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客家山歌劇舞臺美術

2017-05-30 03:30劉慧
歌海 2017年6期
關鍵詞:舞臺美術

劉慧

[摘 要]舞臺美術是隨著舞臺演出的不斷發展而進化的,是集多元化為一體的舞臺表現形式。它由舞臺布景、燈光、服飾、化妝、道具等構成,結合劇本內容,運用多元化的藝術表達手段,更好呈現劇本內涵,烘托藝術效果,彰顯舞臺魅力。舞臺設計可打破單純的視覺美感的追求,轉而追求一種動態的空間美感,為戲劇角色營造所需的生活環境,為演員塑造人物形象、展開劇情服務,為舞臺表演藝術服務。

[關鍵詞]舞臺美術;舞臺設計簡潔化;舞美多元素;舞美延用性

戲劇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而舞臺美術是戲劇和一切劇場藝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在戲劇藝術的綜合呈現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不僅僅是展示時代背景、表現地域風貌、反映民俗民風、交待舞臺情境,而且還可起到推進故事情節、強化戲劇沖突、加深人物情感、渲染舞臺氛圍、定位戲劇風格等作用。舞臺美術設計的目的,不應僅僅是展示表象的戲劇情境和舞臺景物,而是應通過這些舞臺情境的營造,指向戲劇最深層、最本質的精神內涵,表現出藝術作品最高的藝術境界。作為一個具體的舞美作品,應該具有多種層次和多樣性的功能,這些層次和功能可以是對社會、政治、歷史時代、風俗、科學等層面的立體的詮釋。

筆者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團體的美術工作者,面對的觀眾大多數是鄉鎮、村寨中的農民朋友,但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舞臺美術設計的藝術追求和高標準要求。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把最精美的舞臺藝術奉獻給廣大觀眾,在舞美設計上,既考慮要準確傳達劇本的內在神韻,給觀眾以美的藝術享受,同時也要考慮不能貪大求洋、華而不實,以方便到基層廣大農村和山區為群眾演出。下面談談自己在多年的基層舞臺美術實踐中的一些粗淺體會。

一、節約資金,力求舞美的簡潔化

筆者所在的文藝團體,多以排演客家山歌劇為主,而客家山歌劇以喜劇居多,其舞臺美術也是必須落實在一個“喜”字上。筆者設計的山歌劇舞美一般都是以虛為主,用簡潔的手法,充分的利用戲曲舞臺時空的假定性,把更多的舞臺空間讓給演員表演。利用準確的景物,啟發、幫助觀眾理解劇本主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1996年筆者所在的團里參加中國“映山紅”戲劇調演的節目《趕圩》舞美創作簡單化,在這個小戲的天幕,主要是以打幻燈為主,一片綠油油的菜花地體現改革開放新農村的欣欣向榮景象。舞臺的第三表演區右側是一張特殊的收銀臺,筆者以收銀臺作為布景的結構骨架,收銀臺的左邊掛著飯店的招牌,右邊豎立著廁所,兩個招牌的圖案相對呼應了劇本情節,夸張造型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收銀臺上貼著一個大銅錢,更加襯托出戲中老板娘的吝嗇;在第二表演區的左側擺放一塊屏風,一張吃飯桌和兩張椅子;屏風是以白色通花布為底,中間是民間藍黃花布圖案,明快、簡潔的表現出飯店新開張的喜氣洋洋的氣氛。演員表演時所拿的道具與舞美造成虛實結合的意象和演員的虛擬性表演風格協調,整個組織畫面構圖的原則是以不完整而追求完整。筆者把它的舞美簡單化,既節約了資金也提供給演員更多的表演空間,這樣簡單化的舞美成了我們劇團的一個特點,也獲得群眾、同行的認可和贊揚。

二、一物多用,發揮舞美的多元素

八場大戲《啼笑因緣》反映青年農民陶光明與李秀芳反對包辦婚姻,依靠法律幫助牛牯制服欺騙錢財的李金光和媒婆張伯母的故事。通過研究劇本,筆者把舞臺天幕按照不同的場景打不同的色調光。第一場是中景:桃花、李花各一棵(可流動推走)擺放在中間,還有門樓、竹籬笆、石凳;第二場:桃花、李花各放在舞臺的左右側,兩樹中間是張石凳;第三場:舞臺中間擺放門樓,兩側放上白沙幕,也成了李金光的家;在門樓兩側加上竹籬笆就成了第四場牛牯的家;桃、李樹不對稱擺放變成了第六、第七場;野外,桃、李樹放在擋光墻后成了第八場。桃花象征著陶光明,李花寓意著李秀芳。設計這樣的象征場景是我們山歌劇團的一大特點,它可以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既點明了時間、地點,也反映了人情風貌。在舞臺兩側用上白沙幕(可分可合),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用天幕燈分別打上不同的色光(紅、黃、藍、綠)。八場大戲的舞美一再重復運用,它的擺設不同,可前后左右移動,由于它們的輕便靈活,使演員可以根據動作的需要任意改變空間,這樣通過樹與紗幕不同的安排,為各場戲景創造不同的空間。除了樹與紗幕之外還有一張石凳,它像傳統戲曲舞臺上的一桌二椅完全是多用途的。舞美的一物多用既發揮它的多元性,又能給予觀眾一種清新、簡潔、美的感受。

三、提高層次,保證舞美的延用性

在舞美中,“實”指設計者借助一定的物質手段,用外在的藝術形式塑造出具體的、可感知的藝術形象。所謂“虛”就是以作品中的“實”來間接意指、暗示、象征它所要表達的內容。舞臺上由布景、道具組成的結構體,它們的長、寬、高總和本身占有一定的空間,這可稱為實的空間。而由布景、道具等結構體限定的容納演員活動的空間,可稱為虛的空間。舞臺空間前實后虛畫面結構要在舞臺美術上立新意,讓渲染區的實景和天幕的虛景有機、和諧、統一,產生舞臺畫面獨特整體感和別具韻味的節奏力求達到詩情畫意。{1}

舞美的簡單化和反復多用,必須提高層次,不能粗糙、低檔。為了節約資金,我們所制作的舞美更加認真、負責,要保持它的延用性。

在客家山歌小戲《賣桃》中,筆者采用的是虛擬的手法。作這個舞美,利用多種不同顏色的長彩絲帶分別掛在第二、第三表演區兩側,這代表了一棵棵桃樹,用幾塊綠色的葉子來破了規整的絲帶線條,在第三表演區中間掛著占了舞臺空間1/2的壽桃造型,這也是用粉紅通花絲布制作成的。劇中群眾演員既是伴舞的群眾演員,也寓意為路邊、山上的一棵棵桃樹。演員手中拿著帶“壽”字夸張其大的桃子,突出了與本劇的主題。通過虛虛實實的舞美、道具、燈光的照射,不同的造型體現不同的效果,構成一幅清新沁人、生活氣息濃郁的風俗畫面。它和此劇抒情歌唱的情調和諧一致,烘托出詩情畫意的藝術氣氛和效果。

在客家山歌劇《一李千金》中的舞美,筆者依然是利用虛擬的手法來為演員提供表演的空間,擋光墻是一排排不規則半圓型的李子樹,在第三表演區擺設著四組由綠色通花絲帶從上到下組成的一排排李子樹。鮮艷色譜彩帶,增強戲劇的跳躍感。這樣不但賦有詩意、畫面簡練,也給演員充分利用舞美作為道具來表演。在整個舞美的環境形象是以不完整去追求完整,既突出了主要形象也留給了觀眾想象的余地,同時也烘托出李子成熟豐收的景象,特別烘托戲劇氣氛求得和畫面統一協調。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段是多樣化的,它在傳統形式中,是從“不全”中求全求美,虛擬性是高度簡練、概括、取舍、集中、以一當十、以少勝多,在人和景的關系上,虛擬景物、突出人物,以動態人物展現靜態的景物,以充沛的激情觸發景物幻象與意象的產生,它在舞臺藝術效果上,突出了表演藝術。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文藝作品的質量、品位等要求也更高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舞臺美術設計就要向著大而全、豪華奢侈方面發展。而恰恰相反,在多年的舞臺美術設計實踐中,筆者體會到,當今我們的舞臺美術設計應努力遵循忠實體現作品甚至升華作品,既要表現作品之“形”,又更要注重傳達作品之“神”的原則,堅決摒棄那種“大而全、炫而空”的奢華之風。尤其是在我們主要面向農村和山區的基層文藝團隊的舞臺美術設計中,更應注意考慮舞美設計的簡潔傳神、虛實結合、精美巧妙、功能多樣等因素。盡力做到“花錢少,事辦好”,為弘揚優秀傳統藝術繁榮社會主義文藝舞臺盡一份責任。

猜你喜歡
舞臺美術
淺析舞臺美術的寫實與寫意之美
舞臺美術設計淺論
淺析戲曲舞臺美術的繼承與創新
試論戲劇服裝及其管理
論新時期的滑稽戲舞臺美術
談舞臺美術的綜合性特征
淺談舞臺設計的形式美
談舞臺美術的象征性寫意手段
淺談舞臺美術與高新技術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