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低碳技術的現狀、困境與發展對策研究

2017-05-30 18:29楊錦琦
大東方 2017年10期
關鍵詞:低碳發展對策困境

楊錦琦

摘要:我國低碳技術發展依然面臨較多困境,政策法規支持力度不夠、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的制約、技術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低碳技術的市場服務體系不完善、低碳技術的監督和評估體系不健全

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為有效促進低碳技術發展,我國應加強低碳技術發展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完善促進低碳技術發展的法律法規,完善低碳技術發展的市場服務體系,建立低碳技術發展的監管和評估體系 。

關鍵詞: 低碳;低碳技術; 困境 ; 發展對策

低碳經濟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的背景下,提出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以消耗低碳燃料為主,追求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生態經濟模式。發展低碳經濟,關鍵在于低碳技術創新。低碳技術涉及交通、冶金、電力、石化、化工等各部門,涉及多方面的新技術,如煤炭的清潔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的捕捉及埋存、煤層氣及新型油汽資源的勘探開發等可以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低碳技術可分為 3 個類型:第一類是減碳技術。第二類是無碳技術。第三類就是去碳技術,指以降低大氣中碳含量為目的的技術,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CCS)。

一、我國低碳技術發展現狀

低碳技術是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低碳技術發展,能夠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碳依賴,形成有利于節約化石能源、減少碳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低碳技術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碳排放減量化的前提,對我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具有現實意義。我國低碳技術有些已初具產業規模,但是產品處于推廣階段;有些尚處于技術研發階段??傮w上看,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力量不足是我國低碳技術的共同特點和發展瓶頸。

(1)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 CCS) 技術

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是一項集成了CO2捕集、運輸和地質埋存三個環節的系統低碳技術,我國CCS 技術起步較晚,發展較快,目前我國已經有正在實施或即將開工的 CCS 示范工程項目,部分環節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技術力量,CCS 技術集成創新研發力量正在逐漸成,但是整體技術并不成熟,處于研發示范階段,在短時間內難以研發成熟。

(2)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我國風機制造能力強,產業規模大,但是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能力較弱,關鍵技術與主要設備仍然依靠進口。我國光伏產品市場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生產成本高,光電轉換效率低下,我國太陽能光伏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農村電氣化和離網型太陽能光伏產品,目前還遠未形成并網型太陽能光伏應用市場。我國太陽能非晶硅技術基礎研究上和國外是同步的,由于配套技術的缺乏,我國光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受限。在世界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我國處于加工組裝環節,缺乏自主創新,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見,我國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產業規模大,但是缺乏核心技術支撐。

(3)綠色照明技術( LED)

我國LED 產業集中于封裝、散熱器等下游應用環節,對上游的外延片、芯片兩大關鍵領域尚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雖然歐美企業掌握了 LED 的一些關鍵技術,但是核心技術目前并不成熟,我國在 LED 封裝和散熱器技術等方面也已經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一旦掌握上游核心技術,就有可能建立系統的技術專利池,通過技術領先占據國際 LED 市場價值鏈的高端位置,有望掌握核心技術,占據國際市場。

總體上看,我國低碳技術的共同特點和發展瓶頸是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力量不足。雖然我國的制造技術提高很快,但設計和研發能力還不足,低碳技術標準還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二、我國發展低碳技術面臨的困境

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對重工業產品大需求大,對能源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出現了能源的高消耗、環境的高污染、廢物的高排放等一系列問題。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低碳技術的支撐。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必然需要大力發展低碳技術。我國低碳技術發展仍面臨著許多困難。

(1)政策法規支持力度不夠

我國促進低碳技術發展的財政投入政策、稅費征收政策、配套服務政策等不完善,低碳技術創新投入不足。低碳法律制度不夠健全。沒有形成系統的發展低碳技術的法律體系,涉及低碳的有關立法在體系上仍不健全,相關法律政策的執行和監管力度有待進一步強化。

(2)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的制約

我國能源資源有限,常規能源資源僅占世界總量的10.7%,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水平。我國能源儲備的基本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我國既有的能源稟賦結構,決定了煤是我國主要的能源資源,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短期內我國很難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模式。2015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所占比重約為64%。經研究發現,單位熱量煤炭燃燒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比燃燒石油與天然氣分別高出約 36%和 61%。而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我國煤炭的消費比重過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導致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 “高碳”特征非常明顯。

(3)技術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

整體科技水平不高。我國大型風力設備制造、燃料電池設備、太陽能光電池設備和生物質能技術方面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沒有雄厚的技術體系作支撐,低碳技術創新起點不高,研發高端、復雜的核心技術十分困難,不利于低碳技術的研究和發展。資金短缺。低碳技術研發資金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萍紕撔氯瞬艆T乏。創新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低碳技術自主研發和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4)低碳技術的市場服務體系不完善

我國沒有建立起統一的低碳技術交換平臺,信息流通不暢。由于缺乏健全的技術市場服務體系,低碳技術開發方自主研究的低碳技術不能迅速推廣應用,生產企業不能及時掌握低碳技術開發方的市場信息,最終造成低碳技術系統中各類市場主體之間難以交流與溝通。

(5)低碳技術的監督和評估體系不健全

我國低碳技術的評估標準和方法尚未法律化、制度化。政府沒有設立機構來負責低碳技術的評估事務,監督工作缺乏可靠性。政府責任制度不到位。由于利益的影響,個別地方政府對那些污染嚴重但是能夠帶來巨大利益的企業執法不嚴格,甚至姑息縱容這類企業的進一步生產。

三、我國促進低碳技術發展的對策選擇

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歐盟著重走清潔能源技術優先發展低碳技術的路線,美國選擇的是全面發展的低碳技術發展路線,日本走的是節能技術重點發展的低碳技術路線。發展低碳技術,不僅要依靠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等來支持低碳經濟發展。

(1)加強低碳技術發展的政策引導和支持

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予以扶持,靈活運用財政、金融杠桿和稅

收政策的調節作用,對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的企業以支持和鼓勵,減少企業開發應用低碳技術的社會環保成本。完善和優化低碳技術創新的財政政策。將低碳發展目標列為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的核心指標,增加低碳技術創新的財政投入,建立低碳技術創新長效機制。完善綠色財政補貼政策。對生產低碳新產品、環保節能設備給予稅收優惠,對不可再生、非清潔能源提高稅率征稅,對低碳可再生清潔能源減低稅率或實行增值稅減免,對高能耗、高碳排放的產品征收消費稅或碳稅、資源稅、關稅等。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擴大政府購買向低碳產品傾斜,拉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完善和優化產業政策創新。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低碳轉型,促進低碳技術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制定和完善低碳技術研發、設計、營銷、品牌、推廣、培訓等關鍵環節的政策激勵,提高低碳創新績效和產業化應用水平。建立和完善科學統一的減排技術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制定碳排放的績效標準,形成部門推進合力。發揮碳排放的資源價值,對使用低碳技術實現碳減量、再利用或資源化的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和傾斜。規范新建企業的低碳技術標準、準入門檻,提高企業的低碳技術研發利用水平。整合技術資源,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加強技術研發與能源信息網絡和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要建立全市科技研發與能源利用、碳排放的信息收集、擴散及各種數據庫的信息中心,開展對這些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發布和交流,為技術研發等科學決策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持。

(2)完善促進低碳技術發展的法律法規

加強立法。加強能源技術有關的立法工作,制定和修改能源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有利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和低碳技術創新的能源法律、法規體系。強化低碳法律法規的約束力,加大執法和監管力度,明確具體執法細則,做到執法必嚴。嚴厲打擊違法亂紀行為,堅決懲處執法人員的違法徇私行為,并加大對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企業的懲罰力度,做到違法必究。建立健全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提高環境違法成本,切實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促進企業積極主動開發和采用低碳技術。

(3)加強低碳技術創新

加強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及推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率,跨行業、多部門聯合生產,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科學利用能源,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加大節能減排技術在各地區、各產業的應用力度。大力開發清潔能源技術。大力推進兆瓦級大功率風力發電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提升大型風力發電裝置的核心競爭力;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光熱產業,推進太陽能集中供熱水工程、太陽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等建設;加快生物質利用關鍵技術研發,進一步加快沼氣、生物質氣化發電和集中供氣技術的開發及應用;加快發展碳捕存和回收再利用技術;促進產學研合作推進低碳技術創新。促進產學研合作,大力加強企業低碳技術創新,重點研究減碳技術、無碳以及二氧化碳捕獲、利用和封存技術等。產學研合作是推進低碳技術發展的有效途徑,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有效的組織與協調企業、非政府組織、研究機構、大學等機構,充分調動和發揮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建立低碳技術創新政策體系。要把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研方面的優勢與企業在資金、人力等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在資源配置方面的長處,通過產學研的最佳結合,實現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調動各自的積極性及創造性,以推進低碳技術的開發和利用。

(4)低碳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持體系

建立多層次的政策支持體系。大力推動風險投資.建立健全風險投資法律體系。加快組建各種形式的風險投資基金。低碳經濟是一種科技含量很高的經濟發展模式,其相關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應加快發展與低碳經濟技術開發相關的風險投資,盡快出臺關于風險投資運行的法規和政策,為風險投資創造寬松的環境和條件,鼓勵投資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加快組建各種形式的風險投資基金,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新的資金來源。加快建設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特別是創業板市場。創業板市場由于具有上市標準低、風險程度高、監管體制嚴格及信息披露要求高等特點,吸引大量需要資金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直接申請上市,既避免了企業股權分散,又節約了成本。目前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建立已日益提上議事日程,這可以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設立低碳技術專項基金,為低碳技術的研發提供資金支持。低碳技術的研發投資規模大、風險等級高,單純依靠企業自身資金投資建設有較大困難,而商業銀行又因其高風險性而謹慎投資。因此政府應設立專門的風險性投資基金,為低碳技術的研發提供資金支持。

(5)建立低碳技術發展的市場服務體系

建立以資金、技術、咨詢、人才、信息服務、市場開拓等為主要內容的低碳技術市場服務機構,進行低碳技術的研究、咨詢服務和人才、技術培訓等,為發展低碳技術服務。大力培育低碳技術市場,鼓勵與國際低碳技術市場對接,為低碳技術開發方和需求方提供技術信息,為低碳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市場平臺。

(6)建立低碳技術發展的監管和評估體系

將低碳技術的評估標準和監管方法法律化、制度化。結合我國低碳技術的發展現狀,制定我國低碳技術評估標準和監管條例。成立專門的評估機構,負責低碳技術的監督評估工作。設立和碳排放相關的考核指標和統計系統,監管方面設立監管機制,加大監管和考核評估力度,對達標或者不達標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獎懲措施。將碳減排指標納入政府績效的考核中,實行政府工作問責制。

參考文獻:

[1]呂俊杰.低碳技術創新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學理論,2010,( 17) [2]張 瑾.論高??萍紕撔耓J].科技.人才.市場,2003,(3)

[3] 謝和平.發展低碳技術,推進綠色經濟[J].中國能源,2010,(9)

[4]周五七,聶鳴.促進低碳技術創新的公共政策實踐與啟示[J].中國科技論壇,2011,( 7)

猜你喜歡
低碳發展對策困境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低碳經濟視閾下的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研究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引發“失敗”實驗中蘊藏的正能量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
學佛能使世界變的更“低碳”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