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角下的高校學風建設策略探析

2017-05-27 06:18耿曉龍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7年19期
關鍵詞:學風建設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

(天津理工大學,天津,300384)

摘 要: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高校教育事業既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中,從而樹立學生崇尚真理的價值追求、唯吾德馨的道德情操、報效國家的社會責任,引導學生勤學求知,勇于創新,開拓進取,以改善大學生的學風問題。

關鍵詞:立德樹人 高校 教育工作者 學風建設

學風并非只以“學習的風氣”來理解,在不同領域,對“學風”意義的理解不盡相同。學術界關于“學風”內涵的界定,歸納起來,大致分兩種:

其一,從廣義上是把校風、教風、學風三位一體,來追求理解的全面性和整體性。由此,高校學風是指學生、教師、學校的治學精神,是學生在理論學習、教師在教學管理、學校在學術研究等方面的狀態。學風主要體現為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學習風氣、精神風貌。

其二,從狹義上是把在校學生作為第一視角來對學風加以概括。

即高校學風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作風,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認知、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學習習慣、學習環境等。高校學風是一所大學歷史和文化的凝練,是若干屆大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普遍表現出來的大學精神和學習風貌。

隨著我國高校的教學改革和辦學理念的轉變,多數學校將學風建設作為本校的重點工作之一,但近些年出現的學風問題,使如何改善和提高學風建設逐漸演變成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由此可見,如何堅持立德樹人,借此改善和提高學風建設亦演變成更值得研究的問題。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這是國家領導人對教育的根本性質和任務的新概括,那么何為立德樹人,立德為樹立德業,樹人為培養人才,這就包含了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從自身做起,擁有豐富的學識魅力、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通過引導、教育、示范作用,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大學生。

一、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利用自身師德魅力,引導優良學風的形成。

高校教育工作者改變自身觀念,放低身段,與學生平等相處,共同學習,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來感染、帶動、啟發學生。此外,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層次,拓寬自己的知識儲備,完善自己的師德修養,主動與學生培養共同語言,和學生通過各類社交手段形成良性互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而在學生群體中樹立較高的威信,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很自然的接受自己的引導,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引導學生自覺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二、高校教育工作者需開展知識技能培養,力創優良學風的形成。

知識技能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第一要務,而讓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是國家培養高等人才的基礎任務。習近平主席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周年上進一步強調,國家的進步、民族的發展需要大興學習之風,只有將所學知識發展成為科技成果,變成實際的生產力,方能體現教育的社會作用。由此可見知識技能培養的重要性,因此應該創立一套完善的以教師示范作用為主導的知識傳播機制,實現智育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體育教育的有效結合,明確學生的成長發展要求,立德樹人,積極幫助學生樹立探討科學、鉆研科學的學究精神,開展專業技能知識的培養訓練,幫助學生適應自主學習的科學方式,進而在主動的知識技能傳播過程中,力創優良學風的形成。

三、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創新是一個國家不斷興旺、持續發展的希望之源,是一個國家社會進步、科學發展的力量之源。一個沒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民族, 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人才優勢的最突出表現是創新 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依賴于教育,而高校則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搖籃。高校想要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首先要著力打造一支勇于探索、創新的教育工作隊伍。繼而在立德樹人的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及個體特征,保護他們自我萌發的創新意識,對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給予及時的充分的肯定,同時教育他們正視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樹立自信心,形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優秀品質,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最終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四、高校教育工作者需重視學校文化建設,強化優良學風的形成。

我國歷來強調社會的整體價值,個人作為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堅持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在促進個人全面發展的同時,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高校文化建設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基本準則,對單個學生的本性、特點進行把握和剖析。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把握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過程離不開校園文化建設的支撐。高校應積極開展班級文化建設、課堂文化建設、宿舍文化建設、黨團文化建設、社團文化建設、創業文化建設、網絡文化建設等,教育工作者應積極組織開展并參與豐富的班級評優活動、課堂評比活動、宿舍共建活動、紅色黨團活動、社團優選活動、科技競賽活動、創業競賽活動、文明上網活動等,以使先進的校園文化得到精煉,從而構建以高校教育工作者為中心的,充滿向心力、凝聚力的班級、年級、學院、學校,全面強化優良學風的形成。

五、高校需加強教育工作干部隊伍的建設,保證優良學風的形成。

教師只有認可學校組織的使命,并將個人目標與組織使命相結合,才能從內心接受并積極參與組織管理的活動。學校應努力調動教師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幫助教師學習提高和自我規劃,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運用各種激勵手段鼓勵優秀教育工作者向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發展,使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得以在科研、教學、思想政治教育多個方向得到全面發展。同時,高校需完善與學生最緊密的班主任的聘選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通過激勵管理,吸引和鼓勵廣大教師,尤其是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利用這些教師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來影響身邊的學生,從而保證優良學風的形成。

在高校學風建設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立德”是出發點,“樹人”是落腳點,從學生的發展需求、自身特點、成長規律去“樹人”,著眼于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去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改變高校整體學習風氣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學生的思想,同時建立健全學校的日常管理機制,再以“立德樹人”的思想為保障,幫助樹立學風建設機制,以校園學風文化為支撐,來促進完善學風建設機制,并改善學生的學風問題。

參考文獻

[1]孫馬.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9,(7):35-38.

[2]胡琦,陳海燕.基于學習型組織理論的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規劃[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8).

[3]王景華.試論新形勢下高效“三育人”工作的創新與發展[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作者簡介:耿曉龍(1984.02-),男,漢,河北省,天津理工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政管理。

猜你喜歡
學風建設教育工作者立德樹人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淺議武夷學院“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活動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精彩晚會掠影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風雨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