的線路”前行,而應該改變策略,及時抓住生成的資源,善于靈活地調控問題,才是上策。問題調控的方法很多,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一些:

1.換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彼?,課堂上,當我們預設的問題不合學生的胃口,或者學生主動地產生問題時,我們不妨抓住這一契機,接過學生拋來的“繡球”,大膽改換問題,使課堂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比如《荷花》一文,文本中出現了“冒用得真好”這一泡泡的形式。通過解讀,我們得到一個重要的信息——要讓學生感悟到“冒”一詞運用的精妙。在教學預設中,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冒是什么意思?查字典說說?!薄懊白钟玫煤迷谀睦??”在實際的教學中,當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了冒的意思后,有個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這里為什么要用冒?可以換別的詞嗎?”問題一產生,我感覺原有的預設太注重問題的結果,過于理性,缺少過程性的思考問題,于是,根據學生的生成馬上變換了提問:“這個問題提得真好!那么,這個句子中的‘冒可以換哪些詞呢?”“荷花怎樣長出來才叫冒?”“將‘冒換成我們剛才說的長、鉆、探、挺、擠、蹦、竄,好不好?為什么?”通過三個問題的思考引導,將學生的理解、感悟、想象、朗讀有機融合,實現了三維目標的統一。因此,抓住生成,就勢變換問題,有時會使教學變得更加有層次,更加豐富而有靈性。

2.曲問

語文課文大都具有文學性。文學語言是一種描述性語言,往往有“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朦朧意蘊,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說:“文學是狡黠的情人,話不說透,讓你自個兒猜測,她用遮掩來突出,用省略來增添?!闭驗槲膶W作品留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多元解讀。但是,由于學生閱歷不深或者經驗不足,他們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出現知識性、價值觀等方面的錯誤。對此,教師應該悅然面對,坦然處之,既不要奉送真理,也不要聽之任之,更不能斥責動怒,應該抓住學生錯誤的生成資源,采取迂回曲折的提問戰術,將學生從岔道上拉回。以下是我在教學《《夸父追日》一課時的一個片段案例:

師:夸父為什么要去追趕太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名學生交流句子,初步談感受。)

師: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前面幾個學生回答在我的預設之中,如喜歡光明、想追趕太陽、勇敢、神奇,最后一個學生說夸父是個愚蠢的人,太陽那么遠,怎么可能追得上?話音剛落,有部分學生開始附和贊同。)

師:這個同學的回答還真值得我們研究哩。同學們,請你們再讀讀夸父的想法,想一想,夸父追日,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生1:夸父想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他想讓地球上的人們生活在光明的世界里。

生2:夸父追日不是為了他一個人,而是為了所有的人,我覺得他非常偉大!

師:同學們,有了太陽,會怎樣?請聯系我們學的21課《太陽》說說。(生答,略)

師:孩子們,傳說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的,其余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作為首領的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陽留住。

你們說他是個怎樣的人?

(生答:偉大,了不起,勇敢)

師:我們這個單元學的是神話或傳說故事,《夸父追日》也是個神話故事。請大家回想一下,神話故事都有哪些特點? (生:想象很大膽,描寫很夸張。)

師:現實中的太陽是那么遠,沒有人能追趕上它??墒强涓竻s要去追趕太陽,這就是神話故事大膽的想象,所以說夸父的想法是多么的神奇!

案例中,當一位學生出乎意料地說“夸父是個愚蠢的人”這樣的“另類之音”時,我并沒有當頭棒喝,也沒有棄之一邊,而是抓住學生的錯誤,及時調整原有預設的問題,增加了教學環節,通過曲問的方式,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又凸顯了人物和文本的正確特點,使課堂因學生的出錯而出彩。

3.追問

追問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經常能見到,它是教師進行有效指導的方式之一,是許多教師屢試不爽的成功經驗,也是教師教學機智、教學能力的一種表現。追問本身不是教學的目的,它只是教師引導學生更為深入理解文本的手段。在動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的生成達不到我們所期望的預設,他們的理解、感悟不夠到位、比較淺顯時,教師通過追問進行即時的疏導、點撥,可以刨根究底,令學生茅塞頓開,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當然,追問是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會促進學生的發展;假如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都不假思索地追問“還有嗎”,教學必然會顯得蒼白無力、索然無趣。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在初讀結束后提問:“這篇課文哪個詞讓你感觸最深?”第一個學生說到“一動不動”,該教師追問:“還有嗎?”第二、第三、第四個學生分別回答“一動也不動”、“千斤巨石”、“沒挪動一寸地方”為了得到預設的詞——紋絲不動,該教師還在無休止地追問,搞得學生一臉茫然,最后還是教師自己一臉惱怒地說出,使原本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氛圍消失得無影無蹤。其實這四個同學所找的詞或短語與紋絲不動有異曲同工之妙,此時,教師只需一個追問:“剛才我們所找的詞或短語用文中一個詞概括,是哪個?”相信,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何須教師、學生這么的折騰!

提問伴隨著語文教師從傳統的課堂進入了新課程的天地,這一傳承至今的教學手段充滿了智慧、情感和技巧,仍需我們不斷地潛心研究,才能收獲教學的真諦。而無論新課程的改革走向如何,教學的最終目的——為了學生的發展是不變的。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基于這樣的理念,我們的語文課堂提問也應該依據學情進行,惟其如此,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有精心預設下的精彩生成,才能促進學生真正有效地學習,實現其主動、生動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山西教育報刊社,2015.3上

[2]《教學月刊》.浙江教育學院教學月刊社,2016.4上

[3]《教學月刊》.浙江教育學院教學月刊社,2016.6上

[4]《教學月刊》.浙江教育學院教學月刊社,2011.11上

猜你喜歡
學習起點課堂生成課堂提問
捕捉課堂生成,引導深度探究
賞識,讓課堂生成更精彩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技巧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著眼課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性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以學習起點為基礎構建高效課堂
研究學情,以學定教
談語文課堂的精彩誰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