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江虹民俗小說的三重世界

2017-05-30 18:20尤作勇
關鍵詞:秦安都市民俗

尤作勇

摘要:

肖江虹民俗小說創作的深層敘事結構是自然世界、生命世界和都市世界的三元糾纏,而非鄉村世界和都市世界的二元對立。肖江虹的民俗小說創作展現出鮮明的生命本位意識。肖江虹民俗小說創作中生命世界的建構一方面依賴于對自然世界的不斷超越,一方面依賴于同都市世界的不斷角力。

關鍵詞:

肖江虹;民俗小說;自然世界;生命世界;都市世界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099(2017)06-0150-04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shb.2017.06.26

肖江虹的三部中篇小說《蠱鎮》《懸棺》《儺面》分別發表在《人民文學》2013年第6期、2014年第9期和2016年第9期,是肖江虹小說創作最新的成果展示。這三部在時間上連貫而出的小說作品其實在題材、主題和結構上保持了巨大的關聯性和承續性,構成了一個三部曲式的小說系列。這三部小說都具有十分鮮明的民俗性征,三部小說的名字本身已經盡顯而出,但民俗性無疑并不能涵蓋和窮盡這三部小說的全部意蘊。正如施戰軍在《人民文學》 2016年第9期的卷首語中評價《儺面》時所說:“《儺面》不是一般的民俗小說,‘常之固守和‘變之瓦解已經不能概括作品的諸層面,在這條文脈上,從沈從文、汪曾祺到王潤滋,李杭育再到肖江虹,恒久的極致手感的養護,所面對的是世風的粗糙度漸次變大,實情實景幾乎已經框不住心神的奔突?!盵1]3而透析其小說敘事的內在深層肌理以及各個敘事部件之間幽暗微妙的糾纏關系正是幫助肖江虹的小說創作擺脫簡單的民俗標簽、回復其本然面目的有效途徑。

一、肖江虹民俗小說的三重世界

不管是《蠱鎮》《懸棺》,還是《儺面》,其顯在的主題都是在展示鄉村世界在現代化的浪潮中逐步淪喪的命運困境,這些民俗題材的小說創作可謂肖江虹吟唱的一曲曲貴州的鄉愁之歌?!缎M鎮》的主人公王昌林是蠱鎮最后一個制蠱師,《儺面》的主人公秦安順是儺村最后一個儺面師,他們是鄉村世界最后的守護者。

雖然肖江虹的這些民俗題材的小說創作并沒有正面去展示現代都市的生存樣態,但其對鄉村世界的“惘惘的威脅”卻無處不在:“這幾年的蠱蹈節讓他窩火,每次節氣來臨,個個都嘆氣,還說什么人都走光了,搞給誰看???老得都要入土了,誰還有這個閑心???”[2]22都市世界無疑是被置放于鄉村世界的對立面而存在于小說文本的潛敘事層面的,這也構筑了肖江虹民俗題材小說的基本敘事格局。

但作為顯在的和主體敘事內容的鄉村世界在肖江虹的民俗小說里卻并不是鐵板一塊的。肖江虹是一個具有生命本位意識的作家,卻并不信奉道家的自然天成。王昌林的制蠱、秦安順的制儺以及燕子峽男性群體的攀巖儀式不僅僅是一種對立于都市世界的生存樣態,更是一種對鄉村世界自然的、俗世的生存情狀的不斷超越行為。雖然,肖江虹在他的民俗小說里極為排斥現代化的滾滾浪潮,極力守護生命的純真美好,但不管是現代化還是本真生命其實都是通過直面自然、超越自然獲取到的。作家極力排斥和極力守護的東西竟然擁有一條如此一致的獲取途徑,不能不讓我們感嘆人類生命的曲折幽微。

我們在肖江虹的民俗小說里并沒有看到一個像沈從文的《邊城》、汪曾祺的《受戒》那樣的天人合一、渾然一體的鄉村世界,相反,肖江虹提供給我們的鄉村世界的色調是斑斕的、駁雜的。其實,這正是肖江虹民俗小說創作的難能可貴之處。如果人類生命的美好就是簡單的回歸自然,人類幾千年的文明進程就是白走的。對此更為全面、深刻的觀照方式應該是康德式的二律背反觀念,鄉村與都市之間并不應該是一種非此即彼的簡單對立關系,而是一種需要我們去直面的復雜生命處境。肖江虹的民俗小說把鄉村世界分為自然世界和生命世界,極力將其復雜化的行為正可以視為超越簡單的對立設置,直面人類復雜生命處境的一種努力。這樣,肖江虹民俗小說的深層敘事格局就不再是鄉村世界與都市世界的二元對立,而是自然世界、生命世界與都市世界的三元糾纏。

二、自然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對壘

肖江虹民俗小說里的自然世界和生命世界因為共享同一空間而往往被視為一個世界——鄉村世界。其實,肖江虹的民俗小說對二者的區分是十分明確的。在鄉村世界未受現代化浪潮侵襲之前,其自足為一個有機世界并不斷獲取生命依據的途徑就是對自然世界的不斷超越。

肖江虹的民俗小說所展示的鄉村自然世界的基本境況是貧瘠的、凄厲的、粗鄙的?!稇夜住穼Υ说臅鴮懽顬槿婧图校骸澳谑沁@里的主色調,要見到綠色,得等到莊稼伸腰,那些大豆玉米在氣勢洶洶的石堆里格外扎眼,一小塊一小塊的,最寬的半間屋子大,窄點的八仙桌大小,還有那些從石縫里長出來的,孤孤單單,在風里扭動著孱弱的腰桿,遇上狂風,呼呼幾下就倒了苗,掙扎幾日后,又慢慢直起了腰?!盵3]88土地,因為對自然萬物的孕育而幾被視為生命的同義語,在這里卻處處展示出對生命的拒斥。燕子峽,《懸棺》里的這個失去了土地庇護的村落只有轉而祈福于鷹燕的庇護,鷹燕也最終成為了燕子峽的圖騰?!稇夜住肥切そ缙駷橹箤懙淖罹咴⒀砸馕兜淖髌?,里面燕子峽的故事幾可視為整個人類文明歷史征程的一個縮影。燕子峽村民一代代前赴后繼的攀巖儀式成為人類進行自我超越、不斷奔赴新的精神高地的生命寫照。

燕子峽的村民面對自然環境的極端惡劣、物質生存的極度匱乏,實施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自我救助。既然那個自然的世界無可更改,那么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就只能用人的一腔生命之血去澆筑。我們在《懸棺》里沒有看到燕子峽的村民有任何為改變生存條件而直接作用于自然世界的行為,如開荒、屯田等,構成了《懸棺》主體內容的正是那帶有濃郁的儀式意味的攀巖行為。不管是攀上燕王宮,還是登上祖祠崖,其實都并不能真正改變燕子峽惡劣的生存境況,卻成為了燕子峽村民最大的生命信念。

來高粱,是《懸棺》重點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也是《懸棺》所營建的生命世界的關鍵人物。雖然“來高粱”的名字指向了一個物質世界,來高粱的一生踐履的卻是一種純然的生命意向。他二十三歲在攀巖時從懸崖墜落從而失去了雙腿。他非但不感謝那些把他救下的鄉鄰,反而對他們的救助行為充滿了仇恨。他非但不慶幸自己的肉體生命還能夠茍活,反而將其視為不堪忍受的奇恥大辱。因為,在來高粱看來,失去了雙腿就失去了繼續攀登的希望,也從而失去了生命意義的終極源泉。在小說的結尾,來高粱借助自制的一對翅膀終于飛上了懸棺崖:“在山頂立了片刻,那面剪影雙臂展開,鷹燕般從高處飛了下來。風鼓著翅膀,緩緩向水的方向降落。下到水面,起起落落好幾回,他終于找到了水面上那口屬于他的棺材。爬進棺材,他卸下那對翅膀,兩手扶著棺沿,開始唱歌?!盵3]116這段描寫是肖江虹民俗小說最具魔幻色彩的文字之一,也是其營造的生命世界最為集中的展示。來高粱在自己的生命終結時刻做出的最后一次生命搏擊,全然擺脫了物質拘囿、邏輯規范和自然限定,達至了一種最為酣暢淋漓、至真至純的生命境界。

《儺面》里自然世界與生命世界的分野更為明晰。依仗那一張張儺面,《儺面》里的鄉村世界就切分成了兩個涇渭分明的世界。展現在《儺面》里的自然風貌一如《懸棺》里的那樣荒涼和蕭瑟:“著實無奇??!既無繞山岨流的清溪,也無繁茂翠綠的密林。黃土裸露,怪石嶙峋,低矮的山尖上稀稀拉拉蹲伏著一些灌木,仿佛患上癬疾的枯臉?!盵1]4而一幅幅儺面則把我們引渡到一個個生命的洞天福地:“拍拍褲腿站起來,秦安順發現天光悱惻,照模樣推測該是黑夜和白晝開始交接的時候,四下泛著幽幽的藍光。門口那棵死去多年的紫荊樹竟然開花了,花串呈淡藍色,拳頭大小的蜜蜂在花間嗡嗡飛著。折出院門,天光大亮。陽光是橘色的,儺村浸泡在一團柔和里,像朝霞里嬰兒的臉龐?!盵1]7這樣的文字,我們在《圣經》里讀到過,也在魯迅的小說《補天》里讀到過。天地間的這一派祥和、澄明與華美,是人類生命初創之際獨有的氣象,展示了人類生命最為原初的美好與純粹。我們雖駭然于《儺面》中那一幅幅小小的儺面使天地陡然變色的強大威力,卻仍清楚無比地讀到了肖江虹欲借助儺面將生命寂然的自然世界超度成一個生命盎然的生命世界的良苦用心。由此,“儺面”在《儺面》中也就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民俗道具,而成為通達生命澄明之境的生命通道。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把“無我”視為一種比“有我”更高的審美境界,這仍然不過是老莊思想在美學論域的一種折光。但再本真、純粹的生命世界,如果缺少了人的參與,缺少了人的精神意念的融入,就注定會急劇滑落成一個寂然、蕭瑟的自然世界。肖江虹無疑深諳于此。在《儺面》中,天地間景色的巨大反轉不過是儺面魔力的一個方面,對人之自然生命邏輯的違逆與超越才是儺面敘事的重心所在。在《儺面》的開頭,儺村的那些百歲老人們本來形體已經干枯,思維已經混亂,靈性已經喪失,但一戴上儺面,一切立即恢復了元氣,他們又得以重返那盎然的生命世界。這是《儺面》的一個序曲,引出的是主人公秦安順,儺村的最后一個儺面師,在人生暮年猶自酣暢的生命之旅。

如果撇開儺面師的身分,秦安順就是滿布在中國當今農村的最為典型的孤獨留守老人形象。新近喪偶,一子已逝,另外二子遠赴城市打工,只有孤身一人獨守鄉村家園。這是一副可以讓人生發多少感慨、凄涼孤寂的鄉村生活圖景啊。這樣的鄉村生活圖景在那些直面中國農村歷史變遷的文學作品中不斷出現,那些作品滿儲的對鄉村文化淪喪的命運憂思更是讓人動容。但《儺面》的主題立意卻并不于此?!秲妗防锏那匕岔樏鎸θ諠u蕭瑟的鄉村、日漸老衰的自己已經找尋到了有效克服、全面超越的途徑,那就是在由儺面制造的生命世界里沉浸和遨游。所以,秦安順全然沒有一般農村留守老人的暮氣沉沉、怨天尤人,而是展現出極為舒展、從容的生命姿態。小說為此所做的一個情節設置讓人印象深刻。借助于儺面,秦安順竟然得以進入到自己父母相親、結婚、孕育的歷史場域。這是對自然邏輯的違逆,卻正可以視為對生命邏輯的遵從。一個暮年老人,以對于自己的生命孕育過程的回返擺脫了死亡之神的挾持,從而達致一種原初的生命狀態。依靠于此,小說的主題也更為扎實有序地走向對一種純粹生命形態的禮贊。

三、都市世界與生命世界的角力

在肖江虹的民俗小說中,處在潛敘事層面的都市世界在小說的整體敘事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卻是不容忽視,也是不可或缺的。肖江虹民俗小說生命世界禮贊的主題意旨建構除了依賴于對自然世界的不斷超越,更有賴于同都市世界的不斷角力。肖江虹“民俗三部曲”的這三部作品對于都市世界與生命世界關系的書寫依照發表時間的順序呈現出一種邏輯上的次序性,反映出肖江虹的民俗小說創作在價值立場上漸次發生的某種變化。

《蠱鎮》是肖江虹“民俗三部曲”的首篇。蠱鎮的最后一個制蠱師王昌林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小說的主人公,他也是蠱鎮的生命世界最為自覺的守護者。雖然,《蠱鎮》中自然世界與生命世界的分野不如《懸棺》和《儺面》那樣明晰,小說仍然用了很多細節去著力建構一個豐盈的生命世界。比如,小說中反復出現的王昌林對一個年老體衰的老鼠的喂養和呵護。在這樣的敘述中,人與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對立關系被徹底顛覆了,老鼠作為人類生存破壞者的形象也被徹底重塑。小說表現出,在作為生命載體的層面上老鼠與人類仍然是無可置疑的同胞關系,年邁的王昌林對一只年邁老鼠的友善行為正是出于一種生命與共的感慨與同情。

在《蠱鎮》中,王昌林本人面對都市世界對鄉村生命世界的不斷侵襲是無可奈何的,他一心要培養一個接班人的計劃也是以失敗告終的。但小說在對都市世界與生命世界關系的處理上卻展現出遠超王昌林本人的力道與強度。制蠱與放蠱的本義在《蠱鎮》中被刻意敘述成是為了治病救人,其擔負的是對鄉村生命世界的維護和延續功能。但制蠱與放蠱的行為在小說中卻并不是一味和善的,在某些時候仍然會展現出一種戾氣,而制蠱和放蠱偶爾展露的猙獰正是對準了都市世界。王四維是《蠱鎮》都市世界的中心人物。雖然王四維更為確切的身分只是一個背井離鄉、遠赴都市的打工者,但卻表現出對都市生存的迷戀與堅守。他對妻子的背叛行為其實指向的是對整個鄉村生存形態的背叛。他也為他的這種背叛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來自他的家鄉蠱鎮的一次放蠱讓他最終命喪黃泉。雖然小說一再強調都市生存的來勢洶洶對鄉村生存空間造成了無情的擠壓,在這樣的敘述中,鄉村世界顯得如此無助和落寞,卻又借助鄉村古老神秘的制蠱和放蠱行為對都市世界進行了極為有力的反擊,這種反擊所具有的殺伐之氣讓人不寒而栗?!缎M鎮》的價值立場無疑仍然是守護、禮贊一個純然、本真的鄉村生命世界,只是態度顯得過于峻急了,方式顯得過于血腥了,這也從根本上違背了生命世界的內在邏輯,以如此暴虐的方式去守護的生命世界必將走向對生命本身的叛離。

《懸棺》里的燕子峽也同樣不斷地受到外面的現代都市世界的侵襲,而且侵襲的力量也不再僅僅是出自鄉村世界內部的一個或幾個人,而是挾持著正當理由的強大的官方勢力。燕子峽山高地貧,十分不適合人的生存,卻是建造水電站的絕佳場所。官方給出的讓燕子峽村民集體遷移的理由無疑是十分正當和不容反駁的。雖然官方要侵占的本來只是一個環境惡劣的自然世界,但燕子峽依靠攀巖建造的鄉村生命世界卻因為和鄉村自然世界同享一片空間而受到了巨大牽連,遭遇了滅頂之災?!缎M鎮》中都市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勢若水火的簡單對立在《懸棺》里卻呈現出極為復雜糾纏的關系,正象征了人類文明歷史的復雜進程。不管是都市世界,還是生命世界,其實都是依靠對自然世界的提升和超越而獲取到的。在這種意義上,它們不但不是對手,還具備了因為擁有共同的對手而結盟的可能性。當然,它們最終并沒有結盟。雖然二者都是在對自然世界的超越中鑄就,卻仍然遵循著極為不同的邏輯規則?!稇夜住分兴尸F的自然世界、都市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復雜糾纏關系,征顯了人類最為基本的生存真相。正是基于這樣的敘事邏輯,燕子峽的村民雖然在情感上、口頭上一再抵制搬遷,還是最終默默地、乖順地搬離了燕子峽。來高粱成為全村唯一一個沒有搬遷的人,他以自己最后絢爛的生命綻放完成了對燕子峽生命世界的最后守護,這也更像是對一個生命世界的祭奠行為。

由《蠱鎮》里借助放蠱對都市世界的暴力一擊到《懸棺》里對生命世界消失的凄美嘆惋,肖江虹的民俗小說創作在對都市世界與生命世界關系的處理上所進行的敘事轉移顯而易見。但肖江虹對此的敘事探索并沒有終止。于是,緊接著《蠱鎮》和《懸棺》,又有了《儺面》。

《儺面》雖然像《蠱鎮》和《懸棺》一樣也沒有正面展示一個都市世界,卻用了明顯多出了很多的筆墨去描寫、敘述與都市相關的人與物?!秲妗分械念佀厝菔且粋€返鄉的女性外出務工人員。在《儺面》的整個敘事布局中,這幾乎是一個和秦安順同等重要的人物形象。肖江虹的民俗小說第一次以一種細致入微的情節敘述與人物描寫展示與都市世界相關的生存觀念與生存樣態。都市世界在肖江虹民俗小說敘事格局中所占地位的巨大提升透露的是這樣的訊息,那就是肖江虹民俗小說里的都市世界終于不再僅僅是生命世界無可奈何面對的一股生命逆流或者生命世界需要暴力反擊的一種邪惡存在,也因此不再僅僅是一個被抽空了所有內涵的空洞干癟的符號。無疑,都市世界不管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不需要依托于外物就能夠自足的世界。寫作《儺面》的肖江虹已然認識到,對于一個純然生命世界更好的守護方式,恰恰是建立在對現代都市生存足夠理解和洞察的基礎之上的。

顏素容身患絕癥,無奈從都市歸來。面對死亡的陰影,整個人陷入到一種狂躁、易怒、乖張的精神狀態。雖然已經深陷絕望的漩渦,返鄉之初的顏素容卻處處展示她作為一個昔日都市闖蕩者的優越感。她對自己的父母故作冷漠,對恩人四婆驕傲蠻橫,對儺村的最后一個儺面師秦安順惡毒嘲諷,將一個喪失了生命靈性、生命本真的靈魂盡顯而出。顏素容生命情狀漸次發生的變化依賴于她對秦安順的一次次造訪。這也是《儺面》在秦安順自足的生命之旅之外的另一個重要的情節線索。在二人的交往中,雖然顏素容對秦安順極盡嘲諷、羞辱之能事,秦安順對顏素容卻只有憐愛和呵護。在這里,生命世界與都市世界的關系相比于《蠱鎮》可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面對生命迷失的都市世界,生命世界不但不再欲除之而后快,而是給予了最大程度的體諒與包容。這種體諒和包容來自于生命世界對都市世界生命與共的感同身受,來自于生命世界對人類生命整體的責任承擔。因為,都市世界無論在多大程度上遠離了生命本真,仍然是屬于人類生命的內部事件。在生命本位的層面上,都市世界與生命世界不但不是勢不兩立的敵人,而是血脈相連的同胞。借助于此,肖江虹民俗小說創作的生命本位主義敘事終于達致一種充分和圓滿的狀態。在《儺面》的結尾處,顏素容在秦安順這位暮年老人寬厚、豁達、從容的生命熏染下,慢慢消融了戾氣,走向生命的達觀,重返生命的本真。

肖江虹的民俗小說創作通過對自然世界、都市世界和生命世界這三重世界復雜糾纏關系的書寫為中國的現代鄉土敘事傳統貢獻了別具一格的小說樣式,也注定會在貴州文學版圖乃至整個中國鄉土敘事版圖上踏下自己鮮明的足跡。

參考文獻:

[1]

肖江虹.儺面[J].人民文學,2016(9).

[2]肖江虹.蠱鎮[J].人民文學,2013(6).

[3]肖江虹.懸棺[J].人民文學,2014(9).

(責任編輯:楊飛)

猜你喜歡
秦安都市民俗
冬季民俗節
潛行水下 暢游都市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我和另一個我
民俗節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星光落你眼底,有我沉醉的笑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